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梅子的信
梅子:
你好。这个下着细雨的日子,在浮动的温热暂且消退之后,校园里剩下的只有点滴的清冷了。昨日你的到来,着实让我感到惊喜,虽然之前你已说过昨日会来,但这种惊喜依然存在,之中多是久违之感。你说余斌他们正在考试阶段,所以无法过来,而你则要等到七月初考了,所以先回来看看。
我觉得你是瘦了,锁骨突显出来。而今天早上我与陆老师谈起你时,她说你没有什么改变,大抵和高三那时没什么差别。因为她是你的老师,所以应该是了解你的,这样说必是对的罢。想来此语可作一语双关来解读:一则说明你当时也是这样瘦的,可能是学习的压力比较重罢;二来是说你的形象气质并没有什么改变(女生多半到了大学就迷上了首饰、化妆品与高跟鞋),还是这样的简素清新(迎迎她们亦是如此),我觉得这本就是一种美好,是所有外物叠加都无法交换的。
我们的话题多是围绕着学习的,不知是否出于我的职业习惯,还是你本就一直记挂于心。我原以为过了两年,你已经在物理系里习惯了起来,而你说那些知识都太难懂(甚至很多还要用外语来教学,估计是要保证原汁原味罢——这使我想起了当年我学“比较文学”的时候,那个爷爷级教授说起不要学什么英语,因为那是殖民地人说的语言,结果期末考试拿到手的竟是七大张纯英文的世界文学简史……当时我就默然了,想着怕是内心再愤怒,也要悲哀着在行动上护住通往世界的那座独木桥的罢),一来二去也没有太大的心念来个“一鸣惊人”了。我观察着你是用轻松的表情来表述这件有些无奈的事的,但此时,你的心里是不太轻松的罢——毕竟女生多是擅长文科的,而我所知道的你也是如此,不过还有很多人羡慕你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呢,所以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罢。你说自己在诸多课程中不停地穿梭(除了系里的课程之外,自己也报了一些课),没有想象中拥有许多空闲的时间。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我觉得只要大学时代是在充实中度过的,能够映证生命中这个时段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你又说周围一些同学在专业上很拼命,大抵以后就是物理学家的接班人,而自己与他们是不敢比的——这也没什么好比较的,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这个社会是需要物理学家,但并非只需要他们,你今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当许多同龄人还沉睡在青春的花园之时,你已经开始眺望着未来,或许望到的只是心中的迷茫——六年前的我其实和你一样,虽然知道自己多半会上教师这条船,但还是时常莫名地忐忑。没有人能像太阳神阿波罗那样对未来作出预言。而六年后的现在,当我穿过这层迷雾之后,想对你说,这种迷茫的感觉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自信、认真地走好自己的路,未来总会给你应得的报偿。我自知,这些话语说与不说都是可以的,因为相信靠你自己,就足够走好未来的旅程了。我只是想递给你一把原本就刻有你名姓的剑,你将继续勇往直前。
后来,我带你去见了文学社第三任社长梨子,我总觉得你和她在思想、爱好等诸多方面很像。可能大家是第一次见面的关系,所以都显得有些紧张(其实最紧张的却是我,因为你们没有多看彼此,而只是看着我,使我觉得自己是扮演着某种“撮合”的角色)。其实我的初衷是想让你鼓励一下学妹,由于高二临近尾声,感觉她的压力挺大的(越是要好的同学压力越是大吧),没想到她调整地很快,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了。这种尴尬在你们谈到最近关注的日剧上就瞬间消失了(这可以作为短短几分钟见面的一个亮点),看来生活是不止于“学习”一种,我们所经历着的一切,无论快乐还是忧愁,都是生活罢。待她明年此时,卸下了高考的重担,你们便可坐下来细谈,可能彼此都会有收获罢。兴许那时,她业已成为你在复旦的学妹了。
再后来(最近有些疲惫,写文字常常无法做好衔接,只能选用这种存在逻辑感的词汇),你从背包里拿出了相机(一只很不错的机械相机,感觉挺专业的),给我拍了张照。每次有人给我拍照,我都会很不好意思(我的学生比较喜欢偷拍,而我反应比较迟钝,所以当时没有产生什么惧意),因为自知模样不太上镜,且让自己再次审视长相问题难免会勾出一些卑微的情感。而这次,我觉得拍得应该挺自然的罢。因为我们在文学社的大家庭里一起走过了美好的时光,那是刻在光阴里的一段诗歌,抑或是一张相片,总之满是温馨。我也欣赏过你摆在网上的摄影作品,多是微小的植物或是宁静的建筑。色调方面是喜爱旧旧的红和沉静的绿(或是两者的融合),这些也是我喜欢的画面的颜色。而背包里放一只相机也是我在念大学时的习惯(我那时也是装胶卷的相机,不过是傻瓜机,感觉拍摄时会比现在的数码相机更用心),在孤独时,它伴着我默默走过了长长的路,随时记录下眼前细枝末节的美好。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物在等待着我们的邂逅,错过了,便就错过了,不想尚可,一想起来就会有一种透明的惆怅罢。所以,希望你继续带着这只相机,让更多的快乐住进你的心里,成为生活的一种纪念。
我一直觉得“转瞬即逝”是一切苦恼的来源,而这次简短会面的末了,你依旧是微笑着告别我的,像两年前那个最后离开考场的你一样。这是否就是陆老师所说的你的心态很好?想来,以后见面的机会还有很多的罢。相信再次见到的你,一定是个更加成熟自信的姑娘。
愿你能读到这封信。在家中或是复旦。在这六月未央的某一天。
祝平安喜乐
开开
2011年6月12日下午于办公室
你好。这个下着细雨的日子,在浮动的温热暂且消退之后,校园里剩下的只有点滴的清冷了。昨日你的到来,着实让我感到惊喜,虽然之前你已说过昨日会来,但这种惊喜依然存在,之中多是久违之感。你说余斌他们正在考试阶段,所以无法过来,而你则要等到七月初考了,所以先回来看看。
我觉得你是瘦了,锁骨突显出来。而今天早上我与陆老师谈起你时,她说你没有什么改变,大抵和高三那时没什么差别。因为她是你的老师,所以应该是了解你的,这样说必是对的罢。想来此语可作一语双关来解读:一则说明你当时也是这样瘦的,可能是学习的压力比较重罢;二来是说你的形象气质并没有什么改变(女生多半到了大学就迷上了首饰、化妆品与高跟鞋),还是这样的简素清新(迎迎她们亦是如此),我觉得这本就是一种美好,是所有外物叠加都无法交换的。
我们的话题多是围绕着学习的,不知是否出于我的职业习惯,还是你本就一直记挂于心。我原以为过了两年,你已经在物理系里习惯了起来,而你说那些知识都太难懂(甚至很多还要用外语来教学,估计是要保证原汁原味罢——这使我想起了当年我学“比较文学”的时候,那个爷爷级教授说起不要学什么英语,因为那是殖民地人说的语言,结果期末考试拿到手的竟是七大张纯英文的世界文学简史……当时我就默然了,想着怕是内心再愤怒,也要悲哀着在行动上护住通往世界的那座独木桥的罢),一来二去也没有太大的心念来个“一鸣惊人”了。我观察着你是用轻松的表情来表述这件有些无奈的事的,但此时,你的心里是不太轻松的罢——毕竟女生多是擅长文科的,而我所知道的你也是如此,不过还有很多人羡慕你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呢,所以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罢。你说自己在诸多课程中不停地穿梭(除了系里的课程之外,自己也报了一些课),没有想象中拥有许多空闲的时间。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我觉得只要大学时代是在充实中度过的,能够映证生命中这个时段存在的意义,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你又说周围一些同学在专业上很拼命,大抵以后就是物理学家的接班人,而自己与他们是不敢比的——这也没什么好比较的,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这个社会是需要物理学家,但并非只需要他们,你今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足够了。当许多同龄人还沉睡在青春的花园之时,你已经开始眺望着未来,或许望到的只是心中的迷茫——六年前的我其实和你一样,虽然知道自己多半会上教师这条船,但还是时常莫名地忐忑。没有人能像太阳神阿波罗那样对未来作出预言。而六年后的现在,当我穿过这层迷雾之后,想对你说,这种迷茫的感觉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自信、认真地走好自己的路,未来总会给你应得的报偿。我自知,这些话语说与不说都是可以的,因为相信靠你自己,就足够走好未来的旅程了。我只是想递给你一把原本就刻有你名姓的剑,你将继续勇往直前。
后来,我带你去见了文学社第三任社长梨子,我总觉得你和她在思想、爱好等诸多方面很像。可能大家是第一次见面的关系,所以都显得有些紧张(其实最紧张的却是我,因为你们没有多看彼此,而只是看着我,使我觉得自己是扮演着某种“撮合”的角色)。其实我的初衷是想让你鼓励一下学妹,由于高二临近尾声,感觉她的压力挺大的(越是要好的同学压力越是大吧),没想到她调整地很快,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了。这种尴尬在你们谈到最近关注的日剧上就瞬间消失了(这可以作为短短几分钟见面的一个亮点),看来生活是不止于“学习”一种,我们所经历着的一切,无论快乐还是忧愁,都是生活罢。待她明年此时,卸下了高考的重担,你们便可坐下来细谈,可能彼此都会有收获罢。兴许那时,她业已成为你在复旦的学妹了。
再后来(最近有些疲惫,写文字常常无法做好衔接,只能选用这种存在逻辑感的词汇),你从背包里拿出了相机(一只很不错的机械相机,感觉挺专业的),给我拍了张照。每次有人给我拍照,我都会很不好意思(我的学生比较喜欢偷拍,而我反应比较迟钝,所以当时没有产生什么惧意),因为自知模样不太上镜,且让自己再次审视长相问题难免会勾出一些卑微的情感。而这次,我觉得拍得应该挺自然的罢。因为我们在文学社的大家庭里一起走过了美好的时光,那是刻在光阴里的一段诗歌,抑或是一张相片,总之满是温馨。我也欣赏过你摆在网上的摄影作品,多是微小的植物或是宁静的建筑。色调方面是喜爱旧旧的红和沉静的绿(或是两者的融合),这些也是我喜欢的画面的颜色。而背包里放一只相机也是我在念大学时的习惯(我那时也是装胶卷的相机,不过是傻瓜机,感觉拍摄时会比现在的数码相机更用心),在孤独时,它伴着我默默走过了长长的路,随时记录下眼前细枝末节的美好。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物在等待着我们的邂逅,错过了,便就错过了,不想尚可,一想起来就会有一种透明的惆怅罢。所以,希望你继续带着这只相机,让更多的快乐住进你的心里,成为生活的一种纪念。
我一直觉得“转瞬即逝”是一切苦恼的来源,而这次简短会面的末了,你依旧是微笑着告别我的,像两年前那个最后离开考场的你一样。这是否就是陆老师所说的你的心态很好?想来,以后见面的机会还有很多的罢。相信再次见到的你,一定是个更加成熟自信的姑娘。
愿你能读到这封信。在家中或是复旦。在这六月未央的某一天。
祝平安喜乐
开开
2011年6月12日下午于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