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与其他
最近经常看到关于脑残的文章和评论,这个词语的流行说明这个词的痛快淋漓的杀伤力能给使用者带来类似于骂人傻逼的快感但又更加文明一些而且会有一种骂人傻逼所不拥有的智商优越感。
我被人骂过也骂过别人。当所有人都用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自然黯然失色,毕竟被脑残骂为脑残,不会带来快感更谈不上优越感。怎么总结这个现象呢?言论自由必然带来的话语权滥用显然不是一种上佳的解释。那么就擅自分析一下:
脑残应该是指或逻辑不清,或不经过大脑的一些言论或行为。但是,显然这样的总结掩盖了一些不同的现象。细分一下,被称为脑残者的行为大概分为几种:
一、语言能力缺乏:并不一定认识汉字就能阅读,并不一定读完大学阅读能力就强,这不能归咎于教育,而只能归结于长期功利性阅读丧失了思考中阅读的能力。读完别人的文章或读完一个事件的描述,然后,洋洋洒洒一顿狂批,却驴头不对马嘴,不知所云。这些人只能说幼稚不堪,实属可怜,称为脑残,言之过重。
二、浮躁不堪浮光掠影:中国社会浮躁气息日浓,在没有仔细阅读原文和事件描述,甚至道听途说,主观臆想便发言欲望浓烈,对人对事一顿臧否,毫不顾忌影响,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以个人被操纵被误导或主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一顿发泄,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事后方知其中南辕北辙,误会多多。这种人过于主观,听风是雨,被骂脑残也许委屈,但也不过。
这两种一般不具有主观恶意,实属习惯造成。
三、不可见人的目的性:这种人当然阅读能力相当过关,只不过自己评论任何事物都依赖于自己的目的实现,因此,显然是用心险恶,包藏祸心,只可惜功力尚浅,不能瞒天过海,不能以理服人,沦落为胡搅蛮缠,这类人动机不纯,能力有限,假以时日,潜心修炼也许会作恶多端,实属可恶。称为脑残并不为过。
四、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只徒口舌之利,不问是非对错。本身只是为了博取眼球,目的性也是相当明确,赚取所谓的轰动效应,以期名利双收。之所以仍有市场,是因为再为拙劣的骗局在当下的中国总有其市场,总有其顶礼膜拜的粉丝。这种人根本不在乎所谓的世人评价,称之为脑残,对其是毫发无损。
五、享受快感:纯属为了满足类似于排泄器官快感的作用,根本不辨方向,不问是非,不求名利。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这类人士一般多为匿名出么。当然,也有一些人士,杏仁体(参见《社交商》评论)过于发达,一旦受到刺激就不能自已,匿名人士适当发泄减轻压力虽然不雅但也无可厚非,若属后者建议还是精神介入治疗微妙。否则,不止是被称之为脑残那么简单。
这三种带有不同的主观恶意,应加以验证,不留情面打压。
我被人骂过也骂过别人。当所有人都用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自然黯然失色,毕竟被脑残骂为脑残,不会带来快感更谈不上优越感。怎么总结这个现象呢?言论自由必然带来的话语权滥用显然不是一种上佳的解释。那么就擅自分析一下:
脑残应该是指或逻辑不清,或不经过大脑的一些言论或行为。但是,显然这样的总结掩盖了一些不同的现象。细分一下,被称为脑残者的行为大概分为几种:
一、语言能力缺乏:并不一定认识汉字就能阅读,并不一定读完大学阅读能力就强,这不能归咎于教育,而只能归结于长期功利性阅读丧失了思考中阅读的能力。读完别人的文章或读完一个事件的描述,然后,洋洋洒洒一顿狂批,却驴头不对马嘴,不知所云。这些人只能说幼稚不堪,实属可怜,称为脑残,言之过重。
二、浮躁不堪浮光掠影:中国社会浮躁气息日浓,在没有仔细阅读原文和事件描述,甚至道听途说,主观臆想便发言欲望浓烈,对人对事一顿臧否,毫不顾忌影响,只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以个人被操纵被误导或主观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一顿发泄,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感,事后方知其中南辕北辙,误会多多。这种人过于主观,听风是雨,被骂脑残也许委屈,但也不过。
这两种一般不具有主观恶意,实属习惯造成。
三、不可见人的目的性:这种人当然阅读能力相当过关,只不过自己评论任何事物都依赖于自己的目的实现,因此,显然是用心险恶,包藏祸心,只可惜功力尚浅,不能瞒天过海,不能以理服人,沦落为胡搅蛮缠,这类人动机不纯,能力有限,假以时日,潜心修炼也许会作恶多端,实属可恶。称为脑残并不为过。
四、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只徒口舌之利,不问是非对错。本身只是为了博取眼球,目的性也是相当明确,赚取所谓的轰动效应,以期名利双收。之所以仍有市场,是因为再为拙劣的骗局在当下的中国总有其市场,总有其顶礼膜拜的粉丝。这种人根本不在乎所谓的世人评价,称之为脑残,对其是毫发无损。
五、享受快感:纯属为了满足类似于排泄器官快感的作用,根本不辨方向,不问是非,不求名利。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这类人士一般多为匿名出么。当然,也有一些人士,杏仁体(参见《社交商》评论)过于发达,一旦受到刺激就不能自已,匿名人士适当发泄减轻压力虽然不雅但也无可厚非,若属后者建议还是精神介入治疗微妙。否则,不止是被称之为脑残那么简单。
这三种带有不同的主观恶意,应加以验证,不留情面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