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贤臣,远小人
【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么样百姓才服从呢?”孔子说:“重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恶之人的上位,百姓就会服从。如果用邪恶之人居于正直的人的上位,百姓就不服。”
孔子说的正是“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受你重视的人,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你的形象,他们的一行一言,都受百姓关注,如果你重用的是一个贤臣,在百姓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百姓自然会觉得重用他的你也一定是一个贤能之人,自然愿意服从于你。相反,如果他是那种小人,在你面前或许还顶点哈腰,唯命是从的样子,可是在百姓面前就换了一副嘴脸,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横行霸道,百姓自然就把对他的仇恨都记在你头上,就不会服从于你了。而现实中却往往会出现一些唯人唯亲的现象,任人唯亲的做法会挫伤其他有能力的人的斗志,导致百姓反感、不服。但现实中却不少的领导,因为自己有一些问题,怕正直的人来了不便于工作,或者揭了自己老底,所以不愿意接受一个正直的人,而愿意接受那些乐于服从于他的人,无论是有才无才,这样做有利于他个人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利于暂时的,小集体的团结,但不利于长期的发展,甚至引起众怒。那么反过来说,作为青年人,除了自己要做一个正直有为的青年,还一定要记住,如果有一天你有权决定用人的时候,一定要任用那些正直、有能力的人。同时我们在为领导工作时候,虽不同流合污,但“人在屋檐下”,要学会低头,委曲求全才有翻身的机会。硬的东西总容易折,就是这个道理。
鲁哀公问:“怎么样百姓才服从呢?”孔子说:“重用正直的人,让他们居于邪恶之人的上位,百姓就会服从。如果用邪恶之人居于正直的人的上位,百姓就不服。”
孔子说的正是“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受你重视的人,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你的形象,他们的一行一言,都受百姓关注,如果你重用的是一个贤臣,在百姓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百姓自然会觉得重用他的你也一定是一个贤能之人,自然愿意服从于你。相反,如果他是那种小人,在你面前或许还顶点哈腰,唯命是从的样子,可是在百姓面前就换了一副嘴脸,作威作福,不可一世,横行霸道,百姓自然就把对他的仇恨都记在你头上,就不会服从于你了。而现实中却往往会出现一些唯人唯亲的现象,任人唯亲的做法会挫伤其他有能力的人的斗志,导致百姓反感、不服。但现实中却不少的领导,因为自己有一些问题,怕正直的人来了不便于工作,或者揭了自己老底,所以不愿意接受一个正直的人,而愿意接受那些乐于服从于他的人,无论是有才无才,这样做有利于他个人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利于暂时的,小集体的团结,但不利于长期的发展,甚至引起众怒。那么反过来说,作为青年人,除了自己要做一个正直有为的青年,还一定要记住,如果有一天你有权决定用人的时候,一定要任用那些正直、有能力的人。同时我们在为领导工作时候,虽不同流合污,但“人在屋檐下”,要学会低头,委曲求全才有翻身的机会。硬的东西总容易折,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