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脚
最近一次回家已经是两年多前。虽然间隔千里,我仍然坚持背了一个足浴器和鞋送给妈妈,因为我每次想起她,记忆中总会响起鞋跟敲击地面,让人感觉充满活力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撞击声,“踏”“踏”,仿佛她正一步步向我走来。
我经常拼命的搜索记忆,努力回想妈妈的脚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记忆是在什么时候。每次回想,总能把时间往前推进一些,但是不变的是那条路。那是一条通往曾外祖母家的路,在我上初中之前,妈妈总会带着我去看望曾外祖母。虽然那里有永远吃不完的草莓,但是美食的魅力总在踏上那条十几里长的路不久以后消失殆尽。不停的哭闹下,妈妈只有把我扛在肩头我才能稍稍收敛——这一般都是我在爸爸那里才能找到的专属宝座。那会我都会地下头,数妈妈走了多少步,可是总也数不清楚,只记得先是水泥路,然后是石子路,接着是土路,在经过三座桥后,我才能到曾外祖母家。我一直认为总也走不到的地方,母亲的脚却能一步步丈量了下来。
等到我在大一点,我才知道妈妈为什么每年总在同样的季节去曾外祖母家。地里有很多的草莓,而且成熟时间几乎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如果不能再这个时间里把草莓运出去,草莓只能烂在地里。那时的路别说卡车,一有雨水,连拖拉机都没法行驶,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挑出去。小时候的我只顾着田间地头的瞎跑,只有在大了一点后才知道他们大人干的事情。记得十岁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追打,竟沿着来的路越跑越远。突然,我在路边发现几个白色的脚印,沿着脚印寻找。不远处一户人家修了一个石灰池,周围还有散落的草莓,原来有人经过的时候滑下去沾了一脚石灰。等到太阳落山,我捧着刚掏到的雏鸟回家。妈妈正在脱鞋,一脸痛苦的额表情。原来那是妈妈的脚印。她怕耽误了集市,竟然没有停留就重新上路,脚上被石灰烧出了很多水泡。我当时抱着妈妈的脚大哭。我只记得她回答,别哭,妈妈不疼。
后来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我就没有怎么陪妈妈去过曾外祖母家。那边条件逐渐好转后,也就不需要妈妈每年回去帮忙。直到四年前的春节假期,我再次走上去曾外祖母家的路,居然是送她最后一程。曾外祖母对妈妈一直非常好,她们的感情很深,妈妈自然非常伤心。但是那边农村的规矩是不允许女性陪同下葬。她们只能在家里等待。妈妈靠在门边,泪流满面,却不能踏出一步,脚在地上摩挲,像是在发泄自己的悲伤。等我送葬回来,清理东西的时候才发现,那里居然有一个脚印。
有很多人写过无数的文字赞扬自己的母亲,说她们有太阳一样的光芒。我那个头不高的母亲当然当不起这样的赞扬,她只是寒夜里的炉火,燃烧自己温暖家人。她从来也不曾想过要我如何报答,甚至在我提出定居外地之时没有提出一点反对。可是,我总也希望在看到她烧尽自己温暖家人的时候,我也能变成一捧同样的火与热,给她一点温暖。我更希望在燃气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母亲的火能燃烧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我经常拼命的搜索记忆,努力回想妈妈的脚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记忆是在什么时候。每次回想,总能把时间往前推进一些,但是不变的是那条路。那是一条通往曾外祖母家的路,在我上初中之前,妈妈总会带着我去看望曾外祖母。虽然那里有永远吃不完的草莓,但是美食的魅力总在踏上那条十几里长的路不久以后消失殆尽。不停的哭闹下,妈妈只有把我扛在肩头我才能稍稍收敛——这一般都是我在爸爸那里才能找到的专属宝座。那会我都会地下头,数妈妈走了多少步,可是总也数不清楚,只记得先是水泥路,然后是石子路,接着是土路,在经过三座桥后,我才能到曾外祖母家。我一直认为总也走不到的地方,母亲的脚却能一步步丈量了下来。
等到我在大一点,我才知道妈妈为什么每年总在同样的季节去曾外祖母家。地里有很多的草莓,而且成熟时间几乎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如果不能再这个时间里把草莓运出去,草莓只能烂在地里。那时的路别说卡车,一有雨水,连拖拉机都没法行驶,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挑出去。小时候的我只顾着田间地头的瞎跑,只有在大了一点后才知道他们大人干的事情。记得十岁的时候,我和几个小伙伴追打,竟沿着来的路越跑越远。突然,我在路边发现几个白色的脚印,沿着脚印寻找。不远处一户人家修了一个石灰池,周围还有散落的草莓,原来有人经过的时候滑下去沾了一脚石灰。等到太阳落山,我捧着刚掏到的雏鸟回家。妈妈正在脱鞋,一脸痛苦的额表情。原来那是妈妈的脚印。她怕耽误了集市,竟然没有停留就重新上路,脚上被石灰烧出了很多水泡。我当时抱着妈妈的脚大哭。我只记得她回答,别哭,妈妈不疼。
后来学习负担越来越重,我就没有怎么陪妈妈去过曾外祖母家。那边条件逐渐好转后,也就不需要妈妈每年回去帮忙。直到四年前的春节假期,我再次走上去曾外祖母家的路,居然是送她最后一程。曾外祖母对妈妈一直非常好,她们的感情很深,妈妈自然非常伤心。但是那边农村的规矩是不允许女性陪同下葬。她们只能在家里等待。妈妈靠在门边,泪流满面,却不能踏出一步,脚在地上摩挲,像是在发泄自己的悲伤。等我送葬回来,清理东西的时候才发现,那里居然有一个脚印。
有很多人写过无数的文字赞扬自己的母亲,说她们有太阳一样的光芒。我那个头不高的母亲当然当不起这样的赞扬,她只是寒夜里的炉火,燃烧自己温暖家人。她从来也不曾想过要我如何报答,甚至在我提出定居外地之时没有提出一点反对。可是,我总也希望在看到她烧尽自己温暖家人的时候,我也能变成一捧同样的火与热,给她一点温暖。我更希望在燃气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母亲的火能燃烧得久一点,再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