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 石 问 路
虫鸣星耀的夏天跟着几场大雨而到来,着在姑娘身子上缤纷的色彩,让男士们大饱眼福的季节,就这样在我们的生命里预演起来。如此反复的寒暑秋冬,故事的发生都从未被停止过...我们用文字来纪念发生在此刻之前的事情,但有的片段却已无法衔接,总是散入式的出现又飘远。
记得去年我祈祷着能来到这里,结果如愿了;记得去年我祈祷来年圣诞可以看场电影,结果又如愿了;记得去年我祈祷一切都恢复正常美好,结果还是如愿了...要知道天随人意是件多么小概率又多么让人幸福的事情,结果我就知足的活到了目前...知足带来的一个大麻烦就是开始对一切都安然又耐着性子的去接受,有些忘乎所以的只关注现在,不再试着高瞻远瞩,也不再努力的志存高远,不再逼迫着自己过着今天就要去思量明天计划着什么,也不再时常感叹如今苍茫无措的一年级如何面对三年后未知的未来...一切都发生的如溪流般缓缓而涓涓流长...
记得某个晚上,在往常看来本不该有电话的时段,接到了老友的来电,在毕业后我们为数不多的联系里,这次谈话中充斥的思念愈发的浓烈,抑或是来电时间正是人一天中思念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段,抑或是快两年的分别让大学那些矫情又珍贵的时光片段般的又跃于眼前,也抑或是对于即将跨入人生另一阶段的晶晶来说,她给了自己一个放纵回忆的夜晚,那些她思念并思念着她的人们,她或是带着些许作别过往的调调,也同时开启了彼此进入回忆的大门...
那些停留在过往里的人们,那些神清气爽大步流星迈向未来的人们,那些依然做着口是心非虚情假意勾当的人们,不论是哪一种,至少我们都正在或者已经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模式。那些对青春醒悟的人们,得到了更加澄净通明的世界,不是对生活的苟且,只是舍弃自我的开端,是成长的必然,是挥手青春的节点;那些打着伪善幌子的人儿,用背信弃义虚伪无耻编制的囚笼关着自己,在囚笼里信奉自己为上帝便信仰膜拜着自己,不懂献身于爱的人儿,他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便是用尽一生的偏执去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然后等待着我们用惋惜却不值怜悯的心情看着他们在疯狂的偏执中老去,死去。
我的世界少有最高级,却常有比较级,一切都好过从前...在不曾抹杀从前的理性下,能清晰的看到如今的满足与感恩。一些溶于血液刻于心间的教训,不曾更不敢忘怀。
主任说:“23岁...正是好时候啊...”,遥想着那是怎样一个奋进笃定的年代,对于老一辈治学的态度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那样简单追寻梦想的年代离浮躁的当下已太远,我们争着做第一,争着比对较量,争着衡量宠辱得失,有的被我们抛之脑后的信仰与文化,或许就是引领当下我们走出人生迷思的明灯。换而言之,如今的我有些浮躁起来,在还未真正明确未来目标的当下,我,又不淡定了,于是浮躁了,有些不合常理的苛求周围的一切,浮躁并不因为不满足,只是想说可以的话,那么给我更多吧,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种既满足又患得患失的偶尔欣喜偶尔失衡。
“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我们习惯的追问着诸如此类的懂或不懂,不都只是试图找寻一生理解为伴的人,这样的人哪里寻找,找到就把他揣在手里,不要轻易放开;我们都是单翅膀的天使,要彼此拥抱才能飞翔,飞多远不重要,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从最初母体内孕育时有的孤独中逃脱,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平凡的,将来也重复着平凡和单调,至此,我们毋庸一生保持着孤独性,那是社会心灵大师所要做的事,他们保持着长期的孤独,为的是找寻常人难以察觉的源于社会的心灵启迪,我们不是鲁迅,不是柏拉图,做自己很重要。
Ending:
青春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此刻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我们想要的生活形态,但选择是一时的,结果的实现却是长期奋斗的过程。意气风发的吹响生活的号角,在这个舞台上划着优美弧线的旋转,只为在人生最绚烂最多彩的时刻留下难以复制专属自我的痕迹。
记得去年我祈祷着能来到这里,结果如愿了;记得去年我祈祷来年圣诞可以看场电影,结果又如愿了;记得去年我祈祷一切都恢复正常美好,结果还是如愿了...要知道天随人意是件多么小概率又多么让人幸福的事情,结果我就知足的活到了目前...知足带来的一个大麻烦就是开始对一切都安然又耐着性子的去接受,有些忘乎所以的只关注现在,不再试着高瞻远瞩,也不再努力的志存高远,不再逼迫着自己过着今天就要去思量明天计划着什么,也不再时常感叹如今苍茫无措的一年级如何面对三年后未知的未来...一切都发生的如溪流般缓缓而涓涓流长...
记得某个晚上,在往常看来本不该有电话的时段,接到了老友的来电,在毕业后我们为数不多的联系里,这次谈话中充斥的思念愈发的浓烈,抑或是来电时间正是人一天中思念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段,抑或是快两年的分别让大学那些矫情又珍贵的时光片段般的又跃于眼前,也抑或是对于即将跨入人生另一阶段的晶晶来说,她给了自己一个放纵回忆的夜晚,那些她思念并思念着她的人们,她或是带着些许作别过往的调调,也同时开启了彼此进入回忆的大门...
那些停留在过往里的人们,那些神清气爽大步流星迈向未来的人们,那些依然做着口是心非虚情假意勾当的人们,不论是哪一种,至少我们都正在或者已经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模式。那些对青春醒悟的人们,得到了更加澄净通明的世界,不是对生活的苟且,只是舍弃自我的开端,是成长的必然,是挥手青春的节点;那些打着伪善幌子的人儿,用背信弃义虚伪无耻编制的囚笼关着自己,在囚笼里信奉自己为上帝便信仰膜拜着自己,不懂献身于爱的人儿,他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便是用尽一生的偏执去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然后等待着我们用惋惜却不值怜悯的心情看着他们在疯狂的偏执中老去,死去。
我的世界少有最高级,却常有比较级,一切都好过从前...在不曾抹杀从前的理性下,能清晰的看到如今的满足与感恩。一些溶于血液刻于心间的教训,不曾更不敢忘怀。
主任说:“23岁...正是好时候啊...”,遥想着那是怎样一个奋进笃定的年代,对于老一辈治学的态度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那样简单追寻梦想的年代离浮躁的当下已太远,我们争着做第一,争着比对较量,争着衡量宠辱得失,有的被我们抛之脑后的信仰与文化,或许就是引领当下我们走出人生迷思的明灯。换而言之,如今的我有些浮躁起来,在还未真正明确未来目标的当下,我,又不淡定了,于是浮躁了,有些不合常理的苛求周围的一切,浮躁并不因为不满足,只是想说可以的话,那么给我更多吧,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一种既满足又患得患失的偶尔欣喜偶尔失衡。
“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懂得你的好。”我们习惯的追问着诸如此类的懂或不懂,不都只是试图找寻一生理解为伴的人,这样的人哪里寻找,找到就把他揣在手里,不要轻易放开;我们都是单翅膀的天使,要彼此拥抱才能飞翔,飞多远不重要,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从最初母体内孕育时有的孤独中逃脱,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平凡的,将来也重复着平凡和单调,至此,我们毋庸一生保持着孤独性,那是社会心灵大师所要做的事,他们保持着长期的孤独,为的是找寻常人难以察觉的源于社会的心灵启迪,我们不是鲁迅,不是柏拉图,做自己很重要。
Ending:
青春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此刻我们可以自主选择我们想要的生活形态,但选择是一时的,结果的实现却是长期奋斗的过程。意气风发的吹响生活的号角,在这个舞台上划着优美弧线的旋转,只为在人生最绚烂最多彩的时刻留下难以复制专属自我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