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次跑-19周第2次, 2011年6月18日
Leave: 6:45
Back: 7:47
indoor/outdoor: 26/*
Distance=1.3*7=9.1km
今天仍然跑了7圈,轻松自在。这周总共还是跑了两次,周四下雨,没跑成。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似乎完全进入雨季了。
觉悟,似乎是一种深刻的、毫无休止的洞察。这种洞察应该自然,穿透内心所有的时间感,不该用力。因为问题的本质太过明显,所有的苦、痛、伤、恨全都根植于头脑中对于过去的铭记。铭记深深的在头脑中刻下痕迹,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般的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习惯性的基于记忆来思考。想想看,你的哪一次的苦痛伤痕不是如此,用习惯性的思考方式触到头脑之中的“伤痕”。每一次都在重复同样的思考模式,每一次又都在强化同样的思维习惯,于是,过去的痕迹越伤越深,于是,你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机械。可是,创造需要的是洞察──洞察当下,即,脱离束缚,脱离僵化,也就是脱离过去。因此,过去,或者记忆与僵化的思考模式也就成为了创造的障碍。失去了创造的你,当然只有一次次的陷入累累伤痕之中而无法自拔。陷入过去的你,僵化的你,当然只能拥有一个机械的、失去了活力、没有了任何更新再造能力的大脑。于是,“聪明”──偶尔刻意彰显的同样源于过去或别处的机智,也就成为了虚假的自我满足感。另一方面,与“过去”对应的“未来“,其状况和“过去”也十分类似,只不过未来还总是会根植于过去。所有的欲望、企图、动机都是为了要达成某种状态。我们总想要“成为”、“变成”、“达到”某某,同时,也就生发了对于不能成就某种状态的担忧──这又是“未来”贡献的思考习惯。很多时候,担忧会转瞬间进入了记忆,这使得你紧接下来又回到那个基于过去的思考模式。再一次,“未来”进一步加深那个习惯性的思考模式,我们似乎无法摆脱似的,进入重复、机械、麻木,毫无生气的思考模式。大脑失去了更新的活力,陷入了深深的惯性。也许,内在的时间感──我们天生看似固有的、无法潇洒脱离的依赖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模式,让生命失去了鲜活灵动,让生命轻易就沉醉于偏见、无知、狭隘、愤恨、冲动、哀伤。内心,也就永远陷于不安、恐惧和焦虑。原本你可以单纯的眼看一切,可如今,双眼却沾染了太多时间感应的杂质。
Back: 7:47
indoor/outdoor: 26/*
Distance=1.3*7=9.1km
今天仍然跑了7圈,轻松自在。这周总共还是跑了两次,周四下雨,没跑成。最近下雨越来越频繁了,似乎完全进入雨季了。
觉悟,似乎是一种深刻的、毫无休止的洞察。这种洞察应该自然,穿透内心所有的时间感,不该用力。因为问题的本质太过明显,所有的苦、痛、伤、恨全都根植于头脑中对于过去的铭记。铭记深深的在头脑中刻下痕迹,形成了某种条件反射般的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习惯性的基于记忆来思考。想想看,你的哪一次的苦痛伤痕不是如此,用习惯性的思考方式触到头脑之中的“伤痕”。每一次都在重复同样的思考模式,每一次又都在强化同样的思维习惯,于是,过去的痕迹越伤越深,于是,你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机械。可是,创造需要的是洞察──洞察当下,即,脱离束缚,脱离僵化,也就是脱离过去。因此,过去,或者记忆与僵化的思考模式也就成为了创造的障碍。失去了创造的你,当然只有一次次的陷入累累伤痕之中而无法自拔。陷入过去的你,僵化的你,当然只能拥有一个机械的、失去了活力、没有了任何更新再造能力的大脑。于是,“聪明”──偶尔刻意彰显的同样源于过去或别处的机智,也就成为了虚假的自我满足感。另一方面,与“过去”对应的“未来“,其状况和“过去”也十分类似,只不过未来还总是会根植于过去。所有的欲望、企图、动机都是为了要达成某种状态。我们总想要“成为”、“变成”、“达到”某某,同时,也就生发了对于不能成就某种状态的担忧──这又是“未来”贡献的思考习惯。很多时候,担忧会转瞬间进入了记忆,这使得你紧接下来又回到那个基于过去的思考模式。再一次,“未来”进一步加深那个习惯性的思考模式,我们似乎无法摆脱似的,进入重复、机械、麻木,毫无生气的思考模式。大脑失去了更新的活力,陷入了深深的惯性。也许,内在的时间感──我们天生看似固有的、无法潇洒脱离的依赖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模式,让生命失去了鲜活灵动,让生命轻易就沉醉于偏见、无知、狭隘、愤恨、冲动、哀伤。内心,也就永远陷于不安、恐惧和焦虑。原本你可以单纯的眼看一切,可如今,双眼却沾染了太多时间感应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