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9万美元
初试成功的萨姆并不满足,他又开始到其他城镇寻找新的开店机会。一为分散经营风险;二为同时多种经营。终于,在本顿威尔以南约30公里的地方,也就是阿肯色大学所在地的费特威尔,有一家老杂货店打算出售。该店位于街角,总面积不到250平方米。虽然同一条街和拐角不远处就有两家大连锁公司的分店,但萨姆天生喜欢竞争,他准备在新店里实践自己的经营方式,向那两家连锁店挑战。1952年10月,这家同样被命名为“沃顿5分一1角商店”的小店开业,第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9万美元。
这一时期萨姆的经营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一家店赚了钱,马上投资再开另一家店,不断扩张。到1960年,他有15家商店分布在本顿威尔周围地区,年营业总额达到140万美元;第二,就是不断改变经营方式,力求创新。
起初,萨姆想把商店开得更大些,于是开始和弟弟巴德联手投资规模较大的杂货店。就这样,在密苏里州的圣·罗伯特萨姆的第一家大型杂货店--“沃顿家庭中心”开业了。开始时的营业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后来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万美元,比他所有杂货店营业额的总和还多。对于圣·罗伯特这个人口仅仅1500人的小镇来说,一个面积扩大了的杂货店竟能吸引来这么巨大的购买力,连萨姆也感到难以置信。这一成功鼓舞了萨姆在阿肯色州的贝瑞威尔开了第二家家庭中心,又在本顿威尔开了第三家。
萨姆在买下他的第一家店以前,从没有管理工作的经验,而他所买下的店是巴特勒公司的一个加盟特许店,因此,母公司最初在业务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对他是很有帮助的。在头两周的培训课程中,萨姆学到很多经营店面的知识,还从公司编印的指导小册子上学习怎样建立会计系统、卖什么东西、怎样卖、怎样讨价还价等等。其中萨姆认为对他最有帮助的是会计系统,他一直未作改动,直到近20年后沃尔玛已建起五六家分店时仍在沿用。
萨姆不仅从书本和小册子上学习,还乐于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而他学习的对象就是周围与他竞争的商店。最初,萨姆常到对街的商店中观察。这家店的店面虽不如萨姆的大,但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5万美元,是当时萨姆店的两倍。于是萨姆老是跑到对街的店里,观察他们的经营方式、商品定价、商品陈列方式等,然后改进自己,希望比对手做得更好。
结果,开业第一年,萨姆店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5万美元,比原来的7.2万美元增长了近46%;第二年增为14万美元;第三年是17.5万美元。最后,他终于超过了街对面他的竞争对手的营业额。
以后,萨姆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跑到竞争对手的商店去观察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拿着本子或录音机,然后回来设法做得比别人更好。事实上,他几乎观察了世界各地办得好的各种零售店,细心揣摩零售业的发展动向,一旦决定加入,就一定要做得最好。在加入折扣百货业以后,萨姆以行业中的佼佼者凯·玛特为目标,但是他并非只是跟随,还将别人的长处发扬光大,并且超越他。
同时,沃尔玛公司的进步离不开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动。而萨姆也不断地充实自己。早在1966年,萨姆就意识到了电脑管理的重要性。他正确地判断出一点--当生意做到某一规模之后,任何商人都不能把商店扩展到界线以外,除非他有能力获得书面报告来实现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人力已无济于事了。于是,他富有远见地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初创阶段的电子计算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小型电脑和微机还没有诞生呢,沃尔玛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来管理他的商品了。
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萨姆建立起了他的分销系统、卫星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事实证明了活到老、学到老,能使人不至于落在时代后面的真理。
□社会是本读不完的书
有人说,要做一个现代商人,在高速变化的时代里,必须要学会三种语言,除了国语以外,还要会英文和电脑语言,同时要具备四大技术:开发、复制、管理、交换。
三种语言,是中国社会上班族都需要的知识;而四大技术,则是在任何企业工作的人都需要的能力。在电子业要会开发、复制、管理和交换,而在新闻传播界,同样需要开发(企划、采访)、复制(写稿、编辑)、管理(人事)和交换(咨询交流、观念沟通)的能力,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技术不同,我们必须了解在自己的行业里面,需要哪些技术,然后不断去充实。而在政治、非营利机构里,所需要的技术和企业不同,领袖要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特色,加强所需要的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商人,就要会那一行的知识,而且是“全备的知识”。
但实际上,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社会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商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是大脑,一个单位最需要学习的是领导。学无止境,这就意味着领导必须把学习当做人生的一件大事来做。
王积薪是唐代翰林棋待诏,是当时有名的棋手。传说王积薪在学成下棋技艺以后,曾以为天下无敌。有一次他游览京城,住在旅店里。晚上熄灭蜡烛后,听店主人的老妇人隔墙招呼她的媳妇说:“这么好的夜晚,时间难消遣,下一局棋吧。”媳妇说:“好啊!”于是她们就开始下起了盲棋,王积薪听老妇人说:“我在第几道下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子。”各人说了好几十道。最后老妇人说:“你输了。”媳妇说:“这一局输给你了。”王积薪暗暗记下她们下子的步骤,第二天照着次序,重新摆出那盘棋的局势,她们下子用意之深,布局之妙,都令王积薪自叹弗如。从此他悟出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的道理,不再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商人往往是一些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有所成就的人,应该像王积薪那样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一个虚心学习的小学生地位,取得不断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坚持不断地从别人那里汲取长处,充实自身,才有后劲保持优势,这是被古往今来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道理。
作为个人,努力学习他人所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不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那么后果就更为严重了。因此,有远见的商人一向十分注意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学习,并将它们作为强大企业之本。
17世纪末,为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俄国派出一个宠大的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在这个使团中,有位叫彼得·米哈依洛夫的下士随身带了一个印章,上边刻着:“我的身分是学生,我需要老师的教导。”一路上,他虚心拜师,认真研究桥梁、风车、水磨、建筑,参观科学院、大学、兵工厂、铸币厂、天文台乃至棺材厂,还学过人体解剖和拔牙等。
这一时期萨姆的经营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一家店赚了钱,马上投资再开另一家店,不断扩张。到1960年,他有15家商店分布在本顿威尔周围地区,年营业总额达到140万美元;第二,就是不断改变经营方式,力求创新。
起初,萨姆想把商店开得更大些,于是开始和弟弟巴德联手投资规模较大的杂货店。就这样,在密苏里州的圣·罗伯特萨姆的第一家大型杂货店--“沃顿家庭中心”开业了。开始时的营业面积只有1200平方米,后来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年营业额超过了200万美元,比他所有杂货店营业额的总和还多。对于圣·罗伯特这个人口仅仅1500人的小镇来说,一个面积扩大了的杂货店竟能吸引来这么巨大的购买力,连萨姆也感到难以置信。这一成功鼓舞了萨姆在阿肯色州的贝瑞威尔开了第二家家庭中心,又在本顿威尔开了第三家。
萨姆在买下他的第一家店以前,从没有管理工作的经验,而他所买下的店是巴特勒公司的一个加盟特许店,因此,母公司最初在业务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对他是很有帮助的。在头两周的培训课程中,萨姆学到很多经营店面的知识,还从公司编印的指导小册子上学习怎样建立会计系统、卖什么东西、怎样卖、怎样讨价还价等等。其中萨姆认为对他最有帮助的是会计系统,他一直未作改动,直到近20年后沃尔玛已建起五六家分店时仍在沿用。
萨姆不仅从书本和小册子上学习,还乐于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而他学习的对象就是周围与他竞争的商店。最初,萨姆常到对街的商店中观察。这家店的店面虽不如萨姆的大,但每年的营业额高达15万美元,是当时萨姆店的两倍。于是萨姆老是跑到对街的店里,观察他们的经营方式、商品定价、商品陈列方式等,然后改进自己,希望比对手做得更好。
结果,开业第一年,萨姆店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0.5万美元,比原来的7.2万美元增长了近46%;第二年增为14万美元;第三年是17.5万美元。最后,他终于超过了街对面他的竞争对手的营业额。
以后,萨姆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跑到竞争对手的商店去观察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拿着本子或录音机,然后回来设法做得比别人更好。事实上,他几乎观察了世界各地办得好的各种零售店,细心揣摩零售业的发展动向,一旦决定加入,就一定要做得最好。在加入折扣百货业以后,萨姆以行业中的佼佼者凯·玛特为目标,但是他并非只是跟随,还将别人的长处发扬光大,并且超越他。
同时,沃尔玛公司的进步离不开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动。而萨姆也不断地充实自己。早在1966年,萨姆就意识到了电脑管理的重要性。他正确地判断出一点--当生意做到某一规模之后,任何商人都不能把商店扩展到界线以外,除非他有能力获得书面报告来实现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人力已无济于事了。于是,他富有远见地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初创阶段的电子计算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小型电脑和微机还没有诞生呢,沃尔玛就建立起了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利用计算机来管理他的商品了。
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萨姆建立起了他的分销系统、卫星系统,实现了现代化的管理。事实证明了活到老、学到老,能使人不至于落在时代后面的真理。
□社会是本读不完的书
有人说,要做一个现代商人,在高速变化的时代里,必须要学会三种语言,除了国语以外,还要会英文和电脑语言,同时要具备四大技术:开发、复制、管理、交换。
三种语言,是中国社会上班族都需要的知识;而四大技术,则是在任何企业工作的人都需要的能力。在电子业要会开发、复制、管理和交换,而在新闻传播界,同样需要开发(企划、采访)、复制(写稿、编辑)、管理(人事)和交换(咨询交流、观念沟通)的能力,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技术不同,我们必须了解在自己的行业里面,需要哪些技术,然后不断去充实。而在政治、非营利机构里,所需要的技术和企业不同,领袖要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特色,加强所需要的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商人,就要会那一行的知识,而且是“全备的知识”。
但实际上,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而社会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商人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是大脑,一个单位最需要学习的是领导。学无止境,这就意味着领导必须把学习当做人生的一件大事来做。
王积薪是唐代翰林棋待诏,是当时有名的棋手。传说王积薪在学成下棋技艺以后,曾以为天下无敌。有一次他游览京城,住在旅店里。晚上熄灭蜡烛后,听店主人的老妇人隔墙招呼她的媳妇说:“这么好的夜晚,时间难消遣,下一局棋吧。”媳妇说:“好啊!”于是她们就开始下起了盲棋,王积薪听老妇人说:“我在第几道下子。”媳妇说:“我在第几道下子。”各人说了好几十道。最后老妇人说:“你输了。”媳妇说:“这一局输给你了。”王积薪暗暗记下她们下子的步骤,第二天照着次序,重新摆出那盘棋的局势,她们下子用意之深,布局之妙,都令王积薪自叹弗如。从此他悟出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的道理,不再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商人往往是一些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有所成就的人,应该像王积薪那样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把自己放在一个虚心学习的小学生地位,取得不断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坚持不断地从别人那里汲取长处,充实自身,才有后劲保持优势,这是被古往今来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道理。
作为个人,努力学习他人所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作为一个企业,如果不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那么后果就更为严重了。因此,有远见的商人一向十分注意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学习,并将它们作为强大企业之本。
17世纪末,为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俄国派出一个宠大的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在这个使团中,有位叫彼得·米哈依洛夫的下士随身带了一个印章,上边刻着:“我的身分是学生,我需要老师的教导。”一路上,他虚心拜师,认真研究桥梁、风车、水磨、建筑,参观科学院、大学、兵工厂、铸币厂、天文台乃至棺材厂,还学过人体解剖和拔牙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60篇内容 · 9.0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97篇内容 · 2.8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51篇内容 · 5.1万次浏览
- 我的快乐初秋观鸟记26篇内容 · 9226次浏览
- 把夏天装进镜头的那一刻,有多治愈0篇内容 · 22.1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91.7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37.8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82篇内容 · 40.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