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姜子弹君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就是《让子弹飞》上映后的第五天,我花了五块钱陪班长在学校影院看了这场电影。已经过了七八天的样子,我又从影院前走过,遇见A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姜文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告诉我,“先生还是写一点吧;××好像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臆造的事情,大概因为往往胡扯瞎掰之故罢,反响一直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不被看好中,毅然评论了JOKING就有她。我也早觉得又写一点的必要了,这于姜文毫不相干,我所写的只会湮没于评论之海中。
可是我觉得有话可说。我只觉得所看的并非故事。西部,喜剧,传奇,男人,英雄,枪战,暴力,类似于科恩兄弟的荒诞,这些元素充斥在我的脑中,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客观评论,是在心中淡定之后的。而此后央视主持人郭志坚的极度排斥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中国这种电影不分级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抗争显示于男同胞间,就将我们的苦痛作为曾经想看而看不到的电影的祭品,奉献于它们的灵前。
二
真的导演,敢于颠覆陈旧的套路,敢于展示自我的风格。这是怎样的冒险者和英明者?然而造化又常为庸人设计,以形式的华美,来掩饰内容的空洞,仅使留下观众的愤慨和中国电影的毁誉。在那滥觞的剧情和糙粗的画面中,又给人一丝欢愉,维持着那离观众越来越远的距离。我不知道这样的电影何时看到头。
三
在众多元素之中,英雄是我感受最深的特点。姜文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他奉献我的憧憬与美。在《子弹》里,他的独特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和恣意挥洒的暴力,在加上刀,马,枪,已经能够让男性血脉贲张。
未完待续。。。
他的样子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电影《天地英雄》中,姜文饰演李校尉,与中井贵一饰演的遣唐使打对手戏。他的刚强坚毅的勇士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已经是《让子弹飞》剧组在为姜文开庆功会了,我才在众多电影教材上看到获得众多国际奖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正是所谓中国三大实力派艺人之一的姜文。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发现一个不太为人(特别是学生)所知却又才华卓越的让人着迷的人,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就像当初发现了久石让一样。恰巧的是,姜文在《子弹》里沿用了久石让给姜文另一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或许是太看重《太阳》了,直到现在还是希望引起那些反映看不懂的观众的注意。
四
我在大一前的那个寒假,就看到了《让子弹飞》的宣传;当时的海报,是一枚子弹从一只羽毛上飞过,让我大呼新鲜。但我对于电影的宣传,早就颇为怀疑。这种怀疑始于为《十面埋伏》大搞首映式的张艺谋财。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电影的面目,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有票房和口碑齐飞的结局。况且始终坚持着文艺风格的姜文君,更何至于在媒体前大肆招摇呢?
然而今日揭示了它的面目了,作证的便是剧场里此起彼伏的笑浪。我笑的有些若有所思,这不正是生活中带些土,带些荤,不煽情的,不正经的,不靠挤眉弄眼,不脱离人民大众的笑话吗?
宣传,已使我目不忍视了;骂名,尤使我觉得平常。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希望能多一些像《子弹》这样说话算数的电影。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还是有些小失落。电影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灰常好看,或许是姜文君太自信了。虽然影片开场张牧之那句经典的“让子弹飞一会”一度让我激动不已,但看到火车掉进水里的镜头后,我有种想扔瓶子的冲动——特效一看就很假,完全是几年前的3D游戏的感觉。还记得冯小刚说中国没有电影工业,着实是因为中国做不出像样的特效恨铁不成钢的叹息。看到后面,剧情正到高潮,又是蹩脚的爆破的特效,狠狠地闷了我一棍。当张牧之从容的辗转于他所导的一看就假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讽刺啊!几位男主角标准的体型,白马飞驰的悦目飘逸,不幸全被这几缕败笔抹杀了。
不过我不会苛责它,我想中国的电影人是知道的,他们只能说请等待我们的进步......
六
时间永是流驶,人心依旧浮躁,有限的几部佳片,在中国是太算得了什么了,不但,供无意者以为中国自豪的谈资,更是为有意者以完善中国电影历史所需的里程碑式的一笔。至于此外深的意义,其实也就寥寥,因为这实在是商业片短暂的闪光。中影人奋斗前行的历史,正是烂片不断堆积,好片不断涌现的历程。
然而既然有了好片了,当然不觉要挺。至少,不在为了《阿凡达》那样的电影砸下几十张的毛爷爷,也不在以中国没好看的电影而心安理得的只看外语片。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电影的面目。但这回却很有点出乎于我的意外。看到张牧之攻寨的一段,我紧张的支起了身子,急切的等待他的妙计的秘密。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和编者的智慧了。
我目睹姜文君的表演,是始于《天地英雄》的,看他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踌躇满志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次握着枪杆子和黄四郎斗智斗勇,尽显男人勇毅机智,则足为中国男人自古以来不乏英雄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长篇大论的意义,意义就在此吧。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姜子弹君。
参考文献:《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就是《让子弹飞》上映后的第五天,我花了五块钱陪班长在学校影院看了这场电影。已经过了七八天的样子,我又从影院前走过,遇见A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姜文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告诉我,“先生还是写一点吧;××好像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臆造的事情,大概因为往往胡扯瞎掰之故罢,反响一直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不被看好中,毅然评论了JOKING就有她。我也早觉得又写一点的必要了,这于姜文毫不相干,我所写的只会湮没于评论之海中。
可是我觉得有话可说。我只觉得所看的并非故事。西部,喜剧,传奇,男人,英雄,枪战,暴力,类似于科恩兄弟的荒诞,这些元素充斥在我的脑中,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客观评论,是在心中淡定之后的。而此后央视主持人郭志坚的极度排斥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中国这种电影不分级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抗争显示于男同胞间,就将我们的苦痛作为曾经想看而看不到的电影的祭品,奉献于它们的灵前。
二
真的导演,敢于颠覆陈旧的套路,敢于展示自我的风格。这是怎样的冒险者和英明者?然而造化又常为庸人设计,以形式的华美,来掩饰内容的空洞,仅使留下观众的愤慨和中国电影的毁誉。在那滥觞的剧情和糙粗的画面中,又给人一丝欢愉,维持着那离观众越来越远的距离。我不知道这样的电影何时看到头。
三
在众多元素之中,英雄是我感受最深的特点。姜文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他奉献我的憧憬与美。在《子弹》里,他的独特的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和恣意挥洒的暴力,在加上刀,马,枪,已经能够让男性血脉贲张。
未完待续。。。
他的样子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电影《天地英雄》中,姜文饰演李校尉,与中井贵一饰演的遣唐使打对手戏。他的刚强坚毅的勇士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已经是《让子弹飞》剧组在为姜文开庆功会了,我才在众多电影教材上看到获得众多国际奖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正是所谓中国三大实力派艺人之一的姜文。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发现一个不太为人(特别是学生)所知却又才华卓越的让人着迷的人,实为人生一大乐事,就像当初发现了久石让一样。恰巧的是,姜文在《子弹》里沿用了久石让给姜文另一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的配乐,或许是太看重《太阳》了,直到现在还是希望引起那些反映看不懂的观众的注意。
四
我在大一前的那个寒假,就看到了《让子弹飞》的宣传;当时的海报,是一枚子弹从一只羽毛上飞过,让我大呼新鲜。但我对于电影的宣传,早就颇为怀疑。这种怀疑始于为《十面埋伏》大搞首映式的张艺谋财。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电影的面目,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有票房和口碑齐飞的结局。况且始终坚持着文艺风格的姜文君,更何至于在媒体前大肆招摇呢?
然而今日揭示了它的面目了,作证的便是剧场里此起彼伏的笑浪。我笑的有些若有所思,这不正是生活中带些土,带些荤,不煽情的,不正经的,不靠挤眉弄眼,不脱离人民大众的笑话吗?
宣传,已使我目不忍视了;骂名,尤使我觉得平常。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希望能多一些像《子弹》这样说话算数的电影。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还是有些小失落。电影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灰常好看,或许是姜文君太自信了。虽然影片开场张牧之那句经典的“让子弹飞一会”一度让我激动不已,但看到火车掉进水里的镜头后,我有种想扔瓶子的冲动——特效一看就很假,完全是几年前的3D游戏的感觉。还记得冯小刚说中国没有电影工业,着实是因为中国做不出像样的特效恨铁不成钢的叹息。看到后面,剧情正到高潮,又是蹩脚的爆破的特效,狠狠地闷了我一棍。当张牧之从容的辗转于他所导的一看就假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讽刺啊!几位男主角标准的体型,白马飞驰的悦目飘逸,不幸全被这几缕败笔抹杀了。
不过我不会苛责它,我想中国的电影人是知道的,他们只能说请等待我们的进步......
六
时间永是流驶,人心依旧浮躁,有限的几部佳片,在中国是太算得了什么了,不但,供无意者以为中国自豪的谈资,更是为有意者以完善中国电影历史所需的里程碑式的一笔。至于此外深的意义,其实也就寥寥,因为这实在是商业片短暂的闪光。中影人奋斗前行的历史,正是烂片不断堆积,好片不断涌现的历程。
然而既然有了好片了,当然不觉要挺。至少,不在为了《阿凡达》那样的电影砸下几十张的毛爷爷,也不在以中国没好看的电影而心安理得的只看外语片。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电影的面目。但这回却很有点出乎于我的意外。看到张牧之攻寨的一段,我紧张的支起了身子,急切的等待他的妙计的秘密。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和编者的智慧了。
我目睹姜文君的表演,是始于《天地英雄》的,看他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踌躇满志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次握着枪杆子和黄四郎斗智斗勇,尽显男人勇毅机智,则足为中国男人自古以来不乏英雄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长篇大论的意义,意义就在此吧。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姜子弹君。
参考文献:《纪念刘和珍君》——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