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离婚》
很久之前写的了,现在有点错过了那种心情。
我总有一个想法,老舍的小说能不能成为一部民国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小科员、洋车夫、巡警、土匪、大妈大爷等等角色都出现了,围着北平这座城市的东南西北发生的家长里短。读老舍,既是在看八十多年前的故事,对于有心人来说也可以是一种思考:任凭时光飞逝,生活中哪些部分是会不变的?毕竟一代代人都要在生活的道路上走下去。
小说中,老舍没有“太史公曰”之类的话语来表现他对由现实跳到他作品中的那些现象和角色的思考,假若我们对老舍了解多一点,透过人物动作心理描写,总还是能够读出他的喜好憎恶的。 老百姓看问题比较实在,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深刻——或许这两种倾向在老舍这里交汇。
历久弥新的话题可以超越时空存在。“历史讲的都是现在的事”,我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听孔庆东老师和牛军老师如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我读《离《离婚》,它当代价值或许在提醒我们要避免无聊的安逸吧;要记得我们年轻时曾有梦。
第一次读完《离婚》,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张大哥值得羡慕吗?”当下的一个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毕业工作难、买房难;上班了办公室政治总让有些年轻气盛的我们碰钉子,经营人际关系让人虚伪而又疲惫···据说《蜗居》被禁就是因为太现实,太残酷。
张大哥是谁?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这是离婚开头的一句,是一个幽默味儿十足的小段子。想到“大哥”这个词儿,什么上的人称得上是大哥?一种可能是特别威严,算得上是领导,有股硬劲儿的人;另外一种大约就是平易近人、爱帮忙、在某些方面能干,让你不自觉的去尊敬的人。显然张大哥属于后者。他是一个“吃得开”的人——他做事可以收一千份的礼(这一点有点超乎我们常人的想象);他的职业或使命:“做媒人和反对婚姻”。一个男的做媒婆,既有这样的选择也就预示着他在这一行业会有特殊的成就。张大哥介绍婚姻有自己的“天平”,他的天平大约是很准的:“经他介绍而成家的还没有一个闹过离婚的”。张大哥“来过一次,而在十天之内没有再来,那一家里必会有一半个枕头被哭湿了的”——可见张大哥的影响之大。
也正是由于从事这一行业,张大哥积累了十分多的人缘。机关中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因为同事谈论的某人的最后张大哥总能补上一句“他呀,我给他做过媒。”
有这样的关系不能不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天真上学,从小学到大学都用到了他老爸的人缘;及至张大哥后来因为自己儿子的事受了牵连,被免去了财政所的职务,等到他要再找事来做的时候,还是用到了因做媒人结下的关系。“新市长手下一位秘书先前与他同过事,而且这位秘书的弟媳是张大哥给说的。”
张大哥的生活品味。
张大哥的相貌:“长长的脸,并不驴脸搭瓜,笑意常把脸往扁处纵上些,而且颇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应当有的肉。高鼻子,阴阳眼,大耳唇,无论在哪儿也是个富态的人”;张大哥的打扮,“藏青哔叽袍,花驼绒里,青素缎坎肩,襟前有个小袋,插着金夹子自来水笔”、提着从不挨地的“金箍手杖”,抽着英国银星烟斗。左手四指戴着篆刻着名字的金戒指。放假时还会背着一个小照相机。财政所那些新来的不会不会说官话的(比如孙先生),张大哥教;不会吃西餐的也是张大哥带着去练习。
他的风度在年轻科员里看来就是“活神仙”。
老李去张家替我们参观了张宅:客厅的水仙已出了芽,“张大哥是在冬腊月欣赏自己晒的水仙,赶到新年在买些花窖熏开的龙爪与玉玲珑”,张家还养着石榴呢;“留声机片···都是新近出来的。不知是京戏,还有些有声电影的歌片”;“地毯上铺着地毯,椅子是老式硬木的···可是谁也不敢说蓝地浅粉桃花的地毯,佩上硬木雕花的椅子,不是古朴秀雅的。”
这些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风度翩翩,生活讲究的张大哥。他请老李吃羊肉火锅:从羊肉到卤油的选择。都透露着生活的精致。留声机、照相机、还有张家的冰箱又体现着张大哥的“现代”。
张大哥体面,这个体面是真讲究还是穷讲究就要看张大哥的收入状况了。
张大哥是财政所庶务科科员,这是个“比较阔绰的衙门”,能拿回扣。张大哥二十二三岁进机关做事,做了二十七年了,虽然还是一个小小的科员,但是却积攒下了三处房产,也“吃起了瓦片”。对于一个科员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奇迹。张大哥有资格过得比较滋润。
张大哥的生活经验。
张大哥会过日子,但不死糊里糊涂的大把花钱比如他不坐车,“他只要在街上走几步,连狐袍带小干虾米的价钱全知道了。”这是个懂行的人,有生活经验。
张大哥不得罪人,他自己讲“一辈子安分守己,一辈子没跟人惹过气”;用别人的话讲就是“张大哥热心为朋友办事是真的,但是为一个朋友而得罪另一个朋友,不便。”从民族大义上来说,似乎也可以为张大哥找一点爱国的证据。“他不买外国货。不买外国货便是尽了一切爱国的责任;谁为卖国贼,张大哥总有参加一齐骂的资格。”这大概也是不得罪“爱国”思想吧。面对老李说的苦闷,张大哥有自己的看法:“也许社会黑暗所以大家才苦闷,也许是大家苦闷才黑暗。”这是不是他的人生哲学?
张大哥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会操持家务有道的张大嫂,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天真,一个在上高中的漂亮女儿秀真——也许张大哥就是美满的中产阶级化身。
写完这些条件,张大哥值不值得羡慕的问题也许有了答案:值得羡慕——事业有成,虽是小科员;家庭美好,虽然也不是没有遗憾。
张大哥就可以代表想过安定生活的的梦想吗?似乎又不能。
张大哥过得很精致,跳出他的忙来看他其实有点无聊;我们现在年轻,当我们步入中年学会了张大哥的精致时也会不会变得无聊?
张大哥“多数的日子是没有公事可办,而没有一天缺乏婚事的设计与经营。”
一个小小财政所的科员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出了那个社会的缺乏生气,可并不说明那个年代的个人缺乏创造,只是这种创造力有点用错了地方。张大哥也有自己的发明:彩汽车里另放一座小轿,这是张大哥的发明;彩汽车顶上总备好两上电扇,这也是张大哥的发明。
他是政府雇员,可他的却在上班忙着媒人的事,整个财政所也是人浮于事的多。民国财政困难,除了收入少军费开支大的原因,恐怕政府冗员多也是个问题。我们今天的官僚体系情况又如何?
张大哥学会了圆滑,却失了血性。让他骄傲的地方就是他的人情。的确,张大哥这些年认识了不少人,似乎大家都有求于他的地方,他跟同事们处得也不错。天真以“共产党”的名义被捕,这是张家的一个转折点。关系突然都不灵了,财政所里的同事也开始疏远他,到最后张大哥被免了职。同事中只有老李在担心这张大哥,在为他奔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我们能理解,这不算太大的悲哀;要命的是小赵答应老李为天真出狱帮忙,可最后却是要张家的人和房子,张大哥又有什么办法来阻止小赵、保护女儿?小赵是个流氓,一个在社会上做了27年事的张大哥竟然没有对付流氓的办法,面对小赵的敲诈他只在噩梦惊醒后说了一句:
“不用说了!命该如此就结了!我姓张的算完了,拿刀剁小赵这个兔崽子!”
《离婚》种没有讲张大哥年轻时候有什么梦,唯有老邱对老李有过一段话或许表明了他们共同的困境。
“我少年的时候是个野驴;中年,结了婚,做了事,变成个贼鬼溜滑的皮驴;将来,拉到德胜门外,大锅,卖驴肉。我不会在跳出圈外,谁也不能。我现在是冷一会热一会,热的时候只能发点小性,冷的时候请客陪情;发疟子的生活。没办法。我不甘心做一个小官僚,我不甘心做一个好丈夫,可是不做这个做什么去呢?我早看出,你比我硬,可也没硬着多少,你我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其实是一锅里的菜。完了,谈点无聊的吧;只有无聊的话才开心。”
价值藏在思考之中。如果我们只是追求物质上的生活,大概也就不必为失去梦想而担忧;假若我们是一些年轻时有梦的人,在为生活打拼的时候怎样照顾我们的梦想?怎样在诗意、苦闷与现实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老舍为我们的这个问题起了个头,我们在当下继续思考。
我总有一个想法,老舍的小说能不能成为一部民国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小科员、洋车夫、巡警、土匪、大妈大爷等等角色都出现了,围着北平这座城市的东南西北发生的家长里短。读老舍,既是在看八十多年前的故事,对于有心人来说也可以是一种思考:任凭时光飞逝,生活中哪些部分是会不变的?毕竟一代代人都要在生活的道路上走下去。
小说中,老舍没有“太史公曰”之类的话语来表现他对由现实跳到他作品中的那些现象和角色的思考,假若我们对老舍了解多一点,透过人物动作心理描写,总还是能够读出他的喜好憎恶的。 老百姓看问题比较实在,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深刻——或许这两种倾向在老舍这里交汇。
历久弥新的话题可以超越时空存在。“历史讲的都是现在的事”,我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听孔庆东老师和牛军老师如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我读《离《离婚》,它当代价值或许在提醒我们要避免无聊的安逸吧;要记得我们年轻时曾有梦。
第一次读完《离婚》,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张大哥值得羡慕吗?”当下的一个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毕业工作难、买房难;上班了办公室政治总让有些年轻气盛的我们碰钉子,经营人际关系让人虚伪而又疲惫···据说《蜗居》被禁就是因为太现实,太残酷。
张大哥是谁?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这是离婚开头的一句,是一个幽默味儿十足的小段子。想到“大哥”这个词儿,什么上的人称得上是大哥?一种可能是特别威严,算得上是领导,有股硬劲儿的人;另外一种大约就是平易近人、爱帮忙、在某些方面能干,让你不自觉的去尊敬的人。显然张大哥属于后者。他是一个“吃得开”的人——他做事可以收一千份的礼(这一点有点超乎我们常人的想象);他的职业或使命:“做媒人和反对婚姻”。一个男的做媒婆,既有这样的选择也就预示着他在这一行业会有特殊的成就。张大哥介绍婚姻有自己的“天平”,他的天平大约是很准的:“经他介绍而成家的还没有一个闹过离婚的”。张大哥“来过一次,而在十天之内没有再来,那一家里必会有一半个枕头被哭湿了的”——可见张大哥的影响之大。
也正是由于从事这一行业,张大哥积累了十分多的人缘。机关中似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人,因为同事谈论的某人的最后张大哥总能补上一句“他呀,我给他做过媒。”
有这样的关系不能不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天真上学,从小学到大学都用到了他老爸的人缘;及至张大哥后来因为自己儿子的事受了牵连,被免去了财政所的职务,等到他要再找事来做的时候,还是用到了因做媒人结下的关系。“新市长手下一位秘书先前与他同过事,而且这位秘书的弟媳是张大哥给说的。”
张大哥的生活品味。
张大哥的相貌:“长长的脸,并不驴脸搭瓜,笑意常把脸往扁处纵上些,而且颇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应当有的肉。高鼻子,阴阳眼,大耳唇,无论在哪儿也是个富态的人”;张大哥的打扮,“藏青哔叽袍,花驼绒里,青素缎坎肩,襟前有个小袋,插着金夹子自来水笔”、提着从不挨地的“金箍手杖”,抽着英国银星烟斗。左手四指戴着篆刻着名字的金戒指。放假时还会背着一个小照相机。财政所那些新来的不会不会说官话的(比如孙先生),张大哥教;不会吃西餐的也是张大哥带着去练习。
他的风度在年轻科员里看来就是“活神仙”。
老李去张家替我们参观了张宅:客厅的水仙已出了芽,“张大哥是在冬腊月欣赏自己晒的水仙,赶到新年在买些花窖熏开的龙爪与玉玲珑”,张家还养着石榴呢;“留声机片···都是新近出来的。不知是京戏,还有些有声电影的歌片”;“地毯上铺着地毯,椅子是老式硬木的···可是谁也不敢说蓝地浅粉桃花的地毯,佩上硬木雕花的椅子,不是古朴秀雅的。”
这些都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风度翩翩,生活讲究的张大哥。他请老李吃羊肉火锅:从羊肉到卤油的选择。都透露着生活的精致。留声机、照相机、还有张家的冰箱又体现着张大哥的“现代”。
张大哥体面,这个体面是真讲究还是穷讲究就要看张大哥的收入状况了。
张大哥是财政所庶务科科员,这是个“比较阔绰的衙门”,能拿回扣。张大哥二十二三岁进机关做事,做了二十七年了,虽然还是一个小小的科员,但是却积攒下了三处房产,也“吃起了瓦片”。对于一个科员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奇迹。张大哥有资格过得比较滋润。
张大哥的生活经验。
张大哥会过日子,但不死糊里糊涂的大把花钱比如他不坐车,“他只要在街上走几步,连狐袍带小干虾米的价钱全知道了。”这是个懂行的人,有生活经验。
张大哥不得罪人,他自己讲“一辈子安分守己,一辈子没跟人惹过气”;用别人的话讲就是“张大哥热心为朋友办事是真的,但是为一个朋友而得罪另一个朋友,不便。”从民族大义上来说,似乎也可以为张大哥找一点爱国的证据。“他不买外国货。不买外国货便是尽了一切爱国的责任;谁为卖国贼,张大哥总有参加一齐骂的资格。”这大概也是不得罪“爱国”思想吧。面对老李说的苦闷,张大哥有自己的看法:“也许社会黑暗所以大家才苦闷,也许是大家苦闷才黑暗。”这是不是他的人生哲学?
张大哥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会操持家务有道的张大嫂,有一个上大学的儿子天真,一个在上高中的漂亮女儿秀真——也许张大哥就是美满的中产阶级化身。
写完这些条件,张大哥值不值得羡慕的问题也许有了答案:值得羡慕——事业有成,虽是小科员;家庭美好,虽然也不是没有遗憾。
张大哥就可以代表想过安定生活的的梦想吗?似乎又不能。
张大哥过得很精致,跳出他的忙来看他其实有点无聊;我们现在年轻,当我们步入中年学会了张大哥的精致时也会不会变得无聊?
张大哥“多数的日子是没有公事可办,而没有一天缺乏婚事的设计与经营。”
一个小小财政所的科员们的表现让我们看出了那个社会的缺乏生气,可并不说明那个年代的个人缺乏创造,只是这种创造力有点用错了地方。张大哥也有自己的发明:彩汽车里另放一座小轿,这是张大哥的发明;彩汽车顶上总备好两上电扇,这也是张大哥的发明。
他是政府雇员,可他的却在上班忙着媒人的事,整个财政所也是人浮于事的多。民国财政困难,除了收入少军费开支大的原因,恐怕政府冗员多也是个问题。我们今天的官僚体系情况又如何?
张大哥学会了圆滑,却失了血性。让他骄傲的地方就是他的人情。的确,张大哥这些年认识了不少人,似乎大家都有求于他的地方,他跟同事们处得也不错。天真以“共产党”的名义被捕,这是张家的一个转折点。关系突然都不灵了,财政所里的同事也开始疏远他,到最后张大哥被免了职。同事中只有老李在担心这张大哥,在为他奔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些我们能理解,这不算太大的悲哀;要命的是小赵答应老李为天真出狱帮忙,可最后却是要张家的人和房子,张大哥又有什么办法来阻止小赵、保护女儿?小赵是个流氓,一个在社会上做了27年事的张大哥竟然没有对付流氓的办法,面对小赵的敲诈他只在噩梦惊醒后说了一句:
“不用说了!命该如此就结了!我姓张的算完了,拿刀剁小赵这个兔崽子!”
《离婚》种没有讲张大哥年轻时候有什么梦,唯有老邱对老李有过一段话或许表明了他们共同的困境。
“我少年的时候是个野驴;中年,结了婚,做了事,变成个贼鬼溜滑的皮驴;将来,拉到德胜门外,大锅,卖驴肉。我不会在跳出圈外,谁也不能。我现在是冷一会热一会,热的时候只能发点小性,冷的时候请客陪情;发疟子的生活。没办法。我不甘心做一个小官僚,我不甘心做一个好丈夫,可是不做这个做什么去呢?我早看出,你比我硬,可也没硬着多少,你我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其实是一锅里的菜。完了,谈点无聊的吧;只有无聊的话才开心。”
价值藏在思考之中。如果我们只是追求物质上的生活,大概也就不必为失去梦想而担忧;假若我们是一些年轻时有梦的人,在为生活打拼的时候怎样照顾我们的梦想?怎样在诗意、苦闷与现实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老舍为我们的这个问题起了个头,我们在当下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