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冬扬州南京散步图影录之扬州篇
烟花三月正当时,周围有不少友人都有扬州之游,上了年纪的本朱,已然跑不动了,想起往昔的扬州行,又不禁含泪了——去年的旧账还有几篇就还完了,无量天尊阿弥陀外加圣母玛利亚啊啊!!!
扬州也值得好好说说,选一二景致或几样风物,详详细细地写几行,不过有待他日得空时,这里照旧还是图影流水。
《尚书·禹贡》天下九州中即有扬州,不过此扬州绝非今天的扬州,在海运未开之前,扬州是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罢,正所谓“淮左名都”,只是近来没落了,然而,正因为没落,扬州的旧城还大致保存完整,其中虽并没有多少元明清的古居,但在处处拆旧造新、遍地大楼的新神州,扬州这些连片的老低矮平房,实在算是难得了,本朱在外一向酷爱狂奔,到了扬州等地,则喜欢慢慢地走了——一般先到卢氏古宅吃早点~
卢氏古宅旁有什么曾公祠,房子年头不算太长,不过么随便看看么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尤其对本朱这种爱凑热闹的人来说~~
从卢氏古宅出来后步行十多分钟,即何园,扬州名园不少,著名者如个园等,不过本朱以为何园最值得一去。
童寯《江南园林志》有云:
何园为扬州私园之最大而仍存者。住宅在东部,中部正厅,院落重重。西有洋式房屋三排,其后即园林部分,称寄啸山庄。 园为盐官何芷舫所建,垂五十年,亭台失修,益以驻军,荒圮日甚。山池以外,为戏台花圃,徒见昔日梨园药栏之盛,主人久已移居沪滨,游者不禁生柳老堂空之感。
《履园丛话》“片石山房”条有记云:
“扬州新城花园巷,又有片石山房者。二厅之后,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而何园中的这处假山,即后人修复的“片石山房”,据陈从周考证,此即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本朱家住魔都国庆路,而扬州也有国庆路,国庆路上有富春,虽然有些今不如昔,但每回去扬州本朱多是在那午饭~
去年去得匆忙,没来得及好好拍拍扬州的吃食,现特盗图几张与大家分享(不是深夜报复社会吆,诸位不要误会偶!)~~~~~
弗洛伊德以钥匙孔为女受、钥匙为男攻,以为人们开锁时候立即有某种潜意识——以此来解释他的性学说,那是西方的锁,他老人家见过中国的锁具之后就大概就不会那么说了~~
扬州最著名的景点当属瘦西湖了,不过本朱并不怎么特别喜好,很多年未入园了。
偶喜欢到大明寺平山堂一带走走。
梁思成先生最后的作品——扬州鉴真纪念堂,看这屋檐。
有关鉴真纪念堂,这里转一篇陈从周先生的纪念文章,此文真挚感人,纪念一代宗师的同时,也记录了一些有关扬州鉴真纪念堂的历史信息。
《瘦影——怀梁思成先生》
旧游谁左说相从,初日芙蓉叶叶风;挥手浮云成永诀,而今馨盲欬梁公。
新会梁思成教授逝世那年,我还在安徽歙县“五七干校”。我在报上见到了噩耗,想打个唁电去,工宣队不同意,我说梁教授是我老师,老师死了,不表示哀思,那么父母死了也可不管了。饶舌了许久,终于同意了。我那时正患胃出血症,抱病翻过了崎岖的山道,到了城 内,终于发出了人何以堪的唁电。冬季的山区,凄厉得使人难受,偶然有几只昏鸦,在我顶上掠过,发出数声哀鸣,教人心碎。这夜没有好睡,时时梦见他的瘦影,仿佛又听到他那谈笑风生的遗音,一切都是寂寞空虚。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那几天的处境,我便是在这般光景中过去。我回思得很多,最使人难忘的是一九六三年夏与梁先生一起上扬州,当时要筹建鉴真纪念堂,中国佛教协会请梁先生去主持这项工作,同时亦邀我参加。约好在镇江车站相会,联袂渡江,我北上,他南下,我在车站候他,不料他从边门出站了,我久等不至,径上轮渡,到了船上却欣然相遇了,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品题着飘渺中的山水,他赞赏了宋代米南宫小墨画范本,虽然初夏天气,但是湿云犹恋,因此光景奇绝。
我们在扬州同住在西园宾馆,这房间,过去刘敦桢教授以及蔡方荫教授曾住过,我告诉了他这段掌故,他莞尔微笑了,真巧,真巧。第二天同游瘦西湖,蜿蜒的瘦影,妩媚的垂杨,轻舟荡漾于柔波中,梁先生风趣地说:“我爱瘦西湖,不爱胖西湖。”似乎对那开始着西装的西湖有所微辞了。对钟情祖国自然风光、热爱民族形式的学者来说,这种话是由衷的,是可爱的,是令人折服的。梁先生开始畅谈了他对中小名城的保护重要性的看法,不料船到湖心,忽然“嘣”的一声,船舱中跳进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大家高兴极了,舟子马上捉住,获得了意外的丰收。这天我们吃到瘦西湖的鲜鱼,梁先生说:“宜乎乾隆皇帝要下江南来了。”
我们上平山堂勘查了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基地,那时整个平山堂的测绘我已搞好,梁先生一一校对了。对鉴真纪念堂及碑的方案,他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有所讨论,我是借讨论的机会,向他讨教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开朗、真诚,我们谊兼师友,一点也没有隔阂之处。鉴真纪念碑的方案是在扬州拟就的,他画好草图,由我去看及量了石料,作了最后决定……
扬州的古迹很多,本朱以为值得一去的是广陵王汉墓。
扬州广陵王汉墓是汉武帝之子刘胥的墓,刘胥受封广陵,为第一代广陵王,老子防儿子,武帝一直防范刘胥,武帝死后,他祈祷神灵对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诅”,事败被迫自缢。1979年春,采石工人开山时发现了山中古墓葬,是中国目前同类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保存最完整的汉代木椁墓。
广陵王汉墓最值得观赏的是为“黄肠题凑”——“题凑”是古时一种葬式,多见于汉,之后绝迹。黄肠题凑是为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或楠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广陵王汉墓木椁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通高4.5米,总面积237.76平方米,用楠木545立方米——545立方米的楠木是神马概念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明十三陵长陵大殿中的几根楠木才多少立方米啊~~~这还只是广陵王的黄肠题凑,还有王后的——450立方米的楠木!!!!!!!!
大汉气象啊!!走笔至此,本朱已经崩溃了,本篇也到这吧,二十四桥什么的还是留待以后再说吧,反正一两天能把扬州大致走一圈了。
扬州也值得好好说说,选一二景致或几样风物,详详细细地写几行,不过有待他日得空时,这里照旧还是图影流水。
《尚书·禹贡》天下九州中即有扬州,不过此扬州绝非今天的扬州,在海运未开之前,扬州是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罢,正所谓“淮左名都”,只是近来没落了,然而,正因为没落,扬州的旧城还大致保存完整,其中虽并没有多少元明清的古居,但在处处拆旧造新、遍地大楼的新神州,扬州这些连片的老低矮平房,实在算是难得了,本朱在外一向酷爱狂奔,到了扬州等地,则喜欢慢慢地走了——一般先到卢氏古宅吃早点~
![]() |
![]() |
卢氏古宅旁有什么曾公祠,房子年头不算太长,不过么随便看看么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尤其对本朱这种爱凑热闹的人来说~~
![]() |
这是神马知道么? |
从卢氏古宅出来后步行十多分钟,即何园,扬州名园不少,著名者如个园等,不过本朱以为何园最值得一去。
![]() |
![]() |
童寯《江南园林志》有云:
何园为扬州私园之最大而仍存者。住宅在东部,中部正厅,院落重重。西有洋式房屋三排,其后即园林部分,称寄啸山庄。 园为盐官何芷舫所建,垂五十年,亭台失修,益以驻军,荒圮日甚。山池以外,为戏台花圃,徒见昔日梨园药栏之盛,主人久已移居沪滨,游者不禁生柳老堂空之感。
![]() |
何园中洋式房屋 |
![]() |
![]() |
“片石山房”一隅 |
《履园丛话》“片石山房”条有记云:
“扬州新城花园巷,又有片石山房者。二厅之后,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而何园中的这处假山,即后人修复的“片石山房”,据陈从周考证,此即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 |
石涛世间唯一的叠石作品——何园“片石山房” |
![]() |
本朱家住魔都国庆路,而扬州也有国庆路,国庆路上有富春,虽然有些今不如昔,但每回去扬州本朱多是在那午饭~
![]() |
灌汤包要用管子吸的啊!! |
去年去得匆忙,没来得及好好拍拍扬州的吃食,现特盗图几张与大家分享(不是深夜报复社会吆,诸位不要误会偶!)~~~~~
![]() |
江淮名菜肴肉,精选猪前蹄为主料,经特殊的工艺加硝腌制后加工而成。(盗图) |
![]() |
蘸醋更有味道~~~~~~~~(盗图) |
![]() |
矮油,著名的干丝啊,好吃啊,本朱一人一盘啊!!!(盗图) |
![]() |
(盗图) |
![]() |
(盗图) |
![]() |
(盗图) |
![]() |
富春茶楼上下望 |
![]() |
著名的扬州三把刀!! |
![]() |
(盗图)纯铜的汤婆子~(本朱从小唤之为"烫无子"~~~) |
![]() |
(盗图) |
弗洛伊德以钥匙孔为女受、钥匙为男攻,以为人们开锁时候立即有某种潜意识——以此来解释他的性学说,那是西方的锁,他老人家见过中国的锁具之后就大概就不会那么说了~~
![]() |
![]() |
![]() |
![]() |
![]() |
国庆路上坐在路边的卖梨膏糖的老人 |
![]() |
出了国庆路即能看到这株大树 |
![]() |
每次都要去看看它 |
![]() |
(盗图) |
扬州最著名的景点当属瘦西湖了,不过本朱并不怎么特别喜好,很多年未入园了。
![]() |
偶喜欢到大明寺平山堂一带走走。
![]() |
梁思成先生最后的作品——扬州鉴真纪念堂,看这屋檐。
![]() |
纪念堂内部 |
有关鉴真纪念堂,这里转一篇陈从周先生的纪念文章,此文真挚感人,纪念一代宗师的同时,也记录了一些有关扬州鉴真纪念堂的历史信息。
《瘦影——怀梁思成先生》
旧游谁左说相从,初日芙蓉叶叶风;挥手浮云成永诀,而今馨盲欬梁公。
新会梁思成教授逝世那年,我还在安徽歙县“五七干校”。我在报上见到了噩耗,想打个唁电去,工宣队不同意,我说梁教授是我老师,老师死了,不表示哀思,那么父母死了也可不管了。饶舌了许久,终于同意了。我那时正患胃出血症,抱病翻过了崎岖的山道,到了城 内,终于发出了人何以堪的唁电。冬季的山区,凄厉得使人难受,偶然有几只昏鸦,在我顶上掠过,发出数声哀鸣,教人心碎。这夜没有好睡,时时梦见他的瘦影,仿佛又听到他那谈笑风生的遗音,一切都是寂寞空虚。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那几天的处境,我便是在这般光景中过去。我回思得很多,最使人难忘的是一九六三年夏与梁先生一起上扬州,当时要筹建鉴真纪念堂,中国佛教协会请梁先生去主持这项工作,同时亦邀我参加。约好在镇江车站相会,联袂渡江,我北上,他南下,我在车站候他,不料他从边门出站了,我久等不至,径上轮渡,到了船上却欣然相遇了,莽莽南徐,苍苍北固,品题着飘渺中的山水,他赞赏了宋代米南宫小墨画范本,虽然初夏天气,但是湿云犹恋,因此光景奇绝。
我们在扬州同住在西园宾馆,这房间,过去刘敦桢教授以及蔡方荫教授曾住过,我告诉了他这段掌故,他莞尔微笑了,真巧,真巧。第二天同游瘦西湖,蜿蜒的瘦影,妩媚的垂杨,轻舟荡漾于柔波中,梁先生风趣地说:“我爱瘦西湖,不爱胖西湖。”似乎对那开始着西装的西湖有所微辞了。对钟情祖国自然风光、热爱民族形式的学者来说,这种话是由衷的,是可爱的,是令人折服的。梁先生开始畅谈了他对中小名城的保护重要性的看法,不料船到湖心,忽然“嘣”的一声,船舱中跳进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大家高兴极了,舟子马上捉住,获得了意外的丰收。这天我们吃到瘦西湖的鲜鱼,梁先生说:“宜乎乾隆皇帝要下江南来了。”
我们上平山堂勘查了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基地,那时整个平山堂的测绘我已搞好,梁先生一一校对了。对鉴真纪念堂及碑的方案,他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有所讨论,我是借讨论的机会,向他讨教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开朗、真诚,我们谊兼师友,一点也没有隔阂之处。鉴真纪念碑的方案是在扬州拟就的,他画好草图,由我去看及量了石料,作了最后决定……
![]() |
鉴真纪念堂里读经的老僧 |
![]() |
纪念堂前的石灯笼,此灯笼本为一对,另一只在日本唐招提寺前。 |
扬州的古迹很多,本朱以为值得一去的是广陵王汉墓。
![]() |
扬州广陵王汉墓是汉武帝之子刘胥的墓,刘胥受封广陵,为第一代广陵王,老子防儿子,武帝一直防范刘胥,武帝死后,他祈祷神灵对昭帝、昌邑王宣帝“祝诅”,事败被迫自缢。1979年春,采石工人开山时发现了山中古墓葬,是中国目前同类墓葬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保存最完整的汉代木椁墓。
![]() |
![]() |
广陵王汉墓最值得观赏的是为“黄肠题凑”——“题凑”是古时一种葬式,多见于汉,之后绝迹。黄肠题凑是为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或楠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 |
广陵王汉墓木椁南北长16.65米,东西宽14.28米,通高4.5米,总面积237.76平方米,用楠木545立方米——545立方米的楠木是神马概念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明十三陵长陵大殿中的几根楠木才多少立方米啊~~~这还只是广陵王的黄肠题凑,还有王后的——450立方米的楠木!!!!!!!!
![]() |
碳化了的楠木“黄肠”,谁能搬动谁就是神!! |
大汉气象啊!!走笔至此,本朱已经崩溃了,本篇也到这吧,二十四桥什么的还是留待以后再说吧,反正一两天能把扬州大致走一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