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中央公园西路》
![]() |
![]() |
周末去大剧院小剧场看了上戏继续教育学院、“0980”戏剧工作室出品的成人话剧《中央公园西路》。《中央公园西路》是伍迪·艾伦2003年出版的戏剧作品集,内含《滨河大道》、《老塞布鲁克镇》和《中央公园西路》三个独幕剧。该出话剧选取了前两个。
《滨河大道》
纽约,哈得孙河边一偏僻处。作家吉姆想和秘密情人芭芭拉分手,约定在此见面。不安等待中,精神病人、流浪汉弗雷德来了。吉姆一开始对弗雷德非常警惕,但驾不住弗雷德的锲而不舍,话题越聊越深,到后来吉姆不仅将自己的婚外情向弗雷特和盘托出,还请其出谋划策。弗雷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杀人灭口,永远消除威胁。吉姆对这个方案由惊骇、坚决反对,到犹犹豫豫,到接受。看似吉姆一直想要向妻子罗拉坦白,求得谅解,共同对付芭芭拉。但在他心底,是不想自己的婚姻蒙上那怕一点点阴影,惹上那怕一点点麻烦的。所以当得知弗雷德已经帮他杀死了芭芭拉,他虽然吓了一跳,但立刻转为如释重负。在跟妻子的电话里,轻巧地一个谎言将刚才的疯狂危亡掩盖,一切归于平静,生活转瞬回复常态。曾经的背叛与刚才的罪恶,似乎真如弗雷德所说很快就流入浩瀚的大西洋了。
精神病流浪汉弗雷德的设置,自然是为了反衬吉姆——正常人中的精英、事业有成的中产阶级。正常的情况下,弗雷德是病态的象征;但在正常人的混乱与疯狂中,弗雷德的病小巫见大巫,甚至一个精神病人成了一个中产精英的拯救者。当吉姆一再向弗雷德求助时,其深藏的比精神病人更严重的病态曝露无遗,其时反讽已经多余,生活本身就是一出极辛辣的讽刺剧。
台词刻意加进了一些时尚、当下、本土的元素,比如微博、加V、《知音》、《故事会》、车牌是“沪”打头的等等,弗雷德的表演也有明显的小沈阳痕迹,腔调、步态、小动作等。笑果的确明显,但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嫁接看似机灵,但总觉得透着不伦不类,甚至是轻佻和不诚恳。
《老塞布鲁克镇》
希拉和诺曼结婚七周年纪念日,在家庆贺,希拉的妹妹珍妮、妹夫大卫也来了。房子的原主人哈尔和珊迪夫妇刚结束一场化妆舞会,兴致头头地跑来看看他们的老房子。这俩不速之客全然不顾主人的不高兴,东看西看,怀旧感叹,希拉不得不应酬着。这房子竟然有一个暗橱,这可是希拉不知道的。打开,里面有一本皮革封面笔记本。翻开,是赤裸裸的性爱日记。而日记的男女主人公竟然是希拉的老公诺曼和希拉的妹妹、大卫的老婆珍妮。一场混战开始了。
故事的机趣在于希拉和诺曼、珍妮和大卫并非现实中人,他们是作家麦克斯笔下的人物。因为耐不住麦克斯迟迟结不了稿,一直将他们深锁黑暗的抽屉,密谋造了作家的反,冲出抽屉,冲进现实,囚禁了作家。
纷杂混乱中,虚构和现实中的三对夫妻,争吵指责动枪动叉埋怨试探……哈尔和珊迪在这样强烈的特定情景中,你来我往几个回和,双双出轨的事实便败露了。原来三对夫妻,真人假人,尽皆背叛、隐瞒,而且全都没有勇气不破不立。丈夫外遇、老婆外遇、丈夫勾搭上妻妹,老婆跟姐夫搞上了,性丑闻如多米诺骨牌。他们互相指责,为自己开脱,似乎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背叛。他们厌倦庸常生活,又眷恋庸常生活中的熟悉、惯性、安逸、“稳定”、“和睦”。于是心安理得地不忠,玩火玩得不亦乐乎。戏中戏,真实与虚幻,将婚姻爱情中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问题辅满舞台。最后如何收场?宽恕。剧中人不仅无一例外地保全了自己的婚姻,貌似还都有所升华,至少婚姻光鲜的外表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哈哈哈!一场美国式的婚姻保卫战。作家麦克斯指着台下的观众说: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日子要过下去,人们就要学会宽恕。
全剧只见伦理关系,不见情感纠葛,每个人出轨,皆不为感情,只为性。所以很难被打动。简单的布景、简单的人物关系,看他们打打闹闹地掩盖自己的贪婪欲望荒诞无聊,一出“活跃跃”的闹剧,笑声不断,两个小时很愉快地就过去了。
其成人话剧之成人处,便是涉性台词,还好啦,还算适度。
看惯了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大剧院小剧场的不好比啦。演员、舞美、服装、灯光、音效,都不好比。整个的气场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