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美需要经过艺术的雕琢
自然的美需要经过审美主体的体验和想象而体现,需要艺术的雕琢。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通过艺术性的审美实践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美学中的“青山”,而外部世界因被欣赏而成为审美客体,与此同时,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而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的被主观化而产生审美感受,达到了人与青山互相欣赏,表达了词人的主观情感,既:在人世找不到知音,青山能洞悉我的心境。寄情山水,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逃避现实的法门,词人通过此来达到超脱的目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一句本来从自然的美出发,揭示出自然的美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并使精神为之畅然,体现主体对对象的感受过程。而“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则是审美主体通过创造性、再造性的思维活动,对审美对象进行艺术性的加工,以无意识的青山比作知己,表达词人高尚的情怀,达到了客观制约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然的美是具有缺陷的,而要达到自然形式和心灵的统一,便离不开艺术的加工,体现得是主观的心灵对客观实体的再造,所产生的新的形式,作为有艺术能力的审美主体创造的产物,为欣赏它的人提供了载体。艺术的美是审美的主客体相统一的产物,它通过将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转嫁为对审美主体主观情操的感受。达到了引发人们的共鸣、唤醒更多人美感的目的。审美客体引起主体的审美感受,而主体将意识与想象赋予美的载体,进行艺术的加工,创造出新的客体,将这种美的感受传播得更为广泛,所以自然的美需要经过艺术的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