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无
今天看了《观音山》
据说这是一部讲述青春与梦想、寻找爱和得到爱、狂野与激情的电影
一个为爱迷茫的酒吧女孩南风
一个为前途迷茫的男孩丁波
一个为自己迷茫的胖子肥皂 他们的青春流连在酒吧和大排档
一个失去儿子和丈夫女人常月琴 生命中只剩下一件事——等待死亡
电影以常月琴跳崖自杀结束 然后南风、丁波和肥皂坐上了返程的火车
影片里多次有南风、丁波和肥皂 乘着火车迎着风的畅快镜头
他们的未来、他们的人生 就好像那呼啦啦的火车一样 沿着铺就好的铁轨不知去处
突然间觉得很害怕 看到这个镜头总感到一种从心底升起的浓浓的 虚无感
空虚 空洞 虚无 是他们那种无所事事心血来潮乘着一列火车毫无目的地的游荡
我很害怕
我的生活开始过的规律
七点左右起床 喝一杯清水 吃一个芽菜包
有课就去上课 没课就去自习室和那些为未来奋斗着的孩子们一起看看书
十一点半吃午饭 一荤一素的小份盖浇饭
然后塞上耳塞 睡个午觉 梦里会有些光怪陆离的人、事
午觉醒来 喝一杯水 吃一个苹果
两点左右又出现在教室或者自习室
五点半吃晚饭 一份一两的炒饭或者一两面和一样小点
之后会和谭谭一起去九州湖边散步 拿没有吃完的饭喂喂鱼
踩踩湖边的大块的石头 很专注的踩着 什么都不想 然后看看湖里蜂拥的蝌蚪
六点半左右回到自习室 继续看书到十点
散着步回到寝室 看看路边开满花朵的树 踩踩地上打落的花瓣
然后上上网 看看人人 登登豆瓣 也聊聊QQ
洗洗漱漱 十一点熄灯上床 或者看一会小电影 或者看看别人的小文字
十二点半左右睡觉 上好闹钟
每周五放个小假 约上小友去看场露天电影 把自己埋在人群当中 享受一部电影
有时会突然想念某个人 拿起电话说些有的没的的话题 感觉很开怀
有时也会被某个人想念 接上电话 互相倾诉一番近况 很暖
每天的日子看着似乎很充实 也应该很充实
可为什么心里总觉得空空的没有着落呢?
不是已经想好了目标、确定了方向么?可心里某个小角落里还是有个质疑的声音叫嚣着
又开始迷茫了?真的下等决心了?还在害怕些什么呢?
我不知道了。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可是自己的人生路只能自己走 前方是一片荆棘 也得自己去开辟
我害怕着南风他们那种漫无目的的虚无 很可怕
南风的朋友说:大家都挺难的,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
崩塌。
曾经的一切认知、人生观 价值观乃至人生观 在一瞬间全部颠覆
曾经对某些事物的憧憬开始粉碎 瓦解
看着那些敢于反抗的人 面对着现实
唏嘘一番 却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向现实屈服
很无奈 却没有办法
偶尔也想要改变 也会有颠覆一切的豪气
却终是提不起对抗一切的勇气
于是、最后的最后
看看那些有勇气的人 钦佩一番 却不敢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大声的附和
看看那些隐藏在现实中的黑暗 叫骂一阵 回过头来 却还是要在黑暗中继续前行
于是、有些东西驻进了脑的深处 深深的铭刻着
却从来只字不提 就好似从未见到过 闻所未闻
也许这叫做 适者生存。 可笑
最近很喜欢看法国的文艺片
静下心来一个人看一部电影 看看别人的故事 听听别人的心声
然后想想自己的故事
最近很喜欢在豆瓣上听听歌
喜欢上了陈奕迅的声音 还有他的词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有些歌词深入人心 我们听得到底是歌还是自己?
有人说: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是啊、人生这般短暂 为什么不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否则 岂不是白来世上走了这一遭?
有人说:海绵宝宝之所以这么快乐,是因为有派大星陪他一起2;这个世界上总是看你2的人很多,陪你2的人却很少。
还好 至少我觉得我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陪我2的朋友
遇到他们 是我的福气。
今天看到一位好友写到 人的细胞以七年为一个周期不停的生长 老化 更新
想来我也快迎来人生中第三次的脱胎换骨 希望那时的我也可以是崭新的
爱一个人,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
——《圣经·马太福音》
据说这是一部讲述青春与梦想、寻找爱和得到爱、狂野与激情的电影
一个为爱迷茫的酒吧女孩南风
一个为前途迷茫的男孩丁波
一个为自己迷茫的胖子肥皂 他们的青春流连在酒吧和大排档
一个失去儿子和丈夫女人常月琴 生命中只剩下一件事——等待死亡
电影以常月琴跳崖自杀结束 然后南风、丁波和肥皂坐上了返程的火车
影片里多次有南风、丁波和肥皂 乘着火车迎着风的畅快镜头
他们的未来、他们的人生 就好像那呼啦啦的火车一样 沿着铺就好的铁轨不知去处
突然间觉得很害怕 看到这个镜头总感到一种从心底升起的浓浓的 虚无感
空虚 空洞 虚无 是他们那种无所事事心血来潮乘着一列火车毫无目的地的游荡
我很害怕
我的生活开始过的规律
七点左右起床 喝一杯清水 吃一个芽菜包
有课就去上课 没课就去自习室和那些为未来奋斗着的孩子们一起看看书
十一点半吃午饭 一荤一素的小份盖浇饭
然后塞上耳塞 睡个午觉 梦里会有些光怪陆离的人、事
午觉醒来 喝一杯水 吃一个苹果
两点左右又出现在教室或者自习室
五点半吃晚饭 一份一两的炒饭或者一两面和一样小点
之后会和谭谭一起去九州湖边散步 拿没有吃完的饭喂喂鱼
踩踩湖边的大块的石头 很专注的踩着 什么都不想 然后看看湖里蜂拥的蝌蚪
六点半左右回到自习室 继续看书到十点
散着步回到寝室 看看路边开满花朵的树 踩踩地上打落的花瓣
然后上上网 看看人人 登登豆瓣 也聊聊QQ
洗洗漱漱 十一点熄灯上床 或者看一会小电影 或者看看别人的小文字
十二点半左右睡觉 上好闹钟
每周五放个小假 约上小友去看场露天电影 把自己埋在人群当中 享受一部电影
有时会突然想念某个人 拿起电话说些有的没的的话题 感觉很开怀
有时也会被某个人想念 接上电话 互相倾诉一番近况 很暖
每天的日子看着似乎很充实 也应该很充实
可为什么心里总觉得空空的没有着落呢?
不是已经想好了目标、确定了方向么?可心里某个小角落里还是有个质疑的声音叫嚣着
又开始迷茫了?真的下等决心了?还在害怕些什么呢?
我不知道了。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可是自己的人生路只能自己走 前方是一片荆棘 也得自己去开辟
我害怕着南风他们那种漫无目的的虚无 很可怕
南风的朋友说:大家都挺难的,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
崩塌。
曾经的一切认知、人生观 价值观乃至人生观 在一瞬间全部颠覆
曾经对某些事物的憧憬开始粉碎 瓦解
看着那些敢于反抗的人 面对着现实
唏嘘一番 却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向现实屈服
很无奈 却没有办法
偶尔也想要改变 也会有颠覆一切的豪气
却终是提不起对抗一切的勇气
于是、最后的最后
看看那些有勇气的人 钦佩一番 却不敢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大声的附和
看看那些隐藏在现实中的黑暗 叫骂一阵 回过头来 却还是要在黑暗中继续前行
于是、有些东西驻进了脑的深处 深深的铭刻着
却从来只字不提 就好似从未见到过 闻所未闻
也许这叫做 适者生存。 可笑
最近很喜欢看法国的文艺片
静下心来一个人看一部电影 看看别人的故事 听听别人的心声
然后想想自己的故事
最近很喜欢在豆瓣上听听歌
喜欢上了陈奕迅的声音 还有他的词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有些歌词深入人心 我们听得到底是歌还是自己?
有人说: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是啊、人生这般短暂 为什么不能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否则 岂不是白来世上走了这一遭?
有人说:海绵宝宝之所以这么快乐,是因为有派大星陪他一起2;这个世界上总是看你2的人很多,陪你2的人却很少。
还好 至少我觉得我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陪我2的朋友
遇到他们 是我的福气。
今天看到一位好友写到 人的细胞以七年为一个周期不停的生长 老化 更新
想来我也快迎来人生中第三次的脱胎换骨 希望那时的我也可以是崭新的
爱一个人,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
——《圣经·马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