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城 一和二
一
我依稀记得我是三天前到达这城市的。我所住的旅馆在河岸的旁边,透过二楼的房间上的窗户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小的码头,有些像我一样的旅客在那里上船或者下船,或者只是带着墨镜或者花边太阳帽坐在折叠椅上吹吹风。
白天,这座城市静静地躺在阳光下,展示着她如女人肌肤一样柔软的白墙和错落在墨绿色橄榄树中的红棕色瓦片,巷子里会有粗腰的胖女人把一大摞男人、女人、小孩以及老人的衣服晾在如同蜘蛛网一样交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子上,每到这时候,巷子的上空就像过节挂上彩色旗帜,随风飘啊飘。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车,在这座河网密布的城市里,开车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偶尔会有自行车的叮铃声从巷子间滑过,还有就是船桨抚过河水时惬意的低吟。但对于我来说,白天的城市实在有些太热了,我喜欢一个让自己能感到彻底放松并且体感舒适的环境。所以我会在太阳渐渐落下水面,巨大的阴影开始统治这些街道的时候走出旅馆的大门,和我的爱人一道去探访这座水城的边边角角,直到粉红色的微光从屋顶瓦片下隐隐升起。在白天和夜晚互道早安或者晚安的时候,这座城市则会显现出另一种诡谲的色彩,蓝色墙面开始泛着金色的光斑,形成一种冷静的粉紫色,而墨绿色的树叶则镀上一层紫铜。每到了这个时候,城市仿佛被另外一个世界慢慢被侵蚀,侵蚀,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循环。
这是一座安静的城市,我住的旅馆也不例外。我知道在我隔壁住着一个画家,除此之外,这座2层楼的小旅馆再无其他游客。画家是个看上去胡子头发就像爬满了旅馆外墙的藤蔓一样坚定而看似随意地纠结在一起,个子并不是很高大但却有着宽阔和看上去有力的肩膀的人。画家常常穿着咖啡色的短袖上衣,一条油渍斑驳的牛仔裤和一双当地特色的编制凉鞋,手上总拿着一只钢笔和一个同样颜料斑驳的速写本。和我不同,画家喜欢在白天活动,我们常常在昼夜交替时候的旅馆的小花园里相遇,他背着一个简便的颜色斑驳的布包,包里看上去塞满了各种颜料,画笔和我所不知道的东西,然后我们相视一笑。
在有些时候,我们会在日出时分的码头上相遇。我们并非刻意约定好了要见面,但是却有些说不出的机缘使得我们要相遇。每到这个时候,他脸上就带着收获了一天的满足感和孩子般的兴奋感,和他脸上的胡子一点也不相称。
“给我看看你今天的画吧。”我挪了挪身子好让他在码头边白色石头砌成的围墙边坐下。“嘿,这些就是今天我全部的画了,你看,今天我发现了个不得了得地方,我换了好几个角度想表现出来,喏,你看,这房子,其实后头更有趣呐……”,或者是“这个小孩,他在我画完的时候突然想把我的本子抢过去呢,力气可不小”他开始喋喋不休地说着今天去过的那个地方,那些人,一张又一张的风景速写掠过我眼前。
说实话,我并不懂什么画画,不过在我看来,画家的速写既有趣,又有些原始,有时我看着这些线条勾勒出来的东西的时候,我甚至并不觉得它真实存在于我的眼睛里所看到的这座城市,我觉得它们并不属于这座城市。因此我非常喜欢看画家的作品,我会好奇,我所经历的和画家所经历的,即使是同一座城市,也能有如此天差地别。我从来都未曾亲眼见过白天的街道,那些街边晒太阳的老人或是穿着拖鞋奔跑的小孩,所有这些,都是来源于画家的速写本,然而画家想必也从听到夜晚城市微弱而快活的乐曲吧。
虽然并不是特意作为交换,但我仍然喜欢抱起我的爱那把似乎上了年纪的萨鲁四弦琴弹奏一些曲子给画家听。有时候,这些乐曲是为那些街道上的黄色街灯,有时候是为了在酒吧外醉倒地不省人事的酒鬼,有时候是为了在橄榄树叶里飞舞的夜虫,更多时候则简单的为了夜晚本身。
“我可以闻到夜晚河里的腥味。”有时候他闭上眼睛说道。我看着画家高耸的眉弓骨在眼眶下投下一小块阴影,可以看到眼皮下轻微转动的眼珠。此刻他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从来不知道夜晚的河水和白天的河水的气息有多么不一样,和究竟哪个更迷人。
在我们简短而愉快地交流之后,我们分道扬镳。画家背上他的行头去了不知道的什么地方,而我则一头扎进我的靠码头的房间,拉上蓝绿和粉色相间的窗帘然后安稳的睡上一觉。直到太阳下山的时候,我起床拉开窗帘,带着一丝河里水藻气息的晚风会吹房间,连同着紫红色和橘色的光线。不出意外,我会在码头边上的一个破旧的露天咖啡馆的白色核桃木圆桌那看到有个一边喝着咖啡吃着肉卷,一边翻阅着一个大速写本的身影。画家翻动纸页的动作非常专注,有时候他眉毛和毛发纠结在一起,一筹莫展,有时候又像发现了新大陆般欣喜雀跃。他用脏兮兮的右手抓起桌上的肉卷,三两口就一扫而空,然后他用桌上的纸巾胡乱擦了两把,再把本子翻过几页,然后合拢,站起身一边点烟一边慢慢踱回旅馆。
我们的活动轨迹就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各主宰界限的另一端。
“你知道吗,我从来都没有找到过你画里的那些街道。”有一天的黄昏,我坐在咖啡馆的椅子上对画家说。“那些你画的地方,真的是在这座城里吗?有时候我并不这样觉得。你看这些雕花栏杆的窗户,还有郊外水塔边这些断掉的旧桥,这些屋顶的形状,我从没在任何一个地方找到过。你知道,即使在夜晚,他们也应保持着固定的形状,但我走遍了大街小巷和郊区也没有发现一片和画面符合的地方。”我说出我长久以来的疑虑。住在这里的这些日子,我确信我已经走遍了所有可以走的地方,甚至那些白天无法进入的区域,夜晚就是它们的钥匙。但我清晰得知道,郊外水塔的旁边是一片湿乎乎的泥地,长满了草,根本没有什么桥,连桥墩都找不到,附近的老人说那里五十年前曾经是一片种着红色庄稼的的田,根本没有河道。画家沉默了一小会儿,一只黑白相间的红喙小鸟停在桌上。“不,不是那样的,桥就在那里。你为何不在阳光下去瞧一瞧呢?”
二
穿过市中心的广场,我看到一只白色的猫蹲在中心的农神雕塑脚下。在这样的夜晚,白猫的毛发就像一团会呼吸的雪球。它一动不动,直到我经过它身边,才听到它轻声地叫唤了一声。拐入一条由石板铺成阶梯的小巷子,窗口传来断断续续的呼噜声和咳嗽声,墙角一只老师飞快的跑过。我在接近黎明的夜色里穿过城区的街道,面对我的是一个略微荒凉的山坡,以及无数个老旧的水塔群。为什么这座水城还会有如此多的水塔?我想这也许并不是个问题,这些表面已经被锈迹和藤蔓占领的水塔只是静静地呆在这里,没有人会刻意经过此地来看望他们,似乎他们本来就不属于这座城市。我踩着柔软的湿乎乎的泥土,去向水塔山的另一边。
没错,我知道是这个地方,山坡下曾经的庄稼田,如今的泥草地,但不可能有什么桥。
阳光开始从黑暗的缝隙中钻出来,羞涩的在我身前落下一丝犹豫的的影子。朽木的缝隙里填满了各种小巧精致的植物和菌类,蚱蜢和青蛙在愉快的捉迷藏。
我找了个合适的角度和干燥的木板坐下,已经坍塌的桥面和勉强立在芦苇中的桥桩高低错落在眼前。我用手触摸了一下冰冷的木桩,粗糙而湿润。光线开始慢慢蔓延开,氤氲的气息围绕在这一片荒地上。我可以看到桥墩上有剥落的差不多的白色油漆,露出一圈一圈的年轮,一圈锈迹斑斑的铁丝缠绕在上面,就像开出一层美丽的棕红色小花。
我闭上眼睛,然后再睁开,光线变得略微强烈了一些,破旧的木质桥面开始呈现出另外的色彩。远处的水塔变成一个个高耸的人形剪影。我一直坐着,直到眼前所有的景物暴露在光线下。我曾幻想见到这样的景象:一大片什么也没有的芦苇丛在阳光下慢慢生长出木桩,细长的桥面,相互交错缠绕。但我以为我看到了什么?无论我怎样想,干枯的河道和破旧的木桥遗迹就在那里,仿佛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在那里了,还骄傲地剥下白色的油漆,开出红色的锈花,向我证明这一切并不是匆忙雕琢而成的。那么一刻,我有些不知道该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画家的画面。
这一天,我尝试着在白天经过那些石砌的街道,白墙的巷子,墨绿色的河水,我看见挂着国庆日彩旗一样的晾衣绳,听见说着听不懂的笑话飞快地从我身边跑过的光脚小孩。我第一次觉得这些场景是如此陌生,以致于我在经过一条过去几天闭着眼睛都能找对方向的巷子里迷了路,弯曲的岔路口是如此多,就像许多张张开的口。我并不认为过去它们是这个形态,我也不认为它们可以恣意改变自己的方向,但我确实如同一个刚进入这里的观光客,懵懂的探路者。
我想找到画家,我想知道他在哪里画着他那些屋顶和行人。如果我能见到他的话,也许就会解开我心中的谜团。但我失败了,我站在城市唯一的高建筑灯塔,走过种满墨绿色叶子的橄榄树街,坐在散发着水草味的船上,蹲在象牙色砖砌的邮局外的阶梯,即使我坐在旅馆对面的破旧咖啡厅的椅子上,在我昏睡过去之前,我没有遇见画家。
不知睡了多久,一丝凉风把我吹醒,天色黄昏。我站起身来打了个呵欠,径直朝旅馆走去。第一次,一小搓不安和疑虑在心中升起,无论是黎明时分的旧桥墩,还是那些阳光下变陌生的巷子,还是整整一天都不知道画家去了哪儿,我觉得,似乎当我刻意去寻求某些东西的时候,那些熟悉的东西就消失了。
走上楼梯,拐角处就是画家的房间,而我的则在走廊尽头。我看到画家的房门半掩着,里头黑黑的一片。看样子他还没有回来。我推开房门,打开房间里的灯,橘色的灯光通过积灰的灯罩散发出朦胧的色彩,地板上,床上,桌上到处都堆满了画纸。我清理开床上的画,一屁股坐在绿色格子的床单上,画家的房间里有一股石墨和松节油混合着大宛烟草的味道。我捡起四散开的画纸,仔细的一张张端详起来。黑色碳条和钢笔组成的一座座房屋,正是我白天看到的街道,这些看上起平淡无奇的日常,组成了这座城市所有的要素。只是,我有种更加强烈的感觉和疑虑,在看着这些画面的时候我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也被画进了画面中。我又有了困意,但我仍然不想离开这些画,然后我便倒头睡了下去,画家的床很柔软,有种躺在龙的呼吸里的味道。龙?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筋疲力尽的错觉。
我依稀记得我是三天前到达这城市的。我所住的旅馆在河岸的旁边,透过二楼的房间上的窗户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小的码头,有些像我一样的旅客在那里上船或者下船,或者只是带着墨镜或者花边太阳帽坐在折叠椅上吹吹风。
白天,这座城市静静地躺在阳光下,展示着她如女人肌肤一样柔软的白墙和错落在墨绿色橄榄树中的红棕色瓦片,巷子里会有粗腰的胖女人把一大摞男人、女人、小孩以及老人的衣服晾在如同蜘蛛网一样交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子上,每到这时候,巷子的上空就像过节挂上彩色旗帜,随风飘啊飘。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车,在这座河网密布的城市里,开车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偶尔会有自行车的叮铃声从巷子间滑过,还有就是船桨抚过河水时惬意的低吟。但对于我来说,白天的城市实在有些太热了,我喜欢一个让自己能感到彻底放松并且体感舒适的环境。所以我会在太阳渐渐落下水面,巨大的阴影开始统治这些街道的时候走出旅馆的大门,和我的爱人一道去探访这座水城的边边角角,直到粉红色的微光从屋顶瓦片下隐隐升起。在白天和夜晚互道早安或者晚安的时候,这座城市则会显现出另一种诡谲的色彩,蓝色墙面开始泛着金色的光斑,形成一种冷静的粉紫色,而墨绿色的树叶则镀上一层紫铜。每到了这个时候,城市仿佛被另外一个世界慢慢被侵蚀,侵蚀,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循环。
这是一座安静的城市,我住的旅馆也不例外。我知道在我隔壁住着一个画家,除此之外,这座2层楼的小旅馆再无其他游客。画家是个看上去胡子头发就像爬满了旅馆外墙的藤蔓一样坚定而看似随意地纠结在一起,个子并不是很高大但却有着宽阔和看上去有力的肩膀的人。画家常常穿着咖啡色的短袖上衣,一条油渍斑驳的牛仔裤和一双当地特色的编制凉鞋,手上总拿着一只钢笔和一个同样颜料斑驳的速写本。和我不同,画家喜欢在白天活动,我们常常在昼夜交替时候的旅馆的小花园里相遇,他背着一个简便的颜色斑驳的布包,包里看上去塞满了各种颜料,画笔和我所不知道的东西,然后我们相视一笑。
在有些时候,我们会在日出时分的码头上相遇。我们并非刻意约定好了要见面,但是却有些说不出的机缘使得我们要相遇。每到这个时候,他脸上就带着收获了一天的满足感和孩子般的兴奋感,和他脸上的胡子一点也不相称。
“给我看看你今天的画吧。”我挪了挪身子好让他在码头边白色石头砌成的围墙边坐下。“嘿,这些就是今天我全部的画了,你看,今天我发现了个不得了得地方,我换了好几个角度想表现出来,喏,你看,这房子,其实后头更有趣呐……”,或者是“这个小孩,他在我画完的时候突然想把我的本子抢过去呢,力气可不小”他开始喋喋不休地说着今天去过的那个地方,那些人,一张又一张的风景速写掠过我眼前。
说实话,我并不懂什么画画,不过在我看来,画家的速写既有趣,又有些原始,有时我看着这些线条勾勒出来的东西的时候,我甚至并不觉得它真实存在于我的眼睛里所看到的这座城市,我觉得它们并不属于这座城市。因此我非常喜欢看画家的作品,我会好奇,我所经历的和画家所经历的,即使是同一座城市,也能有如此天差地别。我从来都未曾亲眼见过白天的街道,那些街边晒太阳的老人或是穿着拖鞋奔跑的小孩,所有这些,都是来源于画家的速写本,然而画家想必也从听到夜晚城市微弱而快活的乐曲吧。
虽然并不是特意作为交换,但我仍然喜欢抱起我的爱那把似乎上了年纪的萨鲁四弦琴弹奏一些曲子给画家听。有时候,这些乐曲是为那些街道上的黄色街灯,有时候是为了在酒吧外醉倒地不省人事的酒鬼,有时候是为了在橄榄树叶里飞舞的夜虫,更多时候则简单的为了夜晚本身。
“我可以闻到夜晚河里的腥味。”有时候他闭上眼睛说道。我看着画家高耸的眉弓骨在眼眶下投下一小块阴影,可以看到眼皮下轻微转动的眼珠。此刻他的脑海里,会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从来不知道夜晚的河水和白天的河水的气息有多么不一样,和究竟哪个更迷人。
在我们简短而愉快地交流之后,我们分道扬镳。画家背上他的行头去了不知道的什么地方,而我则一头扎进我的靠码头的房间,拉上蓝绿和粉色相间的窗帘然后安稳的睡上一觉。直到太阳下山的时候,我起床拉开窗帘,带着一丝河里水藻气息的晚风会吹房间,连同着紫红色和橘色的光线。不出意外,我会在码头边上的一个破旧的露天咖啡馆的白色核桃木圆桌那看到有个一边喝着咖啡吃着肉卷,一边翻阅着一个大速写本的身影。画家翻动纸页的动作非常专注,有时候他眉毛和毛发纠结在一起,一筹莫展,有时候又像发现了新大陆般欣喜雀跃。他用脏兮兮的右手抓起桌上的肉卷,三两口就一扫而空,然后他用桌上的纸巾胡乱擦了两把,再把本子翻过几页,然后合拢,站起身一边点烟一边慢慢踱回旅馆。
我们的活动轨迹就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各主宰界限的另一端。
“你知道吗,我从来都没有找到过你画里的那些街道。”有一天的黄昏,我坐在咖啡馆的椅子上对画家说。“那些你画的地方,真的是在这座城里吗?有时候我并不这样觉得。你看这些雕花栏杆的窗户,还有郊外水塔边这些断掉的旧桥,这些屋顶的形状,我从没在任何一个地方找到过。你知道,即使在夜晚,他们也应保持着固定的形状,但我走遍了大街小巷和郊区也没有发现一片和画面符合的地方。”我说出我长久以来的疑虑。住在这里的这些日子,我确信我已经走遍了所有可以走的地方,甚至那些白天无法进入的区域,夜晚就是它们的钥匙。但我清晰得知道,郊外水塔的旁边是一片湿乎乎的泥地,长满了草,根本没有什么桥,连桥墩都找不到,附近的老人说那里五十年前曾经是一片种着红色庄稼的的田,根本没有河道。画家沉默了一小会儿,一只黑白相间的红喙小鸟停在桌上。“不,不是那样的,桥就在那里。你为何不在阳光下去瞧一瞧呢?”
二
穿过市中心的广场,我看到一只白色的猫蹲在中心的农神雕塑脚下。在这样的夜晚,白猫的毛发就像一团会呼吸的雪球。它一动不动,直到我经过它身边,才听到它轻声地叫唤了一声。拐入一条由石板铺成阶梯的小巷子,窗口传来断断续续的呼噜声和咳嗽声,墙角一只老师飞快的跑过。我在接近黎明的夜色里穿过城区的街道,面对我的是一个略微荒凉的山坡,以及无数个老旧的水塔群。为什么这座水城还会有如此多的水塔?我想这也许并不是个问题,这些表面已经被锈迹和藤蔓占领的水塔只是静静地呆在这里,没有人会刻意经过此地来看望他们,似乎他们本来就不属于这座城市。我踩着柔软的湿乎乎的泥土,去向水塔山的另一边。
没错,我知道是这个地方,山坡下曾经的庄稼田,如今的泥草地,但不可能有什么桥。
阳光开始从黑暗的缝隙中钻出来,羞涩的在我身前落下一丝犹豫的的影子。朽木的缝隙里填满了各种小巧精致的植物和菌类,蚱蜢和青蛙在愉快的捉迷藏。
我找了个合适的角度和干燥的木板坐下,已经坍塌的桥面和勉强立在芦苇中的桥桩高低错落在眼前。我用手触摸了一下冰冷的木桩,粗糙而湿润。光线开始慢慢蔓延开,氤氲的气息围绕在这一片荒地上。我可以看到桥墩上有剥落的差不多的白色油漆,露出一圈一圈的年轮,一圈锈迹斑斑的铁丝缠绕在上面,就像开出一层美丽的棕红色小花。
我闭上眼睛,然后再睁开,光线变得略微强烈了一些,破旧的木质桥面开始呈现出另外的色彩。远处的水塔变成一个个高耸的人形剪影。我一直坐着,直到眼前所有的景物暴露在光线下。我曾幻想见到这样的景象:一大片什么也没有的芦苇丛在阳光下慢慢生长出木桩,细长的桥面,相互交错缠绕。但我以为我看到了什么?无论我怎样想,干枯的河道和破旧的木桥遗迹就在那里,仿佛他们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从很久以前就一直在那里了,还骄傲地剥下白色的油漆,开出红色的锈花,向我证明这一切并不是匆忙雕琢而成的。那么一刻,我有些不知道该相信自己的记忆还是画家的画面。
这一天,我尝试着在白天经过那些石砌的街道,白墙的巷子,墨绿色的河水,我看见挂着国庆日彩旗一样的晾衣绳,听见说着听不懂的笑话飞快地从我身边跑过的光脚小孩。我第一次觉得这些场景是如此陌生,以致于我在经过一条过去几天闭着眼睛都能找对方向的巷子里迷了路,弯曲的岔路口是如此多,就像许多张张开的口。我并不认为过去它们是这个形态,我也不认为它们可以恣意改变自己的方向,但我确实如同一个刚进入这里的观光客,懵懂的探路者。
我想找到画家,我想知道他在哪里画着他那些屋顶和行人。如果我能见到他的话,也许就会解开我心中的谜团。但我失败了,我站在城市唯一的高建筑灯塔,走过种满墨绿色叶子的橄榄树街,坐在散发着水草味的船上,蹲在象牙色砖砌的邮局外的阶梯,即使我坐在旅馆对面的破旧咖啡厅的椅子上,在我昏睡过去之前,我没有遇见画家。
不知睡了多久,一丝凉风把我吹醒,天色黄昏。我站起身来打了个呵欠,径直朝旅馆走去。第一次,一小搓不安和疑虑在心中升起,无论是黎明时分的旧桥墩,还是那些阳光下变陌生的巷子,还是整整一天都不知道画家去了哪儿,我觉得,似乎当我刻意去寻求某些东西的时候,那些熟悉的东西就消失了。
走上楼梯,拐角处就是画家的房间,而我的则在走廊尽头。我看到画家的房门半掩着,里头黑黑的一片。看样子他还没有回来。我推开房门,打开房间里的灯,橘色的灯光通过积灰的灯罩散发出朦胧的色彩,地板上,床上,桌上到处都堆满了画纸。我清理开床上的画,一屁股坐在绿色格子的床单上,画家的房间里有一股石墨和松节油混合着大宛烟草的味道。我捡起四散开的画纸,仔细的一张张端详起来。黑色碳条和钢笔组成的一座座房屋,正是我白天看到的街道,这些看上起平淡无奇的日常,组成了这座城市所有的要素。只是,我有种更加强烈的感觉和疑虑,在看着这些画面的时候我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也被画进了画面中。我又有了困意,但我仍然不想离开这些画,然后我便倒头睡了下去,画家的床很柔软,有种躺在龙的呼吸里的味道。龙?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筋疲力尽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