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再度出击,深入淫窝为您发来最新报道!!
时间退回我初三的时候,时值韩日世界杯期间,我还记得在躲在房间里借着复习迎接中考的名义灭了电视机的声音收看中国对巴西。也许是因为世界杯掀起了运动的风潮,很快在我们学校和附近的警校之间就掀起了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群架,尽管起因是因为一场篮球比赛而不是足球。
第二天得知原因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态度,连句“就为了这么点事啊真无聊”都没有,普遍反映就是,谁管它为什么,在那种无处发泄的岁月里,什么理由都是个借口,你说是为巴以冲突打起来得都说得通。那个时候青春躁动的我们,只是为了能欣赏一点血腥场面,亲眼目睹下断胳膊断腿。然而由于校区规划上的失误,使得打架地点被一幢图书馆挡住。时隔多年我回忆起来依然痛心疾首,两场几乎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直播比赛,一场没有声音,一场没有画面。
当然事前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晚上会有什么不同,只有在望出去是无尽夜色的街道外面,突然传来的喧闹提醒我们,朋友,开始了。
那种喧闹我其实无法回忆,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它们加了点音效的渲染,以至于回想起来都是刀剑碰撞的锵锵声,犹如武侠片,还有那种类似一个巴掌打在对方身体上的闷响的声音。况且这些声音浸在夜色里其实不那么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太过枯燥,我们的耳朵敏锐地揪住了任何异常的声音。
通常我们从小都知道要叙述一件事情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的三要素,只是我实在没办法记清楚具体的日期,关于地点我可以告诉你在我们学校外面,你一定也一头雾水,至于人物我也只能遗憾的说是群众,因为他们实实在在有1600人之多,而且估计大多数还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不过尽管人数不少,大家倒都能热情参与进来,个别群众甚至动起了管制刀具,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实这个数字我很怀疑,谁没事跑去数这个玩啊,还有整有零的,让人以为在群架开始之前,还有志愿者一边维持秩序清点人数,一边还发放运动员号码牌。也许当时有个记者,需要为此发稿子,但一眼看出去都人啊,怎么办呢,于是就目测下将近1600人,每边算起来800人,图个吉利。可惜的是,打群架这个东西到底不是打篮球,你五个我这边也五个,对面其实来了有1000人,也就是说,我们这边才600人。外面不停的有声音传进来,可惜我们就仿佛是抱着收音机收听世界杯的球迷,更致命的是连解说都没有。所以这件事情,我们的待遇比起电台听众还不及,以至于我回忆这段场面的时候,不仅声音被后期处理过,连画面都是调用的战争片的场面,一直有错觉觉得那天那条路上那个现场一定有战壕,有坦克,有飞机在天上轰炸,有斯皮尔伯格带着大兵瑞恩在抢滩登陆。
当然也有对面的人在喊:打倒育英!!!!
言辞精炼,诉求明确。
育英就是我们学校大学部。我一直觉得叫育婴更贴切。
我挺奇怪他们是怎么分清楚彼此是敌是友的,或许他们根本没想要分清楚,这让我不寒而栗。有的时候我想,是怎么样一种情操让他们可以如此团结一致的去恨对面的人,你说为了那场篮球赛那是相当扯淡的事,争的又不是总冠军戒指,大多数还是闲得慌。我们其实都是习惯于混迹其中的人,场面越混乱越好,没人在乎你打的好或差,打了一半觉得不给力随时买根棒冰边吃边敷上楼睡觉。倘若此刻是2个人单挑,外面围观着1598人,心情一定大不相同。围观总比被围观好。
后来据说警校的藏族学生也参与进来,使得这场运动成了一个促进民族融合的欢乐的大海洋。他们是少数民族特招,藏族是可以随身携带刀具的,所以那天的回忆里我的大兵瑞恩刚演到一半突然一支骑着牦牛手握藏刀的骑兵冲进了镜头里,原来是隔壁红河谷剧组来探班了。
当然不得不说少数民族确实彪悍,那天事情结束后不少人受伤,甚至塞满了附近那家医院所有床位,我不得不怀疑这家医院在这次事件中或许起到别有用心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段时间去这家医院看个小感冒小发烧的人一进去看到满大厅都是缠着纱布透着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居然感个冒都要去医院实在是太娘了。当然这么大一场盛事,由于组织有力,事后没有听说有人挂掉,群众都表示情绪稳定。我们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后来长大了,觉得自己当年太天真。
第二天的时候我发觉对面大学部生活区的传达室在群架中夷为平地,我如今和朋友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说怎么地呢,警校打架就打架还搞恐怖袭击不成啊。其实那只是个活动板房,上去十来人就推倒了,当然也别压着自己。
当天每个人互相见面以后都是以“我操你知不知道昨天……”开头,听的那个人大多都是一副我操我早就知道了的嫌弃表情。假设昨天是1600名同学自发上街打扫街道,或者种了1600棵树什么的,除了校报以外没人会有任何反应,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什么的无比贴切。
这次事件最终应该是警校完胜,因为我们都传言警校威胁我们育英的学生见一次打一次,包括我们中学部的-----畜生呐,我们还都是未成年,收听一次打架直播就被威胁了,好歹这也是人民内部频道又不是敌台。当然这个结果我们并不意外,首先人数上我们就输了,人家还都是练过的,万一再带点警犬警棍什么的,整个一特种部队,所向披靡。
这是8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是个古惑仔正当红的年代,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本能的将自己代入这样的戏剧,成天想着自己坐船去了台湾,干掉地头蛇自己当老大。那个时候不管自己有多没能耐必称自己是外面混的,说起道上谁谁谁就跟自己家亲戚一样,两个不同学校的人在一起也都是争论自己学校才是流氓最多品种最全的,我们整天讨论谁家老大开着一部帕萨特到处闯红灯,回头喷成蓝白色的顶上挂警灯都没人敢管,罩子多大啊结果被3个小学生在夜总会砍成残疾了,满嘴都是魔幻故事。时隔多年想想,当初这样荒谬的事没少做,而我意识到这样荒谬的时候,我也都这把年纪了,不再希望生活中有暴力,不再时时想做最出格的那个自己,我认为自己成熟了,我觉得8年了别提它了。
只是我怀念那一天。
我怀念那些飞扬跋扈,恣意妄为的生活。哪怕我只是个观众甚至听众。
所有那些魔幻故事都有个很矫情的名字叫青春。
只是年龄把那些魔幻片去掉特技,剪辑变成了纪录片,让我们不再重复当年的荒谬,也丝毫不保留当年的血性。对此我坚信不疑。我们都曾这样无法无天,我们都试图挑战规则外的力量。不论后果,不知疲倦。
曾经的我把脚放在桌子上面上数学课,课桌上堆着我的瓜子,在每天熄灯以后还能乐此不疲翻墙出去通宵上网,跑步向来不是我的强项,不过后边有学校保安追的时候除外。那是我全身心调动我各个官能所做出来的最协调的律动。现在的我很久不再有那种翻墙出校门一落地就肾上腺素激增的奔跑欲望了。
但我仍然希望还有那么一天,回到我那些看似刀光剑影过去,我背起满满一背包钢管,去和同伴会合,我要去打群架。尽管不像古惑仔拍的那样精彩,我们仅仅事先对骂了好久偶有动手却都没用钢管,那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武器。看吧,那些令人怀念的疯狂生活其实也就这样平淡无奇,但为何我还对此念念不忘,也许生活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兀自走着,一个倔强的往里添油加醋骗自己说看,你的当年多美好。
就是那样的错觉让我曾经以为这个世界高墙林立,在固执地冲破无数堵以后有个声音对我说兄弟你看,前面的世界其实一马平川,那些高墙不过是你的想象,你本来应该走的更顺些,去掉那些假想敌,你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了。然后我回头看看,果然我徒劳的爬过了那么多围墙,其实我往边上挪下就可以绕过去的。但是我们都曾经爬过这些墙,尽管回头看看很傻,谁说这又不是一条必经之路呢,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上曾经有那么多人和你同行,有的往上推了你一下,有的回身拉了你一把,有的早早绕路,有的兀自攀爬许久,直到力气用尽为止。但是这个世界也有许多人一直在不远处对你说,跟我爬吧,朋友,只要你愿意,我们不会落下你。
第二天得知原因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态度,连句“就为了这么点事啊真无聊”都没有,普遍反映就是,谁管它为什么,在那种无处发泄的岁月里,什么理由都是个借口,你说是为巴以冲突打起来得都说得通。那个时候青春躁动的我们,只是为了能欣赏一点血腥场面,亲眼目睹下断胳膊断腿。然而由于校区规划上的失误,使得打架地点被一幢图书馆挡住。时隔多年我回忆起来依然痛心疾首,两场几乎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直播比赛,一场没有声音,一场没有画面。
当然事前我们并不知道那个晚上会有什么不同,只有在望出去是无尽夜色的街道外面,突然传来的喧闹提醒我们,朋友,开始了。
那种喧闹我其实无法回忆,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它们加了点音效的渲染,以至于回想起来都是刀剑碰撞的锵锵声,犹如武侠片,还有那种类似一个巴掌打在对方身体上的闷响的声音。况且这些声音浸在夜色里其实不那么清晰,只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太过枯燥,我们的耳朵敏锐地揪住了任何异常的声音。
通常我们从小都知道要叙述一件事情必须有时间地点人物的三要素,只是我实在没办法记清楚具体的日期,关于地点我可以告诉你在我们学校外面,你一定也一头雾水,至于人物我也只能遗憾的说是群众,因为他们实实在在有1600人之多,而且估计大多数还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不过尽管人数不少,大家倒都能热情参与进来,个别群众甚至动起了管制刀具,充分体现了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实这个数字我很怀疑,谁没事跑去数这个玩啊,还有整有零的,让人以为在群架开始之前,还有志愿者一边维持秩序清点人数,一边还发放运动员号码牌。也许当时有个记者,需要为此发稿子,但一眼看出去都人啊,怎么办呢,于是就目测下将近1600人,每边算起来800人,图个吉利。可惜的是,打群架这个东西到底不是打篮球,你五个我这边也五个,对面其实来了有1000人,也就是说,我们这边才600人。外面不停的有声音传进来,可惜我们就仿佛是抱着收音机收听世界杯的球迷,更致命的是连解说都没有。所以这件事情,我们的待遇比起电台听众还不及,以至于我回忆这段场面的时候,不仅声音被后期处理过,连画面都是调用的战争片的场面,一直有错觉觉得那天那条路上那个现场一定有战壕,有坦克,有飞机在天上轰炸,有斯皮尔伯格带着大兵瑞恩在抢滩登陆。
当然也有对面的人在喊:打倒育英!!!!
言辞精炼,诉求明确。
育英就是我们学校大学部。我一直觉得叫育婴更贴切。
我挺奇怪他们是怎么分清楚彼此是敌是友的,或许他们根本没想要分清楚,这让我不寒而栗。有的时候我想,是怎么样一种情操让他们可以如此团结一致的去恨对面的人,你说为了那场篮球赛那是相当扯淡的事,争的又不是总冠军戒指,大多数还是闲得慌。我们其实都是习惯于混迹其中的人,场面越混乱越好,没人在乎你打的好或差,打了一半觉得不给力随时买根棒冰边吃边敷上楼睡觉。倘若此刻是2个人单挑,外面围观着1598人,心情一定大不相同。围观总比被围观好。
后来据说警校的藏族学生也参与进来,使得这场运动成了一个促进民族融合的欢乐的大海洋。他们是少数民族特招,藏族是可以随身携带刀具的,所以那天的回忆里我的大兵瑞恩刚演到一半突然一支骑着牦牛手握藏刀的骑兵冲进了镜头里,原来是隔壁红河谷剧组来探班了。
当然不得不说少数民族确实彪悍,那天事情结束后不少人受伤,甚至塞满了附近那家医院所有床位,我不得不怀疑这家医院在这次事件中或许起到别有用心推波助澜的作用。那段时间去这家医院看个小感冒小发烧的人一进去看到满大厅都是缠着纱布透着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居然感个冒都要去医院实在是太娘了。当然这么大一场盛事,由于组织有力,事后没有听说有人挂掉,群众都表示情绪稳定。我们当时觉得不可思议,后来长大了,觉得自己当年太天真。
第二天的时候我发觉对面大学部生活区的传达室在群架中夷为平地,我如今和朋友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不明真相的群众说怎么地呢,警校打架就打架还搞恐怖袭击不成啊。其实那只是个活动板房,上去十来人就推倒了,当然也别压着自己。
当天每个人互相见面以后都是以“我操你知不知道昨天……”开头,听的那个人大多都是一副我操我早就知道了的嫌弃表情。假设昨天是1600名同学自发上街打扫街道,或者种了1600棵树什么的,除了校报以外没人会有任何反应,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什么的无比贴切。
这次事件最终应该是警校完胜,因为我们都传言警校威胁我们育英的学生见一次打一次,包括我们中学部的-----畜生呐,我们还都是未成年,收听一次打架直播就被威胁了,好歹这也是人民内部频道又不是敌台。当然这个结果我们并不意外,首先人数上我们就输了,人家还都是练过的,万一再带点警犬警棍什么的,整个一特种部队,所向披靡。
这是8年前的一件事情,那是个古惑仔正当红的年代,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本能的将自己代入这样的戏剧,成天想着自己坐船去了台湾,干掉地头蛇自己当老大。那个时候不管自己有多没能耐必称自己是外面混的,说起道上谁谁谁就跟自己家亲戚一样,两个不同学校的人在一起也都是争论自己学校才是流氓最多品种最全的,我们整天讨论谁家老大开着一部帕萨特到处闯红灯,回头喷成蓝白色的顶上挂警灯都没人敢管,罩子多大啊结果被3个小学生在夜总会砍成残疾了,满嘴都是魔幻故事。时隔多年想想,当初这样荒谬的事没少做,而我意识到这样荒谬的时候,我也都这把年纪了,不再希望生活中有暴力,不再时时想做最出格的那个自己,我认为自己成熟了,我觉得8年了别提它了。
只是我怀念那一天。
我怀念那些飞扬跋扈,恣意妄为的生活。哪怕我只是个观众甚至听众。
所有那些魔幻故事都有个很矫情的名字叫青春。
只是年龄把那些魔幻片去掉特技,剪辑变成了纪录片,让我们不再重复当年的荒谬,也丝毫不保留当年的血性。对此我坚信不疑。我们都曾这样无法无天,我们都试图挑战规则外的力量。不论后果,不知疲倦。
曾经的我把脚放在桌子上面上数学课,课桌上堆着我的瓜子,在每天熄灯以后还能乐此不疲翻墙出去通宵上网,跑步向来不是我的强项,不过后边有学校保安追的时候除外。那是我全身心调动我各个官能所做出来的最协调的律动。现在的我很久不再有那种翻墙出校门一落地就肾上腺素激增的奔跑欲望了。
但我仍然希望还有那么一天,回到我那些看似刀光剑影过去,我背起满满一背包钢管,去和同伴会合,我要去打群架。尽管不像古惑仔拍的那样精彩,我们仅仅事先对骂了好久偶有动手却都没用钢管,那是我们承受不起的武器。看吧,那些令人怀念的疯狂生活其实也就这样平淡无奇,但为何我还对此念念不忘,也许生活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兀自走着,一个倔强的往里添油加醋骗自己说看,你的当年多美好。
就是那样的错觉让我曾经以为这个世界高墙林立,在固执地冲破无数堵以后有个声音对我说兄弟你看,前面的世界其实一马平川,那些高墙不过是你的想象,你本来应该走的更顺些,去掉那些假想敌,你该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了。然后我回头看看,果然我徒劳的爬过了那么多围墙,其实我往边上挪下就可以绕过去的。但是我们都曾经爬过这些墙,尽管回头看看很傻,谁说这又不是一条必经之路呢,更重要的是,这条路上曾经有那么多人和你同行,有的往上推了你一下,有的回身拉了你一把,有的早早绕路,有的兀自攀爬许久,直到力气用尽为止。但是这个世界也有许多人一直在不远处对你说,跟我爬吧,朋友,只要你愿意,我们不会落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