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嘒嘒
路边各种小鸟们在不停地叫,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快速抖动翅膀的声音,经久不衰,耐力惊人,大团大团的白云在夕阳余辉的陪伴下缓慢飘移。偶有凉风袭来,窗外公路上没有车经过的瞬间,世界便格外安详,恍惚间我以为又回到了曾经熟悉的夏天。
同样的夕阳云彩,聒噪的蝉,真正的大树敢于直面无风的夏天,于是院墙周围茂密的树叶一动不动,隔壁单身但慈祥的放羊大叔会在他家门口烧一些杨树叶子熏蚊子,白天吸收了许多热量的地面开始吐出热气,大家围在大姨家院子里的小桌旁,大人和小孩坐在形态各异的小板凳上,吃着刚出锅的馒头,蘸着大姨自己腌制的辣椒和酱,就着刚炒好的菜--不一定有肉,每个人都吃出了满额头的汗,小孩偶尔会认真听大人在饭桌上讲他们的故事,尽管不总能听懂。真正的小孩子是不用洗碗的,如那时的我们。真正的小孩在晚饭后会想法设法玩,不一定玩某种游戏,重要的是“玩儿去”。90年代初各家晚上通常只亮客厅的灯,城郊的居民区就更加黑灯瞎火,巷子胡同乃至附近的田野大都一片漆黑,小孩就在一片漆黑中尽量睁大眼睛找乐子,捉迷藏在这种环境下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枪倒也十分应景,拿着手电筒在大树底下“摸知了猴儿”则是高级别的游戏,大人们也往往派员参加,也不怕蛇或者坏人什么的。现在想起来,那时许多人家的院子大门在睡觉前都是虚掩的,直到今天,我爷爷奶奶家的院子大门在白天仍然是虚掩的,虽然我每次去都给他们提意见,他们笑笑也就算了。这样的晚上往往以我爸爸推着后座夹着一个西瓜的自行车去接我们划上句号,当然,真正的句号是吃完西瓜后才划上的。
其实我们不常去大姨家吃饭,但那样的经历却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城郊的民居更为真实,更接近自然,因而也更美好--至少在某种意义上。直到今天,只需要一瞬间的恍惚,我就能不费力气地回到那个可以闻到烧杨树叶子味道,地面吐着热气,大家拿着手电筒摸知了猴儿的夏天,那个夏天,刚出锅的馒头散发着小麦的香味,偶尔有烧得焦黄的馒头边缘,被大人掰下来给小孩当点心吃,那个夏天,大树很多,风很少,云彩是白色的,天空很干净,夜里没什么灯火,隔壁大叔的羊偶尔咩咩叫,大家直到睡觉前才关上大门。那个夏天,小孩听不懂大人的故事,只知道玩得满身大汗,入夜天气变凉,又被大人们硬披上一件外套,待大家道别后就斜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前梁上,渐渐困倦,又被警告不能睡着,否则会掉下去,终于半睡半醒地趴在车把上,眯着眼睛看快速后退最后成为一道光线的昏黄路灯,终于被爸爸载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里。
眼下,路边足够明亮的华灯初上,夕阳最后一丝余晖也已消散,从早上开始就跟sncf客服纠缠无果--继而又在法学院图书馆被对面连续半小时津津有味滋出声音轮番咬自己各个手指的口唇男深深degoutée为抑制挥拳过去的冲动疾速收拾书包走人--转去manu继续和bouygues客服作战无果--的我对着电脑屏幕打下这些略显生疏的文字,一边感受着近日每晚不知因何缘由而起的大地震动,和由此导致的所处的这座百年老房的微微颤动,觉得眼前的一切反而有些不真实。窗外是千篇一律的风景,来来往往的车,匆匆忙忙的人,还有不管风吹雨打总在那里等待客人的她。当我走出这座房子,难免也要变成这不真实中的一分子。似乎,真实的东西反而只远远地存在于记忆里,又或者,潜意识里,其实我更希望真实就是从前记忆里的样子?
同样的夕阳云彩,聒噪的蝉,真正的大树敢于直面无风的夏天,于是院墙周围茂密的树叶一动不动,隔壁单身但慈祥的放羊大叔会在他家门口烧一些杨树叶子熏蚊子,白天吸收了许多热量的地面开始吐出热气,大家围在大姨家院子里的小桌旁,大人和小孩坐在形态各异的小板凳上,吃着刚出锅的馒头,蘸着大姨自己腌制的辣椒和酱,就着刚炒好的菜--不一定有肉,每个人都吃出了满额头的汗,小孩偶尔会认真听大人在饭桌上讲他们的故事,尽管不总能听懂。真正的小孩子是不用洗碗的,如那时的我们。真正的小孩在晚饭后会想法设法玩,不一定玩某种游戏,重要的是“玩儿去”。90年代初各家晚上通常只亮客厅的灯,城郊的居民区就更加黑灯瞎火,巷子胡同乃至附近的田野大都一片漆黑,小孩就在一片漆黑中尽量睁大眼睛找乐子,捉迷藏在这种环境下当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枪倒也十分应景,拿着手电筒在大树底下“摸知了猴儿”则是高级别的游戏,大人们也往往派员参加,也不怕蛇或者坏人什么的。现在想起来,那时许多人家的院子大门在睡觉前都是虚掩的,直到今天,我爷爷奶奶家的院子大门在白天仍然是虚掩的,虽然我每次去都给他们提意见,他们笑笑也就算了。这样的晚上往往以我爸爸推着后座夹着一个西瓜的自行车去接我们划上句号,当然,真正的句号是吃完西瓜后才划上的。
其实我们不常去大姨家吃饭,但那样的经历却留下格外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城郊的民居更为真实,更接近自然,因而也更美好--至少在某种意义上。直到今天,只需要一瞬间的恍惚,我就能不费力气地回到那个可以闻到烧杨树叶子味道,地面吐着热气,大家拿着手电筒摸知了猴儿的夏天,那个夏天,刚出锅的馒头散发着小麦的香味,偶尔有烧得焦黄的馒头边缘,被大人掰下来给小孩当点心吃,那个夏天,大树很多,风很少,云彩是白色的,天空很干净,夜里没什么灯火,隔壁大叔的羊偶尔咩咩叫,大家直到睡觉前才关上大门。那个夏天,小孩听不懂大人的故事,只知道玩得满身大汗,入夜天气变凉,又被大人们硬披上一件外套,待大家道别后就斜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前梁上,渐渐困倦,又被警告不能睡着,否则会掉下去,终于半睡半醒地趴在车把上,眯着眼睛看快速后退最后成为一道光线的昏黄路灯,终于被爸爸载回到自己家的小院子里。
眼下,路边足够明亮的华灯初上,夕阳最后一丝余晖也已消散,从早上开始就跟sncf客服纠缠无果--继而又在法学院图书馆被对面连续半小时津津有味滋出声音轮番咬自己各个手指的口唇男深深degoutée为抑制挥拳过去的冲动疾速收拾书包走人--转去manu继续和bouygues客服作战无果--的我对着电脑屏幕打下这些略显生疏的文字,一边感受着近日每晚不知因何缘由而起的大地震动,和由此导致的所处的这座百年老房的微微颤动,觉得眼前的一切反而有些不真实。窗外是千篇一律的风景,来来往往的车,匆匆忙忙的人,还有不管风吹雨打总在那里等待客人的她。当我走出这座房子,难免也要变成这不真实中的一分子。似乎,真实的东西反而只远远地存在于记忆里,又或者,潜意识里,其实我更希望真实就是从前记忆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