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官”一词的语源讨论
2011-06-01 20:34:18说:
万能的友邻啊,县官为什么可以作为朝廷的代名词?能不能给个语源学性质的解释?我能找到的秦汉以前的语例只有墨子,还不能解释为朝廷。传世文献中的较早语例也就是史记、急就篇等西汉文献里的,出土的还没查过。
2011-06-01 20:37:34: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难道是因为国权不下县,普罗大众能接触的朝廷代言人便是县官,故此衍生而来?
2011-06-01 20:38:27: 程小林 (绝望的文字工作者)
本科的时候,听老师说,西汉人就是这样理解朝廷的……我什么都不懂啊~
2011-06-01 20:40:22: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总结ls两位同学的知见所及,说明这个词语指代朝廷,是在西汉开始用的?因为公权力的基层组织就是到县一级?
2011-06-01 20:43:29: 冭炎 (雑魚一代)
《史记·绛侯世家》司马贞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2011-06-01 20:46:37: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我是外行瞎说,但如果是语源学,那么最先用县官代替朝廷该来自基层,如果不是,那么就和国权不下县没多大关系了,但这个可能还是较难稽考的。
2011-06-01 20:48:32: 冭炎 (雑魚一代)
http://www.zdic.net/cd/ci/7/ZdicE5Zdic8EZdicBF207418.htm
②許是從③引申而來
2011-06-01 20:51:48: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章炳麟 《官制索隐》:“有以疆域号其君者,如 汉 世称天子为县官。”
2011-06-01 20:54:06: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因为看到史料说:春秋早期到战国就出现了直接隶属诸侯国的县。旧有的国野行政区划制度瓦解,封建制和世族世官制也不能为继。于是国家公权力就以县为基层单位了。这会不会就是“县官”指代朝廷的历史来源?
2011-06-01 20:54:49: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陈师兄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外行吗(#‵′)凸这群人里面数你背景最内行了好吧
2011-06-01 21:00:31: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这个还是有争议的吧,可参考周振鹤《县制起源三阶段说》。问题是如果--《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这条属实,那就有点矛盾。
2011-06-01 21:03:33: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我感觉如果用县官代替朝廷是和郡县制有关,那么这种称呼应该不会早于春秋时期出现,如果此前就有,而且有史料支持,那只能用别种解释了。
2011-06-01 21:03:37: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请教矛盾在何处?
2011-06-01 21:04:35: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早于春秋的语例,那就得翻甲金文咯……这可比传世文献难找,得去图书馆手动翻了
2011-06-01 21:07:11: 冭炎 (雑魚一代)
縣:古代天子統治的區域。即王畿。禮記˙王制:「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
2011-06-01 21:09:28: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县者,悬也。就是直属中央但是和中央政府领地不接壤的。汉书贾谊传:今淮南地远着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
2011-06-01 21:10:19: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以上是杜正胜说的
2011-06-01 21:11:25: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按他的说法这是先秦的用法。
2011-06-01 21:13:33: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汤老师这么解释的话,必须是在大一统政府下才会有的概念啊
2011-06-01 21:15:59: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不是,你看看杜正胜的古代社会和国家吧,他专门有一章讲“郡县和县城”
2011-06-01 21:17:44: toe (透会长)
「说文段注:繫也。繫當作系。繫者繫????也。一名惡絮。許書本非此字明矣。許自序云。據形系聯,不作繫也。系篆下云繫也。當卽縣也之譌。二篆爲轉注。古懸挂字皆如此作。引伸之,則爲所系之偁。周禮。縣系於遂。邑部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則系於國。」这样一来天子为百县之长,号县官很合理。至于县作为郡下面的行政单位,应该是战国时秦、楚等行郡县制之后的事情了。
2011-06-01 21:36:22: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先秦社会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吧,封建和君主集权变迁,郡县制是君主集权的代表,所以一开始,封建和郡县犬牙交错,所以把直属君主但是被封建区隔的叫做县,我觉得杜说”悬“解得通。县官就是君主的代理人嘛
2011-06-01 21:45:10: toe (透会长)
汤老师:县同“悬”,这没问题。窃以为这里的悬就是“系”的意思,亦即隶属的意思。这样理解下周礼“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则系于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才说得通。贾谊谓“县属于汉”则与“隶属于汉”等耳。
2011-06-01 23:11:16: 燕赵一草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甲金文里应该没有
2011-06-01 23:28:36: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周振鹤这篇不错呀。话说县的出现确实是上古史里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吗
2011-06-01 23:29:22: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读完周文以后也觉得他排比的史料和杜说是契合的
2011-06-01 23:32:07: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周礼的县,我觉得还是王畿的意思;但是后来周王衰落,而各诸侯国政治改革设立县的时候,就有点模仿周王的县的意思
我瞎说,呵呵,真不懂
万能的友邻啊,县官为什么可以作为朝廷的代名词?能不能给个语源学性质的解释?我能找到的秦汉以前的语例只有墨子,还不能解释为朝廷。传世文献中的较早语例也就是史记、急就篇等西汉文献里的,出土的还没查过。
2011-06-01 20:37:34: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难道是因为国权不下县,普罗大众能接触的朝廷代言人便是县官,故此衍生而来?
2011-06-01 20:38:27: 程小林 (绝望的文字工作者)
本科的时候,听老师说,西汉人就是这样理解朝廷的……我什么都不懂啊~
2011-06-01 20:40:22: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总结ls两位同学的知见所及,说明这个词语指代朝廷,是在西汉开始用的?因为公权力的基层组织就是到县一级?
2011-06-01 20:43:29: 冭炎 (雑魚一代)
《史记·绛侯世家》司马贞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2011-06-01 20:46:37: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我是外行瞎说,但如果是语源学,那么最先用县官代替朝廷该来自基层,如果不是,那么就和国权不下县没多大关系了,但这个可能还是较难稽考的。
2011-06-01 20:48:32: 冭炎 (雑魚一代)
http://www.zdic.net/cd/ci/7/ZdicE5Zdic8EZdicBF207418.htm
②許是從③引申而來
2011-06-01 20:51:48: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章炳麟 《官制索隐》:“有以疆域号其君者,如 汉 世称天子为县官。”
2011-06-01 20:54:06: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因为看到史料说:春秋早期到战国就出现了直接隶属诸侯国的县。旧有的国野行政区划制度瓦解,封建制和世族世官制也不能为继。于是国家公权力就以县为基层单位了。这会不会就是“县官”指代朝廷的历史来源?
2011-06-01 20:54:49: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陈师兄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外行吗(#‵′)凸这群人里面数你背景最内行了好吧
2011-06-01 21:00:31: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这个还是有争议的吧,可参考周振鹤《县制起源三阶段说》。问题是如果--《夏官》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这条属实,那就有点矛盾。
2011-06-01 21:03:33: 卖女孩的小火柴 (blink my eyes consciously)
我感觉如果用县官代替朝廷是和郡县制有关,那么这种称呼应该不会早于春秋时期出现,如果此前就有,而且有史料支持,那只能用别种解释了。
2011-06-01 21:03:37: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请教矛盾在何处?
2011-06-01 21:04:35: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早于春秋的语例,那就得翻甲金文咯……这可比传世文献难找,得去图书馆手动翻了
2011-06-01 21:07:11: 冭炎 (雑魚一代)
縣:古代天子統治的區域。即王畿。禮記˙王制:「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
2011-06-01 21:09:28: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县者,悬也。就是直属中央但是和中央政府领地不接壤的。汉书贾谊传:今淮南地远着或数千里,越两诸侯而县属于汉
2011-06-01 21:10:19: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以上是杜正胜说的
2011-06-01 21:11:25: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按他的说法这是先秦的用法。
2011-06-01 21:13:33: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汤老师这么解释的话,必须是在大一统政府下才会有的概念啊
2011-06-01 21:15:59: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不是,你看看杜正胜的古代社会和国家吧,他专门有一章讲“郡县和县城”
2011-06-01 21:17:44: toe (透会长)
「说文段注:繫也。繫當作系。繫者繫????也。一名惡絮。許書本非此字明矣。許自序云。據形系聯,不作繫也。系篆下云繫也。當卽縣也之譌。二篆爲轉注。古懸挂字皆如此作。引伸之,則爲所系之偁。周禮。縣系於遂。邑部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則系於國。」这样一来天子为百县之长,号县官很合理。至于县作为郡下面的行政单位,应该是战国时秦、楚等行郡县制之后的事情了。
2011-06-01 21:36:22: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先秦社会是一个转型的时代吧,封建和君主集权变迁,郡县制是君主集权的代表,所以一开始,封建和郡县犬牙交错,所以把直属君主但是被封建区隔的叫做县,我觉得杜说”悬“解得通。县官就是君主的代理人嘛
2011-06-01 21:45:10: toe (透会长)
汤老师:县同“悬”,这没问题。窃以为这里的悬就是“系”的意思,亦即隶属的意思。这样理解下周礼“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则系于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才说得通。贾谊谓“县属于汉”则与“隶属于汉”等耳。
2011-06-01 23:11:16: 燕赵一草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甲金文里应该没有
2011-06-01 23:28:36: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周振鹤这篇不错呀。话说县的出现确实是上古史里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吗
2011-06-01 23:29:22: 敦如 (准备考试,不接外务)
读完周文以后也觉得他排比的史料和杜说是契合的
2011-06-01 23:32:07: 汤之问棘 (我,没有敌人)
周礼的县,我觉得还是王畿的意思;但是后来周王衰落,而各诸侯国政治改革设立县的时候,就有点模仿周王的县的意思
我瞎说,呵呵,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