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岛的饮食文化与饮食没文化
@侯冰
我两年前在利兹的同一个实验室做过两个月的访问学生,早就知道英国的习惯是午餐在办公室里凑合凑合,但第一次见到还是让我虎躯一震:Yasser的午餐是两片干面包加一片绿叶子,Amer的午餐是两片干面包夹一片黄油,Alicia的午餐是两片干面包夹一片西红柿。
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智商有点问题的小朋友,在各种活动中被各种蹂躏,抢玩具竟屡屡被小萝莉推倒。幼儿园阿姨非常善良,她常常慈爱的摸着这个小朋友的脑袋叹着气说:“你啊……将来吃屎都接不上热的。”这给年幼的我心灵中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得到的启示是吃什么都得吃热乎的,更何况在官员拥有腐败的私生活人民拥有腐败的胃的社会主义国家熏陶了20多年,见到这样一幅人间惨剧真是情何以堪啊。冰冷的三明治一口咬下去没有味道的沙拉酱挤入口腔的各个角落肥肉般的黄油滑入喉咙吃完了泛上来一个洋葱味儿的饱嗝,这种吃冷屎般的感觉估计在英国待一个月以上的兄弟姐妹们都不陌生。
12月1号,实验室圣诞聚餐,20多镑的午餐前餐一块肉泥正餐一片火鸡甜点一个蛋挞,配的主食是炸土豆炸胡萝卜水煮小菜头。几乎每一样食品都没有味道,英国人吃得呱唧呱唧呱唧,不住的嘀咕太美味了太美味了。小菜头这个东西我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长相就是缩小了20倍的卷心菜。实验室Lynn问我这个你没吃过吧英国成年人永远离不开他你是觉得好吃呢还是好吃呢还是好吃呢?水煮蔬菜能有什么好吃,又tm不是兔子!
这里还有很多印巴餐厅,基本就是各种咖喱各种米饭。有一次我在印巴店点了店长推荐的一种获奖食品,拥有巨长无比的印度名字,服务员问我配什么主食,我说米饭。一会饭上来了,是咖喱炒饭,炒饭的旁边放着我要的主食白米饭……你都炒米饭了让我配个p主食,我还配的是米饭。实验室的哥们都乐疯了。
对于我这种奖学金刚够两个人一个月衣食住行的,下馆子只能偶尔为之,吃饭基本还是要自力更生。我第一次进英国的超市,只觉的蔬菜区琳琅满目物产丰盈,每次都买不一样的,但吃了几次就觉得不太对头,为什么总感觉没吃到新东西呢。后来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超市里有六种菜和白菜一个味道,五种菜和南瓜一个味道,四种菜和胡萝卜一种味道,三种菜和西红柿一个味道,剩下的菜都没有味道。大而无味是这里蔬菜的普遍特点,黄瓜有脚腕儿粗,芹菜有手腕儿粗,还有一种菜叫“瑞典人”,就是人头大小的圆胡萝卜。肉还不错,这得益于利兹庞大的华人群体,我上周吃了猪蹄今天中午刚吃了牛肚子。记得超市收银小姐看到我们买的猪蹄子吓得那叫一个花容失色惊声尖叫,想来英国人是不知道改怎么去烹饪这道人间美味。
这里烹饪食品只有几种方式,生吃水煮烤。油炸已经是他们对于烹饪理解能力的上限了。你别说我还真喜欢像他们一样吃生牛肉,吃了也还就真拉肚子。很奇怪的是茹毛饮血如他们,把牛身上的肉分类已经精确到分米了,整天盖在菊花上的牛尾巴都煮汤喝了,听到中国人吃的各种东西还总是“友邦人士,惊诧莫名”。当然对于习惯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有排斥心理是正常的,你要是生擒活捉一个英国人,把红烧猪蹄儿硬塞到他嘴里逼他吃两口,你看他吃到最后咬不咬手。我姑父是加拿大人,二十年前来到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旅游,和我姑姑几见钟情,和中国美食一见钟情。第一次吃火锅就震得他大呼小叫,一人吃了一桌子肉,热气完全模糊他的眼镜都来不及摘下来。请他去饭店吃饭,不管点多少菜,总是没有东西可以打包回家。
美食是我们最能建立民族自豪感的领域,几回晚上饥肠辘辘拆开一包walkers薯片喝一盒mullers酸奶的时候,总是回想起和宿舍兄弟深夜在北邮南门那条肮脏混乱的小巷子里吃的那些呲呲冒油的羊肉串喝的成扎的青岛啤酒,然后口水四溢。不知道让那些在有小提琴演奏的餐厅里西服革履人模狗样的拿刀叉恶狠狠的割一块鲜血淋漓的牛里脊,花上百块钱吃这边两镑一大盒的哈根达斯忧伤得很蛋疼的人们在英国呆上一段时间,能不能体会我对于撒着孜然的烤羊腰子的奋不顾身的爱。
我两年前在利兹的同一个实验室做过两个月的访问学生,早就知道英国的习惯是午餐在办公室里凑合凑合,但第一次见到还是让我虎躯一震:Yasser的午餐是两片干面包加一片绿叶子,Amer的午餐是两片干面包夹一片黄油,Alicia的午餐是两片干面包夹一片西红柿。
幼儿园的时候,班里有一个智商有点问题的小朋友,在各种活动中被各种蹂躏,抢玩具竟屡屡被小萝莉推倒。幼儿园阿姨非常善良,她常常慈爱的摸着这个小朋友的脑袋叹着气说:“你啊……将来吃屎都接不上热的。”这给年幼的我心灵中留下来不可磨灭的印象,我得到的启示是吃什么都得吃热乎的,更何况在官员拥有腐败的私生活人民拥有腐败的胃的社会主义国家熏陶了20多年,见到这样一幅人间惨剧真是情何以堪啊。冰冷的三明治一口咬下去没有味道的沙拉酱挤入口腔的各个角落肥肉般的黄油滑入喉咙吃完了泛上来一个洋葱味儿的饱嗝,这种吃冷屎般的感觉估计在英国待一个月以上的兄弟姐妹们都不陌生。
12月1号,实验室圣诞聚餐,20多镑的午餐前餐一块肉泥正餐一片火鸡甜点一个蛋挞,配的主食是炸土豆炸胡萝卜水煮小菜头。几乎每一样食品都没有味道,英国人吃得呱唧呱唧呱唧,不住的嘀咕太美味了太美味了。小菜头这个东西我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长相就是缩小了20倍的卷心菜。实验室Lynn问我这个你没吃过吧英国成年人永远离不开他你是觉得好吃呢还是好吃呢还是好吃呢?水煮蔬菜能有什么好吃,又tm不是兔子!
这里还有很多印巴餐厅,基本就是各种咖喱各种米饭。有一次我在印巴店点了店长推荐的一种获奖食品,拥有巨长无比的印度名字,服务员问我配什么主食,我说米饭。一会饭上来了,是咖喱炒饭,炒饭的旁边放着我要的主食白米饭……你都炒米饭了让我配个p主食,我还配的是米饭。实验室的哥们都乐疯了。
对于我这种奖学金刚够两个人一个月衣食住行的,下馆子只能偶尔为之,吃饭基本还是要自力更生。我第一次进英国的超市,只觉的蔬菜区琳琅满目物产丰盈,每次都买不一样的,但吃了几次就觉得不太对头,为什么总感觉没吃到新东西呢。后来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超市里有六种菜和白菜一个味道,五种菜和南瓜一个味道,四种菜和胡萝卜一种味道,三种菜和西红柿一个味道,剩下的菜都没有味道。大而无味是这里蔬菜的普遍特点,黄瓜有脚腕儿粗,芹菜有手腕儿粗,还有一种菜叫“瑞典人”,就是人头大小的圆胡萝卜。肉还不错,这得益于利兹庞大的华人群体,我上周吃了猪蹄今天中午刚吃了牛肚子。记得超市收银小姐看到我们买的猪蹄子吓得那叫一个花容失色惊声尖叫,想来英国人是不知道改怎么去烹饪这道人间美味。
这里烹饪食品只有几种方式,生吃水煮烤。油炸已经是他们对于烹饪理解能力的上限了。你别说我还真喜欢像他们一样吃生牛肉,吃了也还就真拉肚子。很奇怪的是茹毛饮血如他们,把牛身上的肉分类已经精确到分米了,整天盖在菊花上的牛尾巴都煮汤喝了,听到中国人吃的各种东西还总是“友邦人士,惊诧莫名”。当然对于习惯之外的所有东西都有排斥心理是正常的,你要是生擒活捉一个英国人,把红烧猪蹄儿硬塞到他嘴里逼他吃两口,你看他吃到最后咬不咬手。我姑父是加拿大人,二十年前来到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旅游,和我姑姑几见钟情,和中国美食一见钟情。第一次吃火锅就震得他大呼小叫,一人吃了一桌子肉,热气完全模糊他的眼镜都来不及摘下来。请他去饭店吃饭,不管点多少菜,总是没有东西可以打包回家。
美食是我们最能建立民族自豪感的领域,几回晚上饥肠辘辘拆开一包walkers薯片喝一盒mullers酸奶的时候,总是回想起和宿舍兄弟深夜在北邮南门那条肮脏混乱的小巷子里吃的那些呲呲冒油的羊肉串喝的成扎的青岛啤酒,然后口水四溢。不知道让那些在有小提琴演奏的餐厅里西服革履人模狗样的拿刀叉恶狠狠的割一块鲜血淋漓的牛里脊,花上百块钱吃这边两镑一大盒的哈根达斯忧伤得很蛋疼的人们在英国呆上一段时间,能不能体会我对于撒着孜然的烤羊腰子的奋不顾身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