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97年度提升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能量项目计划书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97年度提升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能量项目计划书
208
2009计划:基督宗教哲学之价值问题
(The Problem of Values in Contemporary Christian Philosophy)
计划主持人:杨植胜助理教授
子计划名称:黑格尔青年时期关于基督宗教神学思想的发展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2006-2007 年间我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作了一年的研究,适逢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一书出版两百周年,德国好几个城巿都为此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件事让我想到黑格尔
的青年时期著作。为什么呢?1807年《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标识了黑格尔思想的成熟;他
在此之前的著作都归为所谓的「青年时期著作」(Jugendschriften,若依英文则译为「早期
著作」early writings)。之后一百年内,虽然黑格尔名满天下,却没有人关心黑格尔的青年
时期著作。直到1907年,德国才出版了学者诺尔(Herman Nohl)所编的《黑格尔的神学
青年著作》 (Hegels Theologische Jugendschriften,1988年大陆出版了贺麟的中译本,书名
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以及狄尔泰 (Wilhelm Dilthey) 所写的 《黑格尔的青年传》(DieJugendgeschichte Hegels)两本书;换句话说,在一百年后,才开始有人注意并研究黑格尔
青年时期的思想。从 1907 到现在,又是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间,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
的著作多了,其中最有名的是1948年卢卡奇(Georg Lukcs)的《少年黑格尔》(Der junge
Hegel)5
。但是台湾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正如一般注意黑格尔的都是他成
熟以后的哲学作品,注意卢卡奇的都是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从1807经1907到2007,
我们似乎也该多一点关于黑格尔青年时期的著作研究6
。
从黑格尔的生平来看,他心向哲学是从耶拿时期-也就是卅一岁-以后才开始的。大
学时代的黑格尔在土丙根(Tübingen)念的是神学而非哲学;在他的青年著作里,关于宗
教与政治的主题远多于哲学。我们要了解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思想,不能不经由他宗教与政
治的著作-尤其是宗教的著作,因为几乎所有黑格尔成熟时期的哲学概念都在他青年时期
的宗教著作里出现了端倪。这些宗教著作表现了黑格尔青年时期快速的转变。例如在1795
年的〈耶稣的人生〉(Das Leben Jesu)里,耶稣被描述为一位讲论康德纯粹道德宗教的传
道者,几乎成了康德实践理性的化身;但是到了1795-1796年的〈基督宗教的正立性〉(Die
Positivität der christlichen Religion)里,黑格尔站到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的立场,批判起基
督宗教的「正立性」(Positivität)。而在 1798-1799 年的〈基督教之精神与其命运〉则是赞
扬耶稣而批评摩西,间接地批判了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显示他已扬弃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在卢卡奇的《少年黑格尔》导论里曾引用 Hermann Glockner 的一句话说:「黑格尔问
题(Hegelfrage)在今天的德国首先是一个康德问题(Kantfrage)。」不管这个理解正不正
确,黑格尔哲学的问题的确不能脱离康德哲学所开启的问题来处理。在黑格尔成熟时期的
作品里也有很多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而这些批判其来有自。如果我们回到黑格尔青年时
期的著作里,就会了解这些批判来自何处:黑格尔的青年时期里也曾经有一段「康德时
期」;他从康德哲学走出来,转而批评它。因此,对于黑格尔青年时期的研究,提供我们
另一条藉由追溯哲学家思想的发展来理解其思想内容的进路。这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
209
二、研究背景
主持人过去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偏重在其思想成熟以后的作品,尤其是关于《精神现
象学》的研究,其中包括〈英雄的变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对个人理想主义的批判〉
5
在宋祖良的《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一书里不分 Jugend 与 Junge 都一律翻译为「青年」(例如把 Die
Jugendgeschichte Hegels 翻译为《青年黑格尔史》,而把 Der junge Hegel 翻译为《青年黑格尔》),混淆
了两个德语字词的意义。一般说来,Jugend (youth)似乎比 Junge (the young, boy)年长,所以本文把前
者译为「青年」,而把后者译为少年。另一方面,Jugend 的意义有时也比 Junge 狭窄,即后者可指从少
年到青年;但是当《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说卢卡奇所用的 Jugend 包含了早期与耶拿时期,Jugend
反而变成比 Junge 广义了! 6
台湾的有关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期刊论文,我所查到的有四篇:张柯圳,〈黑格尔早年的哲学思想〉,载
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二十九期,1980;陈素梅,〈黑格尔对康德道德观之解析与扬弃-以
基督教精神及其命运为文本〉,载于《哲学杂志》第二十六期,1998;罗裕宾,〈「爱的泛神论」-青年
黑格尔在「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一文中伦理思想与宗教思想的研究与反省〉,载于《台湾神学论刊》
第 21 期,1999;颜厥安,〈命运与伦理-由青年黑格尔的悲剧概念反思几个实践哲学问题〉,载于《人
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 15 卷第 2 期,2003。
(2004)、〈如何用辩证法诠释哲学的观念-以亚理斯多德与孟子的观念为例〉(2003)、〈爱
情享乐主义的贫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论歌德《浮士德》的意识形态〉(2002)、〈黑
格尔《精神现象学》里「自我意识」幻灭的辩证运动〉(2000)、〈黑格尔《法哲学》里伦
理环节的导出〉(1999)、〈依据「法」在西方字源的意义说明黑格尔的《法哲学》作为一
门伦理学〉(1999)、〈黑格尔哲学对概念的把握〉(1999)、〈论《精神现象学》里辩证运动
的结构与方式〉(1999)等期刊、会议或专书论文。本计划目的在回溯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哲学思想的发展。以主持人对黑格尔哲学的把握能力,应可胜任此一计划。
三、执行方法
本计划一方面要利用主持人去年在德国研究期间所搜集到有关黑格尔青年时期的资
料,另一方面也藉此机会添购本校有关黑格尔青年时期的研究图书。黑格尔青年时期的各
种著作全部据说多达两百万字;换言之,这样的巨大的篇幅不仅超过了黑格尔以后多卷本
的《哲学史讲演录》或《美学讲演录》,也超过了他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包括《逻辑
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的综合)。因此在阅读相关数据时势必要有所取舍。
我们可以把黑格尔青年时期进一步区分为瑞士时期(1793-1796)、法兰克福时期
(1797-1800)与耶拿时期(1801-1807)。由于本计划针对的是黑格尔的基督宗教思想,而
他从耶拿时期以后就投向哲学,不再撰写宗教与政治方面的文章,因此本计划的研究重心
将摆在青年时期的前七年(1793-1800);后七年(1801-1807)的著作仅有辅助性质。换言
之,研究主要以黑格尔瑞士时期与法兰克福时期所写的宗教或神学文章为主要的研究对
象。然而,在这个研究里最重要的是把握黑格尔青年时期思想的连续性;也就是要能得出
其间思想发展的脉落;绝不能让青年时期各篇文章之间断了彼此的关联性。这是研究黑格
尔青年时期的诸多短篇著作与成熟时期的大部头作品之间最需要注意的差别。因此黑格尔
青年时期后七年的著作仍旧在研究的范围里,只是不是重心所在。
最后,本计划将把黑格尔这些青年时期关于基督宗教神学的思想与其后来的成熟思想
相互对照-尤其是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里确定的思想-以了解黑格尔宗教思想的发
展脉络。
97年度提升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能量项目计划书
208
2009计划:基督宗教哲学之价值问题
(The Problem of Values in Contemporary Christian Philosophy)
计划主持人:杨植胜助理教授
子计划名称:黑格尔青年时期关于基督宗教神学思想的发展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2006-2007 年间我到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作了一年的研究,适逢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一书出版两百周年,德国好几个城巿都为此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件事让我想到黑格尔
的青年时期著作。为什么呢?1807年《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标识了黑格尔思想的成熟;他
在此之前的著作都归为所谓的「青年时期著作」(Jugendschriften,若依英文则译为「早期
著作」early writings)。之后一百年内,虽然黑格尔名满天下,却没有人关心黑格尔的青年
时期著作。直到1907年,德国才出版了学者诺尔(Herman Nohl)所编的《黑格尔的神学
青年著作》 (Hegels Theologische Jugendschriften,1988年大陆出版了贺麟的中译本,书名
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以及狄尔泰 (Wilhelm Dilthey) 所写的 《黑格尔的青年传》(DieJugendgeschichte Hegels)两本书;换句话说,在一百年后,才开始有人注意并研究黑格尔
青年时期的思想。从 1907 到现在,又是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间,研究黑格尔青年时期
的著作多了,其中最有名的是1948年卢卡奇(Georg Lukcs)的《少年黑格尔》(Der junge
Hegel)5
。但是台湾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正如一般注意黑格尔的都是他成
熟以后的哲学作品,注意卢卡奇的都是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从1807经1907到2007,
我们似乎也该多一点关于黑格尔青年时期的著作研究6
。
从黑格尔的生平来看,他心向哲学是从耶拿时期-也就是卅一岁-以后才开始的。大
学时代的黑格尔在土丙根(Tübingen)念的是神学而非哲学;在他的青年著作里,关于宗
教与政治的主题远多于哲学。我们要了解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思想,不能不经由他宗教与政
治的著作-尤其是宗教的著作,因为几乎所有黑格尔成熟时期的哲学概念都在他青年时期
的宗教著作里出现了端倪。这些宗教著作表现了黑格尔青年时期快速的转变。例如在1795
年的〈耶稣的人生〉(Das Leben Jesu)里,耶稣被描述为一位讲论康德纯粹道德宗教的传
道者,几乎成了康德实践理性的化身;但是到了1795-1796年的〈基督宗教的正立性〉(Die
Positivität der christlichen Religion)里,黑格尔站到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的立场,批判起基
督宗教的「正立性」(Positivität)。而在 1798-1799 年的〈基督教之精神与其命运〉则是赞
扬耶稣而批评摩西,间接地批判了康德自律的道德哲学,显示他已扬弃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在卢卡奇的《少年黑格尔》导论里曾引用 Hermann Glockner 的一句话说:「黑格尔问
题(Hegelfrage)在今天的德国首先是一个康德问题(Kantfrage)。」不管这个理解正不正
确,黑格尔哲学的问题的确不能脱离康德哲学所开启的问题来处理。在黑格尔成熟时期的
作品里也有很多对于康德哲学的批判,而这些批判其来有自。如果我们回到黑格尔青年时
期的著作里,就会了解这些批判来自何处:黑格尔的青年时期里也曾经有一段「康德时
期」;他从康德哲学走出来,转而批评它。因此,对于黑格尔青年时期的研究,提供我们
另一条藉由追溯哲学家思想的发展来理解其思想内容的进路。这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
209
二、研究背景
主持人过去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偏重在其思想成熟以后的作品,尤其是关于《精神现
象学》的研究,其中包括〈英雄的变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对个人理想主义的批判〉
5
在宋祖良的《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一书里不分 Jugend 与 Junge 都一律翻译为「青年」(例如把 Die
Jugendgeschichte Hegels 翻译为《青年黑格尔史》,而把 Der junge Hegel 翻译为《青年黑格尔》),混淆
了两个德语字词的意义。一般说来,Jugend (youth)似乎比 Junge (the young, boy)年长,所以本文把前
者译为「青年」,而把后者译为少年。另一方面,Jugend 的意义有时也比 Junge 狭窄,即后者可指从少
年到青年;但是当《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说卢卡奇所用的 Jugend 包含了早期与耶拿时期,Jugend
反而变成比 Junge 广义了! 6
台湾的有关黑格尔青年时期的期刊论文,我所查到的有四篇:张柯圳,〈黑格尔早年的哲学思想〉,载
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二十九期,1980;陈素梅,〈黑格尔对康德道德观之解析与扬弃-以
基督教精神及其命运为文本〉,载于《哲学杂志》第二十六期,1998;罗裕宾,〈「爱的泛神论」-青年
黑格尔在「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一文中伦理思想与宗教思想的研究与反省〉,载于《台湾神学论刊》
第 21 期,1999;颜厥安,〈命运与伦理-由青年黑格尔的悲剧概念反思几个实践哲学问题〉,载于《人
文及社会科学集刊》第 15 卷第 2 期,2003。
(2004)、〈如何用辩证法诠释哲学的观念-以亚理斯多德与孟子的观念为例〉(2003)、〈爱
情享乐主义的贫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论歌德《浮士德》的意识形态〉(2002)、〈黑
格尔《精神现象学》里「自我意识」幻灭的辩证运动〉(2000)、〈黑格尔《法哲学》里伦
理环节的导出〉(1999)、〈依据「法」在西方字源的意义说明黑格尔的《法哲学》作为一
门伦理学〉(1999)、〈黑格尔哲学对概念的把握〉(1999)、〈论《精神现象学》里辩证运动
的结构与方式〉(1999)等期刊、会议或专书论文。本计划目的在回溯黑格尔青年时期的
哲学思想的发展。以主持人对黑格尔哲学的把握能力,应可胜任此一计划。
三、执行方法
本计划一方面要利用主持人去年在德国研究期间所搜集到有关黑格尔青年时期的资
料,另一方面也藉此机会添购本校有关黑格尔青年时期的研究图书。黑格尔青年时期的各
种著作全部据说多达两百万字;换言之,这样的巨大的篇幅不仅超过了黑格尔以后多卷本
的《哲学史讲演录》或《美学讲演录》,也超过了他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包括《逻辑
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的综合)。因此在阅读相关数据时势必要有所取舍。
我们可以把黑格尔青年时期进一步区分为瑞士时期(1793-1796)、法兰克福时期
(1797-1800)与耶拿时期(1801-1807)。由于本计划针对的是黑格尔的基督宗教思想,而
他从耶拿时期以后就投向哲学,不再撰写宗教与政治方面的文章,因此本计划的研究重心
将摆在青年时期的前七年(1793-1800);后七年(1801-1807)的著作仅有辅助性质。换言
之,研究主要以黑格尔瑞士时期与法兰克福时期所写的宗教或神学文章为主要的研究对
象。然而,在这个研究里最重要的是把握黑格尔青年时期思想的连续性;也就是要能得出
其间思想发展的脉落;绝不能让青年时期各篇文章之间断了彼此的关联性。这是研究黑格
尔青年时期的诸多短篇著作与成熟时期的大部头作品之间最需要注意的差别。因此黑格尔
青年时期后七年的著作仍旧在研究的范围里,只是不是重心所在。
最后,本计划将把黑格尔这些青年时期关于基督宗教神学的思想与其后来的成熟思想
相互对照-尤其是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里确定的思想-以了解黑格尔宗教思想的发
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