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几天仔细的听了老柴D大调小协的几个不同版本,渐渐地觉得Sarah Chang的版本表现力也很有限了。当然这是仅仅对流畅性的感觉,不排除这曲子本身就充满了不安定因素的缘故。在非主旋律的部分安插了大量的杂音,使得整首曲子有些支离破碎,当年第一次听的时候很疑惑老柴为何要这么写。不过听来听去还是感叹”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究竟是对的。不管怎么说,Sarah版本是她12岁的作品,单从这一点考虑已经无可挑剔了。连她自己去年的访谈中也说“when i made my debut in London...I think when I was 11 or sth... ridiculous young like that.." ridiculous啊!
看她最近几年的演奏,明显在情感上丰富很多,她本人也成长为一位很有魅力的lady了,温和、热情、充满自信。但我还是更爱她12岁时候稚嫩的面庞和那面庞上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中带点不屑的眼神,还有拉琴时候旁若无人的姿态。youtube每一个她的视频下面都是溢美之词,但我注意到有一条写着”i think she lost sth as growing...“我盯着那条comment看了很久。
深有同感。
看她最近几年的演奏,明显在情感上丰富很多,她本人也成长为一位很有魅力的lady了,温和、热情、充满自信。但我还是更爱她12岁时候稚嫩的面庞和那面庞上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中带点不屑的眼神,还有拉琴时候旁若无人的姿态。youtube每一个她的视频下面都是溢美之词,但我注意到有一条写着”i think she lost sth as growing...“我盯着那条comment看了很久。
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