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真面目就是强迫别人接收自己的意见
《批评的真面目就是强迫别人接收自己的意见》 贪欲的能量是种种烦恼的源头, 会对日常生活、工作带来重大的危害。 其中最麻烦的是「主观」, 也就是固执、坚持已见的烦恼。 当人有所感的瞬间, 「自己感觉到的事是对的 不会有趣」的主观习性便会自然萌生 例如 看到某部电影 觉得「不好看」的当下, 这部电影对此人来说, 就成为一部「不好看的电影」 直到同部电影再看一次, 觉得它「好看」时, 才会改变观点 认为它「确实好看, 以前是自己想错了」。 但即使如此, 也只是认为「以前觉得它不好看, 是我的想法错了, 其实是好看的」 就算是察觉到「从前的想法」有错, 却还是认为「现在」的想法无论如何都是对的, 依然陷于「今是而昨非」的痴迷中。 问题是, 当我们陷于痴迷中, 表示「那部电影不好看」的同时, 也暗暗含有 「因为自己觉得不好看, 其他人应该也觉得不好看! 如果你不这么认为, 你就错了」的意思。 表面上虽然会用有礼貌的口气掩饰说: 「对你来说是有趣的电影, 但对我个人来说, 它不好看,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但其实心理并不如此认同。 当一个人把意见和感想说出口时, 通常都潜伏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希望你也能认同这种想法」的贪欲。 尤其针对某件事情陈述批判性意见时, 意图灌输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给别人的洗脑的幅度便会增高。 当然对发也会察觉其中玄机, 因而执著于自己意见的正确性, 导致双方意见僵持不下, 甚至爆发冲突。 《以上摘自不要生气一书, 作者小池竜之介》 常常发现微博上满布的愤怒不满的声音(好多Angry Birds) 有些事大, 有些事小, 看价值观的不同 那你生活并暴露在充满生气的环境里 (就像是我们抱怨动物被关著小空间, 不人道一样) 相信我们一定也不会高兴到哪里去 不是说, 看了这篇, 就要停止批评与抱怨 如果这样, 作者可以得拯救世界了 但也许在抱怨批评之前能够先想想 另外可以参考Simon Sinek说Start with 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