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对话
昨天交完图,却完全没有画图时憧憬交图的喜悦,更多的是平静和遗憾。自己的设计没有做好,说这样一句带过所有带过去真简单。下来是我的案例没看几个,基地的性格没有掌握,建筑本身的功能把握不准确,对那些具体的生活场景缺乏想象力,建筑设计本身花的时间不够导致不深入,做得不够的地方太多了,不能全部列出。遗憾暂时就让他过去吧,至少我还像武大郎那样连续每天画16个小时8天,为了对得起我死去的细胞,在这总结下来祭奠下他们。
基地踏勘
先从基地来来说吧,其实在之前很没把基地当回事,这个不知道怪自己还是老师,在我的记忆里面老师们也说道过基地的,只是这是个总称,你不知道基地下面藏着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让它和你的建筑发生关系。可能是上帝觉得我们学建筑学得太差了,特意派笔记人老师拯救我们,至少让我更能把握住一些东西,而不是抱着一些空空的名词像头苍蝇东窜西窜,最后死在了沙滩上。
老师给了四个地形,其中一个就是实地,基地我选择了实地,不能一直纸上谈兵,我也我试试在笔记人老师那我学到了多少。
带着地形图和春游的心情开始了踏勘。其实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去抓住哪些能在建筑中利用的环境。可能是在学校宅久了,来到了那山野上很让人很兴奋,脑袋了记住了桃树,水渠,山色的朦胧,以及站在山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大至估计了下基地的尺寸和桃树的位置,本来还想在平面上标志出那些桃树,由于给的地形比例较大加上下雨和不愿废笨功夫,只好作罢。我们还看了下看看那些土质和植被的,却由于自己本来的无知加上准备不足,感觉看了好像白看,还不能体会不知道他们和我们建筑的关系。
设计阶段
回来整体了下结果,和制作基地模型,然后一草的时间也到了,我制作了个草模,从大一到大三我们一草的要求基本是图纸,没有草模。我也不知道设计怎么来利用草模,记得《建筑设计基础教程》上说草模可以探索材料和基地设计概念。对于材料,我在基地上没见到让我印象深刻的,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从当地人的了解没有发现独特的材料或者说能够很好利用的材料,不过大黄同学提到一个想法,说用当地土来做,我其实很想支持他,可把这些散土怎么利用起来前途真是不可预测,我只能在精神上默默的支持他了。其实在我看到那些有些荒凉的山色的时候我就选好了我的材料,我想用清水混凝土,钢和玻璃。因为山色有些灰暗,而清水混凝土也是这个颜色,而在阳关明媚的时候它又能表现出一些白出来,算是“和而不同”吧。我不想我的建筑因为颜色而特别显眼,他应该是山的从属。对于基地的设计概念,我不知道怎么算是个概念,我最大的想法是建筑能够尽可能多的看到山色和桃园和对高差的利用。
三个体块代表三个不同的功能,横着的是娱乐部分,后两个是会议和客房部分。横着的体块下面是桃林和村庄。为了有最好的观景平台,所以将其横放。另两个体块平行与横体块成60度角,60的是由左边的等高线的走势决定的。中间的一个伸出的小体块是大会议室。两个体块用玻璃连廊连接起来,连接部分有台阶。连廊的左边是院子,两个平行的建筑体量有2米的高差,能避免视线干扰。
成果图阶段
设计进入二草、三草后老师参与得很少,他可能怕得罪我们,总喜欢对你说挺好的,继续深入下去。等你深入后找他,他说时间不够了,赶快画正图,或者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其实我试过好几次和他谈一个问题,然后能得到一些答案,或者说能启发我,可他总能逃跑掉,可能这是他们说的混社会的人的“圆滑”吧。一周三个小时给31个人上的课就这样过去了,看来青春是用来浪费的,因为你学的时间都被别人糟蹋了,呵呵。。不说不满的话了,我来上图令啦。
在来几张我觉得这个设计中我喜欢的地方或者说支持我做下去了的地方。
最后阶段
总结下设计时与山对话的主题。孔夫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山的性格应该是博大,宽容,宁静,我想我的建筑也要符合这个性格。具体的策越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入口部分,让人从水面上进入建筑,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让人有场所感,而不是城市中的一家会议旅馆。其次是建筑在物理层面的透明性,当然如果全部用玻璃透明性可定最大,可不能满足私密性,于是有选择的找到最佳景观点然后增强透明性,然后进行所谓的对话吧。再次就是两个挑台,让人能有更多的机会观看山色,最后是将建筑凹进去一部分,将景色引入内部。
多余的部分
上六张我觉得表现得最好的图,以此来警醒自己。
基地踏勘
先从基地来来说吧,其实在之前很没把基地当回事,这个不知道怪自己还是老师,在我的记忆里面老师们也说道过基地的,只是这是个总称,你不知道基地下面藏着什么的。也不知道怎么让它和你的建筑发生关系。可能是上帝觉得我们学建筑学得太差了,特意派笔记人老师拯救我们,至少让我更能把握住一些东西,而不是抱着一些空空的名词像头苍蝇东窜西窜,最后死在了沙滩上。
老师给了四个地形,其中一个就是实地,基地我选择了实地,不能一直纸上谈兵,我也我试试在笔记人老师那我学到了多少。
![]() |
好多桃树,可惜去时还没开,要不好烂漫。。 |
带着地形图和春游的心情开始了踏勘。其实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去抓住哪些能在建筑中利用的环境。可能是在学校宅久了,来到了那山野上很让人很兴奋,脑袋了记住了桃树,水渠,山色的朦胧,以及站在山上居高临下的感觉。大至估计了下基地的尺寸和桃树的位置,本来还想在平面上标志出那些桃树,由于给的地形比例较大加上下雨和不愿废笨功夫,只好作罢。我们还看了下看看那些土质和植被的,却由于自己本来的无知加上准备不足,感觉看了好像白看,还不能体会不知道他们和我们建筑的关系。
![]() |
站在基地上仰望旁边的山峰,淘气的春雨让山色多了几分朦胧。。 |
![]() |
在“旅游胜地”的号召下,下面的村庄也正在改头换面。。 |
![]() |
看到这些土居然想到远古时候人们夯基础。。。 |
![]() |
这荒凉的草地,让我想到了西安刷油漆来绿化。。 |
设计阶段
回来整体了下结果,和制作基地模型,然后一草的时间也到了,我制作了个草模,从大一到大三我们一草的要求基本是图纸,没有草模。我也不知道设计怎么来利用草模,记得《建筑设计基础教程》上说草模可以探索材料和基地设计概念。对于材料,我在基地上没见到让我印象深刻的,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从当地人的了解没有发现独特的材料或者说能够很好利用的材料,不过大黄同学提到一个想法,说用当地土来做,我其实很想支持他,可把这些散土怎么利用起来前途真是不可预测,我只能在精神上默默的支持他了。其实在我看到那些有些荒凉的山色的时候我就选好了我的材料,我想用清水混凝土,钢和玻璃。因为山色有些灰暗,而清水混凝土也是这个颜色,而在阳关明媚的时候它又能表现出一些白出来,算是“和而不同”吧。我不想我的建筑因为颜色而特别显眼,他应该是山的从属。对于基地的设计概念,我不知道怎么算是个概念,我最大的想法是建筑能够尽可能多的看到山色和桃园和对高差的利用。
![]() |
老师给了个很大的地形图,除了线什么都没有。。 |
![]() |
那个三角形是博物馆,老实说我从造型开始设计,其实我觉得真的不是。。 |
三个体块代表三个不同的功能,横着的是娱乐部分,后两个是会议和客房部分。横着的体块下面是桃林和村庄。为了有最好的观景平台,所以将其横放。另两个体块平行与横体块成60度角,60的是由左边的等高线的走势决定的。中间的一个伸出的小体块是大会议室。两个体块用玻璃连廊连接起来,连接部分有台阶。连廊的左边是院子,两个平行的建筑体量有2米的高差,能避免视线干扰。
成果图阶段
设计进入二草、三草后老师参与得很少,他可能怕得罪我们,总喜欢对你说挺好的,继续深入下去。等你深入后找他,他说时间不够了,赶快画正图,或者给你讲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其实我试过好几次和他谈一个问题,然后能得到一些答案,或者说能启发我,可他总能逃跑掉,可能这是他们说的混社会的人的“圆滑”吧。一周三个小时给31个人上的课就这样过去了,看来青春是用来浪费的,因为你学的时间都被别人糟蹋了,呵呵。。不说不满的话了,我来上图令啦。
![]() |
第一张,有点淡,对比不明显,没很好的突出平面图呀。。 |
![]() |
第二张,那几个透视指引不明确,都不知道是哪儿的。 |
![]() |
水墨表现好难啊,有木有。。 |
在来几张我觉得这个设计中我喜欢的地方或者说支持我做下去了的地方。
![]() |
透视图,谁要我不学国画的了。。。 |
![]() |
展览空间,这个设计里最喜欢的一个空间了,嘿嘿 |
![]() |
为了把桃花“迎进来”,我把建筑减去一块然后加了个挑台。 |
![]() |
这个立面有点喜欢,他们却说太单调。。 |
最后阶段
总结下设计时与山对话的主题。孔夫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山的性格应该是博大,宽容,宁静,我想我的建筑也要符合这个性格。具体的策越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入口部分,让人从水面上进入建筑,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让人有场所感,而不是城市中的一家会议旅馆。其次是建筑在物理层面的透明性,当然如果全部用玻璃透明性可定最大,可不能满足私密性,于是有选择的找到最佳景观点然后增强透明性,然后进行所谓的对话吧。再次就是两个挑台,让人能有更多的机会观看山色,最后是将建筑凹进去一部分,将景色引入内部。
多余的部分
上六张我觉得表现得最好的图,以此来警醒自己。
![]() |
![]() |
![]() |
这一套是“一姐”的。。 |
![]() |
![]() |
![]() |
这一套是“二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