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之间的惨烈对决──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杨照
我的书架上竟有三本《金阁寺》的中译本。1976年的大地版、1992年的志文再版,加上2000年的大地新版。看来看去,还是最老旧的大地版最顺眼。
不只因为十几岁时第一次读《金阁寺》读的是大地旧版,还因为同样的布局、同样的字体还承载过其他许多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内容。《金阁寺》书後附有「大地出版社丛书目录」,刘绍铭译以撒.辛格的《傻子金宝》、朱西甯朱老师的短篇小说集《蛇》、林怀民的《蝉》、何怀硕的《苦涩的美感》、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司马中原的《霜天》,这些书名都立刻在我心底激起或浓或淡的回忆温暖。
大地新版和志文版的封面,用的都是金阁的照片。大地新版还特别将金阁屋顶上的金铜凤凰剪影特写强调出来。书里,三岛由纪夫是这样形容的:
……屋顶上那长久岁月里受风雨吹打的金铜凤凰。这神秘的金色鸟,既不司晨,也不振翅,无疑地连自己是鸟都忘却。但是以为牠不会飞是错的。其他鸟儿飞在空间,而这金凤凰却展着辉耀的双翼,永远地在时间之中飞行。时间打在牠的羽翼上,打着羽翼,流向後方。为了飞,凤凰只要以不动的姿势,怒目、高举双翼、翻展尾羽,把坚硬的双脚,紧紧地踏住便够了。
然而,这是主角沟口还未见到金阁之前,以心灵之眼想像看到的,时间之流中的金铜凤凰,而不是现实里的。真正去到京都、去到金阁寺,他的感觉改变了:
那不过是古老苍黑的小建筑物而已。顶上的凤凰像乌鸦。谈不上什麽美不美,甚至给人一种不调和、不安定的感受。所谓美这东西,竟然这样的不美吗?我想。
的确,不管如何努力取景,或许正是因为太努力取景了,照片里的金铜凤凰看起来就像一只僵木的乌鸦。
还好,少年时我没看过这样的照片。大地旧版的封面是用毛笔勾勒写意线条的金阁形象。阁顶小小一点笔触,甚至没有试图要去仿真凤凰的外形。那是金阁、又不是金阁,某种金阁的隐约暧昧代现,正符合三岛由纪夫笔下缠扰、折磨沟口的那个金阁。
1950年,京都鹿苑寺的金阁被一名年轻的僧侣放火烧毁了,被捕审讯时他回答:「我对金阁之美极为嫉妒,所以把它烧了。」这是小说《金阁寺》的缘起。不过使得《金阁寺》成为感人名着的,是三岛由纪夫将对于现实金阁的嫉妒,转写成更幽微更细腻更不可捉摸的某种「美的困扰」,严重口吃的沟口强烈知觉自身的缺陷,知觉他和「美」之间的隔绝,因为如此而对「美」生成了更加无可抑遏的渴求,「美」以拒绝他的姿态存在着,甚至因为拒绝他而显得更美、更难以回避。
沟口最早暗恋的美丽姑娘有为子,生命最终留下的影像是:
我从来没看过如许充满拒绝的脸色。……有为子的脸……拒绝了世界。月光毫不留情地流泻在她的额头、眼睛、鼻梁与颊上,但不动的脸只被月光洗着。只要她稍微动动眼,或动动嘴,那麽被她拒绝的世界,就会以此为信号,从那儿滚进来的吧。……那是使历史在那儿中断,向未来,向过去,都无任何一言的脸。那种不可思议的脸,我们有时会在刚被锯倒的树桩上看到。纵使颜色新鲜而滋润,但成长已中断,沐浴的风与日光,突然被曝于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横断面上,美丽的年轮描出来的不可思议的脸。只是为了拒绝,而被抛露在这世界里的脸。……
彻底的、绝对的拒绝之美,要如何拥有?金阁之美,对沟口来说,不是来自现实的建筑,而是作为这种「拒绝之美」的代表,构成了与沟口之间的对决关系,一种缠卷厮磨没有出路的关系。
那美,以金阁作为实体代表,拉扯着沟口,甚至让他无法堕落,无法放纵地进入一个残缺的、庸俗的、不美的世界里。随时背负着金阁之美,沟口的生命无法「正常」,倒过来,也就让沟口将自我生命中种种的「不正常」、种种的败坏挫折,都倾倒在那恒常魇压他的金阁上。正因为金阁是「美」,不是丑不是罪恶不是邪魔,所以无法被推开、无法被打败,甚至无法被忽视。
有一次,似乎只有一次,沟口几乎找到超脱金阁之魅的方法。那是他学会如何吹起柏木送他的洞箫,被音乐包围了。
音乐有如梦。同时,亦如与梦相反的更高一层的觉醒。……音乐具有把这两种相反的东西而使之逆转的力量。因而在自己吹奏的「御所车」的曲调里,我时而容易地化身了。我的精神知道了化身于音乐的乐趣。……每次吹过洞箫,我就这麽想的,金阁为什麽不责骂,不打搅我的这种化身,而保持缄默呢?当我要化身于人生的幸福或快乐时,金阁曾经放过我一次吗?迅速地遮断我的化身把我归还于我本身,这不是金阁的作风吗?为什麽只有音乐,金阁允许我酩酊和忘我?
少年的我将这段话划上了粗黑的铅笔线,那线条极不整齐,应该是反映了当时心情的激动吧!究竟音乐之美和视觉之美,有什麽本质上的差异、或是壁垒呢?那正是拉了六年小提琴之後拒绝了音乐的我,真切困惑着的问题啊!
我不记得多大年纪时、第几次重读《金阁寺》时摸索找到的答案,但答案本身不会念:音乐是时间的、短暂的、不会存留的,用三岛由纪夫的话说:「美之无益,美之通过体内而不留痕迹,它之绝对不能改变任何事物……」这是音乐,仅只存在于那单一瞬间的绝对「一次性」,随时间之流飘浮隐没,不像金铜凤凰顽强、固执地抵抗时间。
应该就是在与音乐的对比中,沟口找到了金阁的破绽。金阁,包括站立在屋顶上的金铜凤凰,其永恒性、其睥睨时间的特性,事实上不过是装模作样。金阁不是真正不受时间影响的,在金阁高傲的姿态底下,藏着脆弱的「一次性」,毁灭的可能。将金阁的这种「一次性」曝露挖掘出来,对决或许就可以终结了吧!
这才是沟口决定烧毁金阁的真实动机,不只是「嫉妒」。「每一座寺,有一天必然烧毁。火既丰富又放肆。只消等着,乘隙而来的火必然烽起,火与火相携手,把该完成的完成了。……火是自然而起,灭亡与否定是常态,被建造的伽蓝必然被烧毁,佛教的原理与法则严密地支配着地面。」
「美」也不能假装其永恒性,对照出其他事物的卑微短暂。用火将「美」还原至原理与法则的领域里,或许「美」的魔咒就可以解开了吧!
沟口烧掉了现实的金阁。「勿受物拘,洒脱自在」。可是真正拘执他的,不是、不只是现实的金阁,而是美的魅惑。美只是任意任性地依附在金阁上,为金阁所代表。出了金阁的「一次性」,难道就有办法同时摧毁金阁所代表的美?
烧掉金阁,在小说中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在那样的心绪与思辨中,沟口不能不将金阁烧掉。不过烧掉金阁不会带来真正的「洒脱自在」,我们知道,沟口也知道。没有了金阁,离开了金阁的「美」的魅惑,终究还是会依托到其他事物上,阴魂不散继续出现的。
换句话说,烧掉金阁顶多只能带来短暂的喘息,不会终结沟口与「美」之间充满张力的对抗。小说的最后一段:
搜索了口袋,掏出小刀与包在手帕里的安眠药瓶。瞄准谷底,把它投掷出去。在另一个口袋里摸着了香烟。我抽了香烟。像做完工作而休息片刻的人所常想的,活下去吧,我想。
年少时,我掩卷疑惑,不了解沟口放弃自杀决定「活下去吧」的理由何在?活下去,不就迟早得再跟「美的无明」继续对抗拉锯下去吗?这麽多年後,进入中年,过了三岛由纪夫写《金阁寺》的年纪,甚至过了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的年纪,我想我明白了:活下去,继续对抗拉锯,至少保留了一点「洒脱自在」的可能,不活下去,那就彻底输了,被无明永远拘束住了。
作者简介 杨照
本名李明骏,现任《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曾获联合报小说奖、赖和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洪醒夫小说奖、吴鲁芹散文奖等。着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文学文化评论集等三十余种。
不只因为十几岁时第一次读《金阁寺》读的是大地旧版,还因为同样的布局、同样的字体还承载过其他许多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内容。《金阁寺》书後附有「大地出版社丛书目录」,刘绍铭译以撒.辛格的《傻子金宝》、朱西甯朱老师的短篇小说集《蛇》、林怀民的《蝉》、何怀硕的《苦涩的美感》、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司马中原的《霜天》,这些书名都立刻在我心底激起或浓或淡的回忆温暖。
大地新版和志文版的封面,用的都是金阁的照片。大地新版还特别将金阁屋顶上的金铜凤凰剪影特写强调出来。书里,三岛由纪夫是这样形容的:
……屋顶上那长久岁月里受风雨吹打的金铜凤凰。这神秘的金色鸟,既不司晨,也不振翅,无疑地连自己是鸟都忘却。但是以为牠不会飞是错的。其他鸟儿飞在空间,而这金凤凰却展着辉耀的双翼,永远地在时间之中飞行。时间打在牠的羽翼上,打着羽翼,流向後方。为了飞,凤凰只要以不动的姿势,怒目、高举双翼、翻展尾羽,把坚硬的双脚,紧紧地踏住便够了。
然而,这是主角沟口还未见到金阁之前,以心灵之眼想像看到的,时间之流中的金铜凤凰,而不是现实里的。真正去到京都、去到金阁寺,他的感觉改变了:
那不过是古老苍黑的小建筑物而已。顶上的凤凰像乌鸦。谈不上什麽美不美,甚至给人一种不调和、不安定的感受。所谓美这东西,竟然这样的不美吗?我想。
的确,不管如何努力取景,或许正是因为太努力取景了,照片里的金铜凤凰看起来就像一只僵木的乌鸦。
还好,少年时我没看过这样的照片。大地旧版的封面是用毛笔勾勒写意线条的金阁形象。阁顶小小一点笔触,甚至没有试图要去仿真凤凰的外形。那是金阁、又不是金阁,某种金阁的隐约暧昧代现,正符合三岛由纪夫笔下缠扰、折磨沟口的那个金阁。
1950年,京都鹿苑寺的金阁被一名年轻的僧侣放火烧毁了,被捕审讯时他回答:「我对金阁之美极为嫉妒,所以把它烧了。」这是小说《金阁寺》的缘起。不过使得《金阁寺》成为感人名着的,是三岛由纪夫将对于现实金阁的嫉妒,转写成更幽微更细腻更不可捉摸的某种「美的困扰」,严重口吃的沟口强烈知觉自身的缺陷,知觉他和「美」之间的隔绝,因为如此而对「美」生成了更加无可抑遏的渴求,「美」以拒绝他的姿态存在着,甚至因为拒绝他而显得更美、更难以回避。
沟口最早暗恋的美丽姑娘有为子,生命最终留下的影像是:
我从来没看过如许充满拒绝的脸色。……有为子的脸……拒绝了世界。月光毫不留情地流泻在她的额头、眼睛、鼻梁与颊上,但不动的脸只被月光洗着。只要她稍微动动眼,或动动嘴,那麽被她拒绝的世界,就会以此为信号,从那儿滚进来的吧。……那是使历史在那儿中断,向未来,向过去,都无任何一言的脸。那种不可思议的脸,我们有时会在刚被锯倒的树桩上看到。纵使颜色新鲜而滋润,但成长已中断,沐浴的风与日光,突然被曝于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横断面上,美丽的年轮描出来的不可思议的脸。只是为了拒绝,而被抛露在这世界里的脸。……
彻底的、绝对的拒绝之美,要如何拥有?金阁之美,对沟口来说,不是来自现实的建筑,而是作为这种「拒绝之美」的代表,构成了与沟口之间的对决关系,一种缠卷厮磨没有出路的关系。
那美,以金阁作为实体代表,拉扯着沟口,甚至让他无法堕落,无法放纵地进入一个残缺的、庸俗的、不美的世界里。随时背负着金阁之美,沟口的生命无法「正常」,倒过来,也就让沟口将自我生命中种种的「不正常」、种种的败坏挫折,都倾倒在那恒常魇压他的金阁上。正因为金阁是「美」,不是丑不是罪恶不是邪魔,所以无法被推开、无法被打败,甚至无法被忽视。
有一次,似乎只有一次,沟口几乎找到超脱金阁之魅的方法。那是他学会如何吹起柏木送他的洞箫,被音乐包围了。
音乐有如梦。同时,亦如与梦相反的更高一层的觉醒。……音乐具有把这两种相反的东西而使之逆转的力量。因而在自己吹奏的「御所车」的曲调里,我时而容易地化身了。我的精神知道了化身于音乐的乐趣。……每次吹过洞箫,我就这麽想的,金阁为什麽不责骂,不打搅我的这种化身,而保持缄默呢?当我要化身于人生的幸福或快乐时,金阁曾经放过我一次吗?迅速地遮断我的化身把我归还于我本身,这不是金阁的作风吗?为什麽只有音乐,金阁允许我酩酊和忘我?
少年的我将这段话划上了粗黑的铅笔线,那线条极不整齐,应该是反映了当时心情的激动吧!究竟音乐之美和视觉之美,有什麽本质上的差异、或是壁垒呢?那正是拉了六年小提琴之後拒绝了音乐的我,真切困惑着的问题啊!
我不记得多大年纪时、第几次重读《金阁寺》时摸索找到的答案,但答案本身不会念:音乐是时间的、短暂的、不会存留的,用三岛由纪夫的话说:「美之无益,美之通过体内而不留痕迹,它之绝对不能改变任何事物……」这是音乐,仅只存在于那单一瞬间的绝对「一次性」,随时间之流飘浮隐没,不像金铜凤凰顽强、固执地抵抗时间。
应该就是在与音乐的对比中,沟口找到了金阁的破绽。金阁,包括站立在屋顶上的金铜凤凰,其永恒性、其睥睨时间的特性,事实上不过是装模作样。金阁不是真正不受时间影响的,在金阁高傲的姿态底下,藏着脆弱的「一次性」,毁灭的可能。将金阁的这种「一次性」曝露挖掘出来,对决或许就可以终结了吧!
这才是沟口决定烧毁金阁的真实动机,不只是「嫉妒」。「每一座寺,有一天必然烧毁。火既丰富又放肆。只消等着,乘隙而来的火必然烽起,火与火相携手,把该完成的完成了。……火是自然而起,灭亡与否定是常态,被建造的伽蓝必然被烧毁,佛教的原理与法则严密地支配着地面。」
「美」也不能假装其永恒性,对照出其他事物的卑微短暂。用火将「美」还原至原理与法则的领域里,或许「美」的魔咒就可以解开了吧!
沟口烧掉了现实的金阁。「勿受物拘,洒脱自在」。可是真正拘执他的,不是、不只是现实的金阁,而是美的魅惑。美只是任意任性地依附在金阁上,为金阁所代表。出了金阁的「一次性」,难道就有办法同时摧毁金阁所代表的美?
烧掉金阁,在小说中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在那样的心绪与思辨中,沟口不能不将金阁烧掉。不过烧掉金阁不会带来真正的「洒脱自在」,我们知道,沟口也知道。没有了金阁,离开了金阁的「美」的魅惑,终究还是会依托到其他事物上,阴魂不散继续出现的。
换句话说,烧掉金阁顶多只能带来短暂的喘息,不会终结沟口与「美」之间充满张力的对抗。小说的最后一段:
搜索了口袋,掏出小刀与包在手帕里的安眠药瓶。瞄准谷底,把它投掷出去。在另一个口袋里摸着了香烟。我抽了香烟。像做完工作而休息片刻的人所常想的,活下去吧,我想。
年少时,我掩卷疑惑,不了解沟口放弃自杀决定「活下去吧」的理由何在?活下去,不就迟早得再跟「美的无明」继续对抗拉锯下去吗?这麽多年後,进入中年,过了三岛由纪夫写《金阁寺》的年纪,甚至过了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的年纪,我想我明白了:活下去,继续对抗拉锯,至少保留了一点「洒脱自在」的可能,不活下去,那就彻底输了,被无明永远拘束住了。
作者简介 杨照
本名李明骏,现任《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曾获联合报小说奖、赖和文学奖、吴浊流文学奖、吴三连文学奖、洪醒夫小说奖、吴鲁芹散文奖等。着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文学文化评论集等三十余种。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暑期档电影repo326篇内容 · 5.7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161.9万次浏览
- 暑期档追剧推荐76篇内容 · 1.8万次浏览
- 不花钱也能拥有的松弛感89篇内容 · 12.9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29篇内容 · 2.7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67篇内容 · 35.9万次浏览
- 我的消暑菜单715篇内容 · 56.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705.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