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那点事儿
之三:腐女子的心理学
题注:如果自我剖析是切腹的话那我的这一刀真的是下手即死啊。果然心路历程神马的就是人的暴露欲吗?
腐女子大百科之什么是腐女子?
腐女:腐女是“腐女子”的简称,“腐”在日文有无可救药的意思。但不是象“御宅族”那样是骂人的话,而是一种有自嘲意味的自称。腐女或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欢BL,也就是幻想中男男爱情的女性。也有把“腐女”当作那些致力于同人志创作的深度“宅女”。腐女很少去做逛街约会之类三次元的事情,一般除了生活必须的一些动作外, 大部分活动在虚拟世界伴随着妄想渡过,网购成为了大部分腐女生活所依赖的行为,所以也有把腐女和宅女,干物女或者淘宝女搞混的说法。
腐女子大百科之什么是耽美?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好吧,尽管我可能不太同意上面的有些说法但是我似乎总结不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话来,以上来源于百度百科。
如果十年以后我会对着十七八的小姑娘说我不做腐女很多年不知道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那些小姑娘会不会以崇拜的眼光看着我这样的前辈要我讲我们这个年代最美型的男人和最流行的CP。即使在现在,马上就要到24岁的我似乎也已经算是个高龄腐女子了。看着那些年轻的孩子们我居然萌生了退意——我果然已经不适合卖萌卖腐的设定了吗?
第一次接触耽美是在高中时候,我一直说那是我的启蒙CP,我估计说出来的话男生们一定会大为光火,《Slum Dunk》里的Sendo Akira和Rukawa Kaede,那时候似乎是流行安妮宝贝和郭敬明的,所以看的也是那样一篇文章,刊登在那个时候的《漫友》上,有着简短的对白和大段的描写,还有极力铺陈却又十分隐匿的感情。想来那个时候国家还没注意到女孩子们的野心吧,就连我自己也是没有注意到的,原来那个时候已经埋下了腐女子的种子。
其实我的整个高中都是在武侠小说和奇幻小说中度过的,只是偶尔穿插几本漫画,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去搜罗好友的言情口袋书。结果居然看到了到现在依然流行的耽美,还有穿越。我一直记得有一篇小说,因为对结局总是耿耿于怀——作者把本来是男人的主人公最后写成了女人,这让我十分不能接受——男人便是男人,难道还要雌雄同体或者去做变性手术吗?况且那个主角又不是性别认同障碍。
后来我上了大学,我认为这是我作为腐女子的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大一的时候,我写出了我人生第一篇耽美小说(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篇完整的)——因为那个时候是有基础写作课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周必须交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长短不限。那时候也没有电脑,就是手写,满满的十六页纸,差不多将近一万字——居然还得了个优。然后整整一年的时间,看遍了图书馆里的与同性心理学有关的书(虽然本来就没有多少),李银河的,复旦大学的选修课,还有同性恋史,甚至还去看了弗洛伊德和犯罪心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然后宿舍里的人简直要把我当变态。
其实那时候我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腐女子的,因为我心底里总归还是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可以说得出口的事——就像那部《我的女友是腐女》中所说的那样,除了自娱自乐,似乎没有谁会对腐女子们抱着欣赏的眼光的。日向最终能和顺子幸福地生活是因为他最终认同了顺子的生活并且试图融入腐女子的世界。在这一点上,大约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羡慕顺子吧。朋友们说你是腐女怎么怎么样(好吧我承认这些概念都是我传播的),我就会极力反对说我顶多是同人女而算不上腐女,当然我只是在徒然无功的狡辩而已,因为同人女毫无疑问是腐女子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喜欢耽美,为什么会成为腐女子?在别人问我的时候我也无数遍的问我自己。我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腐女子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专家们的回答往往是不可靠的。我总是想要反思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臆想的深渊。
但是也有人说,什么耽美,除去主角的性别是同性之外,难道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和恋爱漫画吗?确实,我也很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每当有人问我在看什么时,我不喜欢告诉人家我在看耽美,又不认为这是普通的恋爱小说或者漫画,所以总是很苦恼——我对她们说我在看一种特殊的恋爱小说。当然这在我自己看来是十分搞笑的,但是我又不能冒着巨大的风险试图让别人理解我。
不过说到“普通”,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大学时班里有30名女生,腐女子大概只有那么两三枚,所以我自然而然就被划归到了不正常的那一列。耽美同人之所以受腐女子们的喜欢,大约就在于它的不普通吧。男女的恋爱模式几乎已经固定,是欢喜冤家也好生死相许也罢,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国内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电视上一遍又一遍演的无非就是恋爱喜剧或者恋爱悲剧。女人再怎么强势也始终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这样的生理和心理,个人和社会,多方面共同的作用使得这样的偶像剧或者伦理剧根本没有任何新意。
然而耽美则不一样,至少在腐女子们看来不一样。伦理,禁忌,压力,欲望,在个人矛盾的小背景下后面是更加强大的社会矛盾。喜欢看耽美小说的人一般都喜欢看那种虐的很深的作品,主角如何在家人朋友的重压之下顽强地反抗,即使背叛社会也不会背叛自己所爱的人,即便是堕入地狱也要一同忍受烈火的焚烧。这种强烈的情感释放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反叛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中所无法表达的,因为男女之间所要面对的无非就是门第,身份,仇恨,而不用去背负整个社会的压力。
24岁依然不出门不逛街不谈恋爱不讨论偶像剧和同龄的女孩子没有共同话题的人只能是腐女子。她们是拒绝走向成熟的一群人,她们坚信这个世界上有超越童话的爱。她们喜欢的是爱本身,而不是它所寄生的形式——如果男人和女人的爱才能叫做爱的话。爱本身是一种超越性别的存在,它也不会被社会形式所影响,这就是腐女子所坚信的。在耽美的世界里,我们选择自己所爱的人,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他是男人或者女人。这些在现实世界里发生的几率依然十分之微小。
耽美毫无疑问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存在,这一点我作为腐女子比我的朋友们更明白。以前看的同性恋社会学的书籍也时刻告诉我理想和现实根本就是冰火两重天,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名腐女子。现实中的情况根本没有耽美中表现得那么美好这谁都知道,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到处都是帅哥或者美男子。而且,也没有那么巧,美男都会爱上帅哥。譬如《北京故事》,这个小说虽然也让人唏嘘,但是它比耽美就真实得多。
所以说耽美是腐女子对这个现实世界筑起的一道防御墙。虽然终有一天这面墙会随着女孩子的真正成熟而被这个社会所击倒,但是只要它存在一天,腐女子就会在墙内安然的度过一天,因为在这面墙里,所有的一切都被冠上了“美”的名义。这个世界更像是Clamp或者由贵香织里,秋乃茉莉画出来的漫画世界,摒除了让人感觉到窒息的社会行为规范,只剩下名为“美”的事物。
我在大部分情况下只关注我喜欢的配对——当然有时候也会看很多写的好的小说。不管是二次元CP还是三次元CP,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喜欢其中的人物才能喜欢配对。喜欢一个人的心态都是共通的,喜欢的越多,想知道的就越多。ACGN里的人物设定或者故事情节就摆在那里,多了没有;而明星又从来不肯显露,始终遥不可及,我们既然喜欢他们,就会尝试为他们创造新的情节,营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同人志。
我几乎从来不看一种小说,第一人称的女性向后宫小说。玛丽苏式的主角,和走马观花一样的配角,各式各样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样的情节只适用于男性,我认为他们喜欢看后宫小说是理所当然。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我为什么是个腐女子,喜欢拿自己意淫的女孩子通常情况下应该和我不是同一国的人。所以说,在耽美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只能有三种:情敌,姐妹,路人甲。女性情敌的出现不像普通的恋爱小说一样只是感情的第三者,她们更多代表的是家庭社会以及伦理。这个女人可能是坏女人,大约就类似于《回家的诱惑》中的艾利,她们无所不用其极,只是希望男人能够爱她;也有可能是好女人,然而一旦是好女人其存在感就会被大大削弱,她们会用家庭和孩子来牵制男人,因为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但是到最后她们总是要退出的。再有一种女人就是姐妹,她们一般也会分为两种,主角的支持者或者反对者。总之,女性在耽美作品里的存在感会被尽量减到最低,大部分一般都是作为路人出现的。
男人几乎无论什么时候都喜欢看战争片,动作片和爱情动作片,但是女人则不一样,女孩子和成熟女人喜欢看的东西就存在一定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喜欢耽美的人大都是10-30岁的年龄段了。腐女子喜欢作为一个旁观者,以第三人的视角参观别人的生活,而不是想玛丽苏一样,喜欢把自己带入想象中的生活。这大概类似于男人为排解欲望看爱情动作片,耽美的存在似乎是为了满足女性的私窥欲吧。在一次又一次私窥别人的生活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快感。而耽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失正是为了不失腐女子产生代入感,既使自己不成为自己所厌弃的女性形象,又满足了私窥的欲望。
一直到现在,我的生活依然被各式各样的耽美所占据着——挑几本自己喜欢漫画看看,去逛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贴吧,看各种各样的小说,搜寻或老或新的动漫,下载喜欢的CP同人志,沉浸在只有声音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腐女子应该都有和我差不多的生活模式,我猜——如果生活中剔除了电脑,大约就只剩下吃饭跟睡觉了吧。
耽美是条不归路——不是经常这样讲吗:一入腐门深似海,从此纯洁是路人。所以说,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再就很难回头了。除非有一天,真的成长为肮脏的大人了,重新回到社会的怀抱中去了,才会不被人叫做“腐女子”。但是我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感到伤感的吧。不过至少现在,我还在安安心心地呆在家里,每天过着既宅又腐,前途未卜的生活。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题注:如果自我剖析是切腹的话那我的这一刀真的是下手即死啊。果然心路历程神马的就是人的暴露欲吗?
腐女子大百科之什么是腐女子?
腐女:腐女是“腐女子”的简称,“腐”在日文有无可救药的意思。但不是象“御宅族”那样是骂人的话,而是一种有自嘲意味的自称。腐女或腐女子主要是指喜欢BL,也就是幻想中男男爱情的女性。也有把“腐女”当作那些致力于同人志创作的深度“宅女”。腐女很少去做逛街约会之类三次元的事情,一般除了生活必须的一些动作外, 大部分活动在虚拟世界伴随着妄想渡过,网购成为了大部分腐女生活所依赖的行为,所以也有把腐女和宅女,干物女或者淘宝女搞混的说法。
腐女子大百科之什么是耽美?
耽美一词最早是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耽美派的最初本意是“反发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耽美在日文中的发音为TANBI,本义为“唯美、浪漫”之意,如耽美主义就是浪漫主义。耽美,沉溺于美,详细解释则是「包含一切美丽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后来这个词被日本的漫画界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结果引申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好吧,尽管我可能不太同意上面的有些说法但是我似乎总结不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话来,以上来源于百度百科。
如果十年以后我会对着十七八的小姑娘说我不做腐女很多年不知道会是一种怎样的光景。那些小姑娘会不会以崇拜的眼光看着我这样的前辈要我讲我们这个年代最美型的男人和最流行的CP。即使在现在,马上就要到24岁的我似乎也已经算是个高龄腐女子了。看着那些年轻的孩子们我居然萌生了退意——我果然已经不适合卖萌卖腐的设定了吗?
第一次接触耽美是在高中时候,我一直说那是我的启蒙CP,我估计说出来的话男生们一定会大为光火,《Slum Dunk》里的Sendo Akira和Rukawa Kaede,那时候似乎是流行安妮宝贝和郭敬明的,所以看的也是那样一篇文章,刊登在那个时候的《漫友》上,有着简短的对白和大段的描写,还有极力铺陈却又十分隐匿的感情。想来那个时候国家还没注意到女孩子们的野心吧,就连我自己也是没有注意到的,原来那个时候已经埋下了腐女子的种子。
其实我的整个高中都是在武侠小说和奇幻小说中度过的,只是偶尔穿插几本漫画,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去搜罗好友的言情口袋书。结果居然看到了到现在依然流行的耽美,还有穿越。我一直记得有一篇小说,因为对结局总是耿耿于怀——作者把本来是男人的主人公最后写成了女人,这让我十分不能接受——男人便是男人,难道还要雌雄同体或者去做变性手术吗?况且那个主角又不是性别认同障碍。
后来我上了大学,我认为这是我作为腐女子的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大一的时候,我写出了我人生第一篇耽美小说(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篇完整的)——因为那个时候是有基础写作课的,老师要求我们每周必须交一篇文章,体裁不限,长短不限。那时候也没有电脑,就是手写,满满的十六页纸,差不多将近一万字——居然还得了个优。然后整整一年的时间,看遍了图书馆里的与同性心理学有关的书(虽然本来就没有多少),李银河的,复旦大学的选修课,还有同性恋史,甚至还去看了弗洛伊德和犯罪心理学以及变态心理学。然后宿舍里的人简直要把我当变态。
其实那时候我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腐女子的,因为我心底里总归还是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可以说得出口的事——就像那部《我的女友是腐女》中所说的那样,除了自娱自乐,似乎没有谁会对腐女子们抱着欣赏的眼光的。日向最终能和顺子幸福地生活是因为他最终认同了顺子的生活并且试图融入腐女子的世界。在这一点上,大约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羡慕顺子吧。朋友们说你是腐女怎么怎么样(好吧我承认这些概念都是我传播的),我就会极力反对说我顶多是同人女而算不上腐女,当然我只是在徒然无功的狡辩而已,因为同人女毫无疑问是腐女子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喜欢耽美,为什么会成为腐女子?在别人问我的时候我也无数遍的问我自己。我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腐女子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专家们的回答往往是不可靠的。我总是想要反思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地陷入臆想的深渊。
但是也有人说,什么耽美,除去主角的性别是同性之外,难道不是普通的恋爱小说和恋爱漫画吗?确实,我也很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每当有人问我在看什么时,我不喜欢告诉人家我在看耽美,又不认为这是普通的恋爱小说或者漫画,所以总是很苦恼——我对她们说我在看一种特殊的恋爱小说。当然这在我自己看来是十分搞笑的,但是我又不能冒着巨大的风险试图让别人理解我。
不过说到“普通”,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大学时班里有30名女生,腐女子大概只有那么两三枚,所以我自然而然就被划归到了不正常的那一列。耽美同人之所以受腐女子们的喜欢,大约就在于它的不普通吧。男女的恋爱模式几乎已经固定,是欢喜冤家也好生死相许也罢,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国内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电视上一遍又一遍演的无非就是恋爱喜剧或者恋爱悲剧。女人再怎么强势也始终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这样的生理和心理,个人和社会,多方面共同的作用使得这样的偶像剧或者伦理剧根本没有任何新意。
然而耽美则不一样,至少在腐女子们看来不一样。伦理,禁忌,压力,欲望,在个人矛盾的小背景下后面是更加强大的社会矛盾。喜欢看耽美小说的人一般都喜欢看那种虐的很深的作品,主角如何在家人朋友的重压之下顽强地反抗,即使背叛社会也不会背叛自己所爱的人,即便是堕入地狱也要一同忍受烈火的焚烧。这种强烈的情感释放以及对于整个社会的反叛是普通的恋爱小说中所无法表达的,因为男女之间所要面对的无非就是门第,身份,仇恨,而不用去背负整个社会的压力。
24岁依然不出门不逛街不谈恋爱不讨论偶像剧和同龄的女孩子没有共同话题的人只能是腐女子。她们是拒绝走向成熟的一群人,她们坚信这个世界上有超越童话的爱。她们喜欢的是爱本身,而不是它所寄生的形式——如果男人和女人的爱才能叫做爱的话。爱本身是一种超越性别的存在,它也不会被社会形式所影响,这就是腐女子所坚信的。在耽美的世界里,我们选择自己所爱的人,是因为爱,而不是因为他是男人或者女人。这些在现实世界里发生的几率依然十分之微小。
耽美毫无疑问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存在,这一点我作为腐女子比我的朋友们更明白。以前看的同性恋社会学的书籍也时刻告诉我理想和现实根本就是冰火两重天,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名腐女子。现实中的情况根本没有耽美中表现得那么美好这谁都知道,因为现实中不可能到处都是帅哥或者美男子。而且,也没有那么巧,美男都会爱上帅哥。譬如《北京故事》,这个小说虽然也让人唏嘘,但是它比耽美就真实得多。
所以说耽美是腐女子对这个现实世界筑起的一道防御墙。虽然终有一天这面墙会随着女孩子的真正成熟而被这个社会所击倒,但是只要它存在一天,腐女子就会在墙内安然的度过一天,因为在这面墙里,所有的一切都被冠上了“美”的名义。这个世界更像是Clamp或者由贵香织里,秋乃茉莉画出来的漫画世界,摒除了让人感觉到窒息的社会行为规范,只剩下名为“美”的事物。
我在大部分情况下只关注我喜欢的配对——当然有时候也会看很多写的好的小说。不管是二次元CP还是三次元CP,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要喜欢其中的人物才能喜欢配对。喜欢一个人的心态都是共通的,喜欢的越多,想知道的就越多。ACGN里的人物设定或者故事情节就摆在那里,多了没有;而明星又从来不肯显露,始终遥不可及,我们既然喜欢他们,就会尝试为他们创造新的情节,营造新的生活——这就是同人志。
我几乎从来不看一种小说,第一人称的女性向后宫小说。玛丽苏式的主角,和走马观花一样的配角,各式各样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这样的情节只适用于男性,我认为他们喜欢看后宫小说是理所当然。我想这大概可以解释我为什么是个腐女子,喜欢拿自己意淫的女孩子通常情况下应该和我不是同一国的人。所以说,在耽美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只能有三种:情敌,姐妹,路人甲。女性情敌的出现不像普通的恋爱小说一样只是感情的第三者,她们更多代表的是家庭社会以及伦理。这个女人可能是坏女人,大约就类似于《回家的诱惑》中的艾利,她们无所不用其极,只是希望男人能够爱她;也有可能是好女人,然而一旦是好女人其存在感就会被大大削弱,她们会用家庭和孩子来牵制男人,因为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但是到最后她们总是要退出的。再有一种女人就是姐妹,她们一般也会分为两种,主角的支持者或者反对者。总之,女性在耽美作品里的存在感会被尽量减到最低,大部分一般都是作为路人出现的。
男人几乎无论什么时候都喜欢看战争片,动作片和爱情动作片,但是女人则不一样,女孩子和成熟女人喜欢看的东西就存在一定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喜欢耽美的人大都是10-30岁的年龄段了。腐女子喜欢作为一个旁观者,以第三人的视角参观别人的生活,而不是想玛丽苏一样,喜欢把自己带入想象中的生活。这大概类似于男人为排解欲望看爱情动作片,耽美的存在似乎是为了满足女性的私窥欲吧。在一次又一次私窥别人的生活中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快感。而耽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缺失正是为了不失腐女子产生代入感,既使自己不成为自己所厌弃的女性形象,又满足了私窥的欲望。
一直到现在,我的生活依然被各式各样的耽美所占据着——挑几本自己喜欢漫画看看,去逛自己喜欢的明星的贴吧,看各种各样的小说,搜寻或老或新的动漫,下载喜欢的CP同人志,沉浸在只有声音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腐女子应该都有和我差不多的生活模式,我猜——如果生活中剔除了电脑,大约就只剩下吃饭跟睡觉了吧。
耽美是条不归路——不是经常这样讲吗:一入腐门深似海,从此纯洁是路人。所以说,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再就很难回头了。除非有一天,真的成长为肮脏的大人了,重新回到社会的怀抱中去了,才会不被人叫做“腐女子”。但是我想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感到伤感的吧。不过至少现在,我还在安安心心地呆在家里,每天过着既宅又腐,前途未卜的生活。以后的事,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