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
一上午脑子里都飘着好听的小调,记了一些唱词在脑袋里,不过可远没有古人的精致典雅,齿颊生香。不算失望,因为太爱这个故事了,字字句句都流淌在血液里,也知道改编的难度,不应太过苛责,有很多亮点,已经不错了。
上本:开场很喜欢。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贫嘴。“不经人间风月情浓,怎点破顽石幻梦”,多好的词。
宝玉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宝黛初会平平。但对戏中许多造型还是颇用心的,最出彩的是凤姐,她的笑声,一转身,一挑眉,就令全场(除了宝玉)都黯然失色了。
凤姐弄权真好,真好。
共读西厢中上。插了个宝姐姐进来,估计是伊的戏份太少了,没有宝钗扑蝶我觉得很遗憾。
建园题咏平平。不过宝玉的扮相做派真是一派光风霁月,俊雅风流。
元妃册封,宝黛拌嘴平平,不是演员的问题,剧本的衔接不够紧密。不过宝玉讲香芋小段子逗黛玉那段还挺可爱的。
投井挨打一段好。贾政演的真好,二爷配合得也好,看得过瘾。
之后的赠帕题诗更好,台词揉得好演员接得也浑然天成。“你放心。”“我有什么放心不放心的。”“好妹妹,你若真不明白,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竟都白用了。”……“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看书时便觉得,就应是这个场景,这样的口气,这样的味道。题帕诗的顺序被调换了,为了配合剧情,我也觉得换得好。就像红楼十二曲之序曲,“开辟鸿蒙”那段,给放在宝黛初见那场作结,端得巧妙无比,竟成了一个热开场了。
好了歌配的曲儿还蛮上口的,姐姐妹妹们美得像大观园里头的蜡人儿,精致窈窕,举止娴雅,眉目如画。不管行家们怎么评价,我觉得上本比下本好看。上本的宝玉比下本灵动多了,下本就是个悲情木头。两个黛玉都完全没找到黛玉的感觉,就当是平常大户人家的落魄小姐来演的。上本的比下本的好些,少些俗气和脂粉气。宝钗的戏份全在上半场,可惜也是个平常的闺秀而已,不是冷美人,也不是温柔敦厚,八面玲珑,后来一看,竟然和下本黛玉是一个人儿,唉。剧本给宝钗设定得也不靠谱,“纵然草莽总关情”,这话也是宝姐姐说出来的?那她就不会吃什么冷香丸,住什么雪洞似的蘅芜苑了。宝姐姐的定位难道不应是她的柳絮词和她的花签么?“任是无情也动人”。
下本:太虚幻境太不靠谱了,唱一通跳一通就过去了,即无可卿也无判词,演它作甚。
葬花悲艳,很失望,摆几个造作的样子,那么好的词,唱得平平,只最后两句才真用了心,不好看,昏昏欲睡。
二姐自逝好。凤姐跟平儿都好,连报信的都好。这边咬牙切齿,一转身又满面担忧,一面说请太医,一面又悠然落座,活脱脱一个骄漫泼辣、恃宠弄权的王凤姐。我还记住了一句妙词,宛转上口,竟成了下本唯一记住的一句:“恼恨二爷忒情多,花枝巷暗结丝萝。”
内讧、春逝、失玉、抄家、潇湘馆凭吊,统统平平。半睡半醒中。
唯有宝玉成亲那段还粗粗可看,记得回目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内一外,一明一暗,倒是别有意味。只是那个叫做“黛玉”的姑娘,她身上怎么就没有一点点黛玉的清气、柔弱和仙灵呢。一对新人在前台走的过场好,二爷那个幸福,那个精神,那个灵动,都在眼神跟做派里了。
最后出走好,真好。纷飞的大雪里大红的斗篷,好一似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上本:开场很喜欢。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贫嘴。“不经人间风月情浓,怎点破顽石幻梦”,多好的词。
宝玉的出场让人眼前一亮。宝黛初会平平。但对戏中许多造型还是颇用心的,最出彩的是凤姐,她的笑声,一转身,一挑眉,就令全场(除了宝玉)都黯然失色了。
凤姐弄权真好,真好。
共读西厢中上。插了个宝姐姐进来,估计是伊的戏份太少了,没有宝钗扑蝶我觉得很遗憾。
建园题咏平平。不过宝玉的扮相做派真是一派光风霁月,俊雅风流。
元妃册封,宝黛拌嘴平平,不是演员的问题,剧本的衔接不够紧密。不过宝玉讲香芋小段子逗黛玉那段还挺可爱的。
投井挨打一段好。贾政演的真好,二爷配合得也好,看得过瘾。
之后的赠帕题诗更好,台词揉得好演员接得也浑然天成。“你放心。”“我有什么放心不放心的。”“好妹妹,你若真不明白,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竟都白用了。”……“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看书时便觉得,就应是这个场景,这样的口气,这样的味道。题帕诗的顺序被调换了,为了配合剧情,我也觉得换得好。就像红楼十二曲之序曲,“开辟鸿蒙”那段,给放在宝黛初见那场作结,端得巧妙无比,竟成了一个热开场了。
好了歌配的曲儿还蛮上口的,姐姐妹妹们美得像大观园里头的蜡人儿,精致窈窕,举止娴雅,眉目如画。不管行家们怎么评价,我觉得上本比下本好看。上本的宝玉比下本灵动多了,下本就是个悲情木头。两个黛玉都完全没找到黛玉的感觉,就当是平常大户人家的落魄小姐来演的。上本的比下本的好些,少些俗气和脂粉气。宝钗的戏份全在上半场,可惜也是个平常的闺秀而已,不是冷美人,也不是温柔敦厚,八面玲珑,后来一看,竟然和下本黛玉是一个人儿,唉。剧本给宝钗设定得也不靠谱,“纵然草莽总关情”,这话也是宝姐姐说出来的?那她就不会吃什么冷香丸,住什么雪洞似的蘅芜苑了。宝姐姐的定位难道不应是她的柳絮词和她的花签么?“任是无情也动人”。
下本:太虚幻境太不靠谱了,唱一通跳一通就过去了,即无可卿也无判词,演它作甚。
葬花悲艳,很失望,摆几个造作的样子,那么好的词,唱得平平,只最后两句才真用了心,不好看,昏昏欲睡。
二姐自逝好。凤姐跟平儿都好,连报信的都好。这边咬牙切齿,一转身又满面担忧,一面说请太医,一面又悠然落座,活脱脱一个骄漫泼辣、恃宠弄权的王凤姐。我还记住了一句妙词,宛转上口,竟成了下本唯一记住的一句:“恼恨二爷忒情多,花枝巷暗结丝萝。”
内讧、春逝、失玉、抄家、潇湘馆凭吊,统统平平。半睡半醒中。
唯有宝玉成亲那段还粗粗可看,记得回目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一内一外,一明一暗,倒是别有意味。只是那个叫做“黛玉”的姑娘,她身上怎么就没有一点点黛玉的清气、柔弱和仙灵呢。一对新人在前台走的过场好,二爷那个幸福,那个精神,那个灵动,都在眼神跟做派里了。
最后出走好,真好。纷飞的大雪里大红的斗篷,好一似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