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疯其二
1.
电脑突然罢工了,没来由的。赖在 Windows XP 的开机界面上,软磨硬泡都不愿再往前挪挪步子。
我承认这几天忙着啃闲书,有点儿冷落它了。但它这一下子,恰好又拣在这个日子,实在是过分,确乎是没点儿人情味的了。
于是我一狠心,摁下一键恢复。好比狠狠一巴掌,拍在它屁股上。
它眉头蹙起,龇牙前行。开机了。
杰克船长就是在这个时候跳到眼前来的。侧身坐着,右手夹支烟,眼睛漫不经心地看过来,眼神与我交汇处,电光石火,我单方面的感受。
原来我回到了09年8月。那个时候的C盘,那个时候的桌面,那个时候的偏好设置,还有那个时候的迷恋。
2.
07年晚冬或者08年的早春吧,具体时间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不太暖和的夜晚。因为要采访社长的缘故,我去文学社的读书会打了个酱油。那次的主题,是每个人向别人介绍、推荐本书。
那时候我第一次听说了荷尔德林这个名字,大概就是社长,德语系的学姐吧。她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看见不少人微微点头。
我惭愧地低下头,听学姐介绍他的诗集,听别人开始和她探讨荷尔德林的诗歌创作以及个人遭遇。我摩挲着我带去的那本《芒果街上的小屋》,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坐得离门近一些。
然后我接着听别人介绍更奇怪更陌生的名字,和更深邃更捉摸不透的领域。我想去学打洞了。
再然后,我把芒果街在手里颠来倒去,喃喃自语般介绍了这本书。我看见有人耸耸肩,听见有人问:你能说说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吗?我只想夺门而逃。
其实回顾这段不堪往事,只是因为前两天我终于读了当时学姐推荐的那本《塔楼之诗》。
没有读懂。真的。而且,也并没有像他们当时所说的那样,产生心灵上巨大的震动云云。
最深切的感受,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德语原诗里押的韵脚,却在中文译诗里寻不到。在原诗里,那些韵脚多么的整齐惹人联想啊。诗歌果然太难翻译。
在写完那篇关于文学社的稿件之后,我自惭形秽地再也没去过文学社的活动。
我自知是个伪文学、文艺爱好者,连青年的后缀都算不上。
有了这点自知之明,我就日益张狂地助长着自己的大众口味,跟风读起了更多的大街书。
唯一让我遗憾的是,一辈子太短,想要读的书又太多。
3.
今天吃饭的时候,跟小亮提起那个创办《核心期刊》的笑话。
突然想:以后退休了,若是开书店,名字可以取为“一家叫做书店的书店”。
小亮说:这个名字太长了啦。
我又想:可以简称一店嘛,谐音伊甸多好。知识让人知道羞耻,有自知之明。
又想:一店欢迎大家着睡衣拖鞋前来,有的时候读书需要最放松的状态,读得舒服读得舒畅读得如至天堂。博尔赫斯不是说了么:在我的想象中,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又想:说是在图书馆待久了会比较容易有便意,因为书籍会散发树木的气味,有大自然的气息。那么一店的卫生间里也得摆点书。不过要摆那种纸张厚实的书。但是最基本的问题还是厕纸要充分供应。
4.
明儿要答辩,但我连自己的论文都还无法完整读过一遍。
第一次当我尝试要读,就开始闹肚子。
第二次当我尝试要打开电脑查找资料,电脑罢工了。
第三次当我尝试要读,午后的光线突然变得昏暗柔和,天色渐暗,是再合适不过的午睡氛围,我屈服了。
第四次当我尝试要读,我想起来上一集更新的TBBT还没有看。
第五次当我尝试要读,我想起来下午的花茶还没有泡。
……
我摊手,叹道:What a lovely day! You see?
5.
明儿答辩完了去买票,回家。
一想起回家,梅花就回到了枝头。
电脑突然罢工了,没来由的。赖在 Windows XP 的开机界面上,软磨硬泡都不愿再往前挪挪步子。
我承认这几天忙着啃闲书,有点儿冷落它了。但它这一下子,恰好又拣在这个日子,实在是过分,确乎是没点儿人情味的了。
于是我一狠心,摁下一键恢复。好比狠狠一巴掌,拍在它屁股上。
它眉头蹙起,龇牙前行。开机了。
杰克船长就是在这个时候跳到眼前来的。侧身坐着,右手夹支烟,眼睛漫不经心地看过来,眼神与我交汇处,电光石火,我单方面的感受。
原来我回到了09年8月。那个时候的C盘,那个时候的桌面,那个时候的偏好设置,还有那个时候的迷恋。
2.
07年晚冬或者08年的早春吧,具体时间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不太暖和的夜晚。因为要采访社长的缘故,我去文学社的读书会打了个酱油。那次的主题,是每个人向别人介绍、推荐本书。
那时候我第一次听说了荷尔德林这个名字,大概就是社长,德语系的学姐吧。她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看见不少人微微点头。
我惭愧地低下头,听学姐介绍他的诗集,听别人开始和她探讨荷尔德林的诗歌创作以及个人遭遇。我摩挲着我带去的那本《芒果街上的小屋》,后悔自己怎么没有坐得离门近一些。
然后我接着听别人介绍更奇怪更陌生的名字,和更深邃更捉摸不透的领域。我想去学打洞了。
再然后,我把芒果街在手里颠来倒去,喃喃自语般介绍了这本书。我看见有人耸耸肩,听见有人问:你能说说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吗?我只想夺门而逃。
其实回顾这段不堪往事,只是因为前两天我终于读了当时学姐推荐的那本《塔楼之诗》。
没有读懂。真的。而且,也并没有像他们当时所说的那样,产生心灵上巨大的震动云云。
最深切的感受,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德语原诗里押的韵脚,却在中文译诗里寻不到。在原诗里,那些韵脚多么的整齐惹人联想啊。诗歌果然太难翻译。
在写完那篇关于文学社的稿件之后,我自惭形秽地再也没去过文学社的活动。
我自知是个伪文学、文艺爱好者,连青年的后缀都算不上。
有了这点自知之明,我就日益张狂地助长着自己的大众口味,跟风读起了更多的大街书。
唯一让我遗憾的是,一辈子太短,想要读的书又太多。
3.
今天吃饭的时候,跟小亮提起那个创办《核心期刊》的笑话。
突然想:以后退休了,若是开书店,名字可以取为“一家叫做书店的书店”。
小亮说:这个名字太长了啦。
我又想:可以简称一店嘛,谐音伊甸多好。知识让人知道羞耻,有自知之明。
又想:一店欢迎大家着睡衣拖鞋前来,有的时候读书需要最放松的状态,读得舒服读得舒畅读得如至天堂。博尔赫斯不是说了么:在我的想象中,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又想:说是在图书馆待久了会比较容易有便意,因为书籍会散发树木的气味,有大自然的气息。那么一店的卫生间里也得摆点书。不过要摆那种纸张厚实的书。但是最基本的问题还是厕纸要充分供应。
4.
明儿要答辩,但我连自己的论文都还无法完整读过一遍。
第一次当我尝试要读,就开始闹肚子。
第二次当我尝试要打开电脑查找资料,电脑罢工了。
第三次当我尝试要读,午后的光线突然变得昏暗柔和,天色渐暗,是再合适不过的午睡氛围,我屈服了。
第四次当我尝试要读,我想起来上一集更新的TBBT还没有看。
第五次当我尝试要读,我想起来下午的花茶还没有泡。
……
我摊手,叹道:What a lovely day! You see?
5.
明儿答辩完了去买票,回家。
一想起回家,梅花就回到了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