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独立与经济自由:
资本本身不是数据么?过了以物易物,以资源换资本。然后资本变成数字,只积累不周转。再然后资本只在资本世界里周转并保值(证券金融)。手上拿着资本越多,不怕资源增值么?敢增值到与资本相对应的程度么?——你掌握不了资本,但是你可以掌握资本变现的能力。
钱你随便折腾流转,贫富差距再扩大也没问题。资源是“大家”的,你创造的任何价值、资源的变体,我都能想办法变成“大家”。我说放牌照就放牌照;我想招标就招标;我想调控就出政策;除了你的死活我不管,但我让你干瞪眼的时候,你想死都没力气。——你得期望你是生死受我重视的群体。
中国人是典型的勤劳。对于纯粹的劳作,世界上没有一个工人可以与中国工人相比。工作是他的呼吸。这是他对于生存目的的解答。工作对于中国人就如到远方游历奋斗和精神上的探险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民那样重要。自由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意味着能够找到辛苦劳作的机会
一、骚也是一门学问……
心理独立才走了一半,你又开始追求“经济独立”。一个人心理不稳定的人,如果真的内心认为自己经济不独立,或者自喜自己经济独立,说明的问题,只有太“贪”,正贪着还在想着怎么继续贪——看到经济独立这样的字眼,十有八九是跟利益有关的,而不是什么“心理”问题,受了迫害之类的。贪此处指超出现下能力的归责或骚扰他人的追求方式。
二、国人就是“变态”:
1、“在豆瓣,哲学和政治是最容易吸引讨论的,法律和经济也比较容易,文学和宗教稍微难一点,诗词就更难了,自然科学是最少有人参与的。原因么,前面四项只需要肾上腺素,后面的就需要个人的知识面和逻辑思维能力了。”
前四者是需要整体文化(学识)背景的,包括逻辑能力的传承;后面的,需要知识面,但是对逻辑能力的需要并不强于甚至弱于前四者,前提是你以之为专业的话。——上面那段句话作为学科差异的理性评价,说不通;作为对豆瓣受众的评价足够了,不把哲政法经当技术活就是问题。
2、满足和自安于困难状态。 如果地球哪种生物是在受虐中谋生的,中国人的程度堪称第一。历史就是一部受虐史,并且在自然或外部环境平稳或表现不明显时,国人互搞是经常的方式,用这种方式突破当时对环境的暂时整体无意识。这一点,仅从中国人搞同搞基史的悠久,就可以证明。中文式的书写和表音程度就是另一种天然合一的证明;恨不得把外部环境揉碎了捏面式的按进身体里;语言这种传承工具首当其冲。a Chinese dictionary is positively user-hostile. the Dewey decimal system.the word boundaries lie. Whereas modern Mandarin is merely perversely hard, classical Chinese is deliberately impossible. tonal languages
I“n fairness, it should be said that classical Chinese gets easier the more you attempt it. But then so does hitting a hole in one, or swimming the English channel in a straitjacket. ”
“There is a standing joke among sinologists that one of the first signs of senility in a China scholar is the compulsion to come up with a new romanization method. ”
“Because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the twain have only recently met. ”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deep Indo-European family resemblance, but also because the core concepts and cultural assumptions in such utterances stem from the same source. We share the same art history, the same music history, the same history”
“这玩意是用来当陵寝的么?” ——这语气自然有点重。但是大家关心的是民生,不是对错。科技与人文的剑拨怒张。
学中文的让搞科技的不寒而栗。正象官本位与自由民主,吸收的人本力量如此显著不同一样。
“有人说过学习中文是‘五年关于谦虚和低调的课程’。我曾经以为这是说五年之后你就能掌握中文,同时学会了谦虚。然而,我现在学习了中文六年,我的结论是,这句话告诉你五年之后中文对你来说仍然是神秘的深渊,不过至少你已经彻头彻尾地学会了低调这个好品质。
Someone once said that learning Chinese is "a five-year lesson in humility". I used to think this meant that at the end of five years you will have mastered Chinese and learned humility along the way. However, now having studied Chinese for over six years, I have concluded that actually the phrase means that after five years your Chinese will still be abysmal, but at least you will have thoroughly learned humility. ”
不是没有朋友,只是不想徒把自己的享乐变成他人的恐惧、排斥、拒绝、慌张,及憎恶。“没有人”的朋友并非是“只有人”,而是很多人在哪里?
There is certainly no universal countable group
不是高法为药家鑫那厮修改。而是高法为修改死刑的立法,等这样的死囚,已经等了好久。张妙被药家鑫杀了;但是药家鑫被舆论救了。说到底,舆论和法律,都是在看着力量的面子在“生存”——此处能用神秘学作解释么?毛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神秘学创始者,但他所作的却是操纵而不是尊重。
学中文的让搞科技的不寒而栗。正象官本位与自由民主,吸收的人本力量的方式如此显著不同一样。官本位是腐朽与真实并存。如同生理解剖变成虐杀现场。
“人祸最后表现或者解决,都是技术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公开政治博弈,需要各个利益集团的公开表达,而中国根本不具备这种环境,所以上这种大型工程,最后都是强势集团单向获益,弱势集团单向受损,比如移民问题”——去掉人祸二字,这段基本同意。把文学不当技术的;或者学了文学不以为是技术活的,可以掌脸了。
三、给不需要同情和关心的同情和关心太廉价,只能继续助长晦暗的诡疑心理,变态的满足欲和成就感。如果真想以这种方式吸引眼球,爆打一顿,你接受不接受呢。让一个人明白自己软弱和自身坚强是同样的;心平如水没什么事非观的未必是坏事情,学他人咄咄逼人、义愤填膺、故作主见,更丢脸。适当的把控制权交给别人,关注自己想关注的才是正选。
四、罗振玉和王国维
罗振玉可能有让王国维觉得是逼债的说法,其实是王国维觉得经济不独立(欠债感),而实则是罗振玉出于宫斗影响的言辞或情绪性发泄,“拿钱说事儿”。
罗振玉本人没有逼债的真实意图,但是有借债使王国维为已用、至少是保持外部关系(内部臣服)假想的本意;而王国维则受辱,历史事件受辱不过是移情,真实是这种捅不破的姻亲关系(子女通婚之前的之后的,并通过姻亲加以密切相联的,不能及于王国维的自由,但是某种程度上出卖了王国维儿子的自由)。王国维“还”钱不能,债主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催还过,但是不明言赠予,以“借债不求偿还”这种整体形式,作为心理制约王国维的法宝。而王国维给罗振玉之女的二千元,并不是为还债,而是在心理上表现出经济独立之实;但是罗振玉怎么会放弃心理或精神上制狭王国维的法宝呢;而且王国维一心治学、不求经济,罗振玉不明言完全赠予、又不放弃随时求偿,这样等于狭制王国维终生,只要完成治学求速死是必然,其恨足见、其羞难名;再有国乱,治学在当时年代的意义、价值俱丧——人力微薄、才力微薄、亲疏俱散、后续无人、了无所憾。其实罗振玉如果真的逼债过,对于王国维其实是好办的,不过清理数年专为还债治学筹财,而后精神经济俱独立,两袖清散——为什么不这样做,主动债还呢,一分一文足以表明姿态或立场?文人的精神惰性,如果债偿的一干二净,也没有什么继续治学求荣的动力;“文人”的价值是要外部认可的、并且有种特殊的认可形式。
罗振玉和王国维,精神畸生。讲好听的是攻守同盟。两人均治学,罗有应付周旋的能力,王国维有实学真材,作为共同体,各挥所长、共求成果。但是如同王国维的名誉不能桂冠到罗振玉颈项、罗振玉的财力也不必然及于王国维。不足为外人道,实则二人均对自身所短,自卑或难以容忍;同辱,否则流言盛行时,罗振玉的“澄清”方式如此可疑,其实是心理桎梏、宁当如此。“文人”太矫情,经济与治学不能并齐。
《关于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关系的百合历史推理小说(初稿)》
http://www.douban.com/note/152490991/
——作一本漫画的余地足有了,脑海中一边跳出两个LOLI在寝室对话;一边跳出各式历史人物的电影资源剪辑。漫画画风自然是二种。求之而不得。
五、
经济独立与经济自由,是二种差异十分明显的概念。
这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赶超”所“赋予”公民的经济独立的 追求权利,多种保障和制度规范啊;和实际上干涉(限制、管理)经济自由的手段之多:政策良多、手段层出。就是对比。
经济独立大概是一种笑谈。毕竟是心理问题(在anti组探讨精神自主和独立时)而不是经济问题。没必要涉及过远。
简单化解下,“经济”独立其实是最无能表现,不过是为“获得”自由,而自觉遵从的社会体制保障的精神乃至实质自由的最基础规范,所支付的最低价值成本(自由不是天赋的,而是交换来的,用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价值;这是这个国家的特点)。经济自由,其实是最“低”甚至是“底层”的自由。就象劳动力价值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划分资社)中的重要性;我认可你“自由”,但是你必须为“赶超”而在适当的年限发挥劳动力价值——社会的道德审判和自我意识所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表现在此。比如小学还有的什么劳技课一类的;政治课本和通过文化形式灌输的意识形态更甚,“道德”、“公德”、“社会批判”、各式社会现象的“评论员”。
扩展下,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价值观,体现现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多种概念划分。比如“职业”;及与之对应的,不构成合法或合理“职业”的多种概念:“官二代”“富二代”“二奶”“妓女”等等。这两者之间的前后对立,是受到“鼓励”的。
另一种误区就是,把经济自由作为其他自由的基础。自由本身显然是没有这种受“经济”“阶级”概念影响的划分的。但是宪法就是隐而不露的确立了这种特殊形式的“自由”。什么“保障劳动权利”“享有劳动权利”都是浮云;“劳动面前人人平等”,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么。既然是劳动,就必须划分劳动形式,但劳动显然不是全部社会价值的唯一造创性来源。——我能说这是许多人感觉“痛苦”、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心理失衡的最根本原因么:就是因为意识形态渗透的过于严重,导致许多属于灵魂或天性的心灵乃至精神价值得不到认可;或者自身的价值原完无法同等于自身创造的为社会认可的物质价值,这种价值差异过于明显,得不到公允的价值评估和认可。当子女价值必需以父母理解的形式(现代的独立标准)或手段(传统的孝顺)物化的表达出来时,才为许多父母感应或接受——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是被意识形态形象的过于严重的一代么。无法正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形态已经毒哑了他们,他们并不是天然生理缺限,意识形态是如何毒哑言论,乃至最终导致他们丧失许多词汇的形式和使用权的?从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所掌握的信息符号(通用词汇),就能发现他们的失语。
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自由的心理力量来源和价值所在。但是个人在追求自己所感应的幸福,和不断调整幸福的方向的过程,往往会发现,“自由的定义”与“幸福”不相适应。
不“劳”而获、劳动最光荣,这样的口号,在西方至少不会象中国这样受重视,广为认可;而古代的官制品位中,有官无职,就是一种合法的不需要承担责任而享受官位待遇的“机遇”(哪怕这种机会是与身份密切相关联)——允许经济独立现象的存在;并不排斥经济不独立的个体存在,这才是真正自由意义上的“经济自由”。如果这种经济不独立的个体,存在的途径过于稀缺(一概被否定,或得不到“官方”认可),那么滋生个把返古现象,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或在其位谋其位的贪污受贿在所难免——心理价值中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并且在经济价值中不被认可。
那么以劳动力为基础建立的交换价值,有没有必然的缺限。还是回到这个命题——劳动显然不是全部社会价值的唯一造创性来源。其他交换渠道只好委屈求全的生长。
钱你随便折腾流转,贫富差距再扩大也没问题。资源是“大家”的,你创造的任何价值、资源的变体,我都能想办法变成“大家”。我说放牌照就放牌照;我想招标就招标;我想调控就出政策;除了你的死活我不管,但我让你干瞪眼的时候,你想死都没力气。——你得期望你是生死受我重视的群体。
中国人是典型的勤劳。对于纯粹的劳作,世界上没有一个工人可以与中国工人相比。工作是他的呼吸。这是他对于生存目的的解答。工作对于中国人就如到远方游历奋斗和精神上的探险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民那样重要。自由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意味着能够找到辛苦劳作的机会
一、骚也是一门学问……
心理独立才走了一半,你又开始追求“经济独立”。一个人心理不稳定的人,如果真的内心认为自己经济不独立,或者自喜自己经济独立,说明的问题,只有太“贪”,正贪着还在想着怎么继续贪——看到经济独立这样的字眼,十有八九是跟利益有关的,而不是什么“心理”问题,受了迫害之类的。贪此处指超出现下能力的归责或骚扰他人的追求方式。
二、国人就是“变态”:
1、“在豆瓣,哲学和政治是最容易吸引讨论的,法律和经济也比较容易,文学和宗教稍微难一点,诗词就更难了,自然科学是最少有人参与的。原因么,前面四项只需要肾上腺素,后面的就需要个人的知识面和逻辑思维能力了。”
前四者是需要整体文化(学识)背景的,包括逻辑能力的传承;后面的,需要知识面,但是对逻辑能力的需要并不强于甚至弱于前四者,前提是你以之为专业的话。——上面那段句话作为学科差异的理性评价,说不通;作为对豆瓣受众的评价足够了,不把哲政法经当技术活就是问题。
2、满足和自安于困难状态。 如果地球哪种生物是在受虐中谋生的,中国人的程度堪称第一。历史就是一部受虐史,并且在自然或外部环境平稳或表现不明显时,国人互搞是经常的方式,用这种方式突破当时对环境的暂时整体无意识。这一点,仅从中国人搞同搞基史的悠久,就可以证明。中文式的书写和表音程度就是另一种天然合一的证明;恨不得把外部环境揉碎了捏面式的按进身体里;语言这种传承工具首当其冲。a Chinese dictionary is positively user-hostile. the Dewey decimal system.the word boundaries lie. Whereas modern Mandarin is merely perversely hard, classical Chinese is deliberately impossible. tonal languages
I“n fairness, it should be said that classical Chinese gets easier the more you attempt it. But then so does hitting a hole in one, or swimming the English channel in a straitjacket. ”
“There is a standing joke among sinologists that one of the first signs of senility in a China scholar is the compulsion to come up with a new romanization method. ”
“Because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the twain have only recently met. ”
“not just because of the deep Indo-European family resemblance, but also because the core concepts and cultural assumptions in such utterances stem from the same source. We share the same art history, the same music history, the same history”
“这玩意是用来当陵寝的么?” ——这语气自然有点重。但是大家关心的是民生,不是对错。科技与人文的剑拨怒张。
学中文的让搞科技的不寒而栗。正象官本位与自由民主,吸收的人本力量如此显著不同一样。
“有人说过学习中文是‘五年关于谦虚和低调的课程’。我曾经以为这是说五年之后你就能掌握中文,同时学会了谦虚。然而,我现在学习了中文六年,我的结论是,这句话告诉你五年之后中文对你来说仍然是神秘的深渊,不过至少你已经彻头彻尾地学会了低调这个好品质。
Someone once said that learning Chinese is "a five-year lesson in humility". I used to think this meant that at the end of five years you will have mastered Chinese and learned humility along the way. However, now having studied Chinese for over six years, I have concluded that actually the phrase means that after five years your Chinese will still be abysmal, but at least you will have thoroughly learned humility. ”
不是没有朋友,只是不想徒把自己的享乐变成他人的恐惧、排斥、拒绝、慌张,及憎恶。“没有人”的朋友并非是“只有人”,而是很多人在哪里?
There is certainly no universal countable group
不是高法为药家鑫那厮修改。而是高法为修改死刑的立法,等这样的死囚,已经等了好久。张妙被药家鑫杀了;但是药家鑫被舆论救了。说到底,舆论和法律,都是在看着力量的面子在“生存”——此处能用神秘学作解释么?毛本身就是中国最大的神秘学创始者,但他所作的却是操纵而不是尊重。
学中文的让搞科技的不寒而栗。正象官本位与自由民主,吸收的人本力量的方式如此显著不同一样。官本位是腐朽与真实并存。如同生理解剖变成虐杀现场。
“人祸最后表现或者解决,都是技术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公开政治博弈,需要各个利益集团的公开表达,而中国根本不具备这种环境,所以上这种大型工程,最后都是强势集团单向获益,弱势集团单向受损,比如移民问题”——去掉人祸二字,这段基本同意。把文学不当技术的;或者学了文学不以为是技术活的,可以掌脸了。
三、给不需要同情和关心的同情和关心太廉价,只能继续助长晦暗的诡疑心理,变态的满足欲和成就感。如果真想以这种方式吸引眼球,爆打一顿,你接受不接受呢。让一个人明白自己软弱和自身坚强是同样的;心平如水没什么事非观的未必是坏事情,学他人咄咄逼人、义愤填膺、故作主见,更丢脸。适当的把控制权交给别人,关注自己想关注的才是正选。
四、罗振玉和王国维
罗振玉可能有让王国维觉得是逼债的说法,其实是王国维觉得经济不独立(欠债感),而实则是罗振玉出于宫斗影响的言辞或情绪性发泄,“拿钱说事儿”。
罗振玉本人没有逼债的真实意图,但是有借债使王国维为已用、至少是保持外部关系(内部臣服)假想的本意;而王国维则受辱,历史事件受辱不过是移情,真实是这种捅不破的姻亲关系(子女通婚之前的之后的,并通过姻亲加以密切相联的,不能及于王国维的自由,但是某种程度上出卖了王国维儿子的自由)。王国维“还”钱不能,债主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催还过,但是不明言赠予,以“借债不求偿还”这种整体形式,作为心理制约王国维的法宝。而王国维给罗振玉之女的二千元,并不是为还债,而是在心理上表现出经济独立之实;但是罗振玉怎么会放弃心理或精神上制狭王国维的法宝呢;而且王国维一心治学、不求经济,罗振玉不明言完全赠予、又不放弃随时求偿,这样等于狭制王国维终生,只要完成治学求速死是必然,其恨足见、其羞难名;再有国乱,治学在当时年代的意义、价值俱丧——人力微薄、才力微薄、亲疏俱散、后续无人、了无所憾。其实罗振玉如果真的逼债过,对于王国维其实是好办的,不过清理数年专为还债治学筹财,而后精神经济俱独立,两袖清散——为什么不这样做,主动债还呢,一分一文足以表明姿态或立场?文人的精神惰性,如果债偿的一干二净,也没有什么继续治学求荣的动力;“文人”的价值是要外部认可的、并且有种特殊的认可形式。
罗振玉和王国维,精神畸生。讲好听的是攻守同盟。两人均治学,罗有应付周旋的能力,王国维有实学真材,作为共同体,各挥所长、共求成果。但是如同王国维的名誉不能桂冠到罗振玉颈项、罗振玉的财力也不必然及于王国维。不足为外人道,实则二人均对自身所短,自卑或难以容忍;同辱,否则流言盛行时,罗振玉的“澄清”方式如此可疑,其实是心理桎梏、宁当如此。“文人”太矫情,经济与治学不能并齐。
《关于王国维之死与罗振玉关系的百合历史推理小说(初稿)》
http://www.douban.com/note/152490991/
——作一本漫画的余地足有了,脑海中一边跳出两个LOLI在寝室对话;一边跳出各式历史人物的电影资源剪辑。漫画画风自然是二种。求之而不得。
五、
经济独立与经济自由,是二种差异十分明显的概念。
这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赶超”所“赋予”公民的经济独立的 追求权利,多种保障和制度规范啊;和实际上干涉(限制、管理)经济自由的手段之多:政策良多、手段层出。就是对比。
经济独立大概是一种笑谈。毕竟是心理问题(在anti组探讨精神自主和独立时)而不是经济问题。没必要涉及过远。
简单化解下,“经济”独立其实是最无能表现,不过是为“获得”自由,而自觉遵从的社会体制保障的精神乃至实质自由的最基础规范,所支付的最低价值成本(自由不是天赋的,而是交换来的,用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价值;这是这个国家的特点)。经济自由,其实是最“低”甚至是“底层”的自由。就象劳动力价值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划分资社)中的重要性;我认可你“自由”,但是你必须为“赶超”而在适当的年限发挥劳动力价值——社会的道德审判和自我意识所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表现在此。比如小学还有的什么劳技课一类的;政治课本和通过文化形式灌输的意识形态更甚,“道德”、“公德”、“社会批判”、各式社会现象的“评论员”。
扩展下,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价值观,体现现社会意识形态下的多种概念划分。比如“职业”;及与之对应的,不构成合法或合理“职业”的多种概念:“官二代”“富二代”“二奶”“妓女”等等。这两者之间的前后对立,是受到“鼓励”的。
另一种误区就是,把经济自由作为其他自由的基础。自由本身显然是没有这种受“经济”“阶级”概念影响的划分的。但是宪法就是隐而不露的确立了这种特殊形式的“自由”。什么“保障劳动权利”“享有劳动权利”都是浮云;“劳动面前人人平等”,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么。既然是劳动,就必须划分劳动形式,但劳动显然不是全部社会价值的唯一造创性来源。——我能说这是许多人感觉“痛苦”、价值得不到承认的心理失衡的最根本原因么:就是因为意识形态渗透的过于严重,导致许多属于灵魂或天性的心灵乃至精神价值得不到认可;或者自身的价值原完无法同等于自身创造的为社会认可的物质价值,这种价值差异过于明显,得不到公允的价值评估和认可。当子女价值必需以父母理解的形式(现代的独立标准)或手段(传统的孝顺)物化的表达出来时,才为许多父母感应或接受——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是被意识形态形象的过于严重的一代么。无法正确表达自身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形态已经毒哑了他们,他们并不是天然生理缺限,意识形态是如何毒哑言论,乃至最终导致他们丧失许多词汇的形式和使用权的?从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所掌握的信息符号(通用词汇),就能发现他们的失语。
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自由的心理力量来源和价值所在。但是个人在追求自己所感应的幸福,和不断调整幸福的方向的过程,往往会发现,“自由的定义”与“幸福”不相适应。
不“劳”而获、劳动最光荣,这样的口号,在西方至少不会象中国这样受重视,广为认可;而古代的官制品位中,有官无职,就是一种合法的不需要承担责任而享受官位待遇的“机遇”(哪怕这种机会是与身份密切相关联)——允许经济独立现象的存在;并不排斥经济不独立的个体存在,这才是真正自由意义上的“经济自由”。如果这种经济不独立的个体,存在的途径过于稀缺(一概被否定,或得不到“官方”认可),那么滋生个把返古现象,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或在其位谋其位的贪污受贿在所难免——心理价值中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并且在经济价值中不被认可。
那么以劳动力为基础建立的交换价值,有没有必然的缺限。还是回到这个命题——劳动显然不是全部社会价值的唯一造创性来源。其他交换渠道只好委屈求全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