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衫在,恰温柔。个人收藏
不曾想过、写下这些文字,竟然是5,6年后的事。
如果不是莲花终于填坑、我想我也许再也不肯拿起笔去触碰那些年少时深爱的人物,那些丰满了青春的字句,那个我始终偏爱的作者。
算起来,从05年第一次从友人手中接过香初初上,到如今,5个年头也有多。
清晰得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正好。尽是无聊的课、便借着执勤的机会要阿白推荐一本书。他递过来的就是已经有些旧的紫色封皮的。那时在迷沧月听雪楼里偏执决绝的江湖,加上有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听到他介绍说是关于几个男人的故事,本是兴趣缺缺,几天后实在书荒了才勉强翻开它。开篇先被小锻序里的词惊艳了一把,便带着继续期待看了下去。
后来便是不用说了,有几个人翻开香初能不被吸引呢?当初上在“山雨欲来风满楼“处戛然而止时,舍不得还第一本,便迫不及待地又找阿白借了再上。就这样,我至今仍然深爱的人物一一粉墨登场、圣香阿宛大玉小宴阿暖……到终上,已是欲罢不能。
犹记第一次看完香初时的感觉,那年我初二,十来岁孩子的世界简单纯粹得黑白分明——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一本书,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一群人,似乎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有只能不发一言地沉默。
于是厚着脸皮在阿白那里一本一本地借完九功舞又借口做摘抄迟迟没有归还,放在书包的内袋里遇上无聊的课便称病躲去医务室慢慢地一遍又一遍的看。就这样、在医务室阴暗的休息室里看完了九功、看完了莲花之朱雀、看完了情锁系列。
庆幸是那样纯白的年华,耐得住寂寞,有足够的时间去体味一字一句的感动,将那些隽永的词句虔诚的记录在白色的素描本上去哪里都背着,封面脱落了几次又小心翼翼地黏上。
回归正题。05年十一月学校大降温,军训的间隙偷偷地又看了一遍香初、在那个冬夜无人的寝室里、呆呆地看着金缕曲凄清的字里行间、喜怒哀乐难以辨别。多年以后我终于能清晰地形容那样的感觉“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其实说起来香初并不算一个复杂的故事,故事情节算不上曲折,除了阿宛和小宴火拼前后通篇几乎不见血色,但就是很难形容这个故事的基调——若是单写阿宛,那是温柔霸道模糊却明丽的暖色调,若是单写大玉,那时月色凄清花开荼蘼的残艳,若是单写小宴,那时悲凉极端渴望燃烧的冰凉……然而因为遇见圣香,整个故事,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沾染了他瞳孔的颜色,于是,这个故事,也如琉璃。
再后来,就是一遍一遍反复地看了,在那些悠长到听得见岁月回响的日子里,就是那几本书伴我走过。
小宴倾尽一切赌上的生命的绝舞毫无疑问惊艳了我的眼,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悲哀中度过,然而最后那一刻尽是这样极度的绽放,不需要怜悯、不需要同情、甚至忽略了阴狠手段下无数条人命、他的生命在最后、赚尽了我毫无保留的赞叹与欣赏、似乎、他就该是这样、一直、是这样。
爱大玉的亦正亦邪却重情重义、虽说是鬼面人妖,但怎么看都像是迷倒万千少女的男主——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所爱之人是一个好人,却需要那个人有霸气有担当,且,对人对事皆能绝对。大玉就是这样地活着,这样地死去,这样地留在我心中。我爱他,如宛郁成碧对他、爱情的爱。
说起来最能引起共鸣的是阿宛。也许我们不能如他一般识破人心聪明绝顶、能一力担起强弩之末的碧落宫能做一世枭雄。然而我们追求的东西却是相同——要幸福。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也许在无法两全时只能自私——如他最终不能与圣香结盟,然而私心里,却不能不去在乎每个人的感受、圣香说、幸福快乐是一种大家的东西、阿宛明白。所以他努力、他会变得强大、强大到足以守护所爱。
而圣香,圣香却纵是生花妙笔也永远无法描出一二。那锦衣少年的剪影风华绝代、那琉璃搬的瞳色贯穿我的成长、他令我坚信世事苍茫背后人性始终温暖、“我想证明好人就是会有好报,坏人就是会有恶果;无论是好人坏人,做好事都会得到赞美,说谎话都会被人揭穿,真相都会被人知道,做坏事都会受到惩罚……”“我相信只要自己的心朋友的心虔诚、善良、平静、快乐,就能够大家都开心,永远在一起玩,甚至永远都不会死……”那是他的愿望、也是我终其一生不会改变的初衷。
只是情到浓时在白纸上写写画画总归是那一句“圣香圣香,请你为我霜华如旧”。
初三那年寝室的下铺住进一个女孩子,在我的感染下也爱了藤。我们在枯燥学业之外讨论书中的另一个世界。她爱则宁的温柔淡然,我爱聿木头的木讷闷骚,她心疼执的付出,我却与眉娘的傲骨惊人相似。我们嬉笑着容容抱,打趣着降灵宝宝。我们分享摘抄本上每个句子每段感触。九功舞的整整一套书,被翻得封面处都褪了色,容容那本在一次自习课时不幸被老师收走、祁阳和聿木头的却在寝室搬迁中失了踪迹。那时紫极久久不出、莲花还是万年大坑。也曾提及要将书还给阿白、他却说“它们在你那里更有意义”。
高中以后看书的时间少了,渐渐懂了人世凄迷,开始体味出冷暖世事。不再有纯粹的心去翻看一些寂寞的文字,摘抄本也逐渐弃之箱底。繁重的学习下也开始浮躁,不再是少年心性、开始向往俗世之暖。也唯有那些书、能予我平和心境。
阿白曾戏言我最像眉娘,或许因为聿木头是我的菜,或许因为古代青楼女子是我的梦,或许是眉娘的话最能代表我想说的,总是爱极了这个始终带着些许倦意的试眉女子。还有阿暖的温柔、师宴的娇俏、执的情深、阿谁的内媚,秦筝与皇眷带着刺的美丽、也许真是女子之间更容易温暖,那些裹着武侠外衣的言情、细读下去、总能让你寻得一些感悟、学会更好的活着。
那时九功已经从市面绝迹。看狐媚时不止一次想要集齐丢失的几本。却始终未能如愿。
再后来谈了场恋爱,男孩在一家偏僻的书店帮我买回了祁阳的那本、那个午后捧着失而复得的书页、想着那些流逝的时光、不知不觉竟然湿了眼眶。
高三那年的16岁生日。收到北京的快递太和舞和姑洗徽舞。是那时我下铺的女孩在网上找到寄给我。她说“猪。九功一直是我初中时代最美的回忆,我希望我们能一起集齐它。”最后一本也是在那个深秋,她穿越半个城市找到我的学校,把紫极给我。
记得特别清晰紫极的扉页她写着“猪,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人我两忘,相对无言。”
是的。年少时未曾想过九功的最后一本竟然上玄和配天竟没能走到一起,也未曾想过那时单纯的我们会被世事浸染成这般。
似乎到了这里,九功的故事我们的清春都走过了一个段落。
然而藤写了狐魅,故人的登场和不再属于他们的江湖轻易地吸引了我的目光、然后竟然莲花也填坑了——这是阿白最偏爱的人物。
若说起我对李莲花,却是极端慢热的体悟。一个人躲在医务室里看的时候在意的仅仅是吊诡的案件和曲折的情节。也曾纠结于十年前那个风华绝代的相夷的往事,也曾想象过重回武林纷争中的莲花将要以如何糊弄故人。然而没有经历坎坷成长的少年是读不懂有故事的李莲花的,所以那时看朱雀一桩桩精彩的案件远盖过李莲花本身。
因为不曾经历,所以一开始甚至觉得这样的莲花是理所应当的。直到多年之后当我拿着完整的书页,当我经历被现实磨平一些棱角当我体验过挣扎着妥协的成长,才明白从李相夷到李莲花,那曾是他多么痛的领悟与来得如此不易的豁达。
说实话对相夷并无多深的感情,最多有一些惋惜——如果他一直是相夷,他仅仅是各种小说中众多独领风骚的大人物之一,后人会读着他的传说,将他的故事千百遍演绎。然而他成了莲花,成了种花种草抠门胆小的莲花,成了因归于平凡而独一无二的莲花,成了走下神坛学会宽恕学会释然的莲花,成了我们心中更贴近自己的李莲花。
孩子一样的相夷没有死在东海之滨、但他确实死了、死在平淡世事悠长岁月之间。失了一段传奇,却有了平凡的甜蜜。个中滋味,也许正如圣香曾说,幸福不幸福、只有当事人说了才算。
他们都很好,无论是骄傲的相夷,还是平凡的莲花。只是我爱的只是把黄花菜当杜鹃种的莲花。
很感激藤给莲花的结局。若是相夷也许需要长剑无敌美人在侧万众瞩目才是幸福,但成长不可逆,莲花的幸福一定是这样,睡睡懒觉种种花草和隔壁邻居聊聊天,一间茅屋三俩好友、记不记得,对于他、也许根本不重要。
若是对圣香,我依然寄望他如同开始一般热闹地笑,在我记忆里始终鲜活、始终霜华如旧、正如我所相信的一切美好一般、永不褪色。
而莲花,哪怕他在我脑海中会逐渐模糊淡了身影,我都盼望他能就这样下去,如同成长之后如今的我们一样,祥和温暖地、好好活下去。
“人生啊人生……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那些人物一一拂过脑海,那些青春沉淀成泛黄书页里经久不散的感动。始终是我所偏爱的作者与人物,始终是记录我的成长的文字、青衫在、恰温柔。
如果不是莲花终于填坑、我想我也许再也不肯拿起笔去触碰那些年少时深爱的人物,那些丰满了青春的字句,那个我始终偏爱的作者。
算起来,从05年第一次从友人手中接过香初初上,到如今,5个年头也有多。
清晰得记得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正好。尽是无聊的课、便借着执勤的机会要阿白推荐一本书。他递过来的就是已经有些旧的紫色封皮的。那时在迷沧月听雪楼里偏执决绝的江湖,加上有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听到他介绍说是关于几个男人的故事,本是兴趣缺缺,几天后实在书荒了才勉强翻开它。开篇先被小锻序里的词惊艳了一把,便带着继续期待看了下去。
后来便是不用说了,有几个人翻开香初能不被吸引呢?当初上在“山雨欲来风满楼“处戛然而止时,舍不得还第一本,便迫不及待地又找阿白借了再上。就这样,我至今仍然深爱的人物一一粉墨登场、圣香阿宛大玉小宴阿暖……到终上,已是欲罢不能。
犹记第一次看完香初时的感觉,那年我初二,十来岁孩子的世界简单纯粹得黑白分明——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一本书,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一群人,似乎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有只能不发一言地沉默。
于是厚着脸皮在阿白那里一本一本地借完九功舞又借口做摘抄迟迟没有归还,放在书包的内袋里遇上无聊的课便称病躲去医务室慢慢地一遍又一遍的看。就这样、在医务室阴暗的休息室里看完了九功、看完了莲花之朱雀、看完了情锁系列。
庆幸是那样纯白的年华,耐得住寂寞,有足够的时间去体味一字一句的感动,将那些隽永的词句虔诚的记录在白色的素描本上去哪里都背着,封面脱落了几次又小心翼翼地黏上。
回归正题。05年十一月学校大降温,军训的间隙偷偷地又看了一遍香初、在那个冬夜无人的寝室里、呆呆地看着金缕曲凄清的字里行间、喜怒哀乐难以辨别。多年以后我终于能清晰地形容那样的感觉“感动得要哭,很久没哭,不失为天大的幸福”。
其实说起来香初并不算一个复杂的故事,故事情节算不上曲折,除了阿宛和小宴火拼前后通篇几乎不见血色,但就是很难形容这个故事的基调——若是单写阿宛,那是温柔霸道模糊却明丽的暖色调,若是单写大玉,那时月色凄清花开荼蘼的残艳,若是单写小宴,那时悲凉极端渴望燃烧的冰凉……然而因为遇见圣香,整个故事,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沾染了他瞳孔的颜色,于是,这个故事,也如琉璃。
再后来,就是一遍一遍反复地看了,在那些悠长到听得见岁月回响的日子里,就是那几本书伴我走过。
小宴倾尽一切赌上的生命的绝舞毫无疑问惊艳了我的眼,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悲哀中度过,然而最后那一刻尽是这样极度的绽放,不需要怜悯、不需要同情、甚至忽略了阴狠手段下无数条人命、他的生命在最后、赚尽了我毫无保留的赞叹与欣赏、似乎、他就该是这样、一直、是这样。
爱大玉的亦正亦邪却重情重义、虽说是鬼面人妖,但怎么看都像是迷倒万千少女的男主——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所爱之人是一个好人,却需要那个人有霸气有担当,且,对人对事皆能绝对。大玉就是这样地活着,这样地死去,这样地留在我心中。我爱他,如宛郁成碧对他、爱情的爱。
说起来最能引起共鸣的是阿宛。也许我们不能如他一般识破人心聪明绝顶、能一力担起强弩之末的碧落宫能做一世枭雄。然而我们追求的东西却是相同——要幸福。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也许在无法两全时只能自私——如他最终不能与圣香结盟,然而私心里,却不能不去在乎每个人的感受、圣香说、幸福快乐是一种大家的东西、阿宛明白。所以他努力、他会变得强大、强大到足以守护所爱。
而圣香,圣香却纵是生花妙笔也永远无法描出一二。那锦衣少年的剪影风华绝代、那琉璃搬的瞳色贯穿我的成长、他令我坚信世事苍茫背后人性始终温暖、“我想证明好人就是会有好报,坏人就是会有恶果;无论是好人坏人,做好事都会得到赞美,说谎话都会被人揭穿,真相都会被人知道,做坏事都会受到惩罚……”“我相信只要自己的心朋友的心虔诚、善良、平静、快乐,就能够大家都开心,永远在一起玩,甚至永远都不会死……”那是他的愿望、也是我终其一生不会改变的初衷。
只是情到浓时在白纸上写写画画总归是那一句“圣香圣香,请你为我霜华如旧”。
初三那年寝室的下铺住进一个女孩子,在我的感染下也爱了藤。我们在枯燥学业之外讨论书中的另一个世界。她爱则宁的温柔淡然,我爱聿木头的木讷闷骚,她心疼执的付出,我却与眉娘的傲骨惊人相似。我们嬉笑着容容抱,打趣着降灵宝宝。我们分享摘抄本上每个句子每段感触。九功舞的整整一套书,被翻得封面处都褪了色,容容那本在一次自习课时不幸被老师收走、祁阳和聿木头的却在寝室搬迁中失了踪迹。那时紫极久久不出、莲花还是万年大坑。也曾提及要将书还给阿白、他却说“它们在你那里更有意义”。
高中以后看书的时间少了,渐渐懂了人世凄迷,开始体味出冷暖世事。不再有纯粹的心去翻看一些寂寞的文字,摘抄本也逐渐弃之箱底。繁重的学习下也开始浮躁,不再是少年心性、开始向往俗世之暖。也唯有那些书、能予我平和心境。
阿白曾戏言我最像眉娘,或许因为聿木头是我的菜,或许因为古代青楼女子是我的梦,或许是眉娘的话最能代表我想说的,总是爱极了这个始终带着些许倦意的试眉女子。还有阿暖的温柔、师宴的娇俏、执的情深、阿谁的内媚,秦筝与皇眷带着刺的美丽、也许真是女子之间更容易温暖,那些裹着武侠外衣的言情、细读下去、总能让你寻得一些感悟、学会更好的活着。
那时九功已经从市面绝迹。看狐媚时不止一次想要集齐丢失的几本。却始终未能如愿。
再后来谈了场恋爱,男孩在一家偏僻的书店帮我买回了祁阳的那本、那个午后捧着失而复得的书页、想着那些流逝的时光、不知不觉竟然湿了眼眶。
高三那年的16岁生日。收到北京的快递太和舞和姑洗徽舞。是那时我下铺的女孩在网上找到寄给我。她说“猪。九功一直是我初中时代最美的回忆,我希望我们能一起集齐它。”最后一本也是在那个深秋,她穿越半个城市找到我的学校,把紫极给我。
记得特别清晰紫极的扉页她写着“猪,只愿世间风景千般万般,熙攘过后,人我两忘,相对无言。”
是的。年少时未曾想过九功的最后一本竟然上玄和配天竟没能走到一起,也未曾想过那时单纯的我们会被世事浸染成这般。
似乎到了这里,九功的故事我们的清春都走过了一个段落。
然而藤写了狐魅,故人的登场和不再属于他们的江湖轻易地吸引了我的目光、然后竟然莲花也填坑了——这是阿白最偏爱的人物。
若说起我对李莲花,却是极端慢热的体悟。一个人躲在医务室里看的时候在意的仅仅是吊诡的案件和曲折的情节。也曾纠结于十年前那个风华绝代的相夷的往事,也曾想象过重回武林纷争中的莲花将要以如何糊弄故人。然而没有经历坎坷成长的少年是读不懂有故事的李莲花的,所以那时看朱雀一桩桩精彩的案件远盖过李莲花本身。
因为不曾经历,所以一开始甚至觉得这样的莲花是理所应当的。直到多年之后当我拿着完整的书页,当我经历被现实磨平一些棱角当我体验过挣扎着妥协的成长,才明白从李相夷到李莲花,那曾是他多么痛的领悟与来得如此不易的豁达。
说实话对相夷并无多深的感情,最多有一些惋惜——如果他一直是相夷,他仅仅是各种小说中众多独领风骚的大人物之一,后人会读着他的传说,将他的故事千百遍演绎。然而他成了莲花,成了种花种草抠门胆小的莲花,成了因归于平凡而独一无二的莲花,成了走下神坛学会宽恕学会释然的莲花,成了我们心中更贴近自己的李莲花。
孩子一样的相夷没有死在东海之滨、但他确实死了、死在平淡世事悠长岁月之间。失了一段传奇,却有了平凡的甜蜜。个中滋味,也许正如圣香曾说,幸福不幸福、只有当事人说了才算。
他们都很好,无论是骄傲的相夷,还是平凡的莲花。只是我爱的只是把黄花菜当杜鹃种的莲花。
很感激藤给莲花的结局。若是相夷也许需要长剑无敌美人在侧万众瞩目才是幸福,但成长不可逆,莲花的幸福一定是这样,睡睡懒觉种种花草和隔壁邻居聊聊天,一间茅屋三俩好友、记不记得,对于他、也许根本不重要。
若是对圣香,我依然寄望他如同开始一般热闹地笑,在我记忆里始终鲜活、始终霜华如旧、正如我所相信的一切美好一般、永不褪色。
而莲花,哪怕他在我脑海中会逐渐模糊淡了身影,我都盼望他能就这样下去,如同成长之后如今的我们一样,祥和温暖地、好好活下去。
“人生啊人生……又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那些人物一一拂过脑海,那些青春沉淀成泛黄书页里经久不散的感动。始终是我所偏爱的作者与人物,始终是记录我的成长的文字、青衫在、恰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