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编剧的导演(黑泽明8)
《马》的剧本是黑泽明与山本先生合写的,但指导拍摄、后期剪辑和配音,他都是一把手,本片虽挂在先生名下,说是黑泽明的处女作也未尝不可。上映后反响不错,先生尤为满意,称他可以出山了。欢欣鼓舞之余,他开始为自己正式的首部作品构思剧本。他原本不会写,后来山本先生对他说,牛逼的导演首先得是牛逼的编剧,从现在起你学着写剧本吧。
先生本人是公认的编剧大师,也乐意传授经验。有次在赶往片场的路上,先生以“热”为题,让大家即兴发挥。别人写的早就没印象,唯独先生的构思让黑泽明记忆犹新:
场景:卖牛肉素鸡烧的二楼。夏日炎炎,炙烤着紧闭的窗户,窄小的房间里,一男人满头大汗顾不上擦,向一位女招待求爱。旁边的素鸡烧锅咕嘟咕嘟作响,汤就要熬干了,满屋子的牛肉香。
这个短镜头剧本简洁有趣,又能表现主题,弟子们心悦诚服。黑泽明记得自己写的第一个剧本是根据藤森成吉原著改编的《水野十郎左卫门》,有一场戏是水野要向伙伴们讲述他看到的法令。他写成:水野先在城门口的公告牌上看到了法令,然后回去讲给伙伴们听。山本先生当面把它改成:水野拔下那块公告牌,扛回来摔在伙伴们面前,大声说:看这个。黑泽明觉得这个改动非常妙,但就是说不出妙在哪里,到后来他才悟到,剧本不同于小说,要有节 奏和表现力。捅破这层窗户纸后,黑泽明写剧本更加勤奋,即使做助理导演本身非常忙碌,也不曾懈怠。他一生所导演的全部作品,都由自己编剧或与他人合作编剧。此外他还给其他导演写过剧本,有些发表过的剧本至今未被搬上银幕,另有一些已遗失不可考。
就在马上映后不久,他根据为躲避纳粹而来到日本的现代主义建筑学大师布鲁诺•陶德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完成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被山本先生推荐给公司高层,后者亦有意让黑泽明来将其搬上银幕。然而到了实施层面,却遭受了两重阻力。彼时日本已处于战争状态,经济上受到盟军成员国的封锁和制裁,全靠从美国进口的伊斯曼胶卷很快告罄,国产胶卷则被列为军需品,严格限制民间使用。1941年日本电影年产量尚有500余部,1945年则锐减至26部。在这期间,不要说毫无名气的黑泽明,就算是成名已久的导演想要争取到一个份额,也是困难重重。另一层阻力来自于1939年制定的新电影法,仿效德国纳粹那一套,对导演和演员采取资格登记制,作品在剧本阶段就必须送审。在上面看来,黑泽明的这个剧本有丑化纳粹的嫌疑,当然不会通过。
山本先生勉励他说,既然现在条件不好,那你就接着写吧,只要写得好,总会有机会的。先生还把剧本推荐到《电影评论》上发表了,受到名宿伊丹万作的赞赏,算是为弟子挣来了—点名气。后来政府信息局组织剧本评奖,黑泽明投了《寂静》和《雪》两篇,前者获二等奖,奖金三百元,后者一等奖,两千块——当时他的月薪只有四十八。这笔钱给他指明了—条道,既然电影拍不成,不妨呼朋唤友—醉方休,钱喝光了,再写剧本换酒资。
东宝公司和山本先生对此都很担忧,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人,可不能让酒精给毁了,承诺将全力为他争取机会。有了这个动力,他又先后拿《森林里的一千零一夜》和《三宝垄之花》去送审,都被内务省检察官枪毙了。黑泽明极度不爽,在他看来那些人喜欢玩弄权力,是一群受迫妄想症患者、虐待狂、受虐狂加色情狂,总是用弱智、低级和恶毒的眼光来审视别人辛苦创作的作品,甚至剧本中出现一个“门”字都能让他们联想到女性生殖器。后来在1945年战争快结束时,黑泽明跟朋友们约好,如果到时候天皇真的下诏书要“全民玉碎”,他们就先冲进内务省干掉那群检察官,然后再自杀。
黑泽明固然脾气不好,但不会产生无缘无故的痛恨。早在拍《马》时,他便受到了陆军省马政局主管情报宣传的马渊上校的“密切关照”,不仅拍摄时现场督导,拍完后更是一纸命令要求删剪一段,而这—段偏偏是分量极重、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至于删剪的理由,气得黑泽明想骂娘:里面有饮酒的镜头,违反了白天禁酒的法令。
山本先生和制片人森田信义都认为除了遵命剪掉,没有选择。但身为该片剪辑的黑泽明为此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坚持不剪。森田知道他的脾气,只好带他去马渊上校家。表明立场后,上校并没有立即为难他,只是招待他们喝酒。三个男人默不作声地喝,直到喝光了上校家所有的存货,黑泽明才意识到这下遇到了更流氓的对手,只得低头认栽,剪!
几次交手后,黑泽明成了不受检察官们待见的刁蛮之徒,这对一个期待推出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来说可不是好事。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亦掂出了那帮人的斤两,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做一点妥协,本子还是会获得通过的。想通这一点后,—本叫做《姿三四郎》的新书引起了黑泽明的兴趣。
2011.02 文/Edward
先生本人是公认的编剧大师,也乐意传授经验。有次在赶往片场的路上,先生以“热”为题,让大家即兴发挥。别人写的早就没印象,唯独先生的构思让黑泽明记忆犹新:
场景:卖牛肉素鸡烧的二楼。夏日炎炎,炙烤着紧闭的窗户,窄小的房间里,一男人满头大汗顾不上擦,向一位女招待求爱。旁边的素鸡烧锅咕嘟咕嘟作响,汤就要熬干了,满屋子的牛肉香。
这个短镜头剧本简洁有趣,又能表现主题,弟子们心悦诚服。黑泽明记得自己写的第一个剧本是根据藤森成吉原著改编的《水野十郎左卫门》,有一场戏是水野要向伙伴们讲述他看到的法令。他写成:水野先在城门口的公告牌上看到了法令,然后回去讲给伙伴们听。山本先生当面把它改成:水野拔下那块公告牌,扛回来摔在伙伴们面前,大声说:看这个。黑泽明觉得这个改动非常妙,但就是说不出妙在哪里,到后来他才悟到,剧本不同于小说,要有节 奏和表现力。捅破这层窗户纸后,黑泽明写剧本更加勤奋,即使做助理导演本身非常忙碌,也不曾懈怠。他一生所导演的全部作品,都由自己编剧或与他人合作编剧。此外他还给其他导演写过剧本,有些发表过的剧本至今未被搬上银幕,另有一些已遗失不可考。
就在马上映后不久,他根据为躲避纳粹而来到日本的现代主义建筑学大师布鲁诺•陶德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完成了《达摩寺里的德国人》,被山本先生推荐给公司高层,后者亦有意让黑泽明来将其搬上银幕。然而到了实施层面,却遭受了两重阻力。彼时日本已处于战争状态,经济上受到盟军成员国的封锁和制裁,全靠从美国进口的伊斯曼胶卷很快告罄,国产胶卷则被列为军需品,严格限制民间使用。1941年日本电影年产量尚有500余部,1945年则锐减至26部。在这期间,不要说毫无名气的黑泽明,就算是成名已久的导演想要争取到一个份额,也是困难重重。另一层阻力来自于1939年制定的新电影法,仿效德国纳粹那一套,对导演和演员采取资格登记制,作品在剧本阶段就必须送审。在上面看来,黑泽明的这个剧本有丑化纳粹的嫌疑,当然不会通过。
山本先生勉励他说,既然现在条件不好,那你就接着写吧,只要写得好,总会有机会的。先生还把剧本推荐到《电影评论》上发表了,受到名宿伊丹万作的赞赏,算是为弟子挣来了—点名气。后来政府信息局组织剧本评奖,黑泽明投了《寂静》和《雪》两篇,前者获二等奖,奖金三百元,后者一等奖,两千块——当时他的月薪只有四十八。这笔钱给他指明了—条道,既然电影拍不成,不妨呼朋唤友—醉方休,钱喝光了,再写剧本换酒资。
东宝公司和山本先生对此都很担忧,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人,可不能让酒精给毁了,承诺将全力为他争取机会。有了这个动力,他又先后拿《森林里的一千零一夜》和《三宝垄之花》去送审,都被内务省检察官枪毙了。黑泽明极度不爽,在他看来那些人喜欢玩弄权力,是一群受迫妄想症患者、虐待狂、受虐狂加色情狂,总是用弱智、低级和恶毒的眼光来审视别人辛苦创作的作品,甚至剧本中出现一个“门”字都能让他们联想到女性生殖器。后来在1945年战争快结束时,黑泽明跟朋友们约好,如果到时候天皇真的下诏书要“全民玉碎”,他们就先冲进内务省干掉那群检察官,然后再自杀。
黑泽明固然脾气不好,但不会产生无缘无故的痛恨。早在拍《马》时,他便受到了陆军省马政局主管情报宣传的马渊上校的“密切关照”,不仅拍摄时现场督导,拍完后更是一纸命令要求删剪一段,而这—段偏偏是分量极重、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至于删剪的理由,气得黑泽明想骂娘:里面有饮酒的镜头,违反了白天禁酒的法令。
山本先生和制片人森田信义都认为除了遵命剪掉,没有选择。但身为该片剪辑的黑泽明为此片倾注了大量心血,坚持不剪。森田知道他的脾气,只好带他去马渊上校家。表明立场后,上校并没有立即为难他,只是招待他们喝酒。三个男人默不作声地喝,直到喝光了上校家所有的存货,黑泽明才意识到这下遇到了更流氓的对手,只得低头认栽,剪!
几次交手后,黑泽明成了不受检察官们待见的刁蛮之徒,这对一个期待推出处女作的年轻导演来说可不是好事。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亦掂出了那帮人的斤两,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做一点妥协,本子还是会获得通过的。想通这一点后,—本叫做《姿三四郎》的新书引起了黑泽明的兴趣。
![]() |
![]() |
![]() |
2011.02 文/Edward