音语舞感受3
这两次音语舞感受越来越深。不过细细品味似乎又找不到很多合适的描述。
回想起周二班第一次课,老实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命名或者描述一件东西一个事件(这部分是我演绎的),老师的原话就是“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最后的分享和提问中有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有学员问,为什么音语舞用一个动作代替一个音,她觉得这很刻板。因为其他的艺术活动,比如舞蹈,就不会这么死板。
老师当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让我们带着这儿问题继续练习。
后面的课中,还多次提到过,语言是如何产生的,为何用这样的字词描述这样的情况。
本周的课里对这部分涉及得多了一些,有一个练习,老师说 i 这个音表达一种伸展的动作,让我们伸展躯干、四肢伸直一根小手指,来体会那个伸展的声音。我们把头垂下,肩膀下沉,膝盖微屈,在老师一声轻轻地悠长的 i 的带领下缓缓拉伸直立。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颗小草,吸满了水直立起来,就象鼹鼠的故事里的情景。老师强调让我们倾听身体的声音。
语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并不是某个人看到一件事情拍着脑袋说就叫这个名字吧,就产生了。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和自然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可以直接感知自然,我们学了辅音f这个音,这是一个表达风声的音,我们告诉他中文的风和飞这两个字,老师非常兴奋,她觉得比英语和瑞典语、德语的关于风和飞的音更加接近自然地感觉。
f这个音是属于火元素的一个音,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f是火元素,而不是风元素(在中国文化中风和火在一起),另一个音r,就属于风而非火。我们体会后觉得,发f这个音还是要设置很多阻力的,而r这个音则没有什么阻碍,这这也是风和火的一个区别。
再后来老师把元音和辅音和在一起创作了“飞”的动作。也发动我们创作,一个f加一个e加一个i,风来了吹在我身上(f),让我体会到自己(e),然后愉快的飞走了,i是一个伸展的音就包含在最后。
关于a这个音,是一个张开怀抱的音,同时也是一个接受外界信息的音,还有u,是一个给予同时也是接收的音。所有的音都有很多的方向的意义,用肢体表现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根本的还是去体验肢体动作发出的声音。
这周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用身体说话。
回想起周二班第一次课,老实说过一句话,那就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命名或者描述一件东西一个事件(这部分是我演绎的),老师的原话就是“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最后的分享和提问中有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有学员问,为什么音语舞用一个动作代替一个音,她觉得这很刻板。因为其他的艺术活动,比如舞蹈,就不会这么死板。
老师当时没有急于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让我们带着这儿问题继续练习。
后面的课中,还多次提到过,语言是如何产生的,为何用这样的字词描述这样的情况。
本周的课里对这部分涉及得多了一些,有一个练习,老师说 i 这个音表达一种伸展的动作,让我们伸展躯干、四肢伸直一根小手指,来体会那个伸展的声音。我们把头垂下,肩膀下沉,膝盖微屈,在老师一声轻轻地悠长的 i 的带领下缓缓拉伸直立。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颗小草,吸满了水直立起来,就象鼹鼠的故事里的情景。老师强调让我们倾听身体的声音。
语言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并不是某个人看到一件事情拍着脑袋说就叫这个名字吧,就产生了。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和自然联系比较紧密,他们可以直接感知自然,我们学了辅音f这个音,这是一个表达风声的音,我们告诉他中文的风和飞这两个字,老师非常兴奋,她觉得比英语和瑞典语、德语的关于风和飞的音更加接近自然地感觉。
f这个音是属于火元素的一个音,老师又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f是火元素,而不是风元素(在中国文化中风和火在一起),另一个音r,就属于风而非火。我们体会后觉得,发f这个音还是要设置很多阻力的,而r这个音则没有什么阻碍,这这也是风和火的一个区别。
再后来老师把元音和辅音和在一起创作了“飞”的动作。也发动我们创作,一个f加一个e加一个i,风来了吹在我身上(f),让我体会到自己(e),然后愉快的飞走了,i是一个伸展的音就包含在最后。
关于a这个音,是一个张开怀抱的音,同时也是一个接受外界信息的音,还有u,是一个给予同时也是接收的音。所有的音都有很多的方向的意义,用肢体表现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根本的还是去体验肢体动作发出的声音。
这周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用身体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