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玉树:一个袖手旁观者的懦弱回忆
昨日沙尘褪却后,今日阳光甚好。在阳台上置出房东老师留下的长椅,躺下晒太阳,闭上眼,只剩下一团橙色光晕。
北方有南方见不到的晴天与落日,即便气候干燥或偶有风沙,仍然值得。
很久没有出过远门,心中常切切念着的还是三年前的长途旅行,第一站便是玉树,从成都坐大巴,颠簸了四十个小时才到。七月末的天,车行高原,日间炎热难捱,夜间却寒冷至无法入眠。
到玉树时已是晚上,匆忙找店住下,第二日早晨起来,看见了此生都再难忘怀的小镇。小河穿城而过,满街都是穿佛袍的喇嘛和爱僧(女僧人);问路是件困难的事,大部分人都不懂普通话;而我一副明显外地游客扮向,遮阳帽与背包,惹来不少目光。第三日走进网吧给朋友发邮件,邻座的高原少年们也一样沉迷于CS及其他网游,随兴之时口中唱出的却是“我爱高原我的家”这样的词句。不几日,我的脸上也与他们一样,晒出了两朵高原红。
记得文成公主庙里两位日夜跪拜的阿妈,小厨房里熬酥油、拉着我给他照相的大爷,寺门口读书的十八岁少年;也记得结古寺门前那条黄色土狗,趴在石碑下晒太阳,似此生无尽悠长;而当年带我参观寺院的那位仁波切,也在半年后断了音讯。
在玉树的最后一日傍晚,仁波切约我至格萨尔广场,赠予我两本他自编的经书《甘露妙法》。随后我们与广场上的人一道,围着格萨尔王的雕像,一圈又一圈,聊起高原、玉树城、他的修行与我的旅行。他夸我一人独行,潇洒率性,而后大雨突至,匆忙话别。
还有高原上的野花,走到近处看,每一朵的形状都不重样;公路两旁山顶间相连的经幡,随风传递着悬挂者的祝愿与祈念,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似能听到幡布在低吟浅唱;至于绕完一周要四十分钟的嘛呢石堆,七八人围坐才能合力转动的经轮……如今全都了无去向。
地震当天下午,我反复翻拔着两年前在手机里存下的几个号码,有那位仁波切的,有旅店阿妈的(还记得她的名字叫才让),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打过去。通讯必已中断,即并侥幸联络上,除了问候,又还能做什么。那是我无法体会到的苦难与慌乱,若不在彼处提供实质帮助,不如就在远方默默祈祷。而换一种说法的话,不过是我内心懦弱,没有勇气探寻实情。
格萨尔广场后来成为城内最重要的紧急安置点,六百年久的结古寺在地动山摇后也未能保全。时至今日,我依然顽固地拒绝收看所有图片和视频新闻。在报道最铺天盖地的那几周,偶有未能避及,看见几眼,心中已疼痛得像要碎裂。
大半个月后,在英语频道主编室,遇到一名刚从震区回来的摄影师,聊起当地的情况,他大倒一番苦水,说条件如何艰苦,如何恼人;听闻我曾去过玉树,劈头便是一句:你去那种地方干嘛?也怨不得他,看到的自是与我当年截然不同的景象。我随即走出来,站在圆楼二楼平台上,听见楼下星光大道演播间排练的声响,心中只有苦笑。
北方有南方见不到的晴天与落日,即便气候干燥或偶有风沙,仍然值得。
很久没有出过远门,心中常切切念着的还是三年前的长途旅行,第一站便是玉树,从成都坐大巴,颠簸了四十个小时才到。七月末的天,车行高原,日间炎热难捱,夜间却寒冷至无法入眠。
到玉树时已是晚上,匆忙找店住下,第二日早晨起来,看见了此生都再难忘怀的小镇。小河穿城而过,满街都是穿佛袍的喇嘛和爱僧(女僧人);问路是件困难的事,大部分人都不懂普通话;而我一副明显外地游客扮向,遮阳帽与背包,惹来不少目光。第三日走进网吧给朋友发邮件,邻座的高原少年们也一样沉迷于CS及其他网游,随兴之时口中唱出的却是“我爱高原我的家”这样的词句。不几日,我的脸上也与他们一样,晒出了两朵高原红。
记得文成公主庙里两位日夜跪拜的阿妈,小厨房里熬酥油、拉着我给他照相的大爷,寺门口读书的十八岁少年;也记得结古寺门前那条黄色土狗,趴在石碑下晒太阳,似此生无尽悠长;而当年带我参观寺院的那位仁波切,也在半年后断了音讯。
在玉树的最后一日傍晚,仁波切约我至格萨尔广场,赠予我两本他自编的经书《甘露妙法》。随后我们与广场上的人一道,围着格萨尔王的雕像,一圈又一圈,聊起高原、玉树城、他的修行与我的旅行。他夸我一人独行,潇洒率性,而后大雨突至,匆忙话别。
还有高原上的野花,走到近处看,每一朵的形状都不重样;公路两旁山顶间相连的经幡,随风传递着悬挂者的祝愿与祈念,在蓝天白云映衬下,似能听到幡布在低吟浅唱;至于绕完一周要四十分钟的嘛呢石堆,七八人围坐才能合力转动的经轮……如今全都了无去向。
地震当天下午,我反复翻拔着两年前在手机里存下的几个号码,有那位仁波切的,有旅店阿妈的(还记得她的名字叫才让),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打过去。通讯必已中断,即并侥幸联络上,除了问候,又还能做什么。那是我无法体会到的苦难与慌乱,若不在彼处提供实质帮助,不如就在远方默默祈祷。而换一种说法的话,不过是我内心懦弱,没有勇气探寻实情。
格萨尔广场后来成为城内最重要的紧急安置点,六百年久的结古寺在地动山摇后也未能保全。时至今日,我依然顽固地拒绝收看所有图片和视频新闻。在报道最铺天盖地的那几周,偶有未能避及,看见几眼,心中已疼痛得像要碎裂。
大半个月后,在英语频道主编室,遇到一名刚从震区回来的摄影师,聊起当地的情况,他大倒一番苦水,说条件如何艰苦,如何恼人;听闻我曾去过玉树,劈头便是一句:你去那种地方干嘛?也怨不得他,看到的自是与我当年截然不同的景象。我随即走出来,站在圆楼二楼平台上,听见楼下星光大道演播间排练的声响,心中只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