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氣才是意義>
載於
《明報》2011-03-13
P15| 歌舞昇平| 流行館| By 何建宗
曾幾何時,流行歌是一個工業的產品:一位歌手、一份曲詞、灌錄、派台、宣傳、演唱,從
而造就一首流行曲,缺一不可;現在,一首歌加上一個網絡,唱出了社會的共鳴,不依靠流
行工業的機制,歌依然會紅,而且紅得更快。這樣的一個流行曲時代,紅了一眾網絡歌手,
如北京的「才女」歌手——邵夷貝。
網絡封「才女」的充分條件:一,感覺文藝;二,唱作另類。所謂「感覺文藝」不僅是指邵
夷貝作為文科狀元、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背景,而是說她於2009 年在網絡初現,隨即成為「豆
瓣網」(全國文藝青年網上熱點)關注度第一名音樂人的這個身分; 「唱作另類」,簡言
之,即她的一系列以社會、政治事件入詞的非情歌民謠。當「政治遇上搖滾」顯得過分理所
當然, 「政治遇上民謠」正正提供一份尤其文藝、另類的情感消費。
2009 年,邵夷貝因一首《大齡文藝青年之歌》(被網民命名)走紅,其後一首《現象
2009》,唱說了當年社會大事;2010 年,邵夷貝又唱了一首《我們》,主題是當下中國草根
階層的悲傷;今年,邵夷貝則在「兩會」期間, 送來一首《2011 幸福與尊嚴》,如此的唱
: 「工資的上漲速度應該比物價上漲更給力∕大伙發現除了金錢還有道德這個東西∕時代
廣場上,中國的形象應該是公平和正義∕GDP 數據,不是遮羞布,蓋住貧富的差距」。
在「兩會」期間推出新歌,有人說邵夷貝此舉過於敏感、批判,相當「不和諧」。然而,邵
夷貝的歌就算稱不上和諧,也至少相當和藹吧!不禁想起梁文道的一句話: 「我們這個時代
的流行病,肆虐香港的犬儒症。所謂犬儒,我指的是不相信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真理可以
愈辯愈明。」
犬儒症何止肆虐香港呢!
正如邵夷貝自己所言: 「希望我的歌能記錄當下,很多年後你再來聽它仍有它存在的意
義」,邵夷貝的歌,只不過是一首又一首記錄年度大事的歌,當中沒有多少批判,有的倒是
一份相當單純的昐望: 「等待吧,在努力之後應該有幸福的旋律∕盼望吧,尊嚴的活不會
是奇蹟」。我們當然需要邵夷貝的歌,好作一個時代的紀錄,好唱出大眾的聲音,然而,我
們需要更多的歌、更多的批判。
音樂不一定要太沉重,但當不太沉重的音樂,都已經是社會的極限,這個社會未免太輕、太
單薄了。走筆至此,我亦不能脫俗,想起林夕(早年)訂下的一項填詞原則: 「歌詞不宜加
入太多硬性資料」,因為硬性資料容易過時,亦讓流行曲容易過氣。然而,若邵夷貝一流的
社會歌曲,能夠熱唱一時即過時、過氣,不至於每年翻唱,共鳴依然的話,過氣倒也是一份
意義。
《明報》2011-03-13
P15| 歌舞昇平| 流行館| By 何建宗
曾幾何時,流行歌是一個工業的產品:一位歌手、一份曲詞、灌錄、派台、宣傳、演唱,從
而造就一首流行曲,缺一不可;現在,一首歌加上一個網絡,唱出了社會的共鳴,不依靠流
行工業的機制,歌依然會紅,而且紅得更快。這樣的一個流行曲時代,紅了一眾網絡歌手,
如北京的「才女」歌手——邵夷貝。
網絡封「才女」的充分條件:一,感覺文藝;二,唱作另類。所謂「感覺文藝」不僅是指邵
夷貝作為文科狀元、畢業於北京大學的背景,而是說她於2009 年在網絡初現,隨即成為「豆
瓣網」(全國文藝青年網上熱點)關注度第一名音樂人的這個身分; 「唱作另類」,簡言
之,即她的一系列以社會、政治事件入詞的非情歌民謠。當「政治遇上搖滾」顯得過分理所
當然, 「政治遇上民謠」正正提供一份尤其文藝、另類的情感消費。
2009 年,邵夷貝因一首《大齡文藝青年之歌》(被網民命名)走紅,其後一首《現象
2009》,唱說了當年社會大事;2010 年,邵夷貝又唱了一首《我們》,主題是當下中國草根
階層的悲傷;今年,邵夷貝則在「兩會」期間, 送來一首《2011 幸福與尊嚴》,如此的唱
: 「工資的上漲速度應該比物價上漲更給力∕大伙發現除了金錢還有道德這個東西∕時代
廣場上,中國的形象應該是公平和正義∕GDP 數據,不是遮羞布,蓋住貧富的差距」。
在「兩會」期間推出新歌,有人說邵夷貝此舉過於敏感、批判,相當「不和諧」。然而,邵
夷貝的歌就算稱不上和諧,也至少相當和藹吧!不禁想起梁文道的一句話: 「我們這個時代
的流行病,肆虐香港的犬儒症。所謂犬儒,我指的是不相信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真理可以
愈辯愈明。」
犬儒症何止肆虐香港呢!
正如邵夷貝自己所言: 「希望我的歌能記錄當下,很多年後你再來聽它仍有它存在的意
義」,邵夷貝的歌,只不過是一首又一首記錄年度大事的歌,當中沒有多少批判,有的倒是
一份相當單純的昐望: 「等待吧,在努力之後應該有幸福的旋律∕盼望吧,尊嚴的活不會
是奇蹟」。我們當然需要邵夷貝的歌,好作一個時代的紀錄,好唱出大眾的聲音,然而,我
們需要更多的歌、更多的批判。
音樂不一定要太沉重,但當不太沉重的音樂,都已經是社會的極限,這個社會未免太輕、太
單薄了。走筆至此,我亦不能脫俗,想起林夕(早年)訂下的一項填詞原則: 「歌詞不宜加
入太多硬性資料」,因為硬性資料容易過時,亦讓流行曲容易過氣。然而,若邵夷貝一流的
社會歌曲,能夠熱唱一時即過時、過氣,不至於每年翻唱,共鳴依然的話,過氣倒也是一份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