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奧姆式故事──1Q84
《1Q84》故事本身,在某些世故讀者讀來的確會皺起眉頭,包括第一次閱讀的我,雖說刻意的樸拙感本來就是村上的正字標記,但這次不同,故事太簡單了,而且粗糙沒有細節,世故讀者會批評也不是沒有道理。不過,《1Q84》真的只是故事表面上這層而已嗎?
仔細讀的話,會發現《1Q84》結構有三層,第一層是故事本身,也就是大部分讀者讀的方式。第二層就是小說家董啟章的解讀,內外結構。第三層類似第一層,但這是穿過第二層所得到的結果,一樣的故事風景完全不同。村上春樹開頭引用那段歌詞用意非常妙,在穿過《1Q84》表層文本的讀者再回過頭來看這段,嘴角真的會上揚,它像是提示,或是警訊,第一章的標題也算是延伸。
那村上春樹為什麼會用這種手法創造一個讓人皺起眉頭的故事,小說裡很多地方明明可以再寫豐腴一點,細節可以再多一點,讓故事再合理些,但村上春樹為何不這麼做?這是有原因的。村上春樹在《地下鐵事件》裡《沒有指標的惡夢》一文對麻原彰晃所說的奧姆式故事這樣描述:
那並不需要洗練而複雜的高等故事。也不需要文學的芬芳。不,反而是粗糙而單純的比較受歡迎。說的更明白一點的話,或許越是垃圾〈破爛的東西、偽造品〉越好。因為人們多半已經疲於在接受複雜的『既是那樣,同時又是這樣』的複合性、多重性──且包含背叛的──故事了。
.....那就是奧姆真理教 =『那邊』所提出來的故事。真愚蠢,或許你會這麼說。確實很愚蠢吧。事實上,我們大都會嘲笑麻原所提出的荒唐無稽的故事。嘲笑製造出那種故事來的麻原,嘲笑被那樣的故事吸引過去的信徒們。雖然是餘味惡劣的嘲笑,但至少可以一笑置之。那姑且不管。
相對的,『這邊』的我們到底又能提出什麼有效的故事呢?能夠驅逐麻原的荒唐無稽的正當力量的故事,無論在次文化領域,或正統文化領域,我們到底有嗎?
這是相當大的命題。我是小說家,正如你所知的,所謂小說家是以說『故事』為職業的人。所以那命題對我來說是比大更甚的東西。關於這個或許我往後也必須一直認真切實地繼續思考。而且我想也許我必須作出自己的『和宇宙通訊的裝置』才行。我想我必須一一深切地徹底追究自己內在的垃圾和缺陷才行〈寫到這裡重新感到驚訝的是,其實這才是我作為一個小說家,長久以來一直要做的是啊!〉
《沒有指標的惡夢》寫於1997年,對了解《1Q84》很有幫助,十幾年後的《1Q84》就是村上提出的,跟奧姆式故事相抗衡的對立故事,它乍看下有奧姆式故事的特徵〈那並不需要洗練而複雜的高等故事。也不需要文學的芬芳。不,反而是粗糙而單純的比較受歡迎。說的更明白一點的話,或許越是垃圾﹝破爛的東西、偽造品﹞越好。〉,但仔細閱讀卻有後面說的複雜的『既是那樣,同時又是這樣』的複合性、多重性奧姆式故事所沒有的結構。
就結果論,還真的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樹,類奧姆式的故事是成功的,因為《1Q84》可能是會是村上春樹賣最多部影響力最廣的作品,奧姆式的故事確實大多數人比較容易接受,但相反的很大一部分讀者會嗤之以鼻,但這只是像奧姆式的故事而已,底下暗流很多,簡單其實不簡單,不合理的情節可以變合理,缺陷可以變優點,拙劣可以變高明,你必須穿過故事,穿過故事風景將不同。
這是個馬戲團一樣的世界,一切都是裝假的。不過如果你相信我,一切都可以變成真的。
不要被外表騙了。
仔細讀的話,會發現《1Q84》結構有三層,第一層是故事本身,也就是大部分讀者讀的方式。第二層就是小說家董啟章的解讀,內外結構。第三層類似第一層,但這是穿過第二層所得到的結果,一樣的故事風景完全不同。村上春樹開頭引用那段歌詞用意非常妙,在穿過《1Q84》表層文本的讀者再回過頭來看這段,嘴角真的會上揚,它像是提示,或是警訊,第一章的標題也算是延伸。
那村上春樹為什麼會用這種手法創造一個讓人皺起眉頭的故事,小說裡很多地方明明可以再寫豐腴一點,細節可以再多一點,讓故事再合理些,但村上春樹為何不這麼做?這是有原因的。村上春樹在《地下鐵事件》裡《沒有指標的惡夢》一文對麻原彰晃所說的奧姆式故事這樣描述:
那並不需要洗練而複雜的高等故事。也不需要文學的芬芳。不,反而是粗糙而單純的比較受歡迎。說的更明白一點的話,或許越是垃圾〈破爛的東西、偽造品〉越好。因為人們多半已經疲於在接受複雜的『既是那樣,同時又是這樣』的複合性、多重性──且包含背叛的──故事了。
.....那就是奧姆真理教 =『那邊』所提出來的故事。真愚蠢,或許你會這麼說。確實很愚蠢吧。事實上,我們大都會嘲笑麻原所提出的荒唐無稽的故事。嘲笑製造出那種故事來的麻原,嘲笑被那樣的故事吸引過去的信徒們。雖然是餘味惡劣的嘲笑,但至少可以一笑置之。那姑且不管。
相對的,『這邊』的我們到底又能提出什麼有效的故事呢?能夠驅逐麻原的荒唐無稽的正當力量的故事,無論在次文化領域,或正統文化領域,我們到底有嗎?
這是相當大的命題。我是小說家,正如你所知的,所謂小說家是以說『故事』為職業的人。所以那命題對我來說是比大更甚的東西。關於這個或許我往後也必須一直認真切實地繼續思考。而且我想也許我必須作出自己的『和宇宙通訊的裝置』才行。我想我必須一一深切地徹底追究自己內在的垃圾和缺陷才行〈寫到這裡重新感到驚訝的是,其實這才是我作為一個小說家,長久以來一直要做的是啊!〉
《沒有指標的惡夢》寫於1997年,對了解《1Q84》很有幫助,十幾年後的《1Q84》就是村上提出的,跟奧姆式故事相抗衡的對立故事,它乍看下有奧姆式故事的特徵〈那並不需要洗練而複雜的高等故事。也不需要文學的芬芳。不,反而是粗糙而單純的比較受歡迎。說的更明白一點的話,或許越是垃圾﹝破爛的東西、偽造品﹞越好。〉,但仔細閱讀卻有後面說的複雜的『既是那樣,同時又是這樣』的複合性、多重性奧姆式故事所沒有的結構。
就結果論,還真的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樹,類奧姆式的故事是成功的,因為《1Q84》可能是會是村上春樹賣最多部影響力最廣的作品,奧姆式的故事確實大多數人比較容易接受,但相反的很大一部分讀者會嗤之以鼻,但這只是像奧姆式的故事而已,底下暗流很多,簡單其實不簡單,不合理的情節可以變合理,缺陷可以變優點,拙劣可以變高明,你必須穿過故事,穿過故事風景將不同。
這是個馬戲團一樣的世界,一切都是裝假的。不過如果你相信我,一切都可以變成真的。
不要被外表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