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再别康桥
1921,她与徐志摩不辞而别,远离英国,奔赴大陆的另一场华筵。
那一夜
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1928,康桥河畔。徐志摩得知林徽因在大西洋彼岸步入婚姻殿堂,他所有的等待与希望化作深深的孤独,浪漫的吟唱犹如一曲爱情的挽歌。“新娘”这一比喻中的点点遗恨,在悄悄的笙箫中黯然退场。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读,恐怕个中含蓄蕴藉的意味更是悠长。
只是林徽因是个理性而智慧的人,早在回国之日,她便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了选择。
只是时过境迁,无论是陆小曼还是梁思成,都无法代替一对才子佳人“彩虹”的默契;辗转动荡,也无法冲淡彼此心照不宣的挂念。林徽因房间的墙上始终挂着一片失事飞机的残骸,始终保存着徐志摩当年的日记,料想与诗人的擦肩而过是她完美人生中不得不留下的遗憾吧。
原以为林梁夫妇同痴迷于建筑,携手走遍中国大半个土地,一定是共同干出一番大事业的知己,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可是史料却说二人性格不和,时常争吵,以致犯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大忌,浪漫,更是梁思成少有而徐志摩泛滥的。
不过历史的定论是,林徽因成就了萦绕终生的建筑梦和一代才女的独立自强,而梁思成的人生轨迹则因为追随未婚妻的理想而攀上了另一座高峰,二人相互扶持在事业的征途上寻寻觅觅,为中国的建筑史写下无数智慧的箴言与杰作。管他蓝颜知己缺憾与否,管他真心假意虚虚实实,人生哪有十全十美,永远在对的时间做最靠谱的事才不会为年少轻狂以致肝肠寸断。至于徐志摩呢,则永远浪漫而悲情地活在一代代文学青年的想象里。
如果林徽因可以预知这将来的一切,她一定会为当初的勇敢和远见而自豪。
只是所谓“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恐怕充其量是个美丽的谎言了。
那一夜
林徽因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
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
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
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那一天我希望要走到了顶层,
蜜一般酿出那记忆的滋润。
那一天我要跨上带羽翼的箭,
望着你花园里射一个满弦。
那一天你要听到鸟般的歌唱,
那便是我静候着你的赞赏。
那一天你要看到零乱的花影,
那便是我私闯入当年的边境!
1928,康桥河畔。徐志摩得知林徽因在大西洋彼岸步入婚姻殿堂,他所有的等待与希望化作深深的孤独,浪漫的吟唱犹如一曲爱情的挽歌。“新娘”这一比喻中的点点遗恨,在悄悄的笙箫中黯然退场。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如果将两首诗放在一起读,恐怕个中含蓄蕴藉的意味更是悠长。
只是林徽因是个理性而智慧的人,早在回国之日,她便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了选择。
只是时过境迁,无论是陆小曼还是梁思成,都无法代替一对才子佳人“彩虹”的默契;辗转动荡,也无法冲淡彼此心照不宣的挂念。林徽因房间的墙上始终挂着一片失事飞机的残骸,始终保存着徐志摩当年的日记,料想与诗人的擦肩而过是她完美人生中不得不留下的遗憾吧。
原以为林梁夫妇同痴迷于建筑,携手走遍中国大半个土地,一定是共同干出一番大事业的知己,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可是史料却说二人性格不和,时常争吵,以致犯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大忌,浪漫,更是梁思成少有而徐志摩泛滥的。
不过历史的定论是,林徽因成就了萦绕终生的建筑梦和一代才女的独立自强,而梁思成的人生轨迹则因为追随未婚妻的理想而攀上了另一座高峰,二人相互扶持在事业的征途上寻寻觅觅,为中国的建筑史写下无数智慧的箴言与杰作。管他蓝颜知己缺憾与否,管他真心假意虚虚实实,人生哪有十全十美,永远在对的时间做最靠谱的事才不会为年少轻狂以致肝肠寸断。至于徐志摩呢,则永远浪漫而悲情地活在一代代文学青年的想象里。
如果林徽因可以预知这将来的一切,她一定会为当初的勇敢和远见而自豪。
只是所谓“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恐怕充其量是个美丽的谎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