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它真的不是偶像剧——《向天真的女生投降》
当披头和哥们儿在学校以黑帮混混的方式找寻姚兰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的无助。
他们颤颤抖抖地在讲堂黑板上面写出“姚兰”两个字,平常威风凛凛的混混们在这些文弱的学生面前突然变得是那样胆怯甚至害怕,他们像三个滑稽的小丑,只能任凭满堂的大学生们肆意的嘲笑。没错,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得到了尊重,但是当他们闯入一个和他们不一样的社会阶层时,在这个社会对混混的人格定位上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必将面临嘲弄。
在学生们的捉弄和嘲笑中,相貌平平的姚兰出现在披头的面前。
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混混和一个家境优越的少女本不该有的交集和两人坎坷的一生。这不是偶像剧男女的浪漫爱情,是现实生活中无奈的一声叹息。
披头的生活像浮在空气里的一粒微尘,微不足道而无所牵挂,正如他所说:
“我们就这样生活着,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得到尊重,得到快活。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北方城市,几乎没有人叫我本来的名字——王谦。他们都叫我披头,我也觉着挺好,反正过一天算一天,叫什么都一样。”
当姚兰询问披头的名字,他只是头也不回无谓地说了两个字“披头”,但是当姚兰郑重其事的强调“真名”,他的心颤了,回过头顿了一下,说“王谦”。毕竟,那么久,没有人在乎他的真名,说的更直接一点,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存在。或许只有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尊严和存在。
王谦来到姚兰家,走进这座装饰考究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卑微的存在。姚兰打破了他对自己那个世界的梦和对所谓的尊严的崇拜。他目不转睛看着姚兰坐在纯白色的钢琴旁边弹奏着《少女的祈祷》:
“我第一次这么近的听到钢琴的声音,真的很好听,这在我的生活里头还从来没有过,可能连想都没想过。听着她的琴声,我慢慢地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儿,有高兴地,也有难受的。我还突然觉得她弹琴的时候挺美的,像春天,还像海,我没见过海,可人家不都说海很美嘛。听着这么好听的琴声,我觉得有点儿自卑,她和我们这些人活得不一样,她活得好。”
披头的改变从这里开始——成为王谦,而不是披头。
当姚兰将《基督山伯爵》交到王谦手里,决定要用书改变披他,让他成为王谦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比善更高尚的情操——希望。
其实人性最美的德行不是宽恕,而是对任何事物从不心存绝望之情,是希望。
人格上的不平等,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完满。就算王谦拼命学习,看书,想通过成人高考获得这个社会的肯定。但是姚军的那一刀结束了他的妄想,他不被信任,也不被允许踏入那个社会阶层。他们的爱情在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面对这些,姚兰的一席话让人感受到了她天真外边下睿智敏感的内心:
“当爱情需要用海誓山盟来的承诺来坚定地时候,就已经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你会一辈子爱我吗?就算是还是山盟,我也想听。”
在姚兰朗诵《基督山伯爵》的声音中,王谦离开了这个让他找回希望又不得不舍弃的城市,走向另一个世界。经过抑郁症后,紧闭内心的姚兰一夜间长大成熟。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慢慢成长,却依旧未放弃内心的希望。
经历了采石场爆炸案,王谦背负命案逃离到了另一个陌生城市,沦为乞丐。姚兰获知此消息时,刚刚从重度抑郁症中康复,她却毅然决定开始攻读法律系课程,考取律师资格证,为将来王谦需要时能帮助他。她不再是曾经那个柔弱天真的学生妹,而是一个有担当的坚强的女人了。
我从不怀疑,一个不轻言放弃希望的人的生命里不会缺少给他们希望的好心人。在滨海,王谦遇到了第二个赋予他希望的人——丁伯。同为乞丐的丁伯是个满腹经纶的秀才,他给了王谦三块钱让他免于饿死街头。王谦想寻求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沦为可怜的乞丐,阴差阳错他加入了一个天使计划,最终骨髓配型成功。他的捐献对象是一个小女孩——小宝。虚伪刻薄的后母为了拔掉小宝这个眼中钉, 又不让小宝父亲察觉。将王谦打晕带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森林里,他面对的又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我不知道我昏睡了多久,也不知道这满天飞雪的地方是哪儿,我只知道小宝还等着我救她呢。我逃避了姚兰,逃离了内蒙,我不能再逃了,不能在再让一个生命因我而失去,救小宝也是救赎我自己。”
王谦又冷又饿,在茫茫雪地里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爱德蒙·唐泰斯的一席话涌上心头:
“这一重负几乎重如一个世界,我却担起了,原以为能一直担着走到头,而我承担是根据我的心愿,而不是凭力量,是根据我的意志,而不是凭能力。可是刚刚要到中途,就不得不放下,十四年的绝望和十年的希望,把握变成主宰命运的人,现在我又得重新听天由命了。人世间无所谓幸福与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仅此而已。只有经受了极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极度幸福;渴求过死亡的人,才能领悟活在世上有多美好。你们生活吧,幸福吧,我心爱的孩子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在上帝肯向人类揭示未来之日到来之前,这两个词就含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等待和希望。”
凭着自己的意志和信念他最终赶回了滨海,及时进行手术,挽救了小宝年幼的生命。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小宝极大的信任,改叫他“老爸”,将他视为给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父亲般的男人,并且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回报。
在丁伯的指引下,他改名为王志远,开了一家餐馆,只为了能给那些曾和他一样经历绝望饥饿的人以食物和活下去的希望。并且他一直支持天使计划,还挽救了一名和他有类似经历的吸毒青年,资助他考上了大学。就这样,他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对自己的救赎。只到姚兰的再次出现,他才明白这样的生活无法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救赎,无法。
最终他在姚兰的恳求中毅然选择了自首。
“我真切的感受着,这些年来她所遭受的煎熬。那些因我而疲惫憔悴的日子,为我承受的那些痛苦,我既自卑又欣慰。想不到自己今生今世竟然会得到这样珍贵的感情,我带给她的只有苦难,我不曾为她遮过风、挡过雨,我不想让这一切再继续下去了,我要让她从我带给她的这场噩梦中醒来。我要以死来赎我的罪和对姚兰无限的愧疚。当我们穿过死亡站在上天的时候,我们就平等了。”
“我知道,在那一刻我让一个人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就这一点来说我是不能被原谅的,尽管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尽管我觉得自己还有点良心,但事实是不能被任何人否认的。我犯了罪,就应该受到惩罚。我不知道他的家人会不会原谅我的过错,但我还是要向他表示道歉。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一度非常轻视生命,也曾经崇拜暴力,在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去伤害任何人的生命,但同时我也无法抗拒自己对暴力的崇拜。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生存的权利,都应该享受生命带给他带来的自由,主宰自己肉体和精神的快哦和痛苦,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剥夺的。一个生命无论多么渺小,他都是平等的,我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我痛恨我自己。
我要感谢一个人,在她给我力量的时候,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那就是能够跟她平等。我现在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死亡。我希望在那个时候,能够实现我的愿望,就是跟她平等。”
这就是王谦在法庭上所做的最后陈述,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对自己的生命所作的最后的宣言。
他们颤颤抖抖地在讲堂黑板上面写出“姚兰”两个字,平常威风凛凛的混混们在这些文弱的学生面前突然变得是那样胆怯甚至害怕,他们像三个滑稽的小丑,只能任凭满堂的大学生们肆意的嘲笑。没错,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得到了尊重,但是当他们闯入一个和他们不一样的社会阶层时,在这个社会对混混的人格定位上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必将面临嘲弄。
在学生们的捉弄和嘲笑中,相貌平平的姚兰出现在披头的面前。
就这样开始了一个混混和一个家境优越的少女本不该有的交集和两人坎坷的一生。这不是偶像剧男女的浪漫爱情,是现实生活中无奈的一声叹息。
披头的生活像浮在空气里的一粒微尘,微不足道而无所牵挂,正如他所说:
“我们就这样生活着,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得到尊重,得到快活。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北方城市,几乎没有人叫我本来的名字——王谦。他们都叫我披头,我也觉着挺好,反正过一天算一天,叫什么都一样。”
当姚兰询问披头的名字,他只是头也不回无谓地说了两个字“披头”,但是当姚兰郑重其事的强调“真名”,他的心颤了,回过头顿了一下,说“王谦”。毕竟,那么久,没有人在乎他的真名,说的更直接一点,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存在。或许只有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才能感受到自己尊严和存在。
王谦来到姚兰家,走进这座装饰考究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卑微的存在。姚兰打破了他对自己那个世界的梦和对所谓的尊严的崇拜。他目不转睛看着姚兰坐在纯白色的钢琴旁边弹奏着《少女的祈祷》:
“我第一次这么近的听到钢琴的声音,真的很好听,这在我的生活里头还从来没有过,可能连想都没想过。听着她的琴声,我慢慢地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儿,有高兴地,也有难受的。我还突然觉得她弹琴的时候挺美的,像春天,还像海,我没见过海,可人家不都说海很美嘛。听着这么好听的琴声,我觉得有点儿自卑,她和我们这些人活得不一样,她活得好。”
披头的改变从这里开始——成为王谦,而不是披头。
当姚兰将《基督山伯爵》交到王谦手里,决定要用书改变披他,让他成为王谦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比善更高尚的情操——希望。
其实人性最美的德行不是宽恕,而是对任何事物从不心存绝望之情,是希望。
人格上的不平等,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完满。就算王谦拼命学习,看书,想通过成人高考获得这个社会的肯定。但是姚军的那一刀结束了他的妄想,他不被信任,也不被允许踏入那个社会阶层。他们的爱情在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面对这些,姚兰的一席话让人感受到了她天真外边下睿智敏感的内心:
“当爱情需要用海誓山盟来的承诺来坚定地时候,就已经到了快要结束的时候。你会一辈子爱我吗?就算是还是山盟,我也想听。”
在姚兰朗诵《基督山伯爵》的声音中,王谦离开了这个让他找回希望又不得不舍弃的城市,走向另一个世界。经过抑郁症后,紧闭内心的姚兰一夜间长大成熟。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慢慢成长,却依旧未放弃内心的希望。
经历了采石场爆炸案,王谦背负命案逃离到了另一个陌生城市,沦为乞丐。姚兰获知此消息时,刚刚从重度抑郁症中康复,她却毅然决定开始攻读法律系课程,考取律师资格证,为将来王谦需要时能帮助他。她不再是曾经那个柔弱天真的学生妹,而是一个有担当的坚强的女人了。
我从不怀疑,一个不轻言放弃希望的人的生命里不会缺少给他们希望的好心人。在滨海,王谦遇到了第二个赋予他希望的人——丁伯。同为乞丐的丁伯是个满腹经纶的秀才,他给了王谦三块钱让他免于饿死街头。王谦想寻求自己的存在价值,而不是沦为可怜的乞丐,阴差阳错他加入了一个天使计划,最终骨髓配型成功。他的捐献对象是一个小女孩——小宝。虚伪刻薄的后母为了拔掉小宝这个眼中钉, 又不让小宝父亲察觉。将王谦打晕带到了一个人烟稀少的森林里,他面对的又是一个令人绝望的世界:
“我不知道我昏睡了多久,也不知道这满天飞雪的地方是哪儿,我只知道小宝还等着我救她呢。我逃避了姚兰,逃离了内蒙,我不能再逃了,不能在再让一个生命因我而失去,救小宝也是救赎我自己。”
王谦又冷又饿,在茫茫雪地里一步一步艰难的走着,爱德蒙·唐泰斯的一席话涌上心头:
“这一重负几乎重如一个世界,我却担起了,原以为能一直担着走到头,而我承担是根据我的心愿,而不是凭力量,是根据我的意志,而不是凭能力。可是刚刚要到中途,就不得不放下,十四年的绝望和十年的希望,把握变成主宰命运的人,现在我又得重新听天由命了。人世间无所谓幸福与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仅此而已。只有经受了极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极度幸福;渴求过死亡的人,才能领悟活在世上有多美好。你们生活吧,幸福吧,我心爱的孩子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在上帝肯向人类揭示未来之日到来之前,这两个词就含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等待和希望。”
凭着自己的意志和信念他最终赶回了滨海,及时进行手术,挽救了小宝年幼的生命。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小宝极大的信任,改叫他“老爸”,将他视为给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父亲般的男人,并且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回报。
在丁伯的指引下,他改名为王志远,开了一家餐馆,只为了能给那些曾和他一样经历绝望饥饿的人以食物和活下去的希望。并且他一直支持天使计划,还挽救了一名和他有类似经历的吸毒青年,资助他考上了大学。就这样,他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对自己的救赎。只到姚兰的再次出现,他才明白这样的生活无法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救赎,无法。
最终他在姚兰的恳求中毅然选择了自首。
“我真切的感受着,这些年来她所遭受的煎熬。那些因我而疲惫憔悴的日子,为我承受的那些痛苦,我既自卑又欣慰。想不到自己今生今世竟然会得到这样珍贵的感情,我带给她的只有苦难,我不曾为她遮过风、挡过雨,我不想让这一切再继续下去了,我要让她从我带给她的这场噩梦中醒来。我要以死来赎我的罪和对姚兰无限的愧疚。当我们穿过死亡站在上天的时候,我们就平等了。”
“我知道,在那一刻我让一个人的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就这一点来说我是不能被原谅的,尽管我不想伤害任何人,尽管我觉得自己还有点良心,但事实是不能被任何人否认的。我犯了罪,就应该受到惩罚。我不知道他的家人会不会原谅我的过错,但我还是要向他表示道歉。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一度非常轻视生命,也曾经崇拜暴力,在那时我从来没有想过去伤害任何人的生命,但同时我也无法抗拒自己对暴力的崇拜。任何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生存的权利,都应该享受生命带给他带来的自由,主宰自己肉体和精神的快哦和痛苦,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剥夺的。一个生命无论多么渺小,他都是平等的,我结束了一个人的生命,我痛恨我自己。
我要感谢一个人,在她给我力量的时候,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那就是能够跟她平等。我现在最盼望的事情,就是死亡。我希望在那个时候,能够实现我的愿望,就是跟她平等。”
这就是王谦在法庭上所做的最后陈述,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对自己的生命所作的最后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