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大小
最近在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略有所得。其中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六家,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惠施的观点令我印象尤其深刻。惠施并无著作留下,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庄子.天下》中的“惠施十事”,即惠施关于相对论的十句话,均言简意赅,回味无穷。
近日心情颇不平静,工作受了点小小挫折,是福是祸尚言之过早,可我已经沉不住气了,可见十分欠缺斗争的经验和技巧,心理素质亟待提高。枯坐家中,愁肠百结,突然想起惠施的话: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我理解为所谓的大和小都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一只是一个想象的、假设的至大,实际上并不存在,至少是并不确定,因为既然是至大无外,将所有存在、概念均包括其中,人作为一个观察者,当然也是属于至大的一部分,当局者迷,身处其中的人下出至大无外的定论毫无意义和根据。比如说,我可以作为一个外部的观察者,把一个西瓜当成被研究对象,然后得出这个西瓜仅仅是世间万物中的一个普通存在;但是,如果我是此西瓜中的一颗西瓜子,也许就会得出这个西瓜就是整个世界的结论了。反其道行之,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我们作为外部观察者,认为夸克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即“至小无内”,可如果我们是夸克的组成部分,就会知道实际上还有比夸克更小的存在。
可见,大和小均是相对而言的,至大和至小只是想象中的状态,大小都是无穷尽的,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大和小的判断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参照物的选择,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关键是看跟谁相比较;第二个是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执著于一时得失,就只能做井底之蛙,误把头顶的一寸天地当成整个宇宙,跳出来看世界,才能领略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和豪迈。
多大点事呢?些许意外之事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蹲下身来,才能跳得更高;面对沟壑,往后退几步,才能一跃而过。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姿势和昂扬的斗志,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近树远山,并积极的、有步骤地采取行动。出水再看两腿泥!
在你身边路虽远
末疲倦
伴你漫行
一段接一段
越过高峰
另一峰却又见
目标推远
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路纵崎岖
亦不怕受磨练
愿一生中
苦痛快乐也体验
愉快悲哀
在身边转又转
风中赏雪
雾里赏花
快乐回旋
毋用计较
快欣赏身边
美丽每一天
还愿确信
美景良辰在脚边
愿将欢笑声
盖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喜也好
每天找到新发现
让疾风吹呀吹
尽管给我俩考验
小雨点
放心洒
早已决心向着前
近日心情颇不平静,工作受了点小小挫折,是福是祸尚言之过早,可我已经沉不住气了,可见十分欠缺斗争的经验和技巧,心理素质亟待提高。枯坐家中,愁肠百结,突然想起惠施的话: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我理解为所谓的大和小都是相对而言的概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一只是一个想象的、假设的至大,实际上并不存在,至少是并不确定,因为既然是至大无外,将所有存在、概念均包括其中,人作为一个观察者,当然也是属于至大的一部分,当局者迷,身处其中的人下出至大无外的定论毫无意义和根据。比如说,我可以作为一个外部的观察者,把一个西瓜当成被研究对象,然后得出这个西瓜仅仅是世间万物中的一个普通存在;但是,如果我是此西瓜中的一颗西瓜子,也许就会得出这个西瓜就是整个世界的结论了。反其道行之,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我们作为外部观察者,认为夸克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即“至小无内”,可如果我们是夸克的组成部分,就会知道实际上还有比夸克更小的存在。
可见,大和小均是相对而言的,至大和至小只是想象中的状态,大小都是无穷尽的,没有最大,只有更大;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大和小的判断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参照物的选择,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关键是看跟谁相比较;第二个是观察者所处的位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执著于一时得失,就只能做井底之蛙,误把头顶的一寸天地当成整个宇宙,跳出来看世界,才能领略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和豪迈。
多大点事呢?些许意外之事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蹲下身来,才能跳得更高;面对沟壑,往后退几步,才能一跃而过。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姿势和昂扬的斗志,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近树远山,并积极的、有步骤地采取行动。出水再看两腿泥!
在你身边路虽远
末疲倦
伴你漫行
一段接一段
越过高峰
另一峰却又见
目标推远
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路纵崎岖
亦不怕受磨练
愿一生中
苦痛快乐也体验
愉快悲哀
在身边转又转
风中赏雪
雾里赏花
快乐回旋
毋用计较
快欣赏身边
美丽每一天
还愿确信
美景良辰在脚边
愿将欢笑声
盖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喜也好
每天找到新发现
让疾风吹呀吹
尽管给我俩考验
小雨点
放心洒
早已决心向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