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昨晚弄得有点疲倦,今天醒来的时候已经快下午了。
突然想起有个何怀宏的哲学主题讲座在三联韬奋书店,离我家走路也就10分钟。
犯懒最后没去,但是我需要一个可耻的理由。
这样的沙龙和讲座听过不少,本人从来不做笔记也不会录音,全凭他们在脑子里随意留下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到底记住了些什么?依稀只想的起来一些只言片语,大约平均1小时的内容,我现在能够回想起来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这到底有没有效率呢(好笑,我什么时候关心起效率起来了,不过是找一个懒在家里拒绝学习的借口)。
不过我需要找几个人来给我背书。毛姆说,看一个人,最主要是看其文字或者画作。钱钟书那个猪跑的例子我也不重复了。换句话说,对于这样新书推介性质的沙龙,坐那儿听作者把书的内容口述2个小时再听过于激动的读者说些不着四六的话,不如有时间看看那本书。
言语太过轻松,出口算数。写成书,落在纸上,结成段落和章节,继而谋篇布局,那就不一样,这观点需要反复咀嚼和吞咽,虽然不那么新鲜,却也少了许多废话。
另外,我突然想,这些大众沙龙的意义无非在于“提供观点”。比如何怀宏这个讲座的主题是“当代世界和古典世界的区别,如何看待当代世界”。这就是向大众输入观点了。这是否必要?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否需要他人的意见?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他人的意见?意见领袖真正能提供意见吗?
明天准备去单向街(但愿不要再懒在家里)听一个人讲马尔克斯加西亚。这样的内容可以是有价值但同时也可以是极其危险的。读书其实忌讳先入为主,特别是当你本身没有扎实的观点的时候(对于百年孤独我确实没有什么系统的观点,只觉得遥远而新奇),读书先读序言,极易被观点劫持。
突然想起有个何怀宏的哲学主题讲座在三联韬奋书店,离我家走路也就10分钟。
犯懒最后没去,但是我需要一个可耻的理由。
这样的沙龙和讲座听过不少,本人从来不做笔记也不会录音,全凭他们在脑子里随意留下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到底记住了些什么?依稀只想的起来一些只言片语,大约平均1小时的内容,我现在能够回想起来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这到底有没有效率呢(好笑,我什么时候关心起效率起来了,不过是找一个懒在家里拒绝学习的借口)。
不过我需要找几个人来给我背书。毛姆说,看一个人,最主要是看其文字或者画作。钱钟书那个猪跑的例子我也不重复了。换句话说,对于这样新书推介性质的沙龙,坐那儿听作者把书的内容口述2个小时再听过于激动的读者说些不着四六的话,不如有时间看看那本书。
言语太过轻松,出口算数。写成书,落在纸上,结成段落和章节,继而谋篇布局,那就不一样,这观点需要反复咀嚼和吞咽,虽然不那么新鲜,却也少了许多废话。
另外,我突然想,这些大众沙龙的意义无非在于“提供观点”。比如何怀宏这个讲座的主题是“当代世界和古典世界的区别,如何看待当代世界”。这就是向大众输入观点了。这是否必要?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是否需要他人的意见?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他人的意见?意见领袖真正能提供意见吗?
明天准备去单向街(但愿不要再懒在家里)听一个人讲马尔克斯加西亚。这样的内容可以是有价值但同时也可以是极其危险的。读书其实忌讳先入为主,特别是当你本身没有扎实的观点的时候(对于百年孤独我确实没有什么系统的观点,只觉得遥远而新奇),读书先读序言,极易被观点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