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读书笔记
我的口味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愈发挑剔。以前很喜欢的作家,多年后重读,觉得烂到不值一提。比如在我迷恋恐怖小说的高中时期所喜爱的既晴,他曾经以《魔法妄想症》中那奇异的设定,推理和玄幻的完美结合让我震撼,多年后读了一本他的《别进地下道》,觉得就是高中小说爱好者的水准,作的厉害,匠气十足。
黄碧云断断续续的读了很多,没有太大触动。第一本《她是女子,我亦是女子》格局不大,《媚行者》感觉不错,到《七宗罪》我就读的凌乱了,港式俚语穿插其中看的头痛,场景人物切换频繁而凌乱,句子节奏跳跃的厉害,嘈嘈切切,说实话,看不大懂。《后殖民志》看了个序言,没找出时间看。
最近看完了人生中第一本被我看完的英文原版书《The joy of gay sex》(( ̄_ ̄|||) )由于是工具书,很好懂,句子流畅,修辞手法很少。插图很淫荡,尺度很大。这本书强调的最多的就是STD的预防,即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尤其是Aids,苦口婆心时刻警醒。关于技巧和SM的一些章节比较重口味,哗哗哗的跳过去了。
周嘉宁的《往南方岁月去》刚看完,感觉不好。周嘉宁以前看过几个短篇,感觉是很有想法的人,写出这样俗不可耐的校园言情+八极品一类的小说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也是这个调调,但是毕竟年长十几岁,笔力比周嘉宁多了点历练,但还是感觉矫情。
蒋勋的《孤独六讲》感觉铺的面广但是切的点很浅,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有一点,读起来不费脑子。对于社会伦理哲学思辨之类的东西,我从来不能够看那些需要沉进去思考的大部头,我只能接受这一类的速成消费物。
原来计划着每个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来着,结果大半年写一篇。/(ㄒoㄒ)/~~
黄碧云断断续续的读了很多,没有太大触动。第一本《她是女子,我亦是女子》格局不大,《媚行者》感觉不错,到《七宗罪》我就读的凌乱了,港式俚语穿插其中看的头痛,场景人物切换频繁而凌乱,句子节奏跳跃的厉害,嘈嘈切切,说实话,看不大懂。《后殖民志》看了个序言,没找出时间看。
最近看完了人生中第一本被我看完的英文原版书《The joy of gay sex》(( ̄_ ̄|||) )由于是工具书,很好懂,句子流畅,修辞手法很少。插图很淫荡,尺度很大。这本书强调的最多的就是STD的预防,即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尤其是Aids,苦口婆心时刻警醒。关于技巧和SM的一些章节比较重口味,哗哗哗的跳过去了。
周嘉宁的《往南方岁月去》刚看完,感觉不好。周嘉宁以前看过几个短篇,感觉是很有想法的人,写出这样俗不可耐的校园言情+八极品一类的小说真是让我大跌眼镜。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也是这个调调,但是毕竟年长十几岁,笔力比周嘉宁多了点历练,但还是感觉矫情。
蒋勋的《孤独六讲》感觉铺的面广但是切的点很浅,什么都有,什么都只有一点,读起来不费脑子。对于社会伦理哲学思辨之类的东西,我从来不能够看那些需要沉进去思考的大部头,我只能接受这一类的速成消费物。
原来计划着每个月写一篇读书笔记来着,结果大半年写一篇。/(ㄒo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