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心理。种种。
医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的过大刺激,是完全有可能变为不同的两个人的。在医学上,这叫人格障碍,也叫多重人格,而且这两个角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能产生另外一个自己,而且当转换为另一个角色后,前一个角色就完全遗忘了。在行为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转换前后是完全不一样的。最典型的就是字体,存在人格障碍的人,写字的字体是不确定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一般来讲,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就特别容易出现记忆转移的现象。
其实在真实的世界里,确实存在这种遗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打击,比方说遭到抢劫,或者遭到攻击,或者家里着火等,遭到特别重大的精神打击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会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的细节都忘光,尤其是涉及严重的灾难、灾害性事件,有家人去世等,你问他的时候,他都会说,他那几天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很多细节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的遗忘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遗忘。当然它对人的精神健康是有益的,它可以把我们的惨烈的记忆从心灵当中抹去,这样对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有作用,这是一种情况,叫做选择性遗忘。还有一种情况更加罕见,就是说,人脑当中存在一个叫做海马的结构,这个结构是负责人形成记忆的一个关键性的脑结构,这个结构大概的形状有点像耳机,一个小型的耳机,它就装在我们的中脑,就是脑子内侧,大概就是在耳朵缝里头的位置。它有两端,有两个头,那叫做杏仁核,中间这个环叫做还海马环。这个结构是人形成记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一旦这个结构被损坏了,就很难产生新的记忆,而旧的记忆却能够永久不忘。(后面这个可以解释《初恋50次》的剧情了。。)
那么这种选择性遗忘之时有选择地把那些会伤害到自我的东西暂时忘掉,起到对自我精神的一种保护作用,但是海马体一旦受损了,就什么新记忆也产生不了了。但是,据说因为人的记忆包括很多种,他只是不记得自己曾经看过的电影的情节,或者看过的杂志的情节。但是,看笑话的话,如果给他看一个笑话,他第一次会哈哈大笑,第二次会笑一笑,所以他还觉得是新笑话,但是第三次他就不笑了。你问他为什么不笑呢?他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他不会像咱们,说这个笑话他已经看过了,他会说这个笑话不太可笑。实际上在潜意识里头,有一种叫程序性的记忆,这种记忆不受海马体损失的影响。比方说那个海马体受损的病人,大夫让他学习一种心理学上用的像缝衣机式的手工操作设备,很难控制的。让他每天去学,学习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的成绩会提高,但是他每次看到这个东西以后,他都会问这是什么东西,从来没见过。他会忘掉昨天或者过去自己曾经接触过这个东西,但是他的技能部分仍然不受损害,他的练习水平会越来越高。
那就是说,海马体受损的病人,其实可以学习新的技能,但不会产生新的记忆了。所以说,如果每天都有一个人来求爱的话,她可能会表示不认识这个人,但是我想,她也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形成所谓的审美疲劳吗?但她自己不知道,只会说这烦不烦啦,实际上是这种幸福感在减弱。
实际上,记忆是要消耗能量的,因为记忆合成是需要蛋白质的,大人其实在背关闭的时候,他们可能很紧张、很焦虑,因为他们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可能有危险,所以就跟得癌症的病人一样。据说,有很多病人不是病死的,是吓死的。大人很恐惧,但是小孩什么都不懂,只要有点氧气等东西,维持基本的生命需要就可以了。但是,有一些记忆会损伤人的寿命。比方说一些灾难性的记忆,有研究说,像从德国纳粹集中营出来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很恐怖的记忆当中,这些人衰老速度比一般人要快很多,而且他们的寿命也比一般人短,这是因为他们总是不能够从那种灾难性的记忆当中解脱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记忆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是有损害的。
相反,如果是好的记忆就有可能延长寿命。有人研究过一些修女的日记,大概有几百人吧。他们把这些人分成了两组,一组是长寿的,另一种是短寿的。结果发现,那些长寿的人在日记中,记的那些事情都是比较快乐的事,而那些短寿的人可能记的都是比较不愉快的事。所以说,如果你专门选择去记那些不愉快的事的话,肯定会影响你的健康。人在焦虑的时候,需要消耗的心理能量是消耗的身体能量的3倍,这就是说,在同一时间之内,心理能量的消耗是巨大的。(这能解释为什么每次考试复习神马的最能让人肚子饿了。)
现在大部分的练习记忆的方法都是在培养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或者是鼓励一些奇思妙想。但对咱们正常人来讲,真正能力高的人并不是机械记住很多东西的能力强的人,而是在专业领域之内的专业知识有多少,能够有多少专业知识派上用场。所以,还是应该强调一些理解记忆。这就是说,你真正想要小孩有出息,或者有成就的话,应该记忆的是有意义的组块,而不是没意义的机械的记忆。也就是说,理解了之后的记忆方法是真的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可能只对这一件事管用,但是换到别的事上,未必就真的提高了记忆力。(所以,难怪男生的理科好。理解了嘛,像我就是只背了公式 - -)
人的记忆其实是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拼凑而成的,就是说,你觉得是很完整的一个记忆,但实际上是各种感官信息把它拼在一起的。所以,人们会通过这些零散的信息组成一个看似完整的记忆。比方说有一种理论认为,你早晨起来讲了一个梦,讲的活灵活现,但是,其实你在真正做梦的时候,梦并没有那么生动,只是一些很简单的零散的感官片断,但你从梦到醒过来的这段时间当中,你的记忆重新构造了这个梦,所以你把梦编的有鼻子有眼的。
对于一般人来讲,童年的好多记忆其实是并不存在的。长辈告诉我们以后,我们就受了暗示,然后形成很多生动的记忆,这种事情是有的。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皮亚杰,他就说过,当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小保姆对他说,他被一个青年人抢劫了,然后小保姆跟这个歹徒搏斗,然后还受了伤,但是保护了他。这个事情他就记得特别生动,可是到了20岁的时候,那个小保姆已经离开他们家很多年了,忽然写信回来,说她要向他们忏悔一件事,当时她骗过他们,她为了骗一点钱,捏造了一个抢劫的事,根本就没这事。结果他当时很奇怪,子虚乌有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当时想得那么生动,生动到所有的细节自己都能说出来。
在真实世界当中,一些人有“戈萨科夫式综合症”,这种人咱们中国很少,因为它主要是酒精导致额叶被损害造成的,这些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编造记忆,就是他们把真实世界发生的事和想象的事分不开。(更像妄想症?)他们想象的事,比方说刚才提到的揣着钱的事,他们就觉得是真事了,有人给他们揣钱了,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从他们嘴里出来的很多都是编的。他们觉得都是真事,实际上是他们想象的事。他们分不出来了,那是一种病。
一般来讲,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就特别容易出现记忆转移的现象。
其实在真实的世界里,确实存在这种遗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打击,比方说遭到抢劫,或者遭到攻击,或者家里着火等,遭到特别重大的精神打击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会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的细节都忘光,尤其是涉及严重的灾难、灾害性事件,有家人去世等,你问他的时候,他都会说,他那几天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很多细节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的遗忘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遗忘。当然它对人的精神健康是有益的,它可以把我们的惨烈的记忆从心灵当中抹去,这样对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有作用,这是一种情况,叫做选择性遗忘。还有一种情况更加罕见,就是说,人脑当中存在一个叫做海马的结构,这个结构是负责人形成记忆的一个关键性的脑结构,这个结构大概的形状有点像耳机,一个小型的耳机,它就装在我们的中脑,就是脑子内侧,大概就是在耳朵缝里头的位置。它有两端,有两个头,那叫做杏仁核,中间这个环叫做还海马环。这个结构是人形成记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一旦这个结构被损坏了,就很难产生新的记忆,而旧的记忆却能够永久不忘。(后面这个可以解释《初恋50次》的剧情了。。)
那么这种选择性遗忘之时有选择地把那些会伤害到自我的东西暂时忘掉,起到对自我精神的一种保护作用,但是海马体一旦受损了,就什么新记忆也产生不了了。但是,据说因为人的记忆包括很多种,他只是不记得自己曾经看过的电影的情节,或者看过的杂志的情节。但是,看笑话的话,如果给他看一个笑话,他第一次会哈哈大笑,第二次会笑一笑,所以他还觉得是新笑话,但是第三次他就不笑了。你问他为什么不笑呢?他也找不出什么理由来,他不会像咱们,说这个笑话他已经看过了,他会说这个笑话不太可笑。实际上在潜意识里头,有一种叫程序性的记忆,这种记忆不受海马体损失的影响。比方说那个海马体受损的病人,大夫让他学习一种心理学上用的像缝衣机式的手工操作设备,很难控制的。让他每天去学,学习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的成绩会提高,但是他每次看到这个东西以后,他都会问这是什么东西,从来没见过。他会忘掉昨天或者过去自己曾经接触过这个东西,但是他的技能部分仍然不受损害,他的练习水平会越来越高。
那就是说,海马体受损的病人,其实可以学习新的技能,但不会产生新的记忆了。所以说,如果每天都有一个人来求爱的话,她可能会表示不认识这个人,但是我想,她也会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形成所谓的审美疲劳吗?但她自己不知道,只会说这烦不烦啦,实际上是这种幸福感在减弱。
实际上,记忆是要消耗能量的,因为记忆合成是需要蛋白质的,大人其实在背关闭的时候,他们可能很紧张、很焦虑,因为他们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可能有危险,所以就跟得癌症的病人一样。据说,有很多病人不是病死的,是吓死的。大人很恐惧,但是小孩什么都不懂,只要有点氧气等东西,维持基本的生命需要就可以了。但是,有一些记忆会损伤人的寿命。比方说一些灾难性的记忆,有研究说,像从德国纳粹集中营出来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很恐怖的记忆当中,这些人衰老速度比一般人要快很多,而且他们的寿命也比一般人短,这是因为他们总是不能够从那种灾难性的记忆当中解脱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记忆对人的健康和寿命是有损害的。
相反,如果是好的记忆就有可能延长寿命。有人研究过一些修女的日记,大概有几百人吧。他们把这些人分成了两组,一组是长寿的,另一种是短寿的。结果发现,那些长寿的人在日记中,记的那些事情都是比较快乐的事,而那些短寿的人可能记的都是比较不愉快的事。所以说,如果你专门选择去记那些不愉快的事的话,肯定会影响你的健康。人在焦虑的时候,需要消耗的心理能量是消耗的身体能量的3倍,这就是说,在同一时间之内,心理能量的消耗是巨大的。(这能解释为什么每次考试复习神马的最能让人肚子饿了。)
现在大部分的练习记忆的方法都是在培养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或者是鼓励一些奇思妙想。但对咱们正常人来讲,真正能力高的人并不是机械记住很多东西的能力强的人,而是在专业领域之内的专业知识有多少,能够有多少专业知识派上用场。所以,还是应该强调一些理解记忆。这就是说,你真正想要小孩有出息,或者有成就的话,应该记忆的是有意义的组块,而不是没意义的机械的记忆。也就是说,理解了之后的记忆方法是真的有助于提高记忆力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可能只对这一件事管用,但是换到别的事上,未必就真的提高了记忆力。(所以,难怪男生的理科好。理解了嘛,像我就是只背了公式 - -)
人的记忆其实是一些零散的记忆片段拼凑而成的,就是说,你觉得是很完整的一个记忆,但实际上是各种感官信息把它拼在一起的。所以,人们会通过这些零散的信息组成一个看似完整的记忆。比方说有一种理论认为,你早晨起来讲了一个梦,讲的活灵活现,但是,其实你在真正做梦的时候,梦并没有那么生动,只是一些很简单的零散的感官片断,但你从梦到醒过来的这段时间当中,你的记忆重新构造了这个梦,所以你把梦编的有鼻子有眼的。
对于一般人来讲,童年的好多记忆其实是并不存在的。长辈告诉我们以后,我们就受了暗示,然后形成很多生动的记忆,这种事情是有的。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叫皮亚杰,他就说过,当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小保姆对他说,他被一个青年人抢劫了,然后小保姆跟这个歹徒搏斗,然后还受了伤,但是保护了他。这个事情他就记得特别生动,可是到了20岁的时候,那个小保姆已经离开他们家很多年了,忽然写信回来,说她要向他们忏悔一件事,当时她骗过他们,她为了骗一点钱,捏造了一个抢劫的事,根本就没这事。结果他当时很奇怪,子虚乌有的事情为什么自己当时想得那么生动,生动到所有的细节自己都能说出来。
在真实世界当中,一些人有“戈萨科夫式综合症”,这种人咱们中国很少,因为它主要是酒精导致额叶被损害造成的,这些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编造记忆,就是他们把真实世界发生的事和想象的事分不开。(更像妄想症?)他们想象的事,比方说刚才提到的揣着钱的事,他们就觉得是真事了,有人给他们揣钱了,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从他们嘴里出来的很多都是编的。他们觉得都是真事,实际上是他们想象的事。他们分不出来了,那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