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9日 商业就是买来卖去互通有无——老板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之商业史(一)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局部多云 我要说,老板你上课其实重复的地方很多啊~~老板,你可以不可以不要一个笑话讲好几遍啊~~~虽然你及时地更新了一下你的学术信息。。。但是有些观点你已经重复过好几遍了。。。好吧。。。我知道,那是因为我已经把你上的中国近代史专题、晚清史和近现代经济社会史都上了一遍的关系,所以对某些点已经非常熟悉了。。。。还有啊~~老板啊。。。你不要再用什么酱菜瓶子、咖啡瓶子,随便什么瓶子装水啦。。。求求你买个水杯吧!!买个正经八百的水杯吧~~像吴老板用的那种开会发的纪念品也好的啊!!如果你能开始用电脑或者多媒体的话就更好了。。。。囧 ========================这次课重复的观点很多================================ 一、商业史偏重外贸史 商业史研究过于偏重外贸史,过去夸大外贸冲击,以外贸资料来代替对国内商品流通的研究。很多国内问题都没有好好研究,如厘金问题,长久以来都在用民国学者罗玉东写的书,但是后来周育民就发现罗玉东的研究有问题。至今,厘金问题仍然将不清楚。又如,对海关研究的很多,但是常关研究太少。 还有江南市镇研究,民国时段的就比较少,多数研究都是集中在明清的,没有想过要打通来看。虽然市镇因为分布于内河运河沿线,随着铁路兴起后受到了冲击,但是没有绝对的衰弱或者萧条。还是有文章可做的。 近代商品史只讲外贸不讲国内贸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缺陷。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像工业史研究就比较好入手,对资料要求比较低,可以选一个企业或者人物来做。但是商业史就比较困难,首先就是关于国内市场问题就有很大争议。 相关研究论著可参考范金民(偏重明清)、郝延平、斯波义信、刘石吉和施坚雅。 二 市场问题 区域性市场一般等同于中级市场。论文里如果用到“区域性市场”一定要界定说明。又如,很多人喜欢用“明清以来”这样的词,其实如果别人要故意为难你,就可以说,“明清以来”应该从明清一直到现在,而一般我们认知中,“明清以来”都是到1949年。所以这种词也最好慎用。 市场的概念是模糊的。中间/区域市场的研究多,初级市场和终端市场研究比较少。初级市场,也就是原料市场,指省以下农村市场。由于资料少,研究也比较困难。再者,现在研究多和政府资助有关,做初级市场比较难拿到项目。而全国性市场,又因为范围过大,研究起来也困难。况且,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学界是有争议的。可参看王方中的论文。 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货币,则谈不上全国统一的市场。事实上,直到1935年以前,法币才实现全国统一,强有力的政府才能统一货币,才有可能出现统一市场。有些论文就是对背景陈述太过随意,反而伤害到论文主体,好比珠宝放在一个不起眼的盒子里,谁会愿意来多看一眼呢。 武汉大学任放老师对施坚雅的理论做出批评吗,认为这只是中国四川的个案,不适合全国。他自己是做长江中游市场的研究。 三、埠际贸易 在外贸框架下,很少有人注意到外贸再转移,同时内贸也在持续。出港和出口是两个概念。所以海关统计的数据一定要小心使用。这里还有两个问题: 进口贸易到港口后再转运 国内贸易转运 这些方面都很少有人能讲清楚,关键还是在于缺乏当时的国内统计。 近代以来很少讲国内粮食流通,但按照以往的表述,又说江南丝茶生产和出口是依托于和长江中上游的确做粮食交换的。所以,才有粮食运作中的“米码头”的出现。后来的研究都忽视了近代以来与本国民生有关的基础商品。还有盐,胡适曾说过,黄山北面吃淮盐,南面吃浙盐,淮盐比浙盐好。这些都是很生动的资料。 四、金融史 可关注吴景平老师的团队。 过去是国家计划下的经济,邓XX说,改革前银行只是国家的会计。 金融史里的银钱比价问题,也很重要,但是也很难说清。经济史问题就是要涉及到琐碎的基础,这样就不会很空。 不要只讲外贸出口量,它和赢利并不一定挂钩。 过去革命化的表述为了夸大外国侵略中国的金融业,就说银行怎么挤兑传统金融业,这也是对传统金融业估计不足。事实上,升斗小民和现代金融关联度很小,反而是和传统钱庄以及典当关系直接,所以,鲁迅之所以是“愤青”,就是因为从小跑典当的关系。
benshuier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日 回顾下十一年的编辑生涯和我那些滞销书 (30人喜欢)
- 40岁中年人的第一年:2024年总结,还是命重要!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