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琐碎
![]() |
当我们表达的时候,我们应当像文学一样说话,而不让文学像我们的生活一样。——王小波
————————————我是每天睡不醒都会被扣工资无意义分隔线——————————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之前我爱读哲人的书,不知什么时候,我又开始偏重读文人的书。
读哲人书的时候,我有哀苦,读文人的书,我仍旧有哀苦。
曾经一度,我认为文学更接近人,哲学更接近神。
不要苦痛的那么清醒,那就去看些文人的细解。
直至某天下午,我发觉,他们不管是人是神,天上地下,一定是知道痛苦的人,哲人痛苦了或长或短的一生去推动着人类智慧的一小步,而文人往往痛苦一时,写作正是他们的吐纳喘息。这像极了英国生活写手德波顿的某本书的逻辑基础。
那本书叫《哲学的慰藉》
当时读只知道痛苦是他们的灵感和源泉,不以为然这些道理的说教,只知道读完会快乐些,便写些胡言乱语的评论来推介。
现在觉得但凡大智慧的人,不仅明白万物哲理而且能够用控制自己的思维逻辑而做出作品,我感觉他就是如此一个吸收吐纳都很清晰的人。看完一本,赶紧续上,我总忍不住把那一系列的书全部搬回来。
因为读书比较杂乱也没有什么章法,近些年更是庸俗至极的热爱起各种能逗我笑的重口味文学和精美的植物图鉴(因为这个不用费脑么?)。
所以导致我挚爱的作家都很少,曾经被刘小枫所启发,但面对那几本厚厚的名作,我还是没有心情挨个读完,所以至今也不敢称我喜欢刘小枫。
就是这样,喜欢的大师都要看随不随缘。每当我每天看完一篇就忍不住想跟别人分享推荐的时候,我知道我喜欢极了这个作家
但因为他是大家,因此你问我‘我为何爱他’,我仍旧还是理解混沌却不能说出各种热爱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