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臂的妙用--但愿10年前的我能看到
以下只是个人的练琴心得,并不是技巧教材。如果能对其他练琴人有所启发,那大家自然皆大欢喜。但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适用于每个人的技巧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想法和要求也不同。
随着20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一些钢琴理论,旧式的以手指为主的技巧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了。以下一些想法,是我在研究了Matthay, Ortmann,Taubman等人的理论之后结合了个人的体验所写。
活用手腕的妙用我就不再赘述了。但如果过于强调手腕的作用,害处有二
第一,手腕是一个特别容易受伤,或者感觉不适的地方,特别是过分和过度使用之后。举两个例子。其一,在做手腕转圈的过程中,如果幅度过大,那么如果手掌右侧与小臂右侧成钝角,手腕右侧容易受伤,角度越小受伤可能性越大;如果手掌左侧与小臂外侧成钝角,手腕左侧容易受伤,角度越小受伤可能性越大。其二,在手臂上下运动中,如果手腕低于手掌,手腕外侧(手背部分)容易受伤。
第二,忽视了手腕的大后方,小臂。小臂的重要性要大于手腕。因为从手指开始的韧带,另一个端点在肘部。所以小臂是最后一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不谈大臂。--这也解释了扛肩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小臂的结构远没有手腕那么精细,复杂,脆弱,又是韧带的最后一站,所以更好控制。
在讨论小臂的各种动作之前,先谈谈小臂的放松。小臂紧张的根源有二,第一,力气没有放到底,这一点,如果善于运用下文所提到的各种运动的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第二,手指尖勾。什么叫手指尖勾?就是弹琴看不见指甲。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手指勾起,做鸡爪状,这时候你的小臂肌肉是紧的,而指尖一放下,小臂就松了。--我知道,我知道,要做到看不见指甲太难了,特别是在快速跑动中--这一点,下文提到的前后运动会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确实,小臂的放松而稳定本来就是不容易的。
小臂可以上下移动,可以左右移动,可以前后移动,还可以旋转(摆动),以下逐一分析。
上下移动大家不陌生了,这里只谈一点--其实刚才提过了--手腕最好不要低于手掌,甚至键盘。第一,容易受伤,第二,卡住了,锁住了。在从上往下弹大和弦的行动中,手腕最容易低于手掌,更兼这个时候的动作往往比较剧烈,受伤可能性更大。那么怎么解决呢?我现在是能不用这个动作就不用。我往往会摸着键盘反弹。这样第一不会受伤,第二声音上扬,第三不会弹错音,(已经被你先抓在手里了),更好控制键盘。另外,坐得高一点也可以防止手腕过低。但不可过高,过高容易肩膀紧,导致肩膀与背部受伤。
左右移动大家也不陌生。也要注意一点,小臂的速度要与手腕与手掌保持一致,不一致的话,第一手腕那里容易有夹角,这样手腕就锁住了,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度。(但适当的夹角还是需要的,因为手腕毕竟不是铁板一块)。第二,小臂本身也容易紧张。第三,手指因为得不到后方支持,容易出现不受意志力控制的晃动和抖动。
前后移动(想象一下拉抽屉)乃是大家都忽视的一点,然而却极为重要。为什么要前后移动?因为第一,人的五个手指是不一般长的,如果不靠小臂前后移动,手指尖必然时而勾起,时而放平。勾起引起小臂紧张。第二,键盘的黑键白键交错,地形很复杂。如果不靠小臂前后移动,负起这个责任的往往是手腕,这种责任非常有害。比如。右手弹一个G大调主和弦(G-B-D),如果下一个和弦是(#F-A-D)的话,那有两种弹法。如果小臂不动,用手腕传送,那么手掌右侧与小臂右侧必然成钝角(因为大拇指要上黑键)。且不说受伤,紧张度就产生了。但是如果用小臂传送就简单多了,只要肘部往前一送,就够着了。即使手腕还是有略微拉伸,幅度也特别小,不足为害。
旋转(摆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弹八度震音的时候,人人都会用小臂摆动(旋转),几乎没有人会用手指翘起去弹。八度震音乃是折返运动,即,--假设从低音开始,先往高音弹,再回到低音,再回到高音,循环往复。
旋转(摆动)可以运用到所有的折返运动,远远不止八度震音。Alberti Bass也是典型的折返运动--用手指弹Alberti bass的人注意了!手指翘起弹,必定在指根与手掌的交界处产生夹角与紧张度,而小臂的摆动,不仅没有紧张度,反而是一种放松运动。
还有各种没有名字的折返运动。
其实,不仅是折返运动,同方向运动(比如音阶,长琶音)照样可以,也应该用小臂的旋转。但这个工序比较复杂,非专门的训练不能养成习惯。而真正练成之后,此种类型的摆动又是不可见的,但你能感觉到它确实存在,因为小臂会突然敏感,灵活,放松地多。
再补充一点,弹音阶的时候,大拇指会藏到手掌下面。与上面提到的各种紧张与受伤类似,夹角越小,藏得越深,紧张度越大,受伤概率越大。紧张点在大拇指与手掌的交接处。
这个问题一样可以用小臂旋转去解决。如果小臂可以让一让,大拇指的转动距离就会缩小很多。
上下左右前后加上旋转。这些都练成之后,小臂就成了一个很可靠,放松,主动而井井有条的后方。上面任何一种运动单独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除非像八度震音这样的特例。大部分时候是混合运动,只看到小臂在做很合理的曲线运动,感觉到小臂无比放松,仅此而已。
我十年前的钢琴老师对我帮助是很大,他将我从门外汉领进了门。但是实话实说,他当时并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一切。他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会用手来压我的小臂,让我感觉到重量。--当时我们都对我小臂的紧张无能为力,也对我手指的不受意志控制的晃动无能为力。其实后者正是由前者引起的,战士没有大后方的支持怎么能不慌呢?然而,我们当时都认为那是因为手指本身软,或者精神紧张。
很多时候,不是紧张,只是表现为紧张而已。
但愿这篇文章能给十年前的我看到。
随着20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一些钢琴理论,旧式的以手指为主的技巧已经不再独领风骚了。以下一些想法,是我在研究了Matthay, Ortmann,Taubman等人的理论之后结合了个人的体验所写。
活用手腕的妙用我就不再赘述了。但如果过于强调手腕的作用,害处有二
第一,手腕是一个特别容易受伤,或者感觉不适的地方,特别是过分和过度使用之后。举两个例子。其一,在做手腕转圈的过程中,如果幅度过大,那么如果手掌右侧与小臂右侧成钝角,手腕右侧容易受伤,角度越小受伤可能性越大;如果手掌左侧与小臂外侧成钝角,手腕左侧容易受伤,角度越小受伤可能性越大。其二,在手臂上下运动中,如果手腕低于手掌,手腕外侧(手背部分)容易受伤。
第二,忽视了手腕的大后方,小臂。小臂的重要性要大于手腕。因为从手指开始的韧带,另一个端点在肘部。所以小臂是最后一站。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不谈大臂。--这也解释了扛肩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小臂的结构远没有手腕那么精细,复杂,脆弱,又是韧带的最后一站,所以更好控制。
在讨论小臂的各种动作之前,先谈谈小臂的放松。小臂紧张的根源有二,第一,力气没有放到底,这一点,如果善于运用下文所提到的各种运动的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第二,手指尖勾。什么叫手指尖勾?就是弹琴看不见指甲。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手指勾起,做鸡爪状,这时候你的小臂肌肉是紧的,而指尖一放下,小臂就松了。--我知道,我知道,要做到看不见指甲太难了,特别是在快速跑动中--这一点,下文提到的前后运动会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确实,小臂的放松而稳定本来就是不容易的。
小臂可以上下移动,可以左右移动,可以前后移动,还可以旋转(摆动),以下逐一分析。
上下移动大家不陌生了,这里只谈一点--其实刚才提过了--手腕最好不要低于手掌,甚至键盘。第一,容易受伤,第二,卡住了,锁住了。在从上往下弹大和弦的行动中,手腕最容易低于手掌,更兼这个时候的动作往往比较剧烈,受伤可能性更大。那么怎么解决呢?我现在是能不用这个动作就不用。我往往会摸着键盘反弹。这样第一不会受伤,第二声音上扬,第三不会弹错音,(已经被你先抓在手里了),更好控制键盘。另外,坐得高一点也可以防止手腕过低。但不可过高,过高容易肩膀紧,导致肩膀与背部受伤。
左右移动大家也不陌生。也要注意一点,小臂的速度要与手腕与手掌保持一致,不一致的话,第一手腕那里容易有夹角,这样手腕就锁住了,产生不必要的紧张度。(但适当的夹角还是需要的,因为手腕毕竟不是铁板一块)。第二,小臂本身也容易紧张。第三,手指因为得不到后方支持,容易出现不受意志力控制的晃动和抖动。
前后移动(想象一下拉抽屉)乃是大家都忽视的一点,然而却极为重要。为什么要前后移动?因为第一,人的五个手指是不一般长的,如果不靠小臂前后移动,手指尖必然时而勾起,时而放平。勾起引起小臂紧张。第二,键盘的黑键白键交错,地形很复杂。如果不靠小臂前后移动,负起这个责任的往往是手腕,这种责任非常有害。比如。右手弹一个G大调主和弦(G-B-D),如果下一个和弦是(#F-A-D)的话,那有两种弹法。如果小臂不动,用手腕传送,那么手掌右侧与小臂右侧必然成钝角(因为大拇指要上黑键)。且不说受伤,紧张度就产生了。但是如果用小臂传送就简单多了,只要肘部往前一送,就够着了。即使手腕还是有略微拉伸,幅度也特别小,不足为害。
旋转(摆动)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弹八度震音的时候,人人都会用小臂摆动(旋转),几乎没有人会用手指翘起去弹。八度震音乃是折返运动,即,--假设从低音开始,先往高音弹,再回到低音,再回到高音,循环往复。
旋转(摆动)可以运用到所有的折返运动,远远不止八度震音。Alberti Bass也是典型的折返运动--用手指弹Alberti bass的人注意了!手指翘起弹,必定在指根与手掌的交界处产生夹角与紧张度,而小臂的摆动,不仅没有紧张度,反而是一种放松运动。
还有各种没有名字的折返运动。
其实,不仅是折返运动,同方向运动(比如音阶,长琶音)照样可以,也应该用小臂的旋转。但这个工序比较复杂,非专门的训练不能养成习惯。而真正练成之后,此种类型的摆动又是不可见的,但你能感觉到它确实存在,因为小臂会突然敏感,灵活,放松地多。
再补充一点,弹音阶的时候,大拇指会藏到手掌下面。与上面提到的各种紧张与受伤类似,夹角越小,藏得越深,紧张度越大,受伤概率越大。紧张点在大拇指与手掌的交接处。
这个问题一样可以用小臂旋转去解决。如果小臂可以让一让,大拇指的转动距离就会缩小很多。
上下左右前后加上旋转。这些都练成之后,小臂就成了一个很可靠,放松,主动而井井有条的后方。上面任何一种运动单独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除非像八度震音这样的特例。大部分时候是混合运动,只看到小臂在做很合理的曲线运动,感觉到小臂无比放松,仅此而已。
我十年前的钢琴老师对我帮助是很大,他将我从门外汉领进了门。但是实话实说,他当时并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一切。他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会用手来压我的小臂,让我感觉到重量。--当时我们都对我小臂的紧张无能为力,也对我手指的不受意志控制的晃动无能为力。其实后者正是由前者引起的,战士没有大后方的支持怎么能不慌呢?然而,我们当时都认为那是因为手指本身软,或者精神紧张。
很多时候,不是紧张,只是表现为紧张而已。
但愿这篇文章能给十年前的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