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
1:如果哪儿都有一条遮得严严实实的通道,如果可以缩小到乒乓球的大小藏在人家口袋里,如果太阳只出来一小时。被锐亮日光逼得眼皮发疼时感到无助,可是除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外什么都做不到。
月亮桥边沉着栀子花浓郁的味道。跟金先生谈到杭州的夏天。紫薇花从窗口里撞进来,梧桐叶绿得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说不清到底爱不爱夏天,这个我出生的季节。
给七校征文监考和当评委,题目里提到崔健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你看,他一无所有还那么高兴。因为无论对爱还是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希望。
2:吃妈妈寄来的手剥杏仁,浓香聚成的云在口中一朵朵升起。在tree喝了杯加冰块的迷迭香,香气冷冷的。狭长的叶有点像茶梗,连苦味都像。
各种颜色的风筝像气球似的悬在空中,天灰蒙蒙的所以颜色显得暗淡。从小就特别关心那些失踪的东西——断线的风筝,燃尽的孔明灯,不知道落到了哪儿的蝴蝶发卡,被抛弃的动物。不过是在污泥或是树梢,但总是不信。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意。
中午在桌上趴着打瞌睡,外面传来打扫卫生的当地妇女尖而厉的一连串声音,分不清是吵架还是嚷着说话,紧锣密鼓似的一阵。倒是佩服她的好底气。
将拖了很久很久的小说《与君书》写完。《湖光》《山色》《与君书》,这三个连起来倒是个好句子。我爱你,所以我把我也爱的湖光与山色写给你看——
“若谷,收到了五年前你寄的明信片。我认得你的字迹,哪怕你没有写上名字。竖修长垂立像是在水里坠着的银尖,横折线条分明,仿佛摸得到骨骼。我顿时什么字也不认得了,耳旁涌动着住在山上时一群群狗跑过门外发出的嘈杂叫声,又清晰又遥远。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3: 看完小说改电影的《老井》。当张艺谋还是小谋子的时候,笑起来耸着肩,是个确确实实的农村小伙。三百多年来打了十多口枯井,没有水的地方,人名后面倒老挂着个水啦泉啦井。村民以死来执拗也不愿背井离乡,尽管那是口出不了水的井。无数刀锋般锐利杂乱的太行山山崖,漫天的黄土,扎了两条辫子的姑娘故意把麦壳抖落在男人的水碗里。经过代代血液凝聚而成的力量,是不会消亡的。
因为课程,看了大量对现当代文学史有意义的小说,有些是第二遍第三遍了。有些实在是没有审美意义的,它的价值在别处。然而也有一些是不老的。
没有什么比在图书馆杂乱无章的现当代作品里找到想要的书更高兴。讨厌极了图书馆把通俗小说和文学作品放在一起的做法,在那些乌七八糟的书脊里找书时面有愧色。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能说清这两者的分别,分别在每个人心里。
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时竟然入戏到想哭,回过头来又笑话自己,遂了人家的心。伤痕文学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天下有多少清白人在受难啊。喜欢史铁生在《我那遥远的清平湾》里那句“星星和山峦,不知是谁望着谁,或者谁忘了谁。”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教人看了心底发凉,生怕以后也睡在那一床鸡毛下。应该不至于那么穷困,不至于活得那么潦草不像个人样。我以后会洗衣做饭带孩子,但不会完全忘记自己。
连着走过几十年终于明白过来,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可复制的叹息和不堪。
月亮桥边沉着栀子花浓郁的味道。跟金先生谈到杭州的夏天。紫薇花从窗口里撞进来,梧桐叶绿得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说不清到底爱不爱夏天,这个我出生的季节。
给七校征文监考和当评委,题目里提到崔健的《一无所有》。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你看,他一无所有还那么高兴。因为无论对爱还是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希望。
2:吃妈妈寄来的手剥杏仁,浓香聚成的云在口中一朵朵升起。在tree喝了杯加冰块的迷迭香,香气冷冷的。狭长的叶有点像茶梗,连苦味都像。
各种颜色的风筝像气球似的悬在空中,天灰蒙蒙的所以颜色显得暗淡。从小就特别关心那些失踪的东西——断线的风筝,燃尽的孔明灯,不知道落到了哪儿的蝴蝶发卡,被抛弃的动物。不过是在污泥或是树梢,但总是不信。总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意。
中午在桌上趴着打瞌睡,外面传来打扫卫生的当地妇女尖而厉的一连串声音,分不清是吵架还是嚷着说话,紧锣密鼓似的一阵。倒是佩服她的好底气。
将拖了很久很久的小说《与君书》写完。《湖光》《山色》《与君书》,这三个连起来倒是个好句子。我爱你,所以我把我也爱的湖光与山色写给你看——
“若谷,收到了五年前你寄的明信片。我认得你的字迹,哪怕你没有写上名字。竖修长垂立像是在水里坠着的银尖,横折线条分明,仿佛摸得到骨骼。我顿时什么字也不认得了,耳旁涌动着住在山上时一群群狗跑过门外发出的嘈杂叫声,又清晰又遥远。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3: 看完小说改电影的《老井》。当张艺谋还是小谋子的时候,笑起来耸着肩,是个确确实实的农村小伙。三百多年来打了十多口枯井,没有水的地方,人名后面倒老挂着个水啦泉啦井。村民以死来执拗也不愿背井离乡,尽管那是口出不了水的井。无数刀锋般锐利杂乱的太行山山崖,漫天的黄土,扎了两条辫子的姑娘故意把麦壳抖落在男人的水碗里。经过代代血液凝聚而成的力量,是不会消亡的。
因为课程,看了大量对现当代文学史有意义的小说,有些是第二遍第三遍了。有些实在是没有审美意义的,它的价值在别处。然而也有一些是不老的。
没有什么比在图书馆杂乱无章的现当代作品里找到想要的书更高兴。讨厌极了图书馆把通俗小说和文学作品放在一起的做法,在那些乌七八糟的书脊里找书时面有愧色。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能说清这两者的分别,分别在每个人心里。
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时竟然入戏到想哭,回过头来又笑话自己,遂了人家的心。伤痕文学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天下有多少清白人在受难啊。喜欢史铁生在《我那遥远的清平湾》里那句“星星和山峦,不知是谁望着谁,或者谁忘了谁。”刘震云的《单位》和《一地鸡毛》教人看了心底发凉,生怕以后也睡在那一床鸡毛下。应该不至于那么穷困,不至于活得那么潦草不像个人样。我以后会洗衣做饭带孩子,但不会完全忘记自己。
连着走过几十年终于明白过来,每个时代都有它不可复制的叹息和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