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我会在哪里?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
Aki/文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愉和不幸。”
如是,我们仍要为了那片刻的欢愉,付出一生的努力。
我们悼念的,不是不幸本身,
而是已经失去的、曾经的快乐。】
我26岁半。十年后我会在哪里?十年前我又在哪里?
十年前,四月,和同桌坐在操场的长阶上抱怨课业,偶尔也聊聊我们引以为豪的诗作。那时以为,十年后,我会成为一位编辑。那时以为,凡事努力便可做到。我记不起那刻年少轻狂的面庞,只记得那时莺飞草长。
五年后,我如愿以偿。
又四年,我离开了挚爱的行业。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喝一点酒,不然就难过得睡不着觉。我多爱这个行业,爱到吹毛求疵,爱到宁缺毋滥。
再一年,我坐在政府大楼的办公室里,偶尔抬头看窗外飘扬的国旗,判断风向。
十年来,我仍相信,凡事努力便可做到。只是,我不想努力了。大概,走长途的人,宁愿慢慢走,也不愿走得很快、走走停停,大概一停下来就再也不愿启程。
一切都好,我终于过上了简纯如水的日子,稳定的工作,温暖的爱人,可靠的朋友。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才走到了这里。不想再走了呢,想坐下来晒晒太阳。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样说了,似乎可以一眼看到老。
只是偶尔会想起一些人和事,心里就起了雾,然后静静地等雾消散。
只是偶尔会疑惑,这是不是幸福的姿态,是不是我应该有的姿态。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孜孜不倦地追寻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时间只会老去,却从不会欺骗我们。】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憎恶岁月的流逝?
之前,一直以为25岁是个可怕的年纪。因为据说女人从25岁开始衰老。衰老是一件极可怕的事,因为老了就会从无价宝珠变成鱼眼睛。当我正式告别25岁,开始人生第26个春天,觉得衰老也并非洪水猛兽,甚至开始期待变老,期待退休后躺在摇椅上晒太阳的日子。而岁月,就像一枚镇定剂,安抚曾经阵痛的心。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还有欲望?
离家七年。七年来,得到了一些,失去了一些。生命大抵如此,用已有的,换未有的,循环往复。只是,后来者不见得比前者珍贵。有时,喜欢一样东西,执著一件事,不见得多在乎,只是想找个事做,不致太无聊。更多的时候,说说笑笑,积极主动,也只是想让自己更合群。暗地里,我仍是个怪姑娘,不喜人群,喜欢一个人闲散度日。有时发几个钟头呆,看着未央天,想着孟婆汤。或躺在床上看流云飞渡、彩霞褪去霓裳。这些寻常事,在我心里最珍贵。我知道,慢慢的,我好奇的、想尝试的、喜欢的、想要的、在意的、留恋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大概是好迹象。
【束缚人的其实常常只是自己的幻想,自己感动自己的心思,
像灵魂的波动与潮汐原本鲜活,可是飘扬过海之后,
一靠岸就碎了。】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有梦想?
偶尔,身陷镜头颠簸的梦魇,在夜里惊醒,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渐渐冷静下来,细细厘清思绪,回到这个26岁的自己。做书的人,未婚,抚养一条鱼和一些植物。过着简纯如水的日子。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放任自己,越来越少思考,读些大量无用且没品的闲书。有时会想起,我还有梦想,偶尔朦胧,偶尔强烈,这么多年,念念不忘。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仍在这个城市中流连?
这个城市,春夏秋冬都轰轰烈烈的,凛冽的冷,让人发狂的热,还有大风刮来的春天。不像我的家乡,在我的家乡,什么季节都是温柔的。那里的气候让人迷醉,仿佛品饮了红酒,让人懒懒的、软软的,不愿思考,只想沉醉于当下的快乐。这个城市不是如此。纵然有千万人说这个城市不好,但是啊,当你在冬天,将头暴露在冰冷的空气中,大脑会立刻清醒,活着的感觉那么强烈。当你早上一出门,看到铺天盖地的白雪,地上的雪没过了脚腕,吱吱嘎嘎地响,你的心是踏实的。
【让我们犯错的,永远都不是恨,是爱。
恨会让人变得决绝,给人以力量。
爱却不同,它让人犹豫不决,让人自以为是,让人忘记自己。】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仍执着于爱情?
爱情到最后终会归于平淡。但是仍要爱,仍要许诺,仍要追寻。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我才要在有限的、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的生命中,用尽全力地、不顾一切地,爱你。因为你,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爆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因为你,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彻彻底底地无私;因为你,我贪恋时光;因为你,我害怕死去。我是如此着迷这种略带惶恐的幸福,就像喝了酒的人,不能自已。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拥有友情?
约翰•巴斯在《漂游的歌剧院》中写道:“我们的朋友从我们的身旁漂游过去,我们和他们有了联系;他们继续漂游,我们只有道听途说了解他们的情况,而有的则完全失去了联系;当他们漂游回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彼此无法了解了。”就是这样,相遇,想念,而后遗忘;生生不息。知道越来越多的真理,起初在结局才知道,后来,在开始便知道。只是,知道之后又如何呢?当你漂游过来的时候,我还要不要抓住你的手,沉溺于片刻的温暖,然后想念、遗忘;还是,低着头,任你漂游而去?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理智,而是无法服从理智。我不甘心,我贪婪,我心存侥幸,我悸动不安。我该怎么办。
【那些缱绻在韶华流年的吉光片羽,
睡去吧。】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遗忘越来越多的过往?
曾经,我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想不起来了。不是忘记,它们还在心里的某个地方,只是它们不再轻易跳出来亲吻我了。记忆,终敌不过时间。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仍为片刻的温暖而欢喜?
夜里乘公车,车上只有零星几个乘客。万家灯火从眼前略过,还有脑海里飘忽的过往片断。我希望,车一直开,不要停,不要靠站。在夜里穿梭的公车,仿佛赶超了光速,让时间停滞,可以带我回到任何一个时间点。好像是念书时,背着书包,睡眼惺忪地坐在清晨的公车上,手袋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餐;好像实习时,奔波于城市南北两头,每天在公车上度过四个小时的时光;好像是那年第一次和同学去旅行,坐车经过努尔哈赤埋葬的地方,微笑地看沿途风光秀丽的小镇;好像是每次加班回来,在公车上,眼神涣散,一直走神。
【时间一天天过去,
有时觉得它漫长难熬,有时却又感到那么短促;
有时愉快幸福,有时又悲伤惆怅。
一天与一天不同,一日和一日有别,仿佛一昼夜之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
——阿•巴巴耶娃】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像植物一样默默成长?
这些年,学会对自己宽容一点。学会乐观、竭尽全力且不抱期望地做事情。学会勇于认错和心安理得接受赞誉。这些年,意识到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是聪明和善良,此二者进可攻退可守。意识到事半功倍、功半事倍都不如水到渠成。意识到世界上最美好的祝福是心想事成。“总要活到有些年纪,人才会了解,其实什么事也不必赶着去做。真正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每一个年龄,就做那一个年龄该做的事,不着急也不落后。到年纪渐长,回头看看,不曾缺少什么快乐,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追悔。我们年轻时以为伟大的东西,总有一天在追求到之后,会明白不过尔尔。反倒是当时我们认为不值得一顾的小事情,会回来日日夜夜啃噬我们的心。”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孜孜不倦地追寻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答案,要用一生去寻找。
这一刻,我的答案是:平安喜乐,不知流年。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范柳原对流苏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了,生与死还有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不分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好像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笑。
26岁这一年,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恨并热爱命运。
那些潜伏在心底的渴望,缱绻不散,直到梦想成真。
那些萦绕在耳边的呼唤,经久不息,直至生命枯竭。
那些生命中的美丽和感动,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散发着永恒不败的光芒。
日升月落,碧落黄泉,生命无比短暂,却也无比华美。
丰盛而浓烈地活。唯有如此,人生才能不辜负。
Aki/文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欢愉和不幸。”
如是,我们仍要为了那片刻的欢愉,付出一生的努力。
我们悼念的,不是不幸本身,
而是已经失去的、曾经的快乐。】
我26岁半。十年后我会在哪里?十年前我又在哪里?
十年前,四月,和同桌坐在操场的长阶上抱怨课业,偶尔也聊聊我们引以为豪的诗作。那时以为,十年后,我会成为一位编辑。那时以为,凡事努力便可做到。我记不起那刻年少轻狂的面庞,只记得那时莺飞草长。
五年后,我如愿以偿。
又四年,我离开了挚爱的行业。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喝一点酒,不然就难过得睡不着觉。我多爱这个行业,爱到吹毛求疵,爱到宁缺毋滥。
再一年,我坐在政府大楼的办公室里,偶尔抬头看窗外飘扬的国旗,判断风向。
十年来,我仍相信,凡事努力便可做到。只是,我不想努力了。大概,走长途的人,宁愿慢慢走,也不愿走得很快、走走停停,大概一停下来就再也不愿启程。
一切都好,我终于过上了简纯如水的日子,稳定的工作,温暖的爱人,可靠的朋友。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才走到了这里。不想再走了呢,想坐下来晒晒太阳。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样说了,似乎可以一眼看到老。
只是偶尔会想起一些人和事,心里就起了雾,然后静静地等雾消散。
只是偶尔会疑惑,这是不是幸福的姿态,是不是我应该有的姿态。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孜孜不倦地追寻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时间只会老去,却从不会欺骗我们。】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憎恶岁月的流逝?
之前,一直以为25岁是个可怕的年纪。因为据说女人从25岁开始衰老。衰老是一件极可怕的事,因为老了就会从无价宝珠变成鱼眼睛。当我正式告别25岁,开始人生第26个春天,觉得衰老也并非洪水猛兽,甚至开始期待变老,期待退休后躺在摇椅上晒太阳的日子。而岁月,就像一枚镇定剂,安抚曾经阵痛的心。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还有欲望?
离家七年。七年来,得到了一些,失去了一些。生命大抵如此,用已有的,换未有的,循环往复。只是,后来者不见得比前者珍贵。有时,喜欢一样东西,执著一件事,不见得多在乎,只是想找个事做,不致太无聊。更多的时候,说说笑笑,积极主动,也只是想让自己更合群。暗地里,我仍是个怪姑娘,不喜人群,喜欢一个人闲散度日。有时发几个钟头呆,看着未央天,想着孟婆汤。或躺在床上看流云飞渡、彩霞褪去霓裳。这些寻常事,在我心里最珍贵。我知道,慢慢的,我好奇的、想尝试的、喜欢的、想要的、在意的、留恋的东西会越来越少。这大概是好迹象。
【束缚人的其实常常只是自己的幻想,自己感动自己的心思,
像灵魂的波动与潮汐原本鲜活,可是飘扬过海之后,
一靠岸就碎了。】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有梦想?
偶尔,身陷镜头颠簸的梦魇,在夜里惊醒,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渐渐冷静下来,细细厘清思绪,回到这个26岁的自己。做书的人,未婚,抚养一条鱼和一些植物。过着简纯如水的日子。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放任自己,越来越少思考,读些大量无用且没品的闲书。有时会想起,我还有梦想,偶尔朦胧,偶尔强烈,这么多年,念念不忘。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仍在这个城市中流连?
这个城市,春夏秋冬都轰轰烈烈的,凛冽的冷,让人发狂的热,还有大风刮来的春天。不像我的家乡,在我的家乡,什么季节都是温柔的。那里的气候让人迷醉,仿佛品饮了红酒,让人懒懒的、软软的,不愿思考,只想沉醉于当下的快乐。这个城市不是如此。纵然有千万人说这个城市不好,但是啊,当你在冬天,将头暴露在冰冷的空气中,大脑会立刻清醒,活着的感觉那么强烈。当你早上一出门,看到铺天盖地的白雪,地上的雪没过了脚腕,吱吱嘎嘎地响,你的心是踏实的。
【让我们犯错的,永远都不是恨,是爱。
恨会让人变得决绝,给人以力量。
爱却不同,它让人犹豫不决,让人自以为是,让人忘记自己。】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仍执着于爱情?
爱情到最后终会归于平淡。但是仍要爱,仍要许诺,仍要追寻。因为生命无常,所以,我才要在有限的、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的生命中,用尽全力地、不顾一切地,爱你。因为你,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爆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因为你,我才知道自己竟然可以彻彻底底地无私;因为你,我贪恋时光;因为你,我害怕死去。我是如此着迷这种略带惶恐的幸福,就像喝了酒的人,不能自已。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拥有友情?
约翰•巴斯在《漂游的歌剧院》中写道:“我们的朋友从我们的身旁漂游过去,我们和他们有了联系;他们继续漂游,我们只有道听途说了解他们的情况,而有的则完全失去了联系;当他们漂游回来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彼此无法了解了。”就是这样,相遇,想念,而后遗忘;生生不息。知道越来越多的真理,起初在结局才知道,后来,在开始便知道。只是,知道之后又如何呢?当你漂游过来的时候,我还要不要抓住你的手,沉溺于片刻的温暖,然后想念、遗忘;还是,低着头,任你漂游而去?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没有理智,而是无法服从理智。我不甘心,我贪婪,我心存侥幸,我悸动不安。我该怎么办。
【那些缱绻在韶华流年的吉光片羽,
睡去吧。】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遗忘越来越多的过往?
曾经,我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不知从何时开始就想不起来了。不是忘记,它们还在心里的某个地方,只是它们不再轻易跳出来亲吻我了。记忆,终敌不过时间。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仍为片刻的温暖而欢喜?
夜里乘公车,车上只有零星几个乘客。万家灯火从眼前略过,还有脑海里飘忽的过往片断。我希望,车一直开,不要停,不要靠站。在夜里穿梭的公车,仿佛赶超了光速,让时间停滞,可以带我回到任何一个时间点。好像是念书时,背着书包,睡眼惺忪地坐在清晨的公车上,手袋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餐;好像实习时,奔波于城市南北两头,每天在公车上度过四个小时的时光;好像是那年第一次和同学去旅行,坐车经过努尔哈赤埋葬的地方,微笑地看沿途风光秀丽的小镇;好像是每次加班回来,在公车上,眼神涣散,一直走神。
【时间一天天过去,
有时觉得它漫长难熬,有时却又感到那么短促;
有时愉快幸福,有时又悲伤惆怅。
一天与一天不同,一日和一日有别,仿佛一昼夜之间也有春夏秋冬之分。
——阿•巴巴耶娃】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像植物一样默默成长?
这些年,学会对自己宽容一点。学会乐观、竭尽全力且不抱期望地做事情。学会勇于认错和心安理得接受赞誉。这些年,意识到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是聪明和善良,此二者进可攻退可守。意识到事半功倍、功半事倍都不如水到渠成。意识到世界上最美好的祝福是心想事成。“总要活到有些年纪,人才会了解,其实什么事也不必赶着去做。真正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每一个年龄,就做那一个年龄该做的事,不着急也不落后。到年纪渐长,回头看看,不曾缺少什么快乐,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追悔。我们年轻时以为伟大的东西,总有一天在追求到之后,会明白不过尔尔。反倒是当时我们认为不值得一顾的小事情,会回来日日夜夜啃噬我们的心。”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是否依然孜孜不倦地追寻幸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答案,要用一生去寻找。
这一刻,我的答案是:平安喜乐,不知流年。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范柳原对流苏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了,生与死还有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不分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十年后,我会在哪里?好像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笑。
26岁这一年,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我恨并热爱命运。
那些潜伏在心底的渴望,缱绻不散,直到梦想成真。
那些萦绕在耳边的呼唤,经久不息,直至生命枯竭。
那些生命中的美丽和感动,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散发着永恒不败的光芒。
日升月落,碧落黄泉,生命无比短暂,却也无比华美。
丰盛而浓烈地活。唯有如此,人生才能不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