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蔓弓、花蔓箭象征什么呢?
花蔓弓、花蔓箭象征什么呢?
来源: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作者: 时间:2008-11-19 Tag: 点击: 18
(梵文:pushpadhanus;藏文:Me-tog-gi-gzu)(梵文:pushpasara;藏文:Me-to-gi-mdav)
用花制成的弓箭最初是吠陀时期欲神的手持器物。根据印度教《往世书》中的一个传说,欲神曾朝着正在苦修的湿婆射去五支箭,以引诱他对雪山神女萌生爱意。欲神两支箭中的第一支未能射中目标,第三和第四支箭刺中湿婆的意念,使其对禅定修行产生了动摇,而第五支箭刺进湿婆的心脏,使他失去了密修之主全部的慈悲之力。湿婆对这种干扰勃然大怒,从其慧眼中射出一股火将欲神烧成灰烬,罚他永生无身躯,成为不显现的“爱力”。
欲神的弓用花或甘蔗制成,沾满蜂蜜的弓弦上布满蜜蜂。他的五支爱箭是用白色莲花、红色阿育伽树[1]、芒果树、白芝麻和蓝色夜莲花制成。欲神有众多的梵文称号,如:“无身躯者”[2]、“和平破坏者”[3]、“蛊惑者”[4]、“惑魔”[5]和“诱魔”[6]。在早期佛教中,最后一个称号“诱魔”也是诱惑和引诱之魔。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它们对其进行袭击。在藏文中,欲神被称作“垛拉”[7]。
欲神的花蔓弓箭被吸纳进入了金刚乘佛教,成为作明佛母[8]和红色度母的主要武器。四臂大红作明佛母的两只主手拿着开弓的花蔓弓和箭,另两只手拿着钩索,钩索是用盈满甘露的红色夜莲花制成的。这些器物显示出她用自己的诱惑力进行蛊惑和迷惑的活动特征,宛如蜜蜂受到花蜜的吸引而陶醉其中。欲神满身画有花蔓器物,如:花蔓弓、花蔓钩、花蔓索、和五支箭,它们被踩在佛教神灵作明佛母和时轮金刚的脚下。
在早期金刚乘佛教中,“五欲”是“五续”[9]的性隐喻。从隐喻上来看,它们相当于示爱的渐进过程:向所爱之人微笑、握之双手、相互对视、拥抱、接吻和性交。“五情”[10]也与“五毒”(痴愚、欲取、贪婪、我慢和嫉妒)、“五官”及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对象及色、受、想、行、识“五蕴”相符。
五支箭也与文殊菩萨及其头顶上的五个肉髻有关,它们代表“五佛智”。文殊菩萨的五智智慧箭射中了五佛精神中心的“五情”。痴愚在头部;欲取在喉部;嗔恚在心部;我慢在脐部;嫉妒在“私部”。 [1]梵文:Ashoka,阿育伽树,佛陀之母在该树下生下释迦牟尼。
[2]梵文:Ananga,无身躯者。
[3]梵文:Samantaka,和平破坏者。
[4]梵文:Muhira,蛊惑者。
[5]梵文:Maya,惑魔。
[6]梵文:Mara,诱魔。
[7] 藏文:vDod-lha,欲神。
[8]梵文:Kurukulla,藏文:Rig-byed-lha-mo,作明佛母,佛名。
[9] 五续:1)事部(梵文:Kriya);2)行部(梵文:Charya);3)瑜伽部(梵文:Yoga);4)上瑜伽(梵文:Yogattara);5)无上瑜伽部(梵文:anuyogayttara)。
[10] 五情,由眼、耳、鼻、舍、身五根而引起的五种情欲。
花蔓钩和花蔓索象征什么呢?
来源: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作者: 时间:2008-11-19 Tag: 点击: 20
(梵文:pushpankusha ;藏文:Me 一tog 一kyu )(梵文:pushpapas 藏文:Me 一tog 一zhags )
花蔓钩和花蔓索是降伏(魔障的)女神红度母以作明佛母化身显现时手持的器物,她被画成手持一张花蔓弓、一支带有红色夜莲花饰顶的箭、一根花蔓钩和一朵夜莲花(其根编成一根套索)。这些器物被画成用白色莲花、青色莲花、芒果花、茉莉花和和夜莲花制成,但一般都画成由小红花叶组成。
人们召唤作明佛母来进行降伏、催眠、迷惑和吸引等控制活动。她颇具诱惑力,她的五支花蔓箭是使人产生性兴奋的五种激情,使人发热、失去意识、迷惑不清和瘫痪。可以观想出她的花蔓钩钩住了颇有魅力之男子的心脏或颇有风韵之女子的阴道。她的花蔓套可以套住男子的阴茎或女子的心脏。作明佛母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可以被喻为迷恋花蜜或蜜蜂或盈满香味扑鼻甘露的红色夜莲花,有时也比喻她的花状器物可以进行套、拉、钩和刺的动作。
来源: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作者: 时间:2008-11-19 Tag: 点击: 18
(梵文:pushpadhanus;藏文:Me-tog-gi-gzu)(梵文:pushpasara;藏文:Me-to-gi-mdav)
用花制成的弓箭最初是吠陀时期欲神的手持器物。根据印度教《往世书》中的一个传说,欲神曾朝着正在苦修的湿婆射去五支箭,以引诱他对雪山神女萌生爱意。欲神两支箭中的第一支未能射中目标,第三和第四支箭刺中湿婆的意念,使其对禅定修行产生了动摇,而第五支箭刺进湿婆的心脏,使他失去了密修之主全部的慈悲之力。湿婆对这种干扰勃然大怒,从其慧眼中射出一股火将欲神烧成灰烬,罚他永生无身躯,成为不显现的“爱力”。
欲神的弓用花或甘蔗制成,沾满蜂蜜的弓弦上布满蜜蜂。他的五支爱箭是用白色莲花、红色阿育伽树[1]、芒果树、白芝麻和蓝色夜莲花制成。欲神有众多的梵文称号,如:“无身躯者”[2]、“和平破坏者”[3]、“蛊惑者”[4]、“惑魔”[5]和“诱魔”[6]。在早期佛教中,最后一个称号“诱魔”也是诱惑和引诱之魔。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它们对其进行袭击。在藏文中,欲神被称作“垛拉”[7]。
欲神的花蔓弓箭被吸纳进入了金刚乘佛教,成为作明佛母[8]和红色度母的主要武器。四臂大红作明佛母的两只主手拿着开弓的花蔓弓和箭,另两只手拿着钩索,钩索是用盈满甘露的红色夜莲花制成的。这些器物显示出她用自己的诱惑力进行蛊惑和迷惑的活动特征,宛如蜜蜂受到花蜜的吸引而陶醉其中。欲神满身画有花蔓器物,如:花蔓弓、花蔓钩、花蔓索、和五支箭,它们被踩在佛教神灵作明佛母和时轮金刚的脚下。
在早期金刚乘佛教中,“五欲”是“五续”[9]的性隐喻。从隐喻上来看,它们相当于示爱的渐进过程:向所爱之人微笑、握之双手、相互对视、拥抱、接吻和性交。“五情”[10]也与“五毒”(痴愚、欲取、贪婪、我慢和嫉妒)、“五官”及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对象及色、受、想、行、识“五蕴”相符。
五支箭也与文殊菩萨及其头顶上的五个肉髻有关,它们代表“五佛智”。文殊菩萨的五智智慧箭射中了五佛精神中心的“五情”。痴愚在头部;欲取在喉部;嗔恚在心部;我慢在脐部;嫉妒在“私部”。 [1]梵文:Ashoka,阿育伽树,佛陀之母在该树下生下释迦牟尼。
[2]梵文:Ananga,无身躯者。
[3]梵文:Samantaka,和平破坏者。
[4]梵文:Muhira,蛊惑者。
[5]梵文:Maya,惑魔。
[6]梵文:Mara,诱魔。
[7] 藏文:vDod-lha,欲神。
[8]梵文:Kurukulla,藏文:Rig-byed-lha-mo,作明佛母,佛名。
[9] 五续:1)事部(梵文:Kriya);2)行部(梵文:Charya);3)瑜伽部(梵文:Yoga);4)上瑜伽(梵文:Yogattara);5)无上瑜伽部(梵文:anuyogayttara)。
[10] 五情,由眼、耳、鼻、舍、身五根而引起的五种情欲。
花蔓钩和花蔓索象征什么呢?
来源: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作者: 时间:2008-11-19 Tag: 点击: 20
(梵文:pushpankusha ;藏文:Me 一tog 一kyu )(梵文:pushpapas 藏文:Me 一tog 一zhags )
花蔓钩和花蔓索是降伏(魔障的)女神红度母以作明佛母化身显现时手持的器物,她被画成手持一张花蔓弓、一支带有红色夜莲花饰顶的箭、一根花蔓钩和一朵夜莲花(其根编成一根套索)。这些器物被画成用白色莲花、青色莲花、芒果花、茉莉花和和夜莲花制成,但一般都画成由小红花叶组成。
人们召唤作明佛母来进行降伏、催眠、迷惑和吸引等控制活动。她颇具诱惑力,她的五支花蔓箭是使人产生性兴奋的五种激情,使人发热、失去意识、迷惑不清和瘫痪。可以观想出她的花蔓钩钩住了颇有魅力之男子的心脏或颇有风韵之女子的阴道。她的花蔓套可以套住男子的阴茎或女子的心脏。作明佛母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可以被喻为迷恋花蜜或蜜蜂或盈满香味扑鼻甘露的红色夜莲花,有时也比喻她的花状器物可以进行套、拉、钩和刺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