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放倒的胖子
我从没像现在这么热衷于过端午节,这就是我在听说今年粽子里长毛后仍然坚定的信念。不是因为我比小时候更爱吃粽子,事实上,我对粽子的热爱随着肠胃的松弛下垂而变得无味。现在的我想要的,是端午那天的国假。
自从工作后,我太想要这样的国假了。在这天早晨醒来后,我能收各种端午快乐的短信收到手抖心颤,还能有一整天的时间为中文的旺盛创造力惊叹,而无须担心领导催稿。如果每个古代爱国诗人的死,都能换来一天国假,我愿意在每一次国假来临时坚挺我的胃,吃粽子吃驴蹄吃到胃爆。
然而工作后的第一个端午,我既没有享受到躺着不动脑的欢乐,也没吃到好粽子。这一天我们单位在集体加班,回家的路上我和同事打起精神,在缠缠绵绵绕天涯的雨里踮脚去五芳斋,我们在门口收伞时畅想着待会儿是买肉粽还是蛋黄肉粽还是板栗肉粽,买一个还是两个或者更多。转身踏进店门后,我们只看到了一箱真空包装、曾经被热加工过的冷粽子。
我们只是想吃个煮熟的粽子而已,简直是从杭州的五道口走到了王府井。最后在一家中式快餐店找到了热粽子。为了两个豆沙粽,我们和女服务员饶舌到她满面愠怒,最后极不情愿地说:“粽子要等十几分钟才有!”
今天可是国假,我们一个晚上也可以等。十分钟后,我们的迷你粽款款出浴。当豆沙粽朝我走来时,我内心升起了美好的想象:它有尖锐的四角,有圆滑的米身,有入口即化的豆沙馅……我简直是买到了一件艺术品。
当它真的坐在我面前确认我的所有权时,我在那一瞬间泄气了。它的四角像章鱼一样无赖,它的米身流淌着肥油,连它引以为豪的豆沙,也都从脖子上的裂缝里倾泻而下,像个醉鬼一样成了堆烂泥。
我们垂头丧气地吃了两个粽子,连先前预想好的暴饮暴食行动也受心情影响取消了。长大的世界里,连吃成一个胖子的愿望,都比童年时代更难实现。
成年人的端午节,和小朋友其实差不多,就是玩命地玩和吃命地吃。只是我们当幼儿园小朋友的时候,吃粽子是几乎不需要回馈义务的权利。而现在,端午更像张优惠券,想用这天逛街并吃个元祖的雪粽子,还得为它再履行责任。譬如你要在端午节前调休加班;提前一个月开始被单位培训去参加集团的龙舟比赛;或者被衙门老爷批评不思进取,因为你没赶上为粽子节申遗的国际步伐;你甚至得准备过完节后,在同事聚会上顺利地即兴吟诗一首,以此证明你不光是吃了一打肥肉粽。
你其实只想在这天早上吃个肉粽,中午吃个豆沙粽,晚上再吃个功德圆满的肉粽,在这一天当个没心没肺的无知胖子。
岁月真是把会生锈的菜刀。它早已切不动端午这块深厚的肉,却强迫自己象征性地削下一层薄薄的肉皮。切的时间拖得越长,仪式感被强调得越心狠手辣。
有没有一种可能,把一群成年人聚集在一个被反锁的房间里,一整天只要循环往复做这几件事:淘米、洗粽叶、包粽子、煮粽子然后吃着粽子聊着天,或者聊着粽子吃着天?这昂的端午节,会不会简单一点呢。
任何繁杂的过程,都应指向简单的生活,这是大宝SOD蜜教会成年人的。如果申遗让粽子节变得复杂、变成了辅佐国际政治的打狗棒,那就埋头研发花式粽子吧。如果为了纪念屈原而划龙舟让你感到临危受难,那就把它当成单纯的肢体团结运动吧。如果忠诚爱国的端午史让你忍不住对爱朝廷感到混乱,那还是把自己吃成一个无知的胖子吧。
我仍然记得初一的端午,外婆坐在客厅里包肉粽的神态。她端庄地卷起粽叶,像练一阳指那样,在筛子里顺时针旋转一周,叉起一小撮米灌进粽叶的漩涡里,就这样慢慢叉几次,叉到粽子饱满为止。她其实可以抓一把直接倒进去,但勤劳节俭的她选择了慢慢进阶,煮出来的糯米里,有均匀细腻的味道。我曾试图学习她的耐心,但我过度敲击键盘的双手,最终没能把外婆淡定的信念传承下来。而那均匀分布的密度和口味,多年以后再也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唤醒共鸣。而最传统的肉粽,也早已被思维复杂的人类发展得比月饼还华丽。
如果我们能锁住胖子好奇的味觉,或许就不会被时间的菜刀放倒。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反锁的空间里自发地意识到,我们迫切需要一场用精致仪式来敬重历史的龙舟赛,我们尽情渴望享受一场凭吊屈原的诗人节。我们会清楚地想赋予端午节以繁文缛节,因为它终于在不受义务、责任的暴力推荐时,成为了高于简单生活之上的信仰。
自从工作后,我太想要这样的国假了。在这天早晨醒来后,我能收各种端午快乐的短信收到手抖心颤,还能有一整天的时间为中文的旺盛创造力惊叹,而无须担心领导催稿。如果每个古代爱国诗人的死,都能换来一天国假,我愿意在每一次国假来临时坚挺我的胃,吃粽子吃驴蹄吃到胃爆。
然而工作后的第一个端午,我既没有享受到躺着不动脑的欢乐,也没吃到好粽子。这一天我们单位在集体加班,回家的路上我和同事打起精神,在缠缠绵绵绕天涯的雨里踮脚去五芳斋,我们在门口收伞时畅想着待会儿是买肉粽还是蛋黄肉粽还是板栗肉粽,买一个还是两个或者更多。转身踏进店门后,我们只看到了一箱真空包装、曾经被热加工过的冷粽子。
我们只是想吃个煮熟的粽子而已,简直是从杭州的五道口走到了王府井。最后在一家中式快餐店找到了热粽子。为了两个豆沙粽,我们和女服务员饶舌到她满面愠怒,最后极不情愿地说:“粽子要等十几分钟才有!”
今天可是国假,我们一个晚上也可以等。十分钟后,我们的迷你粽款款出浴。当豆沙粽朝我走来时,我内心升起了美好的想象:它有尖锐的四角,有圆滑的米身,有入口即化的豆沙馅……我简直是买到了一件艺术品。
当它真的坐在我面前确认我的所有权时,我在那一瞬间泄气了。它的四角像章鱼一样无赖,它的米身流淌着肥油,连它引以为豪的豆沙,也都从脖子上的裂缝里倾泻而下,像个醉鬼一样成了堆烂泥。
我们垂头丧气地吃了两个粽子,连先前预想好的暴饮暴食行动也受心情影响取消了。长大的世界里,连吃成一个胖子的愿望,都比童年时代更难实现。
成年人的端午节,和小朋友其实差不多,就是玩命地玩和吃命地吃。只是我们当幼儿园小朋友的时候,吃粽子是几乎不需要回馈义务的权利。而现在,端午更像张优惠券,想用这天逛街并吃个元祖的雪粽子,还得为它再履行责任。譬如你要在端午节前调休加班;提前一个月开始被单位培训去参加集团的龙舟比赛;或者被衙门老爷批评不思进取,因为你没赶上为粽子节申遗的国际步伐;你甚至得准备过完节后,在同事聚会上顺利地即兴吟诗一首,以此证明你不光是吃了一打肥肉粽。
你其实只想在这天早上吃个肉粽,中午吃个豆沙粽,晚上再吃个功德圆满的肉粽,在这一天当个没心没肺的无知胖子。
岁月真是把会生锈的菜刀。它早已切不动端午这块深厚的肉,却强迫自己象征性地削下一层薄薄的肉皮。切的时间拖得越长,仪式感被强调得越心狠手辣。
有没有一种可能,把一群成年人聚集在一个被反锁的房间里,一整天只要循环往复做这几件事:淘米、洗粽叶、包粽子、煮粽子然后吃着粽子聊着天,或者聊着粽子吃着天?这昂的端午节,会不会简单一点呢。
任何繁杂的过程,都应指向简单的生活,这是大宝SOD蜜教会成年人的。如果申遗让粽子节变得复杂、变成了辅佐国际政治的打狗棒,那就埋头研发花式粽子吧。如果为了纪念屈原而划龙舟让你感到临危受难,那就把它当成单纯的肢体团结运动吧。如果忠诚爱国的端午史让你忍不住对爱朝廷感到混乱,那还是把自己吃成一个无知的胖子吧。
我仍然记得初一的端午,外婆坐在客厅里包肉粽的神态。她端庄地卷起粽叶,像练一阳指那样,在筛子里顺时针旋转一周,叉起一小撮米灌进粽叶的漩涡里,就这样慢慢叉几次,叉到粽子饱满为止。她其实可以抓一把直接倒进去,但勤劳节俭的她选择了慢慢进阶,煮出来的糯米里,有均匀细腻的味道。我曾试图学习她的耐心,但我过度敲击键盘的双手,最终没能把外婆淡定的信念传承下来。而那均匀分布的密度和口味,多年以后再也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唤醒共鸣。而最传统的肉粽,也早已被思维复杂的人类发展得比月饼还华丽。
如果我们能锁住胖子好奇的味觉,或许就不会被时间的菜刀放倒。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在反锁的空间里自发地意识到,我们迫切需要一场用精致仪式来敬重历史的龙舟赛,我们尽情渴望享受一场凭吊屈原的诗人节。我们会清楚地想赋予端午节以繁文缛节,因为它终于在不受义务、责任的暴力推荐时,成为了高于简单生活之上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