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编辑魔鬼训练营【第一讲】
前记:这是“编辑魔鬼训练营”第一讲的听课笔记。 我做了这个精编版。希望大家一起进步吧!
开场白
一上来,老六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纸张课。
他拿着一本香港版的袁伟时文集——暗红色、特种纸的精装书——展开后告诉我们:“这本书挺好的,不过很可惜内文用了发白的胶版纸,这是初做出版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什么那些自印书看起来不像正规出版物,就是因为用了发白的胶版纸。”
除此之外,他还说这本书封面用的特种纸有问题,会变形、会拱起来,原因是特种纸抽缩度不好控制,所以封面最好慎用特种纸。
还需要编辑人吗?
讲完这个案例,老六发问:现在还需要编辑人吗?答案是肯定的,编辑的“把关人”角色永远需要,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尤其需要信息筛选人、把关人。而图书编辑要做的就是信息的精选和呈现。
编辑人的外围
编辑不仅是信息把关人,还必须处理很多人际关系。按照出版流程,这些人依次是:①作者及其外围(经纪人、亲友等);②美编、录入、审校、出版管理人;③推广人、发行人、读者。在和这些人共事的过程中,编辑会碰到各种问题,那么编辑应该怎么办?
“正面强攻”
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正面强攻”——老六说:“编辑工作就是‘正面强攻’,因为你无处退缩,无处逃避,这是一个残酷的工作,只问结果,不问过程。”面对编辑工作中扑面而来的无数问题,我们必须前进,战斗,把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正面强攻”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聪明的办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读库》的编辑规范
如何强攻?老六列举了《读库》的几条编辑规范:①编辑成稿都必须导成TXT文件;②段前不空格;③生字画框。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逐个解决,让后边的校对人员“顺”而不疑。也就是说,编辑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必须处理干净,否则留到后面就是大问题,会麻烦更多的人。编辑不能偷懒,前面的环节偷懒,后面环节会付出更大补偿成本。
“最后一关”
由于所有的问题都要从编辑处解决,所以老六强调:编辑要有“最后一关的意识”。他说,人人都是总编辑,所谓总编辑,就是这种有最后一关意识的人。在编辑手里,不仅要处理掉作者留下的问题,还要把出版环节中的问题想明白,做出防止漏洞的规范。
编辑力
在老六看来,编辑力包括:
①发现:能在每天接触到的繁芜丛杂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②判断:判断信息的出版价值、传播价值、社会影响;
③呈现:合理呈现信息的技术、经验、美感;
④决断:编辑处理事务时,必须独立、迅速地做决断,否则会错失良机;
⑤时间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就按部就班地把稿件处理好,不能等到最后。要安排好时间,多储备一些选题,保证稿件充裕,为稿件的最优配置腾出时间。
⑥抓住重点:编辑要抓住核心工作,解决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编辑不是校对,也不是读者。编辑必须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去解决那些最该解决的问题。
总之,编辑是生产者,一个项目管理人,要有充裕的时间做好稿件优化、合理呈现、产品包装和营销推广,努力做出接近完美的产品。编辑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经理,事事须得过问,须得推进,精打细算,全盘考虑。否则,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一事无成。
写作课
老六认为编辑除了做好编辑业务,还要练习写作。怎么练?①读最好的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还原写作现场,剖析,临摹;②抽绎,即学会概括提炼的能力。
对于一些写作中的文字规范,老六很怀疑“语文委”的合法性。比如他们规定“林阴道”为正确用法,对此老六说:“就算他们说我的出版物不合格,我也要用‘林荫道’。”
尾声
最后是问答环节,在此记录一些关键句子:
1、加注、改字体、插图等看似很炫的手段其实会对读者形成干扰,最好慎用。
2、写文章不可抖弄,露巧不如藏拙。
3、服务作者,是编辑本职工作。编辑要甘居幕后,让作者风光面对读者。不居功,是一个编辑的德行。
4、稿子到了每一个编辑手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编辑就是稿子成长的地方。
5、国外最好的记者是“有风格的记者”。
6、所有的报纸都应该是独裁制。
7、作者加给写作对象的形容词是无效的,要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动词。
8、编辑过程总会有漏网之鱼,所以“天下没有不可编的稿子,也没有不可改的文章”。
开场白
一上来,老六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纸张课。
他拿着一本香港版的袁伟时文集——暗红色、特种纸的精装书——展开后告诉我们:“这本书挺好的,不过很可惜内文用了发白的胶版纸,这是初做出版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为什么那些自印书看起来不像正规出版物,就是因为用了发白的胶版纸。”
除此之外,他还说这本书封面用的特种纸有问题,会变形、会拱起来,原因是特种纸抽缩度不好控制,所以封面最好慎用特种纸。
还需要编辑人吗?
讲完这个案例,老六发问:现在还需要编辑人吗?答案是肯定的,编辑的“把关人”角色永远需要,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尤其需要信息筛选人、把关人。而图书编辑要做的就是信息的精选和呈现。
编辑人的外围
编辑不仅是信息把关人,还必须处理很多人际关系。按照出版流程,这些人依次是:①作者及其外围(经纪人、亲友等);②美编、录入、审校、出版管理人;③推广人、发行人、读者。在和这些人共事的过程中,编辑会碰到各种问题,那么编辑应该怎么办?
“正面强攻”
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正面强攻”——老六说:“编辑工作就是‘正面强攻’,因为你无处退缩,无处逃避,这是一个残酷的工作,只问结果,不问过程。”面对编辑工作中扑面而来的无数问题,我们必须前进,战斗,把一个一个的问题解决。“正面强攻”是最笨的办法,也是最聪明的办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读库》的编辑规范
如何强攻?老六列举了《读库》的几条编辑规范:①编辑成稿都必须导成TXT文件;②段前不空格;③生字画框。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逐个解决,让后边的校对人员“顺”而不疑。也就是说,编辑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必须处理干净,否则留到后面就是大问题,会麻烦更多的人。编辑不能偷懒,前面的环节偷懒,后面环节会付出更大补偿成本。
“最后一关”
由于所有的问题都要从编辑处解决,所以老六强调:编辑要有“最后一关的意识”。他说,人人都是总编辑,所谓总编辑,就是这种有最后一关意识的人。在编辑手里,不仅要处理掉作者留下的问题,还要把出版环节中的问题想明白,做出防止漏洞的规范。
编辑力
在老六看来,编辑力包括:
①发现:能在每天接触到的繁芜丛杂的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②判断:判断信息的出版价值、传播价值、社会影响;
③呈现:合理呈现信息的技术、经验、美感;
④决断:编辑处理事务时,必须独立、迅速地做决断,否则会错失良机;
⑤时间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就按部就班地把稿件处理好,不能等到最后。要安排好时间,多储备一些选题,保证稿件充裕,为稿件的最优配置腾出时间。
⑥抓住重点:编辑要抓住核心工作,解决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编辑不是校对,也不是读者。编辑必须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去解决那些最该解决的问题。
总之,编辑是生产者,一个项目管理人,要有充裕的时间做好稿件优化、合理呈现、产品包装和营销推广,努力做出接近完美的产品。编辑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经理,事事须得过问,须得推进,精打细算,全盘考虑。否则,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一事无成。
写作课
老六认为编辑除了做好编辑业务,还要练习写作。怎么练?①读最好的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还原写作现场,剖析,临摹;②抽绎,即学会概括提炼的能力。
对于一些写作中的文字规范,老六很怀疑“语文委”的合法性。比如他们规定“林阴道”为正确用法,对此老六说:“就算他们说我的出版物不合格,我也要用‘林荫道’。”
尾声
最后是问答环节,在此记录一些关键句子:
1、加注、改字体、插图等看似很炫的手段其实会对读者形成干扰,最好慎用。
2、写文章不可抖弄,露巧不如藏拙。
3、服务作者,是编辑本职工作。编辑要甘居幕后,让作者风光面对读者。不居功,是一个编辑的德行。
4、稿子到了每一个编辑手中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编辑就是稿子成长的地方。
5、国外最好的记者是“有风格的记者”。
6、所有的报纸都应该是独裁制。
7、作者加给写作对象的形容词是无效的,要少用形容词,多用名词、动词。
8、编辑过程总会有漏网之鱼,所以“天下没有不可编的稿子,也没有不可改的文章”。
三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精分约架事件总结”: 精神分析的真贡献与真问题是什么? (1人喜欢)
- 深扒中国精神分析史上的第一场“约架” (7人喜欢)
- 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就是异化? (3人喜欢)
- 如何像弗洛伊德那样释梦?|公开课
- 现代人的隐性心理危机与出路|公开课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