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resolution——战胜拖延
![]() |
描述:“等死”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等死模式”。拥有这种心智模式的人,总是不断的把事情拖延到最后一刻,在极度的焦虑下,很不情愿的开始被迫行动。不管是最后一刻能够交出结果,还是最后连结果都没有,他们都会面临一个极度糟糕的境况。日子一长,连最后冲刺的想法都失去,慢慢成为一个等待死亡的人,这也是这种模式叫做“等死模式”的原因。
这堵墙建成于:
这堵墙建成的原因是由于内心与行动的不一致,内心拖延就好像一个人开车的时候,一只脚踩着刹车,一只脚踩着油门,所以车只好走的很慢很慢但是发动机转速奇高。我们内在设定一个过高的目标,行动上又无法一次达到;或者我们内在希望即舒服又达成,而我们的行动却知道这无法成功;我们道义上知道要做某些事情,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迟迟不愿意接受。这就导致了让我们无法行动的“等死模式”。
这堵墙保护您:
延迟行动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尤其是事情本身不是您内心想做的,那么适当的拖延其实是一种很有益处的冷静与沉淀,让您最初的冲动消失,让自己可以体会自己潜意识的想法,做出更好的下一步行动。
这堵墙阻碍您:
等死模式障碍您进入轻松高效的生活:回忆一下拖延让您承受多大的压力和负疚感!正如《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得非常好:“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等死模式还会让一个人的自信心(自我效能)大大降低,让一个人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拆墙建议:
1. 如何吃掉一头大象?那就是一口口吃。把您的任务分解到足够小,小到可以马上动手做为止。
2. 对那些拖延很久的事情,倾听自己的内心,然后不管做与不做,做一个决定吧!
3. 让自己躲开那些容易获得的小成就感,(如收邮件,接电话等),给自己留出时间,直面那些对您真正重要的,等待已久的事情。
4. 找到那些经常能给自己的借口的内心对话(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吧;再不休息太累了;再睡一会才会精神好)然后在清醒的时候一条条写下自我对白逐条击破。
5. 我们总等待最好的一天,其实现在就是最好的一刻。
扩展阅读:
豆瓣: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procrastinators/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八章:“上天不需要您成功,它只需要您尝试”了解更多
描述:“泛成功学”模式您的心智之墙:
您的心智之墙叫做“泛成功学”,您认为心态决定一切,您认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就能成功。您希望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超过别人,做到最好。有时候您会在不计手段达到目标后感到一种深刻的虚空感,这让您有点惊惶地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堵墙建成于:
关注心态,聚焦一个目标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个心智之墙一定曾经帮您在没有目标和低落的日子里找到动力,并且有过一段很不同寻常的成功经历,或者至少短暂让您觉得充满力量。今天很多人无法成功,正是由于他们目标不明确或者是心态不够坚定而造成的。
这堵墙保护您:
如果您从事销售这类型只有单一评价标准(业绩),单任务导向的工作,成功学的目标聚焦和心态开放的确可以给您帮助。同时如果您现在能力不错,只是缺乏行动的勇气,这个心智模式可以很好的驱动您先行动起来——光瞄准不开枪,还不如不瞄准呢!
这堵墙让您损失:
每一个真正走过成功的人都会告诉您,心态、努力、目标是成功的一部分,但是绝不是全部。第一成功需要多元的目标,不同的能力以及追求和放弃两手准备,在错误的路上坚持,往往只会更加糟糕。第二,当我们把成功的定义狭隘到具体的金钱、商品和出国游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独特的生命的价值。或者说,当您想比“谁谁”好的时候,您已经输给“谁谁”了,为什么您要用来自别人的“谁谁”作为独特的您的标杆呢?
“泛成功学”的心智之墙,把您圈在永远找不到真正自己的怪圈之中。
拆墙建议:
1. 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what 我想要什么? 然后是第二个是:如果得到这个what , So what(那又怎么样) ?
2. 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看看不一样的人和他们对成功的看法?比如说我书中的“可爱的出租车司机”“洗脚女刘丽”,那样的生活,是不是也很成功?
3. 真实地去拜访和采访一些成功者,看一些关于他们比较真实的访谈。
4. 王国维说:”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对那些太过于神奇花哨的东西,可以接触,但要保持审慎之心。
扩展阅读:
您可以在《拆掉思维里的墙》第四章 :“成功不能学”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