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的诗《雪花》《康桥》《风》
读徐志摩的诗就好像在读他的人生一样, 从早期充满了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诗句到后来因为生活而感到困苦失望而写出的诗句,都像映画似的折射他每一段的人生。在读每一个作者的作品时,我觉得要同时了解他本人,徐志摩留给我的印象是一生都以情感为主线,这种情不是狭隘而是宽广的,于人情和自然灵性。《雪花的快乐》中,假若“我”是一朵雪花,《偶然》中,“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在富有灵性的飘逸字句中,他架空了现实,编织了梦一般的意境,使我不禁的沉醉,我无法从形式上去分析他是用了怎样的手法、构成,我只能从一个最单纯的读者角度去欣赏,去感受诗句中那让我心动的真性情。 《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架空了一切现实,从“假若”开始,却又明确的表达了,“假若”的只是一个梦境,然而诗人就是这样,抛开现实去追寻内心中最纯净的爱、美与自由,坚持着理想的高贵。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雪花”代表了诗人的意念,雪花的消融,是一个消逝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雪花”并没有因为要消逝而感到痛苦绝望,反而是在追求着自由,享受着自然美。而“她”,就是“雪花”所向往的,她身上有朱梅砂的清香!雪花飞扬,飞扬,飞扬,最后雪花融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代表着诗人,而“她”便是诗人心中向往着的,追求着的理想,让他哪怕付出一切,也要自由飞扬到“她”的身边,最后消融。这首诗充满着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脑海中就可以想象出雪花飞扬的景象。与诗的意境相反,现实中诗人是清醒且痛苦的,从“假若”便可以看出,在读完整首诗后再回顾一看就会恍然,在阅读中的一切自由,快乐,美好都变得有些伤感了。 与《雪花的快乐》中的灵魂相承接的是《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康桥是诗人梦中理想的地方,它沉淀了诗人一生的追求和守候,轻轻的,却又满是不舍的离开,那是一生的回忆和守候。然而当在《雪花的快乐》中追求的和《再别康桥》中守候的那份梦被现实摧毁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道出了迷茫困苦和梦中那让人留恋的不舍的回忆。这三首诗在诗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灵魂是连贯的,统一的,在抛离痛苦现实去追求梦想到最终又被现实摧毁的整个过程中,也大概的反映了徐志摩的一生过程,情感,理想,自由,爱与美的灵魂,他的一生都在追求,首先在《雪花的快乐》中,他找到了方向,在《康桥》他又找到了守候的梦,那满载了一船的笙箫,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夜晚。最终,《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让他再也逃不得现实的沉重,梦中的理想也变得遥远而迷茫。 虽说现实生活正一点一点的改变着诗人,但他对理想的那份坚持和信仰却依然没有消失,他依然追逐着爱与自由,他的一生对于我们读者来讲,就像一个梦一样,再没有人会成为他,也只有他写的《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是纯粹的诗意情怀,别人是写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