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的投资锦囊之澳大利亚
比起许多已经移民澳洲以及在当地已经读书、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来说,我对澳大利亚的接触才不过短短半年时间。通常作为单纯以投资为目的的人来说,被投资对象在某一领域上的“升值空间”一定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这里升值空间泛值capital gain,但对于澳洲这片土地来说,每一个中国投资者为其最终资本溢价寻求的投资方式是不同的,这便产生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几种投资途径:
1,移民。这应算作投资的一种终极方式了,移民澳洲依然是两大趋势:技术和投资。不说以前了,现在的技术移民从工种、年龄和基本素质上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们可以理解澳洲政府对人才的渴求,但反过来,这个世界在变,非洲崛起都要排上日程了,真要是都能满足了您袋鼠国门槛的优秀人才还去您袋鼠国干神马?在哪都能混出个天地来,再地广人稀的地方,社会分工也是必须的,全都要律师会计工程师,基本的工作谁去做?动辄建个隧道6年,两个上海中心都完工了。反之投资移民也并非易事,资本需要注入进一家在澳洲当地已有经营业绩且业绩良好的公司,且投资人需要有职务以及之后连续的纳税记录。虽说这些老外规定的手续在中国人眼里都不是“难事”,但之所以说投资移民澳洲”并非易事是指“漫长的移民监,现在4年甚至5年的准移民考核期是普遍的,这让很多初衷寄希望于得益于这个市场的投资者都耗不下去了,每年都在为政府做贡献的同时却暂无法享受政府的回馈。加之现在的中国投资移民群体大多都不乏渠道和手段,最终能留下来多少移民优良资产,就看政府政策与中国移民的经济影响力、文化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力的博弈吧。
2,地产投资。这是全天下华人最爱的方式,好像在这世上,凡华人聚集之处,房价一定是被炒得奇高,学区一定要搞出个排名,大家不分个三六九等就不得安宁,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偌大一个地区出现城中城,确切的说是HK人城、或者台湾人城,其中也加杂不少大陆人。在悉尼,过了海港大桥以北,有个叫做Chaswood的地区被称作为”富人区“、”高档社区“,我因此慕名而去,下车便恍然了,随处可见的华人超市、港式茶楼以及满大街的华人面孔,生活是便捷了,但我总是会想,万里迢迢出来是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找一个有四季分明的环境舒适的地方继续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吗?但倘若你只是单纯投资或炒房,这些地区是回报率还是不错的,如果出租的话,好的房子年回报率能达到5%,因为这些地区人气很足,对公寓和townhouse的需求力旺盛,且相比国内一线城市的环境、地段和房屋质量,这里的楼盘性价比有着绝对的优势。通常实用面积在100-120平米左右的精装公寓新楼盘,售价只要80万-90万澳币,这类房子的地段一定是紧邻地铁和购物中心等便捷商业设施,澳大利亚的开发商没有公摊面积之说,你的钱一定买到的是你所有的实用面积,且对比国内开发商的”精装修“,老外的装修品质真叫做货真价实。除此之外最最致命的一点,你的房子是你的永久产权,私有财产!
澳大利亚政府欢迎外国人来澳购房,但条件是,只允许买一手房,且房屋购买后两年内如果不住,必须卖掉。以保障市场房源供应充足,避免炒房泡沫。
3,环境投资。这是符合我个人价值观的投资方式,我发现当年纪增长,对贴近自然的居住和生活方式越是向往。那种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渴望驱使我想要寻找到一片世外桃源。澳大利亚是不乏优质海滩与茂密大森林的天然氧吧式国家,但离城市越近的海滩自然地块也价值不菲,比如悉尼东部的Bondi地区和Palm Tree岛,几乎是当地富豪和犹太人聚集的地方,如果把那里称作高尚社区,显然真的不为过了。只是作为不在澳定居或工作的投资者来说,几百万澳币的海边别墅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地段选择,于是我们驱车南下,试着在不被华人看好的南部寻找蓝海。往东南前进,有一个大站需要mark, 即悉尼CBD向南20公里左右一处叫Hurstville的城区,被称作是悉尼南部的中央商务区,这里聚集了许多在悉尼读书和工作的华人,相对地价便宜且交通便利,环境比起悉尼和其北部都清静了很多,但感觉起来很像通州和北京的通勤关系。在这里置业成本会低一些,回报率显然没有Chasewood高。
继续向东南,从Cronulla岛开始,延东南海岸线一路直奔Woolongoon之间30公里的地段,我找到了我的天堂。这里散落着大小不等的小镇,最大的镇子人口不过1000户,许多小村子人口只有200多户。这些小镇背靠大片大片的国家皇家公园,郁郁葱葱的植被、茂密的灌木丛林是所有人的公共花园。这一带面朝塔斯曼海,而且由于地下是煤矿矿藏,大部分地区的地势都有200米左右的海拔,在高地上俯瞰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看鲸鱼、海豚和远处山上星星点点的滑翔伞,当然还可以顺着树丛沿路寻到海边的沙滩,这样的仙境就是盖个茅草屋也值了。在我的观念,这样的自然资源真的要仰仗上天的赐予,而不是用钱用一代人两代人的积累能换来的,它远离城市喧嚣和工业污染,如果每年能有一段时间在这里梳理生活和放松心情,不能不说是对生活的一种修炼。这些地区对于外国投资者,买地自建是最符合政策的作法(自建房绝对是够每个人都头大的课题,应慎重),但这里的土地并不便宜,换句话说,这类地区地价相对稳定,但人气并不冷清,也没有我之前猜测的老龄化现象,许多有新生儿的夫妇宁愿每日驾车的通勤时间花掉两个小时也要选择这里的居住环境,从小给孩子一个安全、健康、自然的空间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在我的考察中,从郡政府到居民,很多次探讨到了关于生活与现实需要的问题,例如上学,我惊讶很多在当地拥有企业和资产的富人他们的孩子恰恰是从这里的小学、初中读起的。对于西方世界的人来说,除非你的孩子有宗教信仰而需要就读在指定的教会学校,除此之外所有学校均平等无异,能就近上的为神马要去所谓排名前三甲的学校?这个观点对于从小就对孩子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来说可能不好接受,但所谓阶级、地位、优越性,是完完全全的金钱和招牌能衡量的吗?这便引到了下一个投资方式:
4,资源投资。在拜访一家犹太裔家族地产开发商中,我们聊到了这么一个话题:未来50年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资源。对方的答案是:食物。现在这个世界金钱的数量级依然是衡量一个人存世地位的绝对指标,可是当环境与资源继续这样无休止的被大肆掠夺和侵占后,当所有的资源都变成了钱充斥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什么才是最稀缺的呢?那就是最后剩余的资源,恐怕到了最终,就真的只剩下了食物。投资澳洲除了地产外还有一个工具,就是投资农场,畜牧业或者种植业农场。不过这种投资手段需要与全球粮食期货和金融产品挂钩在一起,需要有背后连带的经营和操作,单纯的投资者恐怕并不适合。但其实只要是资产够撬动这一杠杆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和经营农场应是一条等同于购买未来的保值方法。
对于期望奔赴海阔天空未来的我们,希望这篇随笔有助于为读者的视野丰富一些思路。有失偏颇之处,望海涵求证。
1,移民。这应算作投资的一种终极方式了,移民澳洲依然是两大趋势:技术和投资。不说以前了,现在的技术移民从工种、年龄和基本素质上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们可以理解澳洲政府对人才的渴求,但反过来,这个世界在变,非洲崛起都要排上日程了,真要是都能满足了您袋鼠国门槛的优秀人才还去您袋鼠国干神马?在哪都能混出个天地来,再地广人稀的地方,社会分工也是必须的,全都要律师会计工程师,基本的工作谁去做?动辄建个隧道6年,两个上海中心都完工了。反之投资移民也并非易事,资本需要注入进一家在澳洲当地已有经营业绩且业绩良好的公司,且投资人需要有职务以及之后连续的纳税记录。虽说这些老外规定的手续在中国人眼里都不是“难事”,但之所以说投资移民澳洲”并非易事是指“漫长的移民监,现在4年甚至5年的准移民考核期是普遍的,这让很多初衷寄希望于得益于这个市场的投资者都耗不下去了,每年都在为政府做贡献的同时却暂无法享受政府的回馈。加之现在的中国投资移民群体大多都不乏渠道和手段,最终能留下来多少移民优良资产,就看政府政策与中国移民的经济影响力、文化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力的博弈吧。
2,地产投资。这是全天下华人最爱的方式,好像在这世上,凡华人聚集之处,房价一定是被炒得奇高,学区一定要搞出个排名,大家不分个三六九等就不得安宁,最终的结果就是在偌大一个地区出现城中城,确切的说是HK人城、或者台湾人城,其中也加杂不少大陆人。在悉尼,过了海港大桥以北,有个叫做Chaswood的地区被称作为”富人区“、”高档社区“,我因此慕名而去,下车便恍然了,随处可见的华人超市、港式茶楼以及满大街的华人面孔,生活是便捷了,但我总是会想,万里迢迢出来是为的什么呢?为的就是找一个有四季分明的环境舒适的地方继续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吗?但倘若你只是单纯投资或炒房,这些地区是回报率还是不错的,如果出租的话,好的房子年回报率能达到5%,因为这些地区人气很足,对公寓和townhouse的需求力旺盛,且相比国内一线城市的环境、地段和房屋质量,这里的楼盘性价比有着绝对的优势。通常实用面积在100-120平米左右的精装公寓新楼盘,售价只要80万-90万澳币,这类房子的地段一定是紧邻地铁和购物中心等便捷商业设施,澳大利亚的开发商没有公摊面积之说,你的钱一定买到的是你所有的实用面积,且对比国内开发商的”精装修“,老外的装修品质真叫做货真价实。除此之外最最致命的一点,你的房子是你的永久产权,私有财产!
澳大利亚政府欢迎外国人来澳购房,但条件是,只允许买一手房,且房屋购买后两年内如果不住,必须卖掉。以保障市场房源供应充足,避免炒房泡沫。
3,环境投资。这是符合我个人价值观的投资方式,我发现当年纪增长,对贴近自然的居住和生活方式越是向往。那种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渴望驱使我想要寻找到一片世外桃源。澳大利亚是不乏优质海滩与茂密大森林的天然氧吧式国家,但离城市越近的海滩自然地块也价值不菲,比如悉尼东部的Bondi地区和Palm Tree岛,几乎是当地富豪和犹太人聚集的地方,如果把那里称作高尚社区,显然真的不为过了。只是作为不在澳定居或工作的投资者来说,几百万澳币的海边别墅其实还可以有更多的地段选择,于是我们驱车南下,试着在不被华人看好的南部寻找蓝海。往东南前进,有一个大站需要mark, 即悉尼CBD向南20公里左右一处叫Hurstville的城区,被称作是悉尼南部的中央商务区,这里聚集了许多在悉尼读书和工作的华人,相对地价便宜且交通便利,环境比起悉尼和其北部都清静了很多,但感觉起来很像通州和北京的通勤关系。在这里置业成本会低一些,回报率显然没有Chasewood高。
继续向东南,从Cronulla岛开始,延东南海岸线一路直奔Woolongoon之间30公里的地段,我找到了我的天堂。这里散落着大小不等的小镇,最大的镇子人口不过1000户,许多小村子人口只有200多户。这些小镇背靠大片大片的国家皇家公园,郁郁葱葱的植被、茂密的灌木丛林是所有人的公共花园。这一带面朝塔斯曼海,而且由于地下是煤矿矿藏,大部分地区的地势都有200米左右的海拔,在高地上俯瞰一望无际的大海,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看鲸鱼、海豚和远处山上星星点点的滑翔伞,当然还可以顺着树丛沿路寻到海边的沙滩,这样的仙境就是盖个茅草屋也值了。在我的观念,这样的自然资源真的要仰仗上天的赐予,而不是用钱用一代人两代人的积累能换来的,它远离城市喧嚣和工业污染,如果每年能有一段时间在这里梳理生活和放松心情,不能不说是对生活的一种修炼。这些地区对于外国投资者,买地自建是最符合政策的作法(自建房绝对是够每个人都头大的课题,应慎重),但这里的土地并不便宜,换句话说,这类地区地价相对稳定,但人气并不冷清,也没有我之前猜测的老龄化现象,许多有新生儿的夫妇宁愿每日驾车的通勤时间花掉两个小时也要选择这里的居住环境,从小给孩子一个安全、健康、自然的空间成长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在我的考察中,从郡政府到居民,很多次探讨到了关于生活与现实需要的问题,例如上学,我惊讶很多在当地拥有企业和资产的富人他们的孩子恰恰是从这里的小学、初中读起的。对于西方世界的人来说,除非你的孩子有宗教信仰而需要就读在指定的教会学校,除此之外所有学校均平等无异,能就近上的为神马要去所谓排名前三甲的学校?这个观点对于从小就对孩子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来说可能不好接受,但所谓阶级、地位、优越性,是完完全全的金钱和招牌能衡量的吗?这便引到了下一个投资方式:
4,资源投资。在拜访一家犹太裔家族地产开发商中,我们聊到了这么一个话题:未来50年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资源。对方的答案是:食物。现在这个世界金钱的数量级依然是衡量一个人存世地位的绝对指标,可是当环境与资源继续这样无休止的被大肆掠夺和侵占后,当所有的资源都变成了钱充斥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什么才是最稀缺的呢?那就是最后剩余的资源,恐怕到了最终,就真的只剩下了食物。投资澳洲除了地产外还有一个工具,就是投资农场,畜牧业或者种植业农场。不过这种投资手段需要与全球粮食期货和金融产品挂钩在一起,需要有背后连带的经营和操作,单纯的投资者恐怕并不适合。但其实只要是资产够撬动这一杠杆的投资者,选择购买和经营农场应是一条等同于购买未来的保值方法。
对于期望奔赴海阔天空未来的我们,希望这篇随笔有助于为读者的视野丰富一些思路。有失偏颇之处,望海涵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